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生態夢工廠-溼地作者郭立偉。北門高級中學。一年五班台灣生態夢工廠-溼地1壹●前言台灣雖然是個小小的海島,不過卻橫跨熱帶及亞熱帶,天氣溫暖多雨,四周臨海,海岸線長,具備了濕地形成的絕佳條件。由於台灣地形和氣候的關係,因而出現各種類型的溼地,像海口、河口或交會處的紅樹林沼澤…等等,這些地方同時也是國際候鳥喜歡的自然旅館,但也因為這些不同性質的溼地孕育不同的自然生態,讓台灣擁有多元而且豐富的生物資源。貳●正文一、溼地成因有的溼地是因為大自然的地理變化,有的是因為人類的開發等外力介入,促成了溼地的誕生。所以我們可以由自然和人為兩方面來了解溼地的形成原因。天然溼地-經由漫長的地理變化過程,造就許多特殊的地理景觀,天然溼地也是這種作用下的產物。最多濕地出現在河流出海口,或河流流經的沿岸,寬廣的出海口因為長年的淤積而產生泥灘地;在大陸彭邊緣因為潮汐漲退的緣故,也會形成灘地;在河口海岸生長的紅樹林具有阻擋泥沙的功能,所以也會造成溼地生態;而海岸漂砂為成的潟湖,以及隆起的珊瑚礁、裙礁、堡礁、潮地等,都是形成溼地的原因。人為溼地-人類外力的介入也會造就溼地的誕生。在海岸線附近常見的人為溼地,大概就是超抽地下水引起的地層下陷、海水倒灌的積水地;為了利用水資源所興建的大型工程,是改變水文現象的重要因素,例如高山溪流的攔砂壩;漁港及海岸工程往往造成大量淤沙堆積而形成海埔新生地。二、溼地類型依照溼地的分布,可以區分為「沿海濕地」以及「內陸濕地」兩大類。沿海濕地-顧名思義,沿海濕地分布在沿海一帶,隨著海洋潮汐運動而存在,分為下列幾種:1、沼澤2、灘地3、林沼澤4、潮間帶或離岸沙洲5、小島內陸濕地-台灣生態夢工廠-溼地2只要是因為雨水、地下水、伏流水,或溪流、非感潮河段、湖泊及池塘的排水不良或積水等所孕育的。可分細分為以下幾種:1、淡水沼澤或池塘2、灌木沼澤3、泥炭沼澤4、低地闊葉林5、森林沼澤6、季節性淹水的草地或森林7、人工濕地三、溼地功能事實上不論那一類型的濕地,均具漁獲、遊憩等經濟價值,也具有防洪、調節地下水、淨水、庇護野生動植物的生態功能,因此濕地的經營與保育不僅是自然生態保育,也是人類對於自己賴以依存環境的改善。我們可以將濕地之功能略述如下:1、調節洪流2、提供水源3、補充地下水4、防止地表及地下水的海水入侵5、保護海岸6、保留養分7、保存沖積土8、清除毒物9、產生能源10、蘊育天然資源11、水上運輸12、保存生物基因庫13、棲所及野生動物保育14、自然景觀15、研究教育16、休閒旅遊17、區域生態系調節等重要功能四、著名溼地北部-關渡沼澤區:關渡平原為台北盆地內沖積平原,其西側低地位於淡水河與基隆河交匯處,由於關渡隘口附近河道加寬,河水流速減緩,並位在感潮區內,漲潮時海水湧入,許多中上游挾帶下來的泥沙和有機物就沈積下來,形成沼澤區。潮汐及中上游河流帶來豐富的有機物質,使得許多軟體動物、甲殼類、節肢動物及魚類得以在當地大量繁衍;又其東北面有大屯山群,西有林口台地及觀音山抱峙,形成阻擋寒冷東北季風之天然屏障,關渡沼澤區遂成為秋冬候鳥南遷到臺灣的第一個補給站,春季候鳥北返故鄉離開臺灣最後的覓食場所。台灣生態夢工廠-溼地3但由於環境的惡劣,沼澤區的動物相和植物一樣,也是「種少量多」,生存其間的許多小動物都是鳥類極好的食物來源。沼澤區的魚類有彈塗魚、大彈塗魚、大眼海鰱、花身雞魚及吳郭魚等;兩棲類的蝌蚪和小的成體是鷺科鳥類及秧雞類的良好食物,如拉都希氏蛙、澤蛙及黑眶蟾蜍;泥地上最易見到的螃蟹很多,其中網紋招潮蟹數量最多,其次為白扇招潮蟹和椽木隱蟹等,有不少遷移性鳥類就是以螃蟹為食;還有鷸科鳥類愛吃的沙蠶;另外在沼澤及鄰近水域常見的螺貝類有文蛤、粗紋玉黍螺及海蜷等。關渡濕地開闊平坦,少見掠食性動物之生存,因此鳥類的天敵少,再加上食物豐富,常可見多種鳥類在此覓食、休息及繁殖後代,歷年來記錄的鳥類已達兩百餘種。