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文艺复兴设计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十章欧洲文艺复兴设计背景知识: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在西方的文化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一次思想文化的伟大变革。文艺复兴运动历时200余年,动摇了欧洲中世纪长达千年之久的基督教神学统治,开创了西方历史崭新的一页,其影响直到20世纪。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改变和社会矛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意大利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发祥地。•文艺复兴建筑是继哥特式建筑之后出现的一种建筑风格。15世纪产生于意大利,后传播到欧洲其它地区,形成带有各自特点的各国文艺复兴建筑。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在其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文艺复兴建筑最明显的特征是扬弃中世纪时期的哥特式建筑风格,而在宗教和世俗建筑上重新采用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柱式构图要素(与罗马风采用半圆券不同)。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师和艺术家们认为,哥特式建筑是基督教神权统治的象征,而古希腊罗马的建筑是非基督教的。他们认为古典建筑,特别是古典柱式的构图体现着和谐和理性,并且同人体美有相通之处。这些正符合文艺复兴运动的人文主义观念。•一般认为,15世纪佛罗伦萨大教堂的建设,标志着文艺复兴建筑的开端。而关于其何时结束没有定论。(对这一时期风格流派的分期比较乱,有人把文艺复兴、巴洛克和古典主义截然分开,有人把三者统称为文艺复兴建筑,也有人把古典主义并入巴洛克。)•文艺复兴建筑与其冠以一种风格,不如冠以一种运动。第一节意大利文艺复兴设计伯鲁乃列斯基(1377-1446)•佛罗伦萨大教堂穹顶(1420)难题:一是大教堂东端要覆盖穹顶的开口跨度太大,直径达42.7米。按照传统做法,先在开口上铺架木梁、建起拱赝架、然后再砌顶。但行不通,因为没有这么长的树木做横梁,即使有也承受不了穹顶的巨大压力。二是穹顶的侧推力问题,受当时的审美心理,不允许采用哥特式飞券来解决。三是已完成的八角形鼓座使起拱线距地面已经超过了50米,给施工增添了困难。他将古罗马的水平构造方法和哥特式的骨架券结构结合起来。在八角形鼓座的每一个角上建一根主券,八个边上又各建两根次券,每两根主券之间由下至上水平地砌九道平券,把主券、次券连成整体,在此结构基础上加建外壳大面和采光亭。外观上,突破了古罗马穹顶和拜占庭大型穹顶半露半掩的样式,使用鼓座把穹顶完全表现出来,使之高耸于空中,显示着文艺复兴初期人们的英风豪气。技术上,运用了一套新的结构体系,使人们的建筑构造水平又向前跨了一步。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理论家、建筑师阿尔伯蒂称赞道:“当人们看到这伟大的结构高耸入云,大到能够将它的阴影覆盖整个托斯卡纳的居民,而建造时又没有用拱赝架和过多的木材时,不会因为过分的忌妒而不赞扬伯鲁乃列斯基。