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重点复习资料一、填空1、80年代文学潮流: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寻根文学、知青文学、先锋文学;90年代文学:新写实小说、女性小说、新生代小说。2、王蒙文坛“集束手榴弹”小说:《春之声》《夜的眼》《布礼》《蝴蝶》《海的梦》《风筝飘带》;从政治上升到文化层面的代表倪吾诚的《活动变人形》。3、刘心武成名作《班主任》—伤痕文学的开端。4、汪曾祺文化小说的代表作《受戒》。5、第一步突破性禁区的小说:张贤亮《男人的一半是女人》。6、贾平凹的代表作品《废都》、《秦腔》等。7、乔光朴: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8、王一生:阿城笔下二、名词解释1、伤痕文学:自1977年始,一大批反映十年动乱给人们心灵带来创伤的小说相继问世,这些小说沉痛地揭露出十年动乱给我们民族带来的灾难,带给人的悲惨遭遇和内心创伤,深刻地提出了一系列与千百万群众命运休戚相关的社会问题,并引导人们去思考悲剧的原因。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是伤痕文学开先河之作。2.反思文学:是继“伤痕文学”之后出现的文学现象,因表现出对于社会历史痛定思痛的反思特点而得名。其把揭露与批判的文学承担前溯至五十年代甚至更前,具有较深邃的历史纵深感和较大的思想容量。但理想主义的理性色彩,使反思文学失去了“伤痕文学”刻骨铭心的忏悔与绝望,在某种程度上回避了揭露文化大革命的灾难性实质。代表作家作品有: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王蒙的《布礼》、《蝴蝶》,方之的《内奸》等。3、朦胧诗:“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是新诗潮诗歌运动的产物,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作“朦胧诗”。它具有着注重个人情感及内心冲突的抒写,更多地带着诗人主体的感觉、印象,呈现出内向的特点。它并不偏重对客体的描摹,具有20世纪艺术倾向的美学特征。在内容上,朦胧诗人充分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主张建立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提倡人性的改善和人的自由发展。在艺术品格上,他们注重借鉴西方现代文艺,注重汲取我国古代诗歌美学中的营养,彩多种现代主义文学惯用的表现。舒婷、顾城等是朦胧诗创作的主要人物。4、新写实小说80年代后期,文坛上出现了不同于历史上已有的现实主义,也不同于现代主义先锋派文学,而是近几年小说创作低谷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倾向。其创作方法仍以写实为主要特征,但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回归生活“原生态”:主人公都是凡俗小人物(取消了典型性格),戏剧性情节转换为琐碎的生活流程,尤其注重写出那些艰难困苦的,或无所适从而尴尬的生活境界,语言平实朴素;“零度情感”的叙述:叙述主体隐匿或缺席的叙述方式,完全淡化价值立场,只将生活原本的状态呈现出来,让读者真诚直面现实,直面本态人生。代表作家池莉、方方、刘恒等。5、先锋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学与西方现代文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合流撞击的产物。它的创作摆脱了传统小说的写法,或运用意识流结构手法,通过联想进行时间空间对比;或用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描写人物精神深处的荒诞性;王蒙的《夜的眼》是先锋文学的发韧之作,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张贤亮的《临街的窗》、莫言的《透明的红萝卜》等是代表作。6、改革文学:兴起于1981年前后,这类作品从各个侧面真实地反映了中国社会改革的热潮,形象地刻画了各条战线改革者的精神风貌和鲜明个性。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是改革文学的发韧之作,柯云路的《三千万》、张洁的《沉重的翅膀》等都是改革文学的重要作品。7、寻根文学:于1985年勃然兴起,是对自新时期以来的文学之美学质地的一次整体性超越,是一次质的飞跃。