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来临,气温骤降,容易形成多方面的安全隐患和引发各类安全事故,特别是在气温较低的北方地区,因为严寒和严寒导致的次生灾害尤其需要高度重视。冬季常见的危险有:1、煤气中毒冬季来临,天寒地冻,取暖成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事情,煤气中毒事件发生频率也随之增高。煤气中毒时病人最初感觉为头痛、头昏、恶心、呕吐、软弱无力,大部分病人迅速发生抽痉、昏迷,两颊、前胸皮肤及口唇呈樱桃红色,如救治不及时,可很快呼吸抑制而死亡。2、冻伤冻伤是人体遭受低温侵袭所引起的组织损伤。分为二类:一类称非冻结性冻伤,是由10℃以下至冰点的低温,潮湿引起如冻疮,战壕足等;另一类为冻结性冻伤,由冰点以下低温所造成,如局部冻伤和全身冻伤。3、电热设备事故冬季来临,人们为了取暖驱寒,往往大量使用各类电取暖器、电热毯、电炉及其他点加温设备。这些设备如果使用不当,极易引发漏电、烫伤现象,严重的甚至引发火灾。4、严寒引发事故由于冬季严寒,道路结冰湿滑,极易引起摔伤事故和机动车事故,同事因为冬季昼短夜长,清晨和黄昏光线昏暗,寒潮到来前后通常还会起雾。极易因此造成各类事故。5、冬季常见疾病冬季易发的常见性疾病有流感和感冒、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但冬季不属于传染病高发的季节,上述疾病的传染性不强或者没有传染性。1、什么是煤气中毒煤气中毒,亦称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是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故易于忽略而致中毒。症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轻度中毒。患者可出现头痛、头晕、失眠、视物模糊、耳鸣、恶心、呕吐、全身乏力、心动过速。血中碳氧血红蛋白含量达10%-20%。二是中度中毒。除上述症状加重外,口唇、指甲、皮肤粘膜出现樱桃红色,多汗,血压先升高后降低,心率加速,心律失常,烦躁,一时性感觉和运动分离(即尚有思维,但不能行动)。症状继续加重,可出现嗜睡、昏迷。血中碳氧血红蛋白约在30%-40%。三是重度中毒。患者迅速进入昏迷状态。初期四肢肌张力增加,或有阵发性强直性痉挛;晚期肌张力显著降低,患者面色苍白或青紫,血压下降,瞳孔散大,最后因呼吸麻痹而死亡。中毒的后遗症:神经衰弱、震颤麻痹、偏瘫、偏盲、失语、吞咽困难、智力障碍、中毒性精神病或去大脑强直。2、煤气中毒的预防⑴应该注意室内通风,不要把门窗糊得太严,最好在窗户上留个通风孔,以利于空气流通。经常检查热水器、燃气开关与管道有无漏气,阀门有无松动,如有应随时维修,以防中毒。⑵应严格遵从“不私自更改煤气管道设施”等安全使用煤气的规定,燃气热水器应与浴室分室而建,并经常检查煤气与热水器连接管线的完好。切忌将热水器安装在不通风的卫生间!!⑶室内用炭火锅涮肉、烧烤用餐,或使用炉火取暖时,必须在通风处进行,切忌在密闭空间内从事以上活动。⑷热水器和灶具一定要使用煤气专用橡胶软管,不能用尼龙、乙烯管或破旧管子,每半年检查一次管道通路。⑸若进入室后感到有煤气味,应迅速打开门窗,并检查有无煤气漏泄或有煤炉在室内,切勿点火或打开电源开关,以免引发火灾。3、煤气中毒急救方法⑴立即打开门窗,移病人于通风良好、空气新鲜的室外,注意保暖。同时查找煤气漏泄的原因,关闭气阀门,及时排除隐患。⑵松解病人衣扣,保持其呼吸道通畅,清除口鼻分泌物;如发现呼吸骤停,应立即开展现场急救,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并作出心脏体外按摩,同时迅速拨打120急救电话,告知病情、地址及联系方式。⑶立即进行针刺治疗,取穴为太阳、列缺、人中、少商、十宣、合谷、涌泉、足三里等。轻、中度中毒者,针刺后可以逐渐苏醒。⑷立即给氧,有条件应立即转医院高压氧舱室作高压氧治疗,尤适用于中、重型煤气中毒患者,可使病者苏醒,还可减少后遗症。4、煤气中毒的过程中的常见误区误区一:煤气中毒患者冻一下会醒。寒冷刺激不仅会加重缺氧,更能导致末梢循环障碍,诱发休克和死亡。