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论》期末考试试卷(G)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有1~2个正确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在括号内,多选不给分,若正确答案有两项的,选一项且正确的给1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为0分。)1、化学课程中的“课程”是指(D)A.教学科目B.教学进程C.教学目的、内容和范围D.前三项都包括2、化学教学过程的实质是(AD)A.特殊的认识过程B.实践过程C.科学认识过程D.知识的再发现过程3、用于指考试的可靠性、一般性指标是(A)A.信度B.效度C.区分度D.难度4、皮亚杰认为适应就是主体与环境取得平衡,而这种平衡依赖于有机体的两种机能的协调,这两种机能是指(BC)A.图式B.同化C.顺应D.平衡5、探究法是常用的化学教学方法,它属于(CD)A.第一层级B.第二层级C.第三层级D.新的综合的方法6、8、已知Q与R的摩尔质量之比为9:22,在反应X+2Y=2Q+R中,当1.6g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gR,则参加反应的Y和生产物Q的质量之比为(2005年全国高考题)(D)A.46:9B.32:9C.23:9D.16:97、石墨炸弹爆炸时能在方圆几百米范围内撒下大量石墨纤维,造成输电线、电厂设备损坏。这是由于石墨(2000年全国高考题)(C)A.有放射性B.易燃、易爆C.能导电D.有剧毒8、10gMg、Zn、Fe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得气体4.48L(标况),则Mg、Zn、Fe总的物质的量是(A)A.0.2molB.0.3molC.0.225molD.0.4mol9、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某国有侦察小分队到德国法西斯一座十分隐蔽且戒备森严的军火厂。上级要求小分队在3天内必须炸毁它,结果他们用10多只涂有化学药剂的老鼠完成了任务。据你推测这种化学药剂是(D)A.TNTB.KMO4和H2SO4C.黑火药和炸药D.白磷的CS2溶液10、据报道,月球上有大量3He存在。以下关于3He的说法正确的是(C)(2004年高考题*上海卷)A.是4He的同分异构体B.比4He多一个中子C.是4He的同位素D.比4He少一个质子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空1分,共20分)11、化学教科书是遵循化学课程标准,依据构建教科书的三序结合的原则编制而成的,这三序是指知识的逻辑顺序、学生的认识顺序和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12、建构主义教学把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和作为学习环境的四要素。13、2003颁布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高中化学要设置多样化的课程模块,使学生在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得到统一和谐的发展。这里高中化学新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4、高中化学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个课程模块组成,其中必修包括化学1和化学2,选修包括6个模块分别是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和实验化学15说课五大部分即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三、简答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6、化学教学的基本原则有哪些?(1)启发学习动机,培养情感意志因素;(2)循序渐进的学好双基与发展智能相结合;(3)实验引导与启迪思维相结合;4)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多渠道传递与接收化学教学信息;(5)知识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相结合,使学生形成结构化知识;(6)教学过程最优化原则。17、你如何理解化学教学过程的实质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简要展开,每一点1.5分。(1)有领导(2)间接性(3)明显受控性(4)化学学科特征18、化学教学过程是以化学知识为载体的多向互动过程,体现了教学过程中活动与过程的多维性。请用相关化学教学理论简单分析下图的含义。(1)体现了教学中“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新理念;(2)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3)较强师-师互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4)高考理科综合形势下,加强了学科之间,学科内部教师之间的交流,以及东部与西部,国内与国外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19、简要介绍中学化学课程的四种基本组织形式(1.)分科课程,综合课程;(2.)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3.)学科课程,活动课程;(4.)必修课,活动课程;20、你认为中学化学教学中,一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一节好课的标准:(1)目标明确,切合实际(2)内容正确,难易适中(3)方法得当,运用灵活(4)语言生动,言简意赅(5)结构紧凑,组织有序(6)以情感人,积极性高四、设计题。(8分)21、化学探究教学的一种模式为: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事实验证假设得出结论整合应用。需要探究的问题是: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探究。试设计能体现上述模式过程的微型教案。(5分钟之内)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大家回忆金属在活动性顺序表中的位置。我们学习了活泼金属Na的化学性质,那么你认为Na与CuSO4溶液是否也能发生上述类似的置换反应呢?――1分提出假设:经过小组讨论分析,最后全班同学形成了两种分歧:能与不能。――2分[师]现在同学们就这个问题存在两种推测,认为Na与CuSO4溶液能够发生置换反应的同学,请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如果认为不能,请说明理由,并亲自实验检验你们各自的假设是否合理、科学、准确,因为只有化学实验才是最客观、公正的裁判。收集资料:学生分小组各自按照自己的思路设计实验方案,确定可行后进行实验:将一小块Na投入CuSO4溶液中,观察反应的现象,并认真记录。――2分验证假设:提问学生观察到的实验现象(①钠浮在液面上,熔化成小球并四处浮动,②有气泡,③发出嘶嘶的声音,④蓝色浑浊。)并问他们观察到的现象与所写化学方程式是否吻合。――1分讨论、交流、合作,表达各自的看法和见解。师生共同得出结论:Na与CuSO4溶液不能发生置换反应,而是氧化还原反应。