第五章-行为决策理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五章行为决策理论§5行为决策理论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期望效用值理论在决策中的不足之处及改进思路,理解人们在个体决策中所表现出的确定性效应、相似效应、因果效应、背景效应、不确定性效应,掌握并应用期望价值理论。教学重点确定性效应、相似效应、参照点效应、因果效应、背景效应、不确定性效应,期望价值理论。教学难点确定性效应在实际中的表现形式,期望价值理论的基本原理与应用。课程引入理性决策的规范模型在应用中出现一些和实际行为相悖的现象,给人们带来许多启示。决策科学研究,一方面沿着理性决策的轨道发展,这包括对现有的期望效用值理论的改进,也包括探索新的理性决策模型;另一方面则朝着行为决策理论的轨道发展,即研究人们的实际决策行为的机理。5.1.1阿莱悖论法国经济学家、1988年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莫里斯·阿莱在著名的“悖论”(Allaisparadox)中首先对理性决策提出了质疑。举例来说明。§5.1确定性效应实验1博彩1:请在下面两个博彩间进行选择:博彩A:33%的机会得到2500,66%的机会得到2400,1%的机会什么也得不到;博彩B:100%的机会得到2400;记下你的结果。博彩2:博彩C:33%的机会得到2500,67%的机会什么也得不到;博彩D:34%的机会得到2400,66%的机会什么也得不到。博彩1博彩A18%博彩B82%*博彩2博彩C83%*博彩D17%注:1、参加实验总人数为72人;2、加*数据在0.1的水平上是显著的。由上面的实验1,可以得到而从实验2,恰恰可以得到相反的结论。事实上,实验2仅仅是在实验1的基础上将比较双方的期望效用分别减去然而决策人的决策却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事实明显违反了前面所证明过的“独立性定理”。)2400(66U.0)2500(33U.0)2400(U66U(2400).0理性并不理性:阿莱悖论(AllaisParadox)FranceEconomist,1988NobelLaureate方案A100%肯定能赢得100万元方案B10%的概率赢得150万元89%的概率赢得100万元1%的概率没有盈亏u(100)0.1u(150)+0.89u(100)+0.01u(0)方案A’11%肯定能赢得100万元89%概率没有盈亏方案B’10%的概率赢得150万元90%的概率没有盈亏0.1u(150)+0.9u(0)0.11u(100)+0.89u(0)0.11u(100)0.1u(150)+0.01u(0)0.11u(100)0.1u(150)+0.01u(0)5.1.2确定性效应的多种形式我们再看一个与之相似的例子,下面这个例子较上面那个例子更加简单,也许也更具代表性。实验2博彩1:博彩A:80%的机会得到4000,20%的机会什么都得不到;博彩B:100%的机会得到3000;博彩2:博彩C:20%的机会得到4000,80%的机会什么都得不到;博彩D:25%的机会得到3000。博彩1博彩A20%博彩B80%*博彩2博彩C65%*博彩D35%注:1参加实验总人数为95人;2加*数据在0.1的水平上是显著的。第一次博弈中,人们的决策明显偏重于B,即有80%U(4000)u(3000)在第二次博弈中,人们的决策明显偏重于C,表明20U(4000)25%U(3000)事实上,对于效用函数来说,不过是在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25%,不等式的方向却发生了变化。这显然是不符合期望效用理论的!实验3博彩1:博彩A:50%的机会获得一次免费的英法意三周旅行;博彩B:100%机会的英国一周旅行;博彩2:博彩C:5%的机会获得一次免费的英法意三周旅行;博彩B:10%的机会获得一次英国一周旅行。博彩1博彩A22%博彩B78%*博采2博彩C67%*博彩D33%注:1参加实验总人数为72人;2加*数据在0.1的水平上是显著的。博弈1的效用分析式是50%U(三周旅行)(一周旅行);对于博弈2有5%U(三周旅行)10%U(一周旅行)两边同乘以10%,不等式发生了改变!