如果我的判断不错的话,这一建造事业在我们时代是不可思议的,或许甚至古人不知道如何去做。”伯鲁乃列斯基(1377-1446)•育婴院(1419--1445)最早的建筑作品,第一件真正文艺复兴的建筑艺术作品。育婴院是一座四合院,面向安农起阿广场正立面的券廊是建筑的重点。券廊开间宽阔,连续券架在科林斯式的柱子上,显得轻快、明朗而起富有韵律感券与券之间装饰着圆形浮雕。第二层在每个券拱的上方开着小巧的矩形窗子,上面带着三角形的窗楣山花。伯鲁乃列斯基(1377-1446)•圣洛伦佐教堂老圣器室(1421--1428)老圣器室位于圣洛伦佐教堂的东南角上。其主空间是一个立方体,上面覆盖穹顶。穹顶外观为圆锥形,室内看则呈半球形,穹顶以帆拱支撑。其内部空间由一系列几何形要素和数学关系支配,立方体和球体构成基本的结构母题。空间壁面的起伏丰富,壁龛、线脚组成多样的装饰图像,又统一在几何化的形式之中。科林斯式的方壁柱已失去了结构作用,而是作为装饰物出现。老圣器室体现了与中世纪哥特式不同的新的空间形象,它的几何化的造型因素,对以后的设计有着重大的影响。伯鲁乃列斯基(1377-1446)•巴齐礼拜堂佛罗伦萨(1429)其形制借鉴于拜占庭。正中一个直径10.9米的帆拱式穹顶,左右各有一段筒形拱,同大穹顶一起覆盖一间长方形的大厅(18.2m*10.9m)。后面一个小穹顶,覆盖着圣坛(4.8m*4.8m);前面一个小穹顶,在门前柱廊正中开间上。廊子进深5.3m。它的内部和外部形式都由柱式控制。正面柱廊5开间,中央一间5.3m宽,发一个大券,把柱廊分为两半。这种突出中央的做法,在文艺复兴建筑中比较流行。•巴齐礼拜堂佛罗伦萨(1429)内部墙面为白色,采用扁平的科林斯式壁柱划分。壁柱、檐部、券面都用深色,形成装饰带。阿尔伯蒂(1404-1472)•卓越建筑师、理论家和人文主义学者。•著作《论建筑十书》是继维特鲁维《建筑十书》之后第二本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建筑学著作。•他对设计下了定义:“全部建筑艺术在于设计和结构。全部设计要点和规则在于正确和精到的线和角的匹配和组合。而这些线和角构成了建筑物的表面……将大厦和它全部构件安排得地方合适、数目明确、比例精确、次序优美,这就是设计的特征。”他的观点是对建筑艺术形式美本质的精辟阐述。•马拉泰斯塔诺教堂里米尼(1447)教堂立面采用了气势雄壮的古罗马凯旋门的形式,以三个拱券构成视觉的主元素,上面冠以柱式山花。拱券、壁柱、山花、台基的尺度及组合比例恰当,显示着精心的构思和推敲,也是他的理论的具体体现。•圣安德烈教堂曼图亚(1470)教堂立面将古典神庙同凯旋门形式相结合。四根科林斯壁柱以贯通整体的方式支撑着三角形山花,意喻着古典神庙样式。山花下面又形成巨大的凯旋门式的拱门。•美第奇府邸佛罗伦萨(1444-1460)设计师:米开罗佐其平面近似正方形,中央有一庭院。设计效果主要表现在门窗的尺度比例和墙面的质地对比上。底层是大块的粗石面,第二层稍平整,最上面光滑,产生了一种逐次过渡由重变轻的上升效果。•美第奇府邸佛罗伦萨(1444-1460)设计师:米开罗佐内部庭院颇为优雅。科林斯式圆柱支撑着半圆券的拱廊。上面既是较宽的中楣又是第二层的窗台,中楣上点缀着圆形的图饰。拱廊内设置了精巧的壁龛和雕刻,丰富了构图。•卡亚诺美第奇府邸(1480-1485)设计师:朱利亚诺平面为正方形,立面分阶座和上面的主体建筑两个部分,其台阶设计颇有特色。下面是半圆形的三层阶梯,之上一对弧形的高阶梯通向阶座上面,曲线活跃柔化了立面的形式。阶座是一个券廊。门厅采用古希腊爱奥尼柱式的神庙柱廊,上冠山花。房顶设一精致的饰钟。立面个部分比例关系和谐悦目,反映了精确的数的关系。•坦比哀多神堂罗马(1502-1510)设计师:布拉曼特其集中式的形体、饱满的穹顶、圆柱形的神堂和鼓座,外加一圈柱廊,使其具有很强的体积感。