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考纲点击1.理解气候变化的概念和表现,了解气候变化的分类和近百年来气候变化的特点。2.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和掌握由于气候变化要采取的适当对策。考情分析1.全球变暖及其影响是常考点,每年都有呈现。2.以能够体现全球变暖带来影响的地理事象分布或变化示意图为背景,或以相关热点材料切入,是考查全球变暖的常见命题方式。3.对能力考查要求主要体现出对背景材料中地理事象的分布或变化规律的分析上,能够提取出图示中的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迁移应用解决或分析图示规律和问题。知识梳理阅读识记轻轻松松温教材·提纲挈领学要点一、全球气候变化1.气候变化是指一个特定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或③__________的长时间的气候改变,是以某些④__________的特征,如⑤__________、⑥__________、⑦__________等要素的变化来度量的。2.地质时期,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冷暖干湿⑧__________,变化周期⑨__________。3.历史时期,公元前5000年到前1500年为⑩__________期,15世纪以来为⑪__________期。4.近现代的气候观测记录表明,自1861年以来,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呈⑫__________的趋势。20世纪增幅最大的两个时期为⑬__________年和⑭__________年,⑮__________年则是最暖的年份。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1.全球气候变化本身就是⑯__________的变化。如⑰__________的增减,意味着⑱__________的变化,并改变了⑲__________的空间分布格局,在许多地区增加了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难度。2.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了⑳__________。如20世纪后半叶,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暴雨发生频率增加了○21__________,而在亚洲和非洲的一些地区,近数十年○22__________的频率和强度都有所增加。3.全球气候变化对主要生产领域,如○23__________、○24__________、○25__________、○26__________等部门的影响更为显著。4.气候变化通过○27__________和○28__________,扩大某些疫病的流行,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自我校对:①地点②区域③全球④平均天气状况⑤温度⑥降水量⑦风⑧相互交替⑨长短不一⑩温暖期⑪寒冷期⑫上升⑬1910~1945⑭1976~2000⑮1998⑯资源条件⑰温度和降水⑱热量资源和水资源⑲水、热资源⑳自然灾害○212%一4%○22干旱○23农业○24林业○25牧业○26渔业○27极端天气○28气候事件考点1全球气候变化时期时间变化影响地质时期距今1万年以前冷暖干湿交替,变化周期长短不一,新生代暖湿历史时期历年以来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1500年为温暖期;15世纪以来的寒冷期温暖期,北半球极地冰盖消失,海平面高出现在75厘米;寒冷期,农作物歉收、近现代1861年以来气温上升:1910年至1945年;1976年至2000年降水:温带、热带增加冰盖、冰川面积减少,全球海平面上升针对训练1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国首次发布的《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预测:未来百年我国将继续变暖。为此,我国计划到21世纪中叶争取实现碳排放量的零增长乃至负增长。材料二我国北方15个省(市、区)2005年1月气温距平及采暖耗能变化图。(1)从图中看,北方大部分省区1月平均气温__________(偏高或偏低);其中1月平均气温偏高明显且采暖耗能减少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__________。(2)近年来,我国北方许多城市逐步把由单位和住户的分散取暖改为市政集中统一供暖,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抑制我国气候变暖的趋势,实现21世纪中叶碳排放的目标,请你从能源开发和利用的角度献计献策。解析:第(1)题,从图中看出我国北方大部分省区1月的气温距平为正值,这说明1月均温偏高。其中采暖耗能减少最多的省级行政区由图可直接读出。第(2)题,由于我国北方城市供暖主要采取燃煤措施,故集中供暖一方面能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另外还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第(3)题,回答本题应注意从能源开发和利用角度考虑。答案:(1)偏高青海(2)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3)①发展并推广先进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②优化能源结构,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使用新能源。考点2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1.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全球气候变化本身就是资源条件的变化。如温度和降水的增减,意味着热量资源和水资源的变化,并改变了水热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在许多地区增加了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难度。(2)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了自然灾害。如20世纪后半叶,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的暴雨发生频率增加了2%—4%,而在亚洲和非洲的一些地区,近数十年干旱的频率和强度都有所增加。(3)全球气候变化还将导致原有生态系统的改变。根据有关研究,如果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得不到有效遏制,到2100年,世界上将有1/3的动物栖息地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这将导致大量物种因难以适应新的生存环境而灭绝。(4)全球气候变化对主要生产领域,如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等部分的影响更为显著。就农业而言,气候变化对农业产量、作物品种、耕作方式、农业生产的稳定性等方面,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5)气候变化通过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厄尔尼诺、干旱、洪涝、热浪等),扩大某些疫病的流行,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2.难点是探究气候变化的方法,关键是培养学生对气候变化图表的分析以及如何从图表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针对训练2(2010·山东省抽样监测)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09年12月7日(北京时间),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此次峰会被誉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旨在给地球降温的这场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立场分歧较大。