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思考摘要:改革开放30年,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改善,国家综合实力增强,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有目共睹。这场深刻的变革,因为利益调整的层次较深、力度较大、涉及面较广,也出现了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关键词:改革开放,瓶颈,问题,成绩,开放型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30年,发生在中华大地的沧桑巨变,深刻改变了一个古老民族的命运。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改善,国家综合实力增强,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有目共睹。这场深刻的变革,因为利益调整的层次较深、力度较大、涉及面较广,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和改革攻坚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对30年改革开放,只看到矛盾和问题,对辉煌成就视而不见,是一种偏见;只讲成绩经验,忽视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也会失之片面。邓小平在1989年时说过:“十年来我们的最大失误是在教育方面,对青年的政治思想教育抓得不够,教育发展不够。知识分子的待遇太低,这个问题无论如何要解决。”(邓小平的讲话至今快有20年的时间了,那么,现在教育发展得如何呢,知识分子的待遇问题特别是社会科学工作者与自然科学工作者待遇差距问题现在解决了没有呢?邓小平在1992年时还说过:“回过头看,我的一个大失误就是搞四个经济特区时没有加上上海。要不然,现在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局面,都会不一样。”邓小平的这个讲话也有16年的时间了,那么,在这个时间里我们的改革开放是否还存在不到位、不配套、落实不够等问题呢?邓小平同志以他政治家的宏大气魄承认了他和他的同事们的两个“最大”和“大”的失误,邓小平主动检讨并负起了他应负的责任。这种精神值得钦佩和学习,但这绝不是邓小平同志一个人的事。对于这种全局性的失误,我们是否需要认真总结一下,当时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失误,还有谁应该对这些失误负责任。自然,这种检查不是为了追究哪些个人,而是反思有哪些因素束缚着当时中央的思想,有哪些环节影响到中央的决策,当时的决策机制是否还存在着问题,以后如何避免产生这样的失误,使我们的决策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往深里面思考,除了邓小平说的这两个“最大”和“大”的失误外,是否还存在一些在全国来说相对比较小一点但在某地或许是“最大”和“大”的失误呢?十分遗憾,读了很多文章和领导人的自传,除了看到邓小平的自我检讨外,没有看到有关领导人和领导机关的反思,也没有这方面的理论研究文章,我以为是不够的。一个成熟的党,不怕在检讨批评中成长。“错误和挫折教训了我们,使我们比较地聪明起来了,我们的事情就办得好一些。任何政党,任何个人,错误总是难免的,我们要求犯得少一点。犯了错误则要求改正,改正得越迅速,越彻底,越好。”毛泽东在建国前夕的讲话,在今天看来仍然是适用的。人总是喜欢听好话,一个政党也需要得到人民的支持。对于个人来说,它是因为在人们的大脑神经中枢里有一个奖励中枢使然,所以从小到老,从平民到领导,没有一个不喜欢听好话的。因此,研究一下奖励学,学一点爱抚管理学,实施微笑服务十分盛行也十分重要。对于一个政党来说,从失败中总结教训,从体制和机制上研究解决的思路和方法,特别是创造一个有利于鼓励大家畅所欲言、心情舒畅的舆论环境和研究氛围,在我们这个有着封建专制长久历史的国度来说尤为重要。现在不是强调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么,我想,认真地不讲情面地实事求是地总结过去30年的教训和失误,这也应该是纪念活动的重要内容吧。正视改革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很重要,如何看待和解决这些问题更重要。当前的不少矛盾和问题,在改革开放前是未曾显现的,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逐步凸现出来的。比如,在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同时,收入差距、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有拉大的趋势;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教育、医疗等社会公共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出现了上学难、看病贵的问题,一些地方就业压力增大;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的同时,一些消极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等等。这些问题的具体成因非常复杂,有的是认识不到位、措施不配套造成的,有的是设计不周到、操作不规范造成的,还有的是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难以避免的问题。总体上看,这些问题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发展水平有关,与改革开放无先例可循、无经验可鉴有关,而不是因为改革开放的方向出了问题。恰恰相反,这些问题相当程度上是改革不到位、不完善,对外开放水平不高造成的,说到底是发展中的问题、成长中的烦恼。对这些问题,我们既不能视而不见,也不能敷衍塞责。单纯通过抓经济发展来解决,只能触及问题的局部或表面;回避体制和机制就事论事,也无法从根本上来解决。正是因为清醒地看到了这些,我们党在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不动摇的同时,鲜明提出要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努力使改革决策兼顾到各方面利益、照顾到各方面关切,反复强调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统筹好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方面的体制改革,统筹好改革涉及的各项工作。这些年来,从免除农业税到全面实施义务教育“两免一补”,从推进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到落实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从频出重拳严惩腐败到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现实中出现的问题,正在通过深化改革逐步解决。这也充分说明,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归根到底靠改革开放。这就是继续奋力推进改革开放,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以法治为基础的开放型的市场经济体制。由于有了30年初步成功的事实,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以续写辉煌,似乎顺理成章。但事情并非如此简单。危难之时的改革开放,为形势所迫,势如破竹。而盛世之下,要形成共识,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则需要更深的远见,更高的智慧,更大的勇气,去突破一系列更强的“瓶颈”制约。一是外在压力减缓的制约。30年前,改革开放的外在压力是巨大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逼上梁山”。一方面,从中国自身的情况看,上个世纪70年代末,经过十年“文化大革命”浩劫之后,中国当时那种封闭僵化的经济体制,极大地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国民经济已经滑到了崩溃的边缘,物资极度匮乏,不少人的基本生活都无法保障,贫困人口高达2亿,1978年的人均GDP仅有379元。