一年四季出現的鳥類有相當大的差異。曾出現的珍貴鳥種包括:唐白鷺、黑頭白鹮、水雉、瀆鳧、冠鷿鷈、小辮鴴、大鵟、漂鷸、姥鷸及鴛鴦,其中唐白鷺被國際自然生態保育聯盟(IUCN)列為瀕臨絕種的鳥類。中部-大肚溪口濕地:大肚溪是台灣主要河川之一,出海口坡度平緩,面積達3千公頃,擁有寬達4公里左右的潮間帶和高生產力的河口生態環境,由外而內包括了海域、潮間帶、河流、沙洲、新生地、耕作地、魚塭等。蘊含豐富的潮汐生物,為台灣地區沿海重要溼地之一。動物資源豐富,為每年秋冬季候鳥遷徙必經之地,調查資料顯示,其鳥類的種類、族群數量及密度均高,已成為台灣最大的水鳥棲地之一,並列名世界保育聯盟的亞洲最重要溼地之一。區內的溼地可分為兩種生態系,一是隨水位起落變化的河口區草澤生態系,另一是適應海岸地區強風、高鹽度的惡劣環境的海岸生態系。本區的植物隨環境不同可分為3類:(1)砂丘林植物:位於沙灘、魚塭堤防上、河床旱地、防風林等,包含了匍匐性草本、灌叢及喬木。(2)河口草澤植物:包含蘆葦、白茅、昭和草、濱水菜、印度田菁。(3)旱地農作物:河床上的農作物目前種有西瓜、花生、蘆筍與甘藷等。本區動物資源以鳥類為主。目前鳥類記錄共有172種,其中水鳥約佔七成,以鷸科、科、雁鴨科、鷗科、鷺科、秧雞科較多;陸鳥約佔三成,以麻雀、小雨燕、小雲雀、白頭翁及鳩鴿科、燕科較多。本區的鳥類族群數量、種類及密度甚高,因此成為全台最大的水鳥棲息地之一。每年十二月至隔年四月為水鳥季,冬候鳥以濱鷸、尖尾鴨和小水鴨為主。而在張玉姑廟附近亦發現許多小白鷺、黃頭鷺、夜鷺等共同築巢於防風林保護區內,成為少見的鷺鷥營巢區景觀。南部-四草濕地:四草濕地主要在鹿耳門溪東南邊,17號公路西南、鹽水溪和嘉南大排兩水交會河口的北方。距今300多年前,四草濕地原為台江內海南端之北汕尾及南汕,但在道光三年(西元1823年)發生大水,鹿耳門港淤積為海埔新生地,因而成為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四草濕地。四草濕地被譽為台灣四大濕地之一,亦為台灣沿海紅樹林中物種歧異度最高,原貌保存最完整的區域。目前台灣可見到的紅樹林樹種有欖李、水筆仔、海茄苳、五梨跤四種,在四草大眾廟的紅樹林保護區中均可見到。台灣的黑面琵鷺聞名國際,一般人大都將眼光放在七股的黑面琵鷺,而從歷台灣生態夢工廠-溼地4史及現況來說,四草也是黑面琵鷺的一個重要的家。黑面琵鷺最早在台灣的記錄是在安平的海岸一帶,而現今,每年都有一群數十隻的黑面琵鷺在四草度冬,這也是除七股外,最大一群及最穩定度冬地,對黑面琵鷺仍是一個重要棲地。因此,說黑面琵鷺也是此地的一寶也不為過。另外,本地的高蹺鴴保護區尚為全國第一處單一鳥種繁殖保護區。目前四草濕地植物的發現記錄,大約有153種,多為耐鹽、耐強風的的濱海植被,例如在潮溝兩旁便可見到苦林盤、土沈香、毛西番蓮、馬鞍藤、黃槿、銀合歡等植物而沿岸的防風林則主要由木麻黃組成。在城西木麻黃保安林下,有約2000株欖李紅樹林生長,為台灣最大欖李生育地。參●結論溼地是觀察大自然的戶外教室,也是我們認識大自然運作的地方,但現今的「溼地」因為受到工商業的發達而日益受到破壞,生物的棲息地大量地減少,幾乎面臨著消耗殆盡的命運。如果溼地消失了,生態必定會受到嚴重的影響,所以我們必須去了解它、尊重它,並且保護它,讓它可以繼續存在,孕育各式各樣的生物,永不停息。『肆●引註資料』註一:莊玉珍、王惠芳/台灣溼地/遠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註二:生態台北新視野註三:農委會林務局自然資源與生態資料庫註四:PeoPo公民新聞註五:四草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