因此,发现煤气中毒后一定要注意保暖,并迅速向“120”呼救。误区二:认为有臭渣子味就是煤气。煤气是一氧化碳气体,是无色无味的,是碳不完全燃烧生成的。有些人认为屋里没有臭渣子味儿就不会中煤气,这是完全错误的。另外,还有些人以为在炉边放盆清水可预防煤气中毒。但科学证实一氧化碳不溶于水。误区三:煤气中毒患者醒了就没事。煤气中毒患者必须经医院的系统治疗后方可出院,有并发症或后遗症者出院后应口服药物或进行其他对症治疗,重度中毒患者需一两年才能完全治愈。1、冻伤及引发原因冻伤是因组织细胞冷冻所致的损伤,组织细胞内或细胞间形成冰晶;红细胞和血小板凝集阻塞毛细血管,引起缺血性损害。血管收缩以减少皮肤及周围组织的散热。受累区冷而发硬及发白,无感觉。当温暖时,转为斑状发红、肿胀、疼痛,在4~6小时内形成水泡。表浅损害愈合后不残留组织丧失,深部组织冷冻可引起干性坏疽,在健康组织上盖有黑色硬壳;灰色水肿,软性的湿性坏疽发生较少见,组织坏死的深度取决于冷冻的期限和深度。各种程度的冻伤都可产生长期症状:对寒冷过敏、出汗过多、断层指甲生长和麻木。冻伤的引发原因有三个:一是气候因素:寒冷的气候,包括空气的湿度、流速及天气骤变等。二是局部因素:如鞋袜过紧、长时间站立不动及长时间浸在水中均可使局部血液循环发生障碍,热量减少,导致冻伤。三是全身因素:如疲劳、虚弱、紧张、饥饿、失血及创伤等均可减弱人体对外界温度变化调节和适应能力,使局部热量减少导致冻伤。2、几类常见冻伤的临床表现⑴手、耳冻伤一度冻伤最轻,亦即常见的“冻疮”,受损在表皮层,受冻部位皮肤红肿充血,自觉热、痒、灼痛,症状在数日后消失,愈后不留瘢痕。二度冻伤伤及真皮浅层,伤后除红肿外,伴有水泡,深部可出现水肿,剧痛,皮肤感觉迟钝。三度、四度手冻伤冻伤伤及皮肤全层,出现黑色或紫褐色,痛感觉丧失。肌肉甚至骨头可出现坏死⑵冻僵伤员皮肤苍白,冰凉,有时面部和周围组织有水肿,神志模糊或昏迷,肌肉强直,肌电图和心电图可见细微震颤,瞳孔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心动过缓,心律不齐,血压降低中测不到,可出现心房和心室纤颤,严重时心跳停止。呼吸慢而浅,严重者偶而可见一、二次微弱呼吸。2、几类常见冻伤的临床表现⑶速冻伤如接触温度很低的金属(如寒区置于户外的金属管道)或液体,可以立即造成接触部位的皮肤冻结。如未能及时脱离接触,冻结组织可以迅速加深,严重者可将皮肤冻结在寒冷的固体上,强行脱离,可造成撕脱伤。⑷脚冻伤在冻伤前期,由于血管收缩和痉挛,血管的搏动减弱或消失,足部开始潮红后转为苍白,受冻者足部沉重不适,继之麻木疼痛,尤以足弓部及足底部较著。反应期症状更明显,首先是血管的极度扩张,充血和水肿,局部发热和动脉明显搏动,间或产生水疱及渗血现象。其次感觉神经紊乱,足部疼痛,活动或不垂位置时加剧。3、冻伤的一般处理轻度冻伤的治疗方法①用温水(38~42℃)浸泡患处,浸泡后用毛巾或柔软的干布进行局部按摩,切忌用火烤和用雪水摩擦;②用花椒或辣椒秸煮水浸泡患处或用生姜涂擦局部,也有治疗作用。③患处若破溃感染,应在局部用65~75%酒精或1%的新洁尔灭消毒,吸出水泡内液体,外涂冻疮膏、樟脑软膏等,保暖包扎。重度冻伤的治疗对于全身冻僵者要迅速复温。先脱去或剪掉患者的湿冷的衣裤,在被褥中保暖,也可用25~30℃的温水进行浸泡10分钟,使体温逐渐恢复正常。但应防止烫伤。如若下肢受冻但需步行去接受医疗时,不要解冻。温暖后,肢体应保持干燥,暴露于暖空气中,尽可能做到无菌。4、冻伤的预防⑴防寒:鞋袜、衣物大小松紧适宜并保持干燥,皮肤暴露部分要保护,如使用口罩、手套、防风耳套等;另外,皮肤涂敷少许油脂,也有减少散热的作用。⑵防湿:要注意保持生活环境干燥,服装、鞋、袜的干爽,潮湿后应及时更换。脚汗多者,可用温热水洗脚,擦干后,再用硼酸粉或滑石粉擦脚掌、趾间,以保持干燥。⑶适当运动:不要在太冷或者潮湿的环境中逗留时间过久,应避免长期静止不动。特别在户外,要适当活动,如搓脸、搓耳、搓手、跺脚等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供血条件。⑷避免劳累:疲劳、醉酒、饥饿、失血、营养不良等使人体热量和抵抗力降低,也容易引起冻伤,要保持生活规律,营养充沛与均衡,心态乐观和稳定。