另一方面,从外部环境看,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和自由贸易浪潮,推动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逐步形成,国际竞争日趋激烈。面对严峻的事实,改革开放成为中国共产党和全中国人民的必然选择!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那样:“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可30年后的今天,13亿人民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已经过上小康生活。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对外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外开放问题似乎也已不是问题。“逼上梁山”的外在压力变小了,盛世之下继续改革开放的动力何在?二是既得利益的制约。任何改革都会涉及既得利益。但由于30年前的改革开放,是所谓“帕累托”式的改革开放,至多是只影响极小部分人局部利益的改革开放,因而,阻力要小得多。可30年后的今天,改革开放已经进入攻坚阶段,“帕累托”式的改革开放领域已基本不存在,改革开放面对的是“硬骨头”,特别是行政管理改革和国有垄断企业的改革,需要政府让渡更多的直接配置资源的权力,需要让一些国有垄断企业放弃垄断地位。城乡统筹发展、城乡一体化的改革,需要城镇居民让渡长期以来形成的相对优越地位。金融体系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则意味着更多的竞争者,更加激烈的竞争。总而言之,“刺刀见红”式的改革开放,会受到既得利益者更大的阻力。三是认识水平的制约。由于对改革开放的总体目标和实质认识不足,对开放型的市场经济体制理解不透,一些人面对现实社会中的一系列问题,对改革开放产生了曲解,对市场经济体制产生了误读。一种情况是,将改革开放不彻底,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带来的问题归咎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本身。例如,收入分配不公,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在改革开放之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就已经存在。正是改革开放才使劳动力,特别是祖祖辈辈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广大农民有了流动的机会、选择的机会,城乡之间、地域之间的樊篱正在被拆除。目前之所以还存在差距,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种流动还有许多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人为限制。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最关键的是竞争机会的不平等。而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即法治条件下的市场经济体制,可以通过法律法规大体做到,人们创造财富、获取收入的机会均等。另一种情况是,将经济社会发展所必须经历和面对的问题,归咎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例如,资源破坏、环境污染问题,许多发达国家在经济起飞阶段都曾经历过,如美国西部开发年代矿产资源的破坏性开采;英国伦敦迟至1952年仍在出现震惊世界的“雾都劫难”——在五天时间里,有4700多人因呼吸道病而死亡,前苏联在大规模建设时期也是一样。第三种情况是,对开放型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解发生了偏差。例如,在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与“效率”二者之间并没有矛盾,而是相互促进的。但现在却有不少人把二者对立起来,认为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只注重效率,会影响公平。因此,要关注公平,就要减弱改革开放的力度,回到计划经济体制,这完全是对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误读。实际上,改革的精髓其实很简单,就是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的作用,通过与之相适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让个人和企业有更多的活力和更大的空间,去创造财富,发展经济。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都表明,这是一种既能体现公平,又能提高效率的发展方式。相反,一些为了实现公平而采用的非市场经济的方法,看似正确,但实质上往往因其违背了效率的原则,实现成本较高,会影响发展和效率,最终又会影响公平的层次,甚至无法达到公平的目的。例如,改革前在收入分配制度上的“大锅饭”,貌似很公平,但农民耕作时“出工不出力”,工人有无技术都拿同样的工资,严重挫伤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结果产出少了,公平的层次很低。而与此同时,一些掌握资源分配权又缺乏自律的人,仍然会将低水平的劳动成果非法占为己有,使得低水平的公平也很难实现。关于腐败问题也是一样,并不是市场经济体制所特有的产物。任何一种体制条件下,只要权力能够配置资源,就有可能存在腐败问题。而恰恰是在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由于政府权力最小化,且受到了体制机制和法律强有力的制约,受到了公众舆论的监督,腐败问题才变得相对小一些。四是行政管理体制的制约。突出表现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不够清晰,政府在资源配置,尤其是在生产经营活动的资源配置中权力过大,干预太多。例如,土地的转让权,对某些行业的垄断或准垄断经营权等等。回顾改革开放30年的巨大成就和艰苦历程,面对当今中国崛起进程中面临的诸多难题,我们的出路依然只有一条,那就是继续奋力推进改革开放,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以法治为基础的开放型市场经济体制。首先,要有忧患意识,能自我加压。一是我们的发展水平还很低,落后要挨打。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纵向比有进步,横向比差距依然巨大,2007年,我国人均GDP仅排在世界各国的100位左右,只有美国等发达国家人均水平的二十分之一左右。而且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落后是要挨打的。二是我们确实面临着诸多严峻的挑战,盛世之下的发展也并非易事。今后中国的发展,将会由前30年从低收入水平行列进入中低收入水平行列转为从中低收入水平行列进入高收入水平行列;人口构成将会由过去30年的农村人口为主转为城镇人口为主。这两个转变意味着今后我们的发展道路较前30年会更加艰辛,各种矛盾会更加尖锐,资源短缺的制约会越来越严重。目前,我国钢铁行业消耗的铁矿石一半以上靠进口,原油的对外依存度也已达50%。环境保护与治理以及改善民生都会加大经济发展的成本。收入分配不公、城乡及区域发展不平衡、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也会对发展构成挑战。另一方面,全球经济正在进入一个调整期,通货膨胀、经济增长放缓、金融市场动荡等在所难免。内外矛盾比较复杂,不确定性大大增加。三是前进中的问题一定要靠发展来解决。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面对前进中的诸多难题,我们认为,发展仍然是硬道理。惟有通过改革开放去推动和促进发展,才能使我们更好地解决各种问题和矛盾。因此,改革开放绝对不能止歇,绝对不能走回头路。第二,要继续解放思想,提高对改革开放的认识。要消除对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误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