再次逆转!5.1.2确定性效应的多种形式如果确定性事件和风险事态体发生的概率减少同一数值,则前者的优先程度(或满意程度)衰减得更快。这些结论反映了实际情况,但按事态体的替代性定理,却和决策行为相悖。确定性效应启示是什么?§5.2相似效应小数法则效应以偏概全过度自信证实偏见(所以才有“忠言逆耳”)近期偏差代表性偏差在代表性启发式以偏概全和以小见大的过程中,人们往往只重视条件概率,而忽视先验概率。在证券投资中,人们往往会关注某一板块,某中龙头股票急剧波动往往会引发人们对同一板块中的某发股票的买卖。投资者并没有分析该股的历史走势及资料,最后造成自己买的票亏损。先验概率(priorprobability)是指根据以往经验和分析得到的概率。先验概率是通过古典概率模型加以定义的,故又称为古典概率。古典概率模型要求满足两个条件:(1)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是有限的;(2)每一种可能结果出现的可能性(概率)相等。若所有可能结果的总数为n,随机事件A包括m个可能结果。先验概率不是根据有关自然状态的全部资料测定的,而只是利用现有的材料(主要是历史资料)计算的;后验概率使用了有关自然状态更加全面的资料,既有先验概率资料,也有补充资料;先验概率的计算比较简单,没有使用贝叶斯公式;而后验概率的计算,要使用贝叶斯公式,而且在利用样本资料计算逻辑概率时,还要使用理论概率分布,需要更多的数理统计知识。§5.2相似效应启示:只考虑具体信息或只考虑先验概率信息都将导致判断偏差,至于如何综合运用两类信息,贝叶斯公式提供了一种很好的解决途径。系统化分析,谨言慎行。§5.3因果效应一、论据的类型二、原因论据和诊断论据倒置引起的偏差三、原因论据和诊断论据推断的不对称性四、假定条件常被当成原因论据引起的误差§5.5背景效应注入成本(沉没成本)框架效应注入成本(沉没成本)作为一个航空公司的董事长,你已经投资了1000万美元来开发一个项目。目的是制造一种不会被传统雷达监控到的飞机,即隐形飞机。在该项目的90%已经完成时,另外一家公司已经开始为隐形飞机做市场宣传了。并且,很明显与你们的飞机相比,他们的飞机速度更快、也更经济。问题是:你还会把剩余的10%的资金用于完成隐形飞机项目吗?投入陷阱HalArkes&CatherineBlumer,1985实验结果:85%的被试倾向于完成该项目给另外一组被试的问题中没有提到先前的投资,结果只有17%的人支持在该项目上的投资。沉没成本效应(sunkcosteffect)在某一方面一旦投入了金钱、努力或时间之后,就表现出继续投入的巨大倾向。沉没成本是指由于过去的决策已经发生了的,而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改变的成本。人们在决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仅是看这件事对自己有没有好处,而且也看过去是不是已经在这件事情上有过投入。我们把这些已经发生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时间、金钱、精力等称为“沉没成本”(SunkCost)。在决策制定过程中会用到“沉没成本”的概念,代指已经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案例一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之一的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还用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什么是沉没成本。他说,“假如你花7美元买了一张电影票,你怀疑这个电影是否值7美元。看了半个小时后,你最担心的事被证实了:影片糟透了。你应该离开影院吗?在做这个决定时,你应当忽视那7美元。它是沉没成本,无论你离开影院与否,钱都不会再收回。”斯蒂格利茨在这里不但生动地说明了什么是沉没成本,而且还指明了我们对待沉没成本应持怎样的态度。案例二: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在2000年8月决定今后民用飞机不再发展干线飞机,而转向发展支线飞机。这一决策立时引起广泛争议和反弹。该公司与美国麦道公司于1992年签订合同合作生产MD90干线飞机。