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1课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课标知道我国的“双百”方针,探讨在“双百”方针贯彻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双百”方针的提出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激发人民的政治觉悟,鼓励人民的劳动热情。随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建立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逐步开展,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社会。设问探究:“双百”方针的实质?提出背景提出目的提出过程:1956年4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提出实行“双百”方针。思想解放,自由民主,以人为本“双百”方针的提出及其内涵“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是指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提倡在文学艺术、科学研究领域,有独立思考和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意见和保留意见的自由。“双百方针”实践的意义带来学术和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50-60年代前期的文艺领域硕果累累。梅兰芳郭兰英王文娟文学作品:《红岩》《红日》《红旗谱》《雷锋之歌》等电影作品:《上甘岭》英雄儿女五朵金花青春之歌等戏剧作品:龙须沟茶馆关汉卿文成公主等学生活动探究一起感受理解该时期文艺创作的主要时代特点。完成书本P75页《学习思考》火红年代激情燃烧斗志昂扬1、内容上提倡“向时代学习,向人民学习”,热情讴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事业。2、文艺创作方针上,中央提出“双百”,文艺作品的创作出现第一次高峰。十年动乱与文化凋零文化大革命,“左”的错误,林彪、江青一伙推行文化专制主义,党中央没有贯彻“双百”方针——是出现“八亿人口八个戏的原因新时期文化事业的繁荣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改革开发及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党中央重新确立“两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利用课后材料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探究新中国文学艺术事业发展的经验与教训。体育事业的喜人成就(书本P76-77自学)【自我测评】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学艺术创作出现了哪两个高峰?简析产生这两个高峰的主要原因。两个高峰:一个是指建国后的五六十年代,一个是指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文学艺术创作取得丰硕成果。主要原因:(1)20世纪五六十年代,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全面开始,党中央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符合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为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促进了文学艺术创作的繁荣。(2)20世纪七八十年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行改革开放,党中央提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总方向,概括了社会主义新时期文化艺术发展的根本目的,推动了文学艺术创作的又一高峰。(3)广大文艺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和不懈努力。“双百”方针贯彻的经验教训1、“双百”方针提出并付诸实施后,学术界和文艺界开始呈现出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景象。2、然而好景不长,由于国际形势急剧变化和国内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双百”方针的贯彻出现严重挫折,特别是“文革”期间,受极左思想破坏,“双百”方针被彻底破坏,我国文艺事业出现万马齐喑的局面,文化园地百花凋零。3、“文革”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纠正错误,及时总结建国以来科学、文艺工作的经验教训,“双百”方针得到更加自觉坚定的贯彻,重新焕发了它的勃勃生机。解决办法: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处理好科学、文艺工作和政治的关系,和人民生活的关系(最基本),以及继承传统与不断革新的关系。第2课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标题教学-宏观把握社会主义教育的兴办“文化大革命”中“教育的革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1949-19651966-19761977-2007一、社会主义教育的兴办(文革前)1.拉开序幕:2.制定方针:3.初具规模:①接管改造旧学校,创建社会主义新学校②从列强手中收回教育事业的自主权①毛泽东提出“三育”思想(德、智、体)②刘少奇倡导“两种教育制度”①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体系;②各类教育初具规模,培养了大批人才;③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提出社会主义教育的方针建立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确立社会主义新型教育制度教学策略(1)师生共同回顾奠基时期已学的历史知识,了解教育兴起的时代背景。(2)组织小组自学归纳该时期我国教育取得的三方面的成就。(3)展示图片与历史资料重点探讨新中国教育方针提出的背景和实施措施及影响?(4)重点结合该时期“扫盲教育”与展示新时期扫盲数据认识扫盲教育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教育方针的提出:1949年《共同纲领》第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为人民大众服务。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思考讨论:教育方针提出的背景和实施措施及影响?新中国“扫盲”教育成就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五十年来,中国共扫除文盲2.03亿,成人文盲率由1949年的80%以上降到了15%以下,青壮年文盲降低到5%以下。年轻的中国摘掉了世界头号“文盲大国”的帽子。——《必修三教学参考》材料二:1984年以来,在国际教科文组织举办的国际扫盲奖评选活动中,中国先后有11个单位获奖,其中有6个单位获大奖。中国突出的扫盲成就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充分肯定,赢得了良好的国际声誉。——《必修三教学参考》合作探究:新中国“扫盲教育”的历史与现实意义?(感受教育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二、“文革”中的“教育革命”教育的挫折(文革中)(1)原因:(2)表现:①“大跃进”,大办学校,大搞劳动,使教育质量下降。②“文革”十年,摧残教师,教育秩序混乱,民族文化素质大降。[例子:张铁生被称为“白卷英雄”]“左倾”思想影响1970年,福州,小学生在模仿革命样板戏《红灯记》主角李玉和的表演。中学生停下正常的学习,扛着红缨枪参加官方组织的文革...