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黄高速公路汤屯段富溪隧道综合施工技术研究进口偏压、浅埋段初期支护开裂原因分析及治理对策汇报提纲基本概况初期支护开裂情况开裂原因分析治理对策汇报内容之一基本概况基本概况富溪隧道设计长度620m,最大埋深122m,采用双连拱型断面。隧道穿越地层主要为中元古界蓟县系大谷远组下段变砂岩和第四系滑坡堆积层。在隧道的进出口地段,风化非常严重,稳定性极差。隧道进口F5断层破碎带宽度为20~50m,于K205+680~+720与线路相交,对隧道进口段围岩稳定性影响较大基本概况隧道进口于山体一侧通过,左侧地形陡峭,边坡较高,右侧为一小冲沟,造成偏压。隧道进口施工情况•中导洞于2004年11月贯通,中隔墙基本施作完成。•右侧导坑开挖60m•左侧导坑开挖30m汇报内容之二初期支护开裂情况初期支护开裂情况中导洞•1月20日,右侧出现了3条大的裂缝,4条小的裂缝。•2月14日在左侧K205+755~+760处出现了多条裂缝,其中在K205+760处的裂缝渗漏水现象严重,而且在K205+755~+760有一横向的裂缝,有混凝土掉块现象。•2月16日YK205+760处的渗水现象逐渐停止,但还有少量渗水,K205+760右侧混凝土掉块较严重,露出了钢拱架,由于左侧导洞的开挖,K205+755~K205+760的横向的裂缝有逐渐增大的趋势,混凝土有掉块现象。初期支护开裂情况右侧导洞•自3月1日出现了多条裂缝,右侧4条,分别在YK205+746、+752、+753、+761;左侧4条,分别在YK205+768、+763、+760、+753。•3月2日裂缝继续扩展。•3月4日在右侧又发现了一条新的裂缝。初期支护开裂情况左侧导洞•3月4日在左侧导洞出现了一条裂缝。汇报内容之三开裂原因分析开裂原因分析地质方面•偏压隧道进口于山体一侧通过,左侧地形陡峭,边坡较高,右侧为一小冲沟,造成偏压。从而使隧道受到不均衡的侧压力,如果不能及时提供足够的抗力,势必造成隧道结构的横向移动。开裂原因分析地质方面•断层隧道进口F5断层破碎带宽度为20~50m,于K205+680~+720与线路相交。虽然F5断层与线路交于暗挖范围之外,但是其走向与隧道走向近乎平行,势必会对隧道右侧围岩产生影响,从而影响隧道进口段的稳定。开裂原因分析地质方面•岩性从进洞的情况来看,右侧导洞开挖掌子面不能达到自稳状态,有稍微的掉块现象,围岩易坍塌,围岩呈石夹土或土夹石状态,碎石主要黄灰色的变质粉砂岩,土主要是黄色的砂质粘土;左侧导洞围岩较破碎,节理较发育,围岩裂隙较大且杂乱,侧导洞的上方岩块易下掉,围岩的稳定性非常差。碎石主要青灰色的变质粉砂岩,土主要是青黑色的砂质粘土。开裂原因分析降雨春节前后降雨量较大,雨水下渗造成围岩强度降低。开裂原因分析仰坡坡度过陡隧道进口仰坡高度约30m,最下一级坡度约60°,如此高、陡仰坡对洞口段产生较大的纵向推力,同时由于洞口段围岩松散,地基承载力较低,势必造成洞口段的纵向移动。开裂原因分析施工扰动隧道仰坡开挖原有山坡,破坏其原始平衡状态。同时隧道洞身开挖破坏了原岩的初始应力场,加之采用三导洞施工方法,必然引起多次原岩应力的重新分布。开裂原因分析施工扰动中导洞出现的裂缝基本位于K205+740~+760之间,最早一条裂缝出现于右侧导洞进口开挖时;右侧导洞的裂缝基本位于K205+746~+768之间,最早一条裂缝出现于左侧导洞施工至+745时。汇报内容之四治理对策治理对策在坡脚施工挡墙为了抵抗由于偏压造成的不均衡水平推力,在坡脚右侧施工片石混凝土挡墙,并在挡墙内回填碎石土。治理对策注浆加固右侧松散体由于进口右侧山体覆盖层很薄,且原岩主要为土夹石,为了提高岩体强度,采用深孔注浆加固围岩。注浆可以采用洞内注浆或地表注浆。治理对策及时进行明洞施工为了抵抗进口仰坡的纵向推力,应及时修建明洞衬砌。治理对策继续加强监测为了判断进口围岩的稳定情况,应继续加强地表沉降及水平位移的监测工作。根据监测结果分别采取以下两种施工方案:治理对策•围岩稳定及时施工洞口段50m范围二次衬砌。施工顺序为:先开挖支护右侧核心上半部,再开挖支护下半部分。待右侧正洞初期支护超前5m左右时施作仰拱,仰拱超前6m左右时施作二次衬砌。右侧正洞二次衬砌超前30m时按照右侧正洞的施工顺序开挖支护左洞。治理对策•围岩不稳定必须采取措施综合治理边坡。可以采取的措施有:•抗滑桩•预应力锚索当围岩稳定后按照上述施工顺序开挖支护洞口段。隧道偏压情况返回仰坡裂缝正面仰坡裂缝侧面返回断层与隧道的关系隧道进口里程断层返回围岩情况中导洞护拱裂缝中洞裂缝右侧导洞裂缝返回进口仰坡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