――1分实验证明发生了如下的反应:2Na+2H2O+CuSO4=Cu(OH)2↓+Na2SO4+H2↑整合应用练习:将一小块钠投入氯化铁溶液中的化学方程式是五、论述题。(12分)22、联系中学化学教学实际,试论“实验引导与启迪思维相结合”这一化学教学原则。(要求不少于300字)(1)该教学原则的涵义:应尽量以化学实验、实物等开路、引导,并在实验过程中将实验――观察――思维统一,通过实验启迪思维。――2分(2)提出该条教学原则的必要性:从化学学科教学特点及化学实验的作用进行分析。――4分(3)实施这一化学教学原则的途经:a.多做实验,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b.教学中实施“看――做――想”相统一;c.学生能做的实验由学生自己完成,让他们多动手、动口、动脑;d.加强教学反馈。《化学教学论》期末考试试卷(H)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有1~2个正确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在括号内,多选不给分,若正确答案有两项的,选一项且正确的给1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为0分。)1、皮亚杰认为适应就是主体与环境取得平衡,而这种平衡依赖于有机体的两种机能的协调,这两种机能是指(BC)A.图式B.同化C.顺应D.平衡2、探究法是常用的化学教学方法,它属于(CD)A.第一层级B.第二层级C.第三层级D.新的综合的方法3、教学目标是指(A)A.预期的教学效果B.教学目的C.培养目标D.课程目标4、下列化学课中,属于以训练技能为主的课是(BC)A.化学基础理论课B.化学习题课C.化学实验课D.元素化合物知识课5、下列说法中叙述正确的是(C)A.高信度必有高效度B.高效度必有高信度C.高信度不一定有高效度D.高效度不一定有高信度6、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2005年全国高考题)(C)A.BF3B.H2OC.SiCl4D.PCl57、24g硫和32g氧气充分反应后,气体体积在标况下是(C)A.16.8LB.33.6LC.22.4LD.5.6L8、关于电解NaCl水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2005年全国高考题)(B)A.电解时在阳极得到氯气,在阴极得到金属钠B.若在阳极附近的溶液中滴入KI溶液,溶液呈棕色C.若在阴极附近的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无色D.电解一段时间后,将全部电解液转移到烧杯中,充分搅拌后溶液呈中性9、下列产品的使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是(B)(2004年高考题*上海卷)A.含磷洗衣粉B.酒精C.氟里昂D.含汞电池10、石墨炸弹爆炸时能在方圆几百米范围内撒下大量石墨纤维,造成输电线、电厂设备损坏。这是由于石墨(2000年全国高考题)(C)A.有放射性B.易燃、易爆C.能导电D.有剧毒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空1分,共20分)11、教师素质的构成要素包括人格,知识和能力12、中学化学教学中对知识的要求分为四个层次,从低到高是常识性介绍,了解,理解,掌握13、2003颁布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高中化学要设置多样化的课程模块,使学生在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得到统一和谐的发展。这里高中化学新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4、化学教学过程以实践、实验为基础,必须完成认识上的两个“飞跃”是指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两个“转化”是指知识转化为真知,真知转化为能力15、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中规定着重培养学生五种能力分别是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实验能力和创造能力三、简答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6、简述化学教学方法的分类。(1)第一层级:以语言文字为传递媒介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讲解法等;――2分(2)第二层级:以实践、实验为传递媒介的教学方法,如实验法、参观法等;――2分(3)第三层级:新的综合的方法,如启发法、探究法、发现法等。17、化学教学过程的特点是什么?(1)认识过程的特殊性和过程要素的多项性;――2分(2)主导性与主体性;――2分(3)活动与过程的多维性;――1分(4)自然制约性与社会制约性。――1分18、如何理解化学教学过程中“活动与过程的多维性”活动是指教学过程主体与客体(学习对象)通过学习者的外周活动与中枢活动这两种活动形式而展开的,没有活动也就无所谓教学过程,但是教学活动又包括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具有多维性的特点。因此,化学教学是以化学知识为载体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多向互动的过程。――6分19、简要介绍演示技能的构成要素及在化学教学中的基本要求。(1)演示技能的构成要素:引入演示――介绍媒体――操作控制――指导观察与思考――整合与结论――3分(2)基本要求:a.实验的目的性b.保证实验的成功c.确保安全、环保、无污染d.实验操作规范e.边示范边讲解f.尽量提高可见度――3分20、你认为21世纪化学教师应具备的核心能力有哪些?终身学习的能力;反思教育的能力;基于网络资源教育的能力;激活创造性的能力;心理辅导的能力;亲和力。――6分四、设计题。(8分)21、化学探究教学的一种模式为: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事实验证假设得出结论整合应用。需要探究的问题是:氯气与硫氧化性强弱的探究。试设计能体现上述模式过程的微型教案。(5分钟之内)要求按模式的结构设计。参考案例:提出问题:从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S和Cl2都是比较活泼的非金属单质,都具有较强的氧化性,那么他们之间的氧化性强弱的关系如何呢?――1分猜想与假设:从他们的原子结构看,他们都属于同一周期的元素,氯的原子半径小于硫,氯束缚电子的能力比硫强。而氧化性是原子得电子的能力,故得电子的能力为:氯大于硫。因而可推测他们单质氧化性的强弱为:Cl2S。――2分实验验证:(3分)(1)组织引导学生设计验证的实验方案:依据氧化性强弱不同。①Fe+S----②Fe+Cl2----可通过反应后检验产物成分判断。(2)学生进行实验验证①产物溶于稀盐酸,滴加KSCN溶液,无颜色变化,说明S把铁氧化为+2价。②产物溶于稀盐酸,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成血红色,说明Cl2把铁氧化为+3价。得出结论:组织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得出结论。他们的氧化性强弱顺序为Cl2S。――1分整合应用:下列各物质中,不能由组成它的两种元素的单质直接氧化而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