作家们把思想解剖的笔锋伸入到民族历史的传统文化质地中去,力图开掘本民族的民族文化审美优势,在历史的长河延伸透视本民族的生存状态,是一种更深层次的艺术反思。韩少功的《爸爸爸》、阿城的《棋王》贾平凹的《浮躁》等是寻根文学的代表作。8、知青小说:指描写知青生活的小说作品。或描写知青生活的苦难,揭露文革非常历史岁月的黑暗,凭吊流逝的青春岁月;或表达“青春无悔”的理想情怀等等。代表作家有梁晓声、韩少功、张承志、史铁生等,代表作品有《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等。9、女性主义小说:指8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的我国女性作家描写女性独特的社会、情感经历、带有鲜明女性性别特征的小说。对女性的自我认同与男权话语的抗拒是其中心价值取向。代表作家有林白、陈染等。10、归来诗人:粉碎“四人帮”以后,一批在中国诗坛上一度被冤屈而消失了的诗人重返诗坛,唱起“归来”的歌,她们被称为“归来诗人”,其名得之于艾青诗集《归来的歌》。三、作家创作风格1、王蒙小说的创作特征:创作主题的意识形态化,主要牵涉政治问题及极左路线从肉体到精神对人的伤害;创作手法喜用意识流等现代小说技巧;小说的寓言化色彩,将个人的生存和命运上升到国家民族命运的层面进行思考;语言上具有简明、通俗、艺术化、内涵丰富的特点。2、张洁作品艺术风格经过的三个阶段:前期深沉含蓄,善用抒情性叙述与哲理性议论相结合的手法来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中期以审丑为基准,采用调侃、反讽的手法营造超越现实的文本景观,以抒发对世界荒诞性方面的体验;近期平淡超脱,从关注现实的激烈走向关注内心情感感悟,呈现出另一种美学风格;纵观其作,张洁始终是一个“痛苦的理想主义”者,传达对社会人生和女性的体验。3、汪曾祺文化小说的特色:汪曾祺以其“文化小说”著称,风格清新隽永,生趣盎然,象一幅幅风俗画。1、以表现家乡风物人情、习俗民风,富于地方特色。2、以散文笔调写小说,不重在结构故事。3、语言简洁明快,纡徐平淡,流畅自然,生动传神,是一种“诗化的小说语言”。4、清逸秀异,淡泊高雅的风格。在疏放中透出凝重,于平淡中显现奇崛,情韵灵动淡远。4、张贤亮小说的创作特征:特色:强烈的思辩色彩;对苦难历程的诗意化描写;粗犷的、诗化的美学风格。局限:对知识分子改造运动的认同,对苦难的美化;艺术上:(1)袭用了“才子落难,佳人搭救”的情节模式(2)过多的哲理性语言损害了形象性。5、贾平凹小说的创作特征:第一,广泛反映农村经济改革对传统社会秩序的影响,对传统文化在价值观、人生方式等方面的冲击及由此引发的乡村中的悲欢离合;第二,浓厚的地域文化和历史文化色彩;第三,“在叙述方式、语言风格和艺术韵味上,力求对于中国明清白话小说艺术的吸纳,在文体上力求形成自然、含蓄、富内在韵味的格调。6、王安忆的创作特征:服从心灵需要的小说呈“多样化”,她以家常生活作为载体,关注人的心灵世界(长恨歌中旧上海写的都是平凡的事物和平凡的生活);运用“我”的叙述小说,趋于“理性化”:不要特殊环境、人物,不要材料太多,不要语言的风格化,不要独特性,反而创作出独特的更具震撼力的普通人的传奇(长恨歌中运用细致和属于女性的笔触理性地想象着);在当代的背景下,她继承又颠覆了中国传统的创作手法,采用青春自叙式的倾诉,不以虚、反以实创造出意境之美,呈现出“诗化”,细腻、充满伤感,表现人生追求、向往;寻找到了工笔和写意之间独特的平衡点;拓宽更新了语言的使用,增强了文字的表现力;运用主观法,呈现出“事态化”。7、简述朦胧诗及其艺术特征:(1)朦胧诗:是指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北岛、顾城、江河、杨炼、芒克、舒婷等青年诗人为代表的诗人群落的创作。(2)它孕育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地下文学,朦胧诗揭露黑暗和社会批判,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反思与探求意识以及浓厚的英雄主义色彩,在人道主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人”的特别关注(3)朦胧诗注重对人的自我价值的重新确认,对人道主义和人性复归的呼唤,对人的自由心灵奥秘的探险;意象化、象征化、立体化是朦胧诗的艺术特征,注重诗的观念省略和诗的主题暗示,使朦胧诗作品的主题具隐约性和多义性;注重以象征手法为中心的艺术创作方法,一反传统的以比喻手法为中心的诗歌创作方法;注重意象化手法和意象层面的立体组合,采用艺术通感手法和艺术变形手法;注重跳跃性情绪节奏和自由化的内在结构与韵律,以表达情绪为目的,以喧泄心灵为宗旨,不看重外在结构;激烈的反叛姿态:反英雄、反崇高、平民化。