大学生说明1968年,广东高州,知青胸带大红花乘车下乡当农民。当时流行的口号是:“满怀豪情奔赴广阔天地炼红心”。说明:浙江平阳知青在学习批评邓小平文件。1966年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教育以阶级斗争为纲。所谓阶级斗争就在党内,是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这一时期打倒了包括刘少奇、邓小平在内的一大批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人。全国划分的两大阶级就叫“红五类”和“黑八类”。红五类是:工人、贫下中农、军人、干部、烈属;黑八类是:地、富、反、坏、右(又称黑五类)、判徒、特务、资本家。知识分子不是革命的依靠的力量,而是被改造的对象。“四人帮”把知识分子称作“臭老九”,即黑八类中的第九类。——《文革中的教育》阅读教材并结合材料开展学生交流:1、文革中教育的特点?(教育方针改变,教育为政治服务。)2、文革的教育导致的后果?(各抒己见——感受“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道理。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2、面临的挑战3、加快教育发展的措施(1)基础教育(2)高等教育(3)西部地区教育1、教育的春天(文革后)(1)文革刚结束,邓小平全面整顿教育工作(2)改革开放后,提出“科教兴国”战略(3)提出“三个面向”、“四个方面”的指导方针,教育得以蓬勃发展1977年高考历史小故事:建议招收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占招生总数的1%。报名数惊人的高570万印《毛选》的纸用来印考卷恢复高考是文革后拨乱反正的重要标志之一学生讨论:结合80年代以来的国际国内背景,理解“三个面向”教育指导方针的含义与重要性.并认识我国的教育方针在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的不断发展,与时俱进.1983年“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有了人才优势,再加上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的目标就有把握达到。……中央提出要以极大的努力抓教育,并且从中小学抓起,这是有战略眼光的一着。如果现在不向全党提出这样的任务,就会误大事,就要负历史的责任”。——邓小平“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邓小平学生分组讨论交流:邓小平如此重视科技与教育的出发点是什么?(感受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课后材料阅读与思考?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学与教育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与创新人才的摇篮。无论在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方面,还是在提高创新能力和提供知识、技术创新成果以及增强民族凝聚力方面,教育都具有独特的重要意义。——1999年6月江泽民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科教兴国”战略的原因与基本内容?合作探究:新时期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原因及成就要求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整理,并结合家庭、社会、学校对教育的重视状况等因素,能对教育发展的原因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从而落实基础同时又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体验教育的重要性“有一流的教育,才能成为一流的国家”。——温家宝“我们留下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给子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给世界留下了什么样的子孙后代。”——《世界教育报告》持续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对高等教育造成严重破坏。图为文革中清华校门被砸。1977年冬天,570万考生走进高考考场,参加高考制度恢复后的第一次考试。1977年某大学的开学典礼邓小平“三个面向”题词第四条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第五条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七周岁入学。第六条学校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可以用少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第七条义务教育可以分为初等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两个阶段。在普及初等教育的基础上普及初级中等教育。初等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的学制,由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希望工程在安徽大学就读的苏明娟(《希望工程宣传画》中的“大眼睛”)2005年大学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点燃西部教育的星星之火点燃西部教育的星星之火问题探究材料一科研是靠教育输送人才的,一定要把教育办好。──邓小平的《关于科学和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材料二我知道科学、教育是难搞的,但是我自告奋勇来抓。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邓小平的《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问题》材料三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大批人才。我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江泽民在中共十四大上的报告回答:(1)据材料一、二,邓小平是如何看待教育、科技与现代化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的?(2)依据材料三,归纳江泽民报告的主要观点。(3)简要概括上述三则材料的相同观点。答案:(1)发展教育为科学研究提供人才;科学和教育的发展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2)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都离不开教育,要优先发展教育。(3)把发展教育看成实现现代化的关键环节。答案:(1)“走过来”:开基创业,教育事业初具规模;探索道路,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迎接挑战,各类教育成就辉煌。(2)经验教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从基本国情出发;教育必须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现代中国教育事业是怎样走过来的?你从中能总结出哪些经验和教训?美国依据1948—1984年经济实际增长数据,将传统的经济增长公式调整为:经济增长(100%)=34%(劳动增长+资本增长)+66%(科技和教育)。日本1952—1961年的经济增长模式为:经济增长(100%)=33.4%(劳动增长+资本增长)+66.6%(科学技术)。目前,发达国家技术和知识的增加占生产率增长总要素的60%—80%,我国占30%左右。对比以上几种经济增长模式的差异,探

1 / 5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