2019年项目全面展开,2019年双方合作制造的首架飞机成功试飞,2000年第二架飞机再次成功试飞,并且两架飞机很快取得美国联邦航空局颁发的单机适航证。这显示中国在干线飞机制造和总装技术方面已达到90年代的国际水平,并具备了小批量生产能力。就在此时,MD90项目下马了。在各种支持或反对的声浪中,讨论的角度不外乎两大方面:一是基于中国航空工业的战略发展,二是基于项目的经济因素考虑。我们不就前一角度展开讨论,在这方面航空专家最有发言权。单从经济角度看,干线项目上马、下马之争可以说为“沉没成本”提供了最好的案例。许多人反对干线飞机项目下马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该项目已经投入数十亿元巨资,上万人倾力奉献,耗时六载,在终尝胜果之际下马造成的损失实在太大了。这种痛苦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丝毫不构成该项目应该上马的理由,因为不管该项目已经投入了多少人力、物力、财力,对于上下马的决策而言,其实都是无法挽回的沉没成本。事实上,“事件一”中干线项目下马完全是“前景堪忧”使然。从销路看,原打算生产150架飞机,到1992年首次签约时定为40架,后又于1994年降至20架,并约定由中方认购。但民航只同意购买5架,其余15架没有着落。可想而知,在没有市场的情况下,继续进行该项目会有怎样的未来收益?当然,市场及技术发展瞬息万变,决策失误难免。在失误已经出现的情况下,如何避免将错就错对企业来说才是真正的考验。案例三:英特尔公司(Intel)2000年12月决定取消整个Timna芯片生产线就是这样一个例子。Timna是英特尔公司专为低端PC设计的整合型芯片。当初在上这个项目的时候,公司认为今后计算机减少成本将通过高度集成(整合型)的设计来实现。可后来,PC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PC制造商通过其他系统成本降低方法,已经达到了目标。英特尔公司看清了这点后,果断决定让项目下马,从而避免更大的支出。一般说来,资产的流动性、通用性、兼容性越强,其沉没的部分就越少。“现金为王”的观念也可以从这个角度去理解。固定资产、研究开发、专用性资产等都是容易沉没的,分工和专业化也往往与一定的沉没成本相对应。思考:1、实现创新驱动战略的两难境地——竞争环境下的创新的决策失误与及时撤出决策的两难?2、对决策理论有何启示?决策理论中,对人们理性选择的分析可以归结为两个原理:不变性(Invariance)和占优性(Dominance)。不变性要求人们对风险前景的偏好顺序不会随对其描述方式的改变而改变。占优性则表明若风险前景A的各个方面都至少和B相同,而至少有一个方面强于B,则A比B更受青睐。框架效应实验4:假设一种突然爆发的疾病可以杀死600人。而现在可以提供两种对付这种疾病的方案。方案1:如果采用A计划,可以救活200人。而如果采用B计划,将有三分之一的可能600人全部救活,而另外三分之二可能是一个人也就不活。方案2:如果计划C被采用,400人将会死去。而如果D计划被实施,则有三分之一的可能没有人会死,另外三分之二的可能是所有人都会死。框架效应第一套方案暗示在这场疾病中600人可能全部都会死。因此,上述两个计划的结果是在该框架下,比较两种可能的“获得”,即救活的人数。71%的参与者选择能确定救活200人而不是把赌注押在三分之一的可能救活全部人。在评价第二套方案的两个计划时,77%选择了宁可赌一把,而不选择有400人肯定会死。不难看出,人们对第二套方案(第二种叙述方式)的反应是风险爱好,明显不同于对第一套方案(第一种方式)的反应风险厌恶。不变性的错误是普遍而肯定的。不管是对于老练的人还是对于天真的人,不变性都是不成立的。甚至即使是对于同一个人在几分钟之内回答这两个不同的问题时,仍然不能满足不变性。反应者对他们矛盾的结论进行思想斗争,但仍旧是备感困惑。就算是他们重新读过题目,他们对于“生命损失”的叙述方式仍然是风险爱好的,虽然他们自己也想遵循“不变性”并在不同的叙述中给出相一致的答案。这种顽固的框架效应更像是感觉上的错觉而非计算上的错误。--Kahneman&Tversky,1984违背理性选择下占优性的偏好实验实验5:第一步,现在请

1 / 12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