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学习目标】1、了解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过程2、通过对照实验得出结论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3、学会对实验进行误差分析【重点、难点】1、通过对照实验得出结论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2、学会对实验进行误差分析一、噬菌体的化学组成及同位素示踪法蛋白质占60%:DNA占40%:CHONSCHONP35S32S31P32P有较强放射性有较强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或稀有稳定核素作为示踪剂对研究对象进行标记的微量分析方法二、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合成组装释放三、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第一组第二组离心离心标记噬菌体标记的噬菌体分别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搅拌离心培养液检测放射性实验步骤1、实验过程中搅拌、离心的作用搅拌使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脱落与大肠杆菌分离搅拌离心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噬菌体颗粒,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2、一、二组实验的实验现象,对比一、二组实验的现象,能够得出的结论现象:第一组实验上清液中放射性很高。第二组实验沉淀物中放射性很高。结论:通过对一、二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可得出,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留在大肠杆菌细胞的外面,而DNA进入到大肠杆菌细胞内,并且增殖出大量新的噬菌体,因此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DNA遗传的,所以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第一组第二组四、注意事项1、噬菌体的标记过程。先将大肠杆菌置于含对应同位素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再用噬菌体侵染已标记的大肠杆菌。35S32P35S32P培养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35S32P搅拌不充分,使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没有完全分离第一组35S2、理论上第一组实验的沉淀物中不存在放射性,而实际操作中沉淀物中会有少量的放射性。导致这种误差的原因是。搅拌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增殖后从大肠杆菌中释放出来3、理论上第二组实验的上清液中不存在放射性,而实际操作中上清液中会有少量的放射性。导致这种误差的原因是。保温时间过短噬菌体未侵入大肠杆菌第二组32P总结一、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步骤三、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误差分析标记噬菌体标记的噬菌体分别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搅拌离心培养液检测放射性1、培养时间时间过长:时间太短:噬菌体增殖后从大肠杆菌中释放出来2、搅拌不充分使部分噬菌体任吸附在大肠杆菌表面部分噬菌体遗传物质未侵入大肠杆菌二、实验结论1、蛋白质没有进入到大肠杆菌体内。2、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习题1、下面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步骤示意图,对此过程的有关叙述正确是()A.选用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是其成分只有蛋白质和DNAB.被35S标记的噬菌体是接种在含有35S的培养基中直接获得的C.实验中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是为了把DNA和蛋白质分离D.在新形成的噬菌体中没有检测到35S,说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A离心2.(2013·湖南省望城一中、长沙县实验中学高三联考)若1个35S标记的大肠杆菌被1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裂解后释放的所有噬菌体()A.一定有35S,可能有32PB.只有35SC.一定有32P,可能有35SD.只有32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