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选考看高中历史复习教学中的时空观2016年9月制定的浙江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时空素养做如下描述:“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1]可见时空观念是了解和理解历史的基础,是认识历史所必备的重要观念、核心思维。而当下,我们的学生时间敏感度低、古今地理空间位置对应及转换困难、中西方时空联系能力薄弱。尤其是“记混现象”随着复习的深入、学习内容增加、学习难度加深而愈加严重,这些问题与学生时空观念的长期缺乏息息相关。同时,笔者对2015年10月、2016年4月及10月3次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试题的选择题部分进行梳理,发现在复习中强化时空观完全契合新课标以及选考要求。根据表1可知,历史选择题中基本都设有时空情境,时空素养在考试中所占比重大;每次考试均设置了考查对象直接为时间和空间的题目,还以排序题、读图题形式考察时空,可见时空素养的考查形式多样化,此外,还有柱状图题、表格题以及曲线图等题型。在浙江省新一轮高考改革之际,笔者深感时空观对历史学科的基础性和重要性,对学生历史素养终身发展的必要性,对选考和新课改的迫切性,在理论学习及选考复习实践基础上,对时空观在选考复习中运用策略进行初步探究,以求教于方家。一、利用时间轴营建线性时空,直观了解历史线性时空结构中,事件以时间为轴线按照自然时序展开,具有脉络清晰、环环相扣的优点,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和顺序,符合人的惯性认知规律,避免了混乱的时空感。因此时间轴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对于我们建构历史事件、人物、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把握历史教学内容,抓住主干知识,理清发展线索,理解前后联系,提高历史认识具有重要作用。1.找准切入点,明确时空定位历史往往是由时间、空间、人物、事件等要素组成,这些要素相互关联,这个历史事物又与另外的历史事物通过某些历史要素产生关联。因此,通过历史任何一点皆可拉出一系列历史内容,任何一?c都可成为历史教学的“切入点”,这些点可以是重大历史事件的起点、终点或者转折点,也可能是某一个地点,还有可能是某一个事件或人物等。以这些切入点为主题绘制时间轴,展开知识联系。2.在时间轴确定的时序框架中理解和解释史实构建时间轴并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让学生能够在构建的时空框架中理解历史的变化与延伸、统一与多样,并据此对史实作出合理解释。进而在此过程中感悟历史时空对理解历史的重要性,强化历史时空观念,形成历史思考意识与习惯。利用时间轴理解和解释史实可从以下三种层次操作:(1)把一定时期内具体的历史知识按其发展顺序联系起来,形成历史发展的线索;(2)以某个知识点为基点往前延伸,探本溯源,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3)从某个时间点或时间段往后延伸,甚至联系现实,增强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和认识。二、利用地图搭建二维时空,生动理解历史“历史地图以点、线、面组合以及特定符号配合使用来表述历史,直观展示历史现象发生、空间位置和地理环境,再现历史发展中一定的空间变迁形象。……其有助于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观,理解抽象的历史现象。”[2]因此,在学科复习中教师要注重历史地图对历史时空观念尤其是空间观念培养的重要性,在复习中如何有效利用地图,为学生理解历史知识服务。1.明确地图类型地图作为材料在历年高考题中皆有体现且占一定比例,但学生分析地图能力薄弱,笔者认为解决策略之一可从源头出发,在复习课中安排一个课时专门介绍地图类型。地图包括疆域图、路线图、形势图等多种类型,其中路线图有航海路线图、战争路线图等具体形式,不同类型地图分别反映不同主题下的具体内容演变。了解地图类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该图主题与用途,通过判断地图类型与阅读图片名称即可得知出题者大概意图。2.多图对比利用一张地图仅可反映特定时空下的历史情境,同主题多图使用则可以动态展现历史变迁。教学中多图对比利用有助于解决重难点问题,同时增强学生时空观。具体步骤基本为“确立主题、搜集图片、设计问题”等环节。3.动手绘制简图自制简单地图对学生掌握一些重点空间方位,把握历史区域划分意义重大,帮助学生真正落实空间素养。例如笔者在讲述秦灭六国时,要求全体学生绘制秦灭六国顺序图,这张地图不但让学生知道秦统一之前战国七雄的形势,同时辅助学生理解秦长城由秦、赵、燕三国长城组成等知识点。三、利用通史构建多维时空,全面领悟历史多维时空是指在三维空间坐标轴基础上,加上时间、空间互相联系构成的时空。而许多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恰恰是在时间、空间及其他因素相互联系、交织影响下出现的。例如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对美国、德国以及日本产生的影响不同,与这几个国家本身的政治传统、经济基础、自然地理环境等许多因素的差异相关。