5、防止冻伤的几个小贴士⑴科学洗浴冬季洗浴有四忌:忌太勤、忌水过烫、忌揉搓过重、忌肥皂碱性太强,否则,极易破坏皮肤表层原本不多的皮脂,让皮肤更为干燥,因而也更易发痒、皲裂。洗澡次数以每周1—2次为宜。洗浴后可擦些甘草油、止痒霜、润肤膏等,以保持皮肤湿润,防止皮肤表层干燥、脱落。⑵穿着宜柔和冬寒穿衣较多,如不注意穿着,更易感觉皮肤瘙痒。这是由于身体与衣服、衣服与衣服间不断发生摩擦产生静电,静电刺激皮肤所致。因而,冬季应尽可能地选用纯棉、真丝之类不易产生静电的衣物做内衣、内裤、衬衫等。同时还要注意衣服搭配,穿了涤纶衬衫就不要再穿腈纶毛衣,里面穿了合成纤维的衣服,外面就不宜再穿绝缘性的涤纶外衣,以防止产生静电为宜。5、防止冻伤的几个小贴士⑶进行皮肤锻炼加强皮肤的锻炼,增强皮肤的适应能力,以适应寒冷的环境。可进行冷水浴、空气浴、日光浴、按摩等,或者坚持洗冷水脸,冷水擦身。⑷避免不正确护肤和化妆避免用含酒精化妆品:如爽肤水或收敛剂。因为酒精容易挥发皮肤的水分和油分,宜改用含水性的爽肤水。避免用去油力强洁肤品,应用温和的洁肤乳,或含油脂的香皂。避免用热水洗脸:热水去油力强,用热水洗脸,冲走皮肤油分,水分容易流失,皮肤更加干燥和瘙痒。避免室内温度过高:室内温度过高的同时,室内的相对湿度会下降,皮肤的水分容易流失。6、需要改正的不良习惯⑴戴口罩防冷。鼻粘膜血液循环十分旺盛,冷空气经鼻腔吸入肺部时,已接近体温。若依赖戴口罩防冷会使人体变得娇气,更容易患感冒。⑵蒙头睡觉。把蒙头睡觉感觉上暖和一些,但被窝里氧气会越来越少,二氧化碳和不洁气体越积越多,故醒后会感到昏昏沉沉、疲乏无力。⑶热水洗脸冬天面部汗腺、毛细血管呈收缩状态。遇上热水时则迅速扩张,但热量散发后又恢复低温时的状态。一张一缩,容易产生皱纹。⑷饮酒御寒。饮酒后有浑身发热的感觉,是酒精促使人体散发原有热⑸手脚冷冻用火烤。冬天手脚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此时如果马上用火烘烤会使血管麻痹、失去收缩力,出现动脉瘀血、毛细血管扩张、渗透性增强,局部性瘀血。所以,冷冻的手脚只能轻轻揉擦,使其慢慢恢复正常温度。1、正确使用电热毯电热毯的正确使用方法很重要,有相当一些安全事故并非完全因产品质量问题引起,而是使用不当所致。应严格遵守以下注意事项:⑴严禁折叠通电及折叠使用;⑵禁止卷折,褶皱使用,使用的床及床垫应保证电热毯充分的平铺,以免造成局部过热而发生火灾;⑶下铺用电热毯,不可包裹身体取暖使用,禁止作为任何其他用途;⑷不能让生活不能自理人员、婴幼儿及对热不敏感的人使用;⑸电热毯上放置有折叠的被褥或厚重物品时,不得通电,避免造成被压处局部过热而引起着火或损坏;⑹不允许暴晒、烘烤、熨烫,避免造成发热线绝缘损坏;⑺禁止与其他发热器具(如脚炉、暖手器、热水袋)并用⑻当外出不使用时,睡前或突然停电后,要及时关闭开关和拔掉电源插头,杜绝火灾隐患;⑼不要用拉扯电源线的方式拔起插头和电热毯;⑽不要使用6年以上的“超龄”电热毯。2、哪些人不宜使用电热毯普通电热毯工作时产生100-190毫高斯的电磁波辐射,而我国及世界很多发达国家环保标准规定人们居住生活的环境电磁波辐射强度不得高于2毫高斯,普通电热毯电磁波辐射强度已超出国家标准几十倍至100多倍!以下六类人不宜使用电热毯:⑴呼吸道疾病患者:使用电热毯易引起咽干喉痛,声音嘶哑,咳嗽不止,以致加剧病情。⑵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因电热毯是机械性升温,可破坏人体平衡机制,促使血压升高,易使心肌缺血和中风发作。⑶有过敏性体质者:凡患有口腔炎,慢性咽炎,喉炎,口腔溃疡以及皮肤瘙痒,皮疹等疾病者,不宜使用电热毯。⑷新生儿、婴幼儿:新生儿,婴幼儿体温调节能力差,使用电热毯,婴幼儿有可能因失水而导致脱水热等,严重时可危及生命。⑸育龄男性:想优生优育的新婚夫妇不宜使用。⑹孕妇:电热毯通电后会产生磁场,可通过孕妇直接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严重者可导致流产或胎儿畸形。3、电取暖器选购及使用常识⑴仔细阅读说明书。说明书上不但有对产品性能的介绍,更重要的是说明书上有使用须知和安全注意事项,所以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