形体富有变化,虚实相映•圣彼得大教堂罗马(1505-1626)设计师:布拉曼特/米开朗琪罗/维尼奥拉带有中央穹顶的希腊十字形布局。希腊十字处在一个近似正方形中,近似正方形的四个角上有四个钟塔。教堂由中央穹顶统帅着周围四个小穹顶。布拉曼特设计的平面图•圣彼得大教堂罗马(1505-1626)设计师:布拉曼特/米开朗琪罗/维尼奥拉保留了集中式平面,设计增大了中央支承穹顶的墩柱,简化了墩柱与外墙之间的空间,并压缩了布拉曼特的正方形的四个角,使平面接近菱形,又在其中一个角上加上柱廊,作为教堂正面。米开朗琪罗的平面图•圣彼得大教堂罗马(1505-1626)设计师:布拉曼特/米开朗琪罗/维尼奥拉圣彼得大教堂现状圣彼得大教堂现状圣彼得大教堂的瑞士守卫。他们身上穿的漂亮衣服是艺术大师米开朗基罗设计的圣彼得大教堂现状富丽堂皇的圣彼得大教堂内部世界上没有哪个教堂有圣彼得大教堂如此华丽的内饰教徒和游客在圣彼得大教堂的一角做礼拜圣彼得的坐像——人们摸其足可给自己带来好运气圣彼得——只有圣人的头上才会有光环米开朗琪罗的雕塑作品教堂里有许许多多的名画教堂里有许许多多的名画教堂里有许多精美的雕像贝尔尼尼雕制的青铜华盖。它由4根螺旋形铜柱支撑,有5层楼房高那么高。华盖前面的半圆形栏杆上永远点燃著99盏长明灯,而下方则是宗座祭坛和圣彼得的坟墓。圣彼得大教堂的教皇墓。大理石雕得像丝绸般柔软•阿奎拉府邸立面罗马设计师:拉斐尔样式主义(手法主义)重视建筑物的形式和装饰,追求强烈的明暗对比和富丽堂皇的效果,具有绘画和雕塑般的视觉表现趣味。样式主义有两面性,一方面具有创新意义;另一方面有过分追求脱离功能的华丽形式的倾向。•新圣器室佛罗伦萨(1520)设计师:米开朗琪罗礼拜堂内相对的两垛壁面上分别安置美第奇家族两个成员朱利亚诺·美第奇和洛伦佐·美第奇的陵墓。两人雕像至于象征性的石棺之上。下面为两个躺卧雕像。这是米开朗琪罗著名的《晨》、《暮》、《昼》、《夜》4座半卧像,成为他创作盛期最后阶段的作品。这是脱胎于古代河神的四件象征性雕刻。洛伦佐·美第奇《晨》、《暮》•新圣器室佛罗伦萨(1520)设计师:米开朗琪罗朱利亚诺·美第奇《昼》、《夜》•新圣器室佛罗伦萨(1520)设计师:米开朗琪罗《昼》是一个男性人体雕像,他好象刚刚从睡梦中被惊醒醒,左手在背后支撑着身体,眼睛圆睁着,正越过自己的肩头向前方凝视着•新圣器室佛罗伦萨(1520)设计师:米开朗琪罗《夜》是一个身材优美的女性,但身体的肌肉松弛而无力,她右手抱着头,正在深深地沉睡着,脚下的猫头鹰象征着黑夜的降临,枕后的面具则象征着恶梦缠身,她似乎已经精疲力尽•新圣器室佛罗伦萨(1520)设计师:米开朗琪罗《暮》被表现成为一个强壮的中年男子,他松弛的肌肉无力地下垂着,上了年纪的脸上沉浸在平静的反醒中,或许是由于苦闷而在发呆•新圣器室佛罗伦萨(1520)设计师:米开朗琪罗《晨》的形象是处女的化身,她丰满而结实,全身焕发出青春的活力和光辉,似乎正从昏睡中挣扎着苏醒过来,但没有欢乐,只有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劳仑齐阿纳图书馆佛罗伦萨(1523-1526)设计师:米开朗琪罗根据地形条件,图书馆主体建筑和门厅分别建在两个高度不同的地面上,门厅和主体由阶梯联系。门厅被加高,从高侧窗采光。周围的内墙具有宫廷立面的壮观效果。巨大的大理石壁柱双排组合,体量更大。壁柱下华美的涡卷形托石将其托起,双壁柱仿佛欲凌空而起。通往主建筑的门上托了一个下部断开的山花。各部分的处理都显得异常不受羁绊,充满豪气。•卡比多广场罗马(1546-1644)设计师:米开朗琪罗广场呈梯形,进深79米,两端分别为60米与40米。入口处有大阶梯自下而上。梯形广场具有突出中心和逐渐开阔的视觉效果。主体建筑是元老院,左边是档案馆,右边是博物馆。•卡比多广场罗马(1546-1644)设计师:米开朗琪罗立面上采用了巨柱式,巨大的壁柱落于高高