8、马原小说有何特点?(1)、马原的“元小说”和“叙述圈套”。“元小说”就是有意暴露叙事行为或者虚构性的小说。(2)、马原的作品是通过小说的构成方式表达对世界存在方式的理解的。在故事和叙述的关系上,马原看重的是叙述,在他看来故事不过是叙述的产物。马原的小说还试图表明,所谓真实的世界只有通过叙述或虚构的方式去把握,真实的世界存在于虚构之中。(3)、马原的小说尝试把现代写法与传统写法结合起来的叙述方式。9、余华1987年发表短篇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出登文坛,而后又发表《死亡的叙述》、《难逃劫数》及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活着》等作品。余华小说的突出特点在于用“冷漠的叙述”态度,致力于对灾难、死亡、暴力的描述,在他的笔下,生命间充满兽性的对抗和攻击,世界仿佛一个没有丝毫光亮的地域。中篇小说《活着》通过富贵一生苦难经历的叙述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他绝望的心路历程。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则代表了他言说绝望的最高成就。在这部相当抒情的作品里余华用一个被成人世界冷落的孩子的眼光打量世界,并借此来书写主人公那种无奈的绝望情怀。四、新时期文学发展的历史轨迹(性质特点、风格、作家作品)新时期文学发展的第一波的是“伤痕文学”,它以刘心武的《班主任》和卢新华的《伤痕》为标志,“伤痕文学”通过饱含血泪的描写,深入揭露了“文革”和极左路线给人们心灵上造成的重大伤痕,艺术地表现了对理性和良知的呼唤。其蓬勃发展的时间是1978年到1980年,它使文学迅速从“假大空”的创作模式中走出,敢于直面惨痛的现实人生,重新回归到了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从而揭开了新时期文学暂新的第一页。在“伤痕文学”方兴未艾之时,又一种新的文学思潮产生了,这就是所谓“反思文学”。“反思文学”是“伤痕文学”深入发展的直接产物,也是“伤痕文学”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有利于今后发展的经验教训,同时表现了作家们对当下生活的深沉关注。“反思文学”显示着作家们一片强烈的忧国忧民之心,体现了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于是,“改革文学”是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描写了主人公乔光朴大刀阔斧进行生产整顿的故事)。壮大了改革文学的声势,成为八十年代初期新时期文学的一大亮点。改革小说:高晓声:“陈焕生系列”寻根文学:八十年代中期以后,一种新的文学思潮出现了,它以专注于传统文化、民族性和人的文化心理为主要特点,这就是“寻根文学”。邓友梅的《那五》、汪曾祺的《受戒》可以说是“反思文学”的一种深化;另一方面,“寻根文学”的出现,也可以视作是文学对政治的一种逃避性超越。汪曾祺,代表性的小说作品主要是《受戒》。《受戒》写的是一个小和尚明海与村姑小英子之间的爱情故事。这对活泼天真的小男女相爱了,并一天天地发展起来,但明海受戒了,成了一名正式的和尚,可同时他心里也开始萌生了要娶小子为妻的人性要求。《受戒》通过明海与小英子爱情故事的描写,表现了他对宗教与人性之间关系的思考。总观整篇作品,都洋溢着一种浓浓的人性美、人情美,表现了作者对自然而健康的人性的追求。汪曾祺小说力求平实淡泊,不注重情节的曲折,而努力于营造一种氛围,一种情调。莫言《红高粱》;韩少功《爸爸爸》;王安忆《小鲍庄》;阿城《棋王》;马原《虚构》;余华、格非、苏童等所谓“先锋作家”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产生,池莉、方方、刘恒、刘震云等为代表的“新写实主义”。所谓“新写实主义”,其实它与传统现实主义相去甚远,而与自然主义比较接近,它的特征是:选材上,世俗化,注重写普通的人和事,主要描写普通小人物的生存困境、被动状态及其无奈;写法上,坚持反映生活的原汁原味,强调“零度写作”,叙述低调化,拒绝空幻的理想主义。意识流小说:王蒙《活动变人形》、《春之声》。五、具体作品分析从《红高粱》看莫言小说的创作特色。(1)以民间的立场,使用民间话语建构了一个民间世界。首先,情节框架上,情节由两条线索交织而成,开辟了现代历史战争题材中的鲜活的民间世界。其次,人物形象塑造上,除去了传统意识形态二元对立的正反人物概念。再次,把民间世界认同为一种理想状态,使描绘其中粗鄙丑陋的一面变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