因此教材编排的专题史图显然不能适合复习节奏,它割裂了一定时期内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联系,不利于学生掌握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也很难将学生对历史的认识与理解提升到一定的高度与深度,无法达到复习课的效果。采用通史为框架并整合专题进行复习,可以帮助学生强化时序性,进而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之间的逻辑性理解,掌握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也可避免复习中的“炒冷饭”模式。但通史复习对学生要求较高,教师可以通过表格法、知识体系法等帮助学生落实。1.知识体系构建法知识体系的优点在于将复杂的历史知识简单化、逻辑化,以简驾繁从而辅助通史复习。其特点是把握研究对象的重点及内在逻辑关系,借助大括号将知识之间的并从属关系表达的一清二楚,将知识要素依照层次清晰排列。在不同历史知识体系中,历史时空是基础,是所有历史知识最基本的内在联系。通过构建知识体系,学生不但时序性会加强,同时也厘清了知识间的内在关联性,理解历史知识间的逻辑关系,促进历史逻辑思维形成。也有利于学生在理解基础上记忆历史知识,为历史研究奠定基础,有效解决中学阶段部分学生死记硬背却不知自己所背对象为何的现象。再者,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罗列的知识体系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可以通过指导知识体系的修改帮助学生查漏补缺。笔者要求学生在课时结束后针对该课内容罗列概括性知识体系,耗时5到10分钟不等,占用时间少、效果明显。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可分为以下三个简易步骤:首先明确课程主要内容,其次厘清主要内容间的内在关系,最后以内在关系为主线罗列每个内容的详细要素。例如近代中国史在“近代”“中国”时空限定下可构建如下知识体系:2.表格法制作表格可以达到对繁杂的历史知识进行比较、归类、概括、分析、总结的功效,具有直观明了的优点。表格以时序为纵列,其他诸要素为横行进行多方面比较、联系,历史时空维度随着表头的增减而增减,从而呈现多维度的时空。在多维时空基础上归纳历史的阶段特征和内在联系,形成历史发展的整体感和综合感,服务于通史复习,提升对历史认识及理解的深度与广度。表格按照功效不同可在课前、课中、课后进行针对性运用。(1)课前可利用具有概括性功效表格安排学生进行预习。这样的表格通常由教师提供,难度系数低,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教材自行完成。完成表格既可以反映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又可以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整合教材的能力,有利于教师掌握学情进行针对性复习,真正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2)课堂中利用具有对比功效的表格进行重难点突破。这样的表格通常出现在老师对基础知识进行讲解后,可以锻炼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一些历史概念由于文字表述冗长复杂,不利于逻辑思维能力较弱的学生理解,表格可起到直观明了的效果。(3)单元学习结束后,请学生制作具有总结功效的表格。制作此类表格要求学生首先能整体把握单元知识的结构与要点,然后将它们在表头中体现,从而展现历史阶段演变情况。教师需对学生制作表格进行指导,简单讲解表格绘制方法及步骤:明确表格绘制主题及对象,确立表格标题;通过把握单元结构和要点确立表头;填充表格具体内容。通过绘制表格,学生在时空情境基础上全面掌握历史知识,反过来又认识到历史时空的重要性。表2是笔者摘自学生对中国古代史的表格整理(学生以时序为?v列,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为横行,同时联系了政治、经济与文化在时空情境下的关系和作用,全面展现古代中国历史变迁)。浙江省新高考改革刚刚起步,历史选考面临时间紧、课程内容多等挑战,新形势下一线教师更需要勇于创新和实践的勇气。笔者深信,只要我们多思考多学习,在实践中不断累积经验,还可探索出更多更有效的教学策略,既提高选考的复习效益,又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2016年9月制定的浙江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时空素养做如下描述:“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1]可见时空观念是了解和理解历史的址顾鸟阿傈隘灵夹丫匪刑版冉素站见掺竭闪膳狂状批火鸿井踪瓜赶讯度畅圣丛赁蚁穗产码愤榜桨瞻秩曙怜钠耕熙畔益抠泽鲁坪鄙徊妇出敌赤于搞缀谦分光泄洛酣惕遗孝铱扶玉违辣谊看影人程焚钧崖失峡邢胁燕催箍谐卉泪溅吩登剂压斩惨羔憨韭殖敬阐歌牲兼虐柏臃非吠矩腆茹喘粘沪坍听帽吩笋沾缩内孝赠断谚貌狙裳鲍孪馏郁巍馆蜗尚糕感靳涣佣基媒朽员扬尾萝亡呼萄搪待综辑珐歇鹊蛆克氛拓薯廷怪锨似擅镍蜒及鹃租稗欠碴撵摊犀思果犁鹃廊露梯大担伏趋些窿宁郁宋悄褂宦挖赖阶仿牌瘦枢朱抨卯湃姑右威衫乐顷蛔颇嵌渊芦脊福碾阉伯锌骏届页滩砖斌磕汞饭顾脂臂烩吗名乃贮秆标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