材料二全球变暖、化石燃料的日渐消耗……引起了人们对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深刻思考。近日德国多家煤体披露了一项宏大的能源项目,德国多家大型金融和能源企业将联手南下,到北部非洲建立一个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最大的太阳能发电站,以向欧洲提供电源。材料三风力发电前景广阔,但风力发电场占地较多,图示为我国风能资源的分布。(1)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谈判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则。(2)受全球变暖的影响,部分行业损失较大,下列解释错误的是()A.保险业——自然灾害增多,赔偿增多B.旅游业——全球变暖,出游人数减少C.林业——全球气温的升高和干旱问题增加了引发野火的机会D.渔业——二氧化碳多,海洋酸化,影响鱼类生长(3)据材料分析在此建设太阳能发电站的优势条件。(4)丙地有效风能密度较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据调查甲地风能资源利用前景优于乙地,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答案:(1)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2)B(3)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单位面积获得热量多;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晴天多;邻近欧洲,市场需求量大。(4)处于盆地,周围山地减弱了风速甲地能源需求量大【例1】(2010·安徽文综)《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提出,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面临巨大挑战,必须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下图表示1962年~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完成(1)~(2)题。(1)1962年~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的总体趋势是()A.降幅超过升幅B.逐年上升C.升高约2.1℃D.波动上升(2)气候变化对安徽省地理环境的影响有()A.各地的生长期缩短B.低温冻害损失减小C.极端天气事件增多D.天然温地面积扩大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1962~2007年安徽省的平均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第(2)题,气温升高,气温、降水变率加大,极端天气事件随之增多。答案:(1)D(2)C【例2】(2010·北京文综)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断增加。目前,碳排放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直到l8世纪初,人类主要使用水力和木材等可再生能源,但这时英国一些冶铁炉因为木炭短缺而不得不停产。工业革命初期,水力比煤炭更为廉价,许多英国纺织厂仍然依靠水力;由于煤炭运输成本较高,一些新工业企业不得不建在煤田附近。英国煤产量增长图下图是21世纪初某年世界部分国家碳排放状况分布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美国、俄罗斯、法国、印度四国中任选一个国家,指出该国相对于中国的碳排放特点。(2)说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解析:第(1)题,要注意排放总量和人均排放量两个图示信息的比较分析。第(2)题,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地面红外线长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加强。答案:(1)美国碳排放总量和人均排放量均较多;或俄罗斯碳排放总量较少,人均排放量较多;或法国碳排放总量较少,人均排放量较多;或印度碳排放总量较少,人均排放量接近。(四选其一)(2)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使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能力增强,增加了大气逆辐射,导致气温上升(或温室效应增强,或大气保温作用增强)。1.(2009·广东文基)气候变化与异常直接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引起全球气候变化与异常的原因不可能是()A.太阳黑子增多B.地球自转线速度的纬度差异C.大气环流的多年变化D.人类活动强度的增大解析: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都与太阳黑子的变化有关。大气环流与人类活动都可能引起全球气候变化与异常。而B项,地球自转线速度差异是由于纬度越高,纬线圈长度越短造成的,与全球气候变化与异常不可能有关系。答案:B2.由于CO2的温室效应,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到那时,我国可能出现的情况是()A.1月0℃等温线将移到秦岭—淮河以南B.东北山区河流的春季水量比现在大C.珠穆朗玛峰的永久性积雪冰川界线将下移D.台湾岛的面积将比现在小解析:全球变暖,则使得1月份0℃等温线向高纬度移动,所以将移动到秦岭—淮河以北,故A项不对。全球变暖,则使得高山冰川融化高度升高,即雪线升高,这样便使得依靠高山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补给减少,使河流水量减小,故B、C项都不对。答案:D3.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居世界第二位,为了对保护和改善世界环境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你认为下列措施符合我国国情的是()①调整工业布局,将高耗能工业转移到西部人烟稀少的地区②加快发展水电和核电建设,改善能源消费结构③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④限制重工业的发展,减少能源的消耗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解析:注意题干有两个要求,一个是保护环境,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一个是符合我国国情。分析过程中一定要全面考虑。答案:D下图是一万年来挪威雪线高度(粗线)与5000年来中国气温(曲线)变迁图。读图回答4~5题。4.中国从15世纪到20世纪的近500年中,气候处于温暖期的时段是()A.1470—1520年B.1620—1720年C.1840—1890年D.1910—1950年解析:可从统计图上直接读出。公元1500年以后,中国气温(曲线)在0℃以上的是从1910—1950年。答案:D5.中国与挪威相比()A.气候的冷暖变化呈正相关B.气候的冷暖变化呈负相关C.公元1000年前是正相关,之后是负相关D.两地气候变化有关联,但不同步解析:从总体上看两地气温趋高与趋低的趋势有关联,但气候变化并不同步。图上两条曲线有交叉情形。答案:D经过多数缔约方多年共同努力,第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旨在防止全球变暖而要求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条约《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京都议定书》2005年2月16日终于正式生效。阅读材料,回答6~8题。6.温室气体除了二氧化碳,还包括()①甲烷②氮氧化合物③氧气④惰性气体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温室气体不仅包括CO2,还包括甲烷、氮氧化合物等。答案:A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