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G桩复合地基研究现状及展望苗子臻,邱浩然(北方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北京,100144)摘要:CFG桩复合地基作为一种有效的地基处理手段,其能够较好地发挥桩土共同作用,目前已被广泛应用。本文分析了CFG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沉降计算等方面,总结了CFG桩复合地基的研究现状及研究成果,提出了CFG桩复合地基存在问题,阐述了发展趋势。本文对工程人员了解CFG桩复合地基有帮助作用。关键词:CFG桩复合地基;影响因素;沉降计算;承载力计算中图分类号:TU473文献标识码:AResearchStatusandDevelopmentofCFGPileCompositeFoundationZiZhenMiao,HaoRanQiu(NorthChinaUniversityofTechnologyCollegeofCivilEngineering,Beijing,100144)Abstract:CFGpilecompositefoundation,asakindofeffectivemeansoffoundationtreatment,canbetterplaytotheinteractionofpilesandsoil.Currently,ithasbeenwidelyusedinfoundationtreatmentengineering.TheresearchstatusofCFGpilecompositefoundationandtheresearchresultshasbeensummarizedfromtheCFGpilecompositefoundationbearingcapacitycalculation,settlementcalculation,etc.AndtheexistedproblemsintheresearchofCFGpilecompositefoundationandthedevelopmenttrendofopinionsareelaborated.TomakeourengineershaveafurtherunderstandingofCFGpilecompositefoundation.Keywords:CFGPileCompositeFoundation;InfluencingFactor;SettlementCalculation;BearingCapacityCalculation引言CFG桩为在碎石桩桩体中掺加适量石屑、粉煤灰、水泥,并加水拌合形成的一种高粘结强度桩。它与桩间土和褥垫层一起构成CFG桩复合地基。CFG桩复合地基通过褥垫层与基础连接,当地基受荷时,桩可以向上刺入,伴随这一变化过程,垫层材料不断调整补充到桩间土上,以保证在任一荷载下桩和桩间土始终参与工作,由于桩体的强度和模量比桩间土大,在荷载作用下,桩顶应力比桩间土表面应力大,将承受的荷载向较深的土层中传递并相应减少了桩间土承担的荷载,从而使复合地基承载力提高,变形减小。且CFG桩桩体可以掺入工业废料粉煤灰,又无须配筋,其工程造价为一般桩基的1/3~1/2,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目前在高层建筑地基基础、路基工程等领域有广泛应用[1]。为使工程人员对CFG桩复合地基处理技术有进一步了解,本文综合国内外学者多年来研究成果,对CFG桩复合地基的研究现状及成果进行了分析总结。1研究现状1.1各因素影响研究影响CFG桩复合地基沉降及承载性能的因素较多,目前诸多研究主要围绕褥垫层、桩长、桩径、桩体强度、桩间距等展开。1.1.1桩长、桩径、桩间距桩长、桩径、桩间距为组成CFG桩复合地基的重要组成部分。桩长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桩土荷载分担比的不同,桩越短,桩间土分担的荷载就越大,桩间土的压缩量越大,总体沉降变形越大[2];反之,桩越长,桩间土分担的荷载越小,桩间土的压缩量越小,沉降变形越小,但桩长增长到一定程度,沉降减少量趋于稳定,桩长对沉降的影响存在临界值[3-4]。陈涛、胡长明、崔刚等通过现场原位试验及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发现:随着桩径的增加,复合地基承载力增加,沉降变形减小,但综合考虑经济成本,桩径宜取300~600mm;随着桩间距的增大,地基承载力降低,沉降变形增大,通常设计中桩间距宜取3~5倍桩径[5]。1.1.2桩体强度陈涛、丁铭绩通过数值模拟对CFG桩复合地基沉降及其影响参数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桩体强度较小时,地基沉降较大,随着桩体强度增加,沉降减小,但减小速率逐渐降低,单纯依靠提高桩体强度来减小沉降不切实际。闫明礼等通过现场静载试验对CFG桩复合地基承载性能进行了研究[6],研究发现,桩体强度的提高有助于地基承载力的提高,但当桩体强度大于某一数值时,提高桩体强度等级对复合地基承载力没有影响,所以进行复合地基设计时,不必将桩体强度等级取过高,一般取桩顶应力的3倍即可。目前用于高层建筑地基加固的CFG桩,桩身强度等级一般在C15一C30之间,一般城市基础设施构筑物地基加固桩体强度等级多为C5、C10。1.1.3褥垫层褥垫层作为CFG桩复合地基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不仅保证桩、土能够共同承担荷载,还能调整桩、土间荷载的分配,减少基础底面应力集中。大量的试验研究证明褥垫层厚度、刚度的变化对CFG桩复合地基沉降及承载性能影响十分显著。褥垫层厚度过小,桩土应力较大,桩间土的承载能力无法充分发挥,要达到设计要求承载力,势必要增加桩的长度或数量,造成经济浪费,不利于优化设计;随着其厚度的增加,桩土应力比逐渐下降,趋向于1,此时,桩承担的荷载太少,仅体现出置换作用,桩的设置也就失去了意义,一般褥垫层厚度宜取100~300mm。褥垫层模量增大,使得地表变形受到约束,从而桩分担的荷载较大,而桩间土分担的荷载较小,桩土应力比变大,沉降随之减小,所以褥垫层模量的降低可有效缓解褥垫层底面应力集中,但当褥垫层模量达到某一值时,这种调节作用逐渐减弱[5、7]。2CFG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研究现状目前,复合地基变形计算广泛采用的是《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中的半理论、半经验方法,计算时,复合土层分层与天然地基相同,各复合土层压缩模量为该层天然地基压缩模量的ζ倍,加固区及下卧层土体应力分布采用均质线性变形体理论,地基最终沉降量如式(1)所示:ψ∑′̅̅′ζζ(1)式中:fspk为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fak为基础底面下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ψs为沉降计算经验系数,各类土层取值见表1;其他参数同现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第5.3.5条规定。表1沉降计算经验系数ψs̅4.07.015.020.035.0ψs1.00.70.40.250.2注:̅为变形计算深度范围内压缩模量的当量值,如公式(2)所示:̅∑∑∑∑(2)式中:Ai、Aj分别为加固土层第i、j层土附加应力系数沿土层厚度的积分值。此外,随着对CFG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研究的进展,大量沉降监测数据显示,CFG桩复合地基的实际沉降值远小于规范计算所得沉降值。因此,不少学者提出了一些改进计算方法。张钦喜在现行规范计算方法基础上,考虑桩侧摩阻力及桩端土的性质,提出了一种实用简化计算方法[8];潘旭亮依据34个楼座CFG桩复合地基实测沉降数据进行反演分析[9],对规范所采用复合区压缩模量进行了修正,然后结合规范理论计算方法,提出一种新的CFG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使经验公式更贴合工程实际;赵幸将桩体视为半刚性材料,在前人的理论及试验研究基础上,考虑桩、土、褥垫层的相互协同作用,推导出新的地基沉降计算公式[2];陈晋中将太原地区9个CFG桩复合地基工程实测沉降数据与规范计算值进行对比,反算出太原地区不同条件下的沉降经验系数[4],有着重要的工程实用价值。3CFG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研究现状一般情况CFG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可按规范公式进行估算,对大型工程或者特别重要的工程需进行试桩,通过载荷试验确定其地基承载力。同样,随着对CFG桩复合地基研究的进展,大量工程实际表明:规范中取值偏于保守不够经济,为此不少学者提出了一些改进方法。范伟霞等依据不同施工工艺实测资料对《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中CFG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公式β进行反算,得出了不同施工工艺下的参考值[11]。佟建兴[12]等人认为在初步设计阶段可按照《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中公式进行地基承载力估算,但要合理的选择RA、fsk、β取值,其次建议对于P-S曲线为平缓光滑的缓变型曲线,可通过Pmax/2及相对变形值两个控制条件,来确定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陈昌仁等人在《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规范承载力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考虑边载对复合地基承载力的影响,引入桩间土强度提高系数α和边载修正系数δ,对经验公式进行了修正,使计算结果更加合理,修正公式如式(3)所示[13]:δαβ(3)式中:α为桩间土强度提高系数;δ为边载修正系数,建议取δ=1.0~1.2;其他参数同现行《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第7.1.5条规定。该公式与静载荷试验数据结果相比仍存在一定差异,主要原因如下:试验桩数远小于计算桩的数量;土层厚度分布不均导致β的单一取值无法完全适用于地基中所有桩;δ不能完全反映开挖放坡引起的边载分布不均现象。4发展方向目前理论研究仍不能满足工程实践的需要,地基承载力、沉降变形计算仍存在不足,计算值与实测值差距较大;CFG桩复合地基在岩溶等复杂地质条件下受力特性仍不明确;CFG桩复合地基在地震荷载和动力荷载作用下复合地基、上部结构、筏板基础三者共同作用工作机理仍不清晰;CFG桩与其他桩型相组合的多桩型复合地基的静力特性、动力特性认识不足。因此,对于CFG桩复合地基研究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1)进一步加强CFG桩复合地基作用机理研究,力争提出更切实有效计算方法;(2)加强地震、冲击等动力荷载下CFG桩复合地基受力性能研究;(3)加强复杂地质条件下CFG桩复合地基受力性能研究;(4)加强CFG桩与其他桩组合复合地基受力特性研究,提出切合实际计算公式。5结束语综上所述,通过大量室内模型试验、现场静载荷试验、有限元数值模拟及大量工程实践,对CFG桩复合地基在砂土、粉土、粘性土中作用机制、受力特性等有了进一步了解,但研究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期待能与同行共同推进深入研究。参考文献[1]贾剑青,王宏图,李晶,等.CFG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2011,34(09):117-120[2]赵幸,赵德富,赵其华,等.CFG桩复合地基沉降量计算及沉降影响因素探析[J].工业建筑,2013,43(S1):476-479[3]陈涛,张聪.CFG桩复合地基各因素对沉降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J].工业建筑,2009,39(S1):692-695[4]陈晋中,白晓红,葛忻声,等.CFG桩复合地基沉降分析[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10,41(04):395-397[5]丁铭绩.高速铁路CFG桩桩板复合地基工后沉降数值模拟[J].中国铁道科学,2008,29(03):1-6[6]闫明礼.CFG桩复合地基技术及工程实践[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7]韩云山,白晓红,梁仁旺.垫层对CFG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评价的影响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3(20):3498-3503[8]张钦喜,潘旭亮,陈鹏,等.CFG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2,38(6):835-839[9]潘旭亮,张钦喜,杜修力,等.基于实测数据CFG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改进[J].建筑结构,2011,41(S2):366-369[10]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JGJ/79—201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11]范伟霞,周建,俞亚南,等.CFG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公式β参数取值分析[J].工业建筑,2006,03:71-75[12]佟建兴,胡志坚,闫明礼,等.CFG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确定[J].土木工程学报,2005,07:87-91[13]陈昌仁,侯新宇,郭洪涛.CFG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