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孔子的教育思想第一章孔丘的教育思想一、生平和教育活动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先秦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1.家世与身世2.自学成才的经历3.教育实践活动4.自述及自我评价第一章孔丘的教育思想二、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1.政治观忠君尊王仁政德治举贤才庶富教2.哲学观本体论——重人事,轻天命。目的论——“仁”是最高境界。方法论——“中庸”。第一章孔丘的教育思想3.伦理观家族本位推己及人重义轻利第四节孔丘的教育思想三、论人性及教育的作用1.论教育对人的培养的作用孔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他说的性,是指先天的素质;习就是习染,指的是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在孔子看来人的聪明才智不是先天的,主要靠后天习得,“我非生而知之,好古敏以求之者也。”第一章孔丘的教育思想2.论教育对国家、社会的作用孔子认为教育对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教育是“立国”的三个要素之一,教育事业的发展要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第一章孔丘的教育思想《论语·子路》记载:“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即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第一章孔丘的教育思想孔子在政治上主张德政,教育则是实施德政的基本手段,通过教育宣传忠君孝亲、奉公守礼,这是教育为政治服务的表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第一章孔丘的教育思想四、论教育的对象和培养目标1.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有教无类”的基本含义,就是打破少数奴隶主贵族对文化的垄断,扩大受教育对象,无论富贵与贫贱、贵族与平民,都可以接受教育。因此,他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第一章孔丘的教育思想2.培养目标——“士——君子”孔子在政治上主张“举贤”,在教育上就以培养有道德可从政的“贤才”为目标,即培养君子。所谓“君子”,是指具有高尚道德和高超才能的统治人才,这种人才应该是“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第四节孔丘的教育思想五、教师的人格与专业素质1.师生平等、教学相长2.以身作则,闻过则喜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4.爱护学生,无私无隐“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第一章孔丘的教育思想六、教育内容诗、书、礼、乐、易、春秋,是孔子私学的主要课程,有人说,《诗》相当于文学课,《书》相当于政治课,《礼》相当于道德伦理课,《乐》相当于音乐艺术美育课,《易》相当于哲学课,《春秋》相当于历史课,这种说法虽不尽贴切,但也不无道理。第一章孔丘的教育思想七、认识论与教学方法论1.道德教育的原则方法①内省外察——道德认识的主要途径②乐道安人——道德情感的最高境界③立志守恒——道德意志的集中体现④慎言敏行——道德行为的普遍标准第一章孔丘的教育思想2.知识教育的原则、方法①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孔子认为学生在个性、性格、智力、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教育学生要各因其材。第一章孔丘的教育思想孔子认为学生在个性、性格、智力、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教育学生要各因其材。孔子主要是从两方面来贯彻他的因材施救原则:一方面根据学生程度和能力的高低,进行不同的指导,“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第一章孔丘的教育思另一方面,是针对学生弱点,对症下药补弊救偏。最典型的例子是子路和冉有都问:“闻斯行诸?”孔子回答则不同,原因是“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第一章孔丘的教育思②切问近思,学思结合③学而时习,温故知新④知行结合,学以致用由知到行,学以致用,是孔子教学思想的显著特点之一。孔子认为并不是为读书而读书,乃是为作事而读书。他认为学《诗》就要会办理外交。“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⑤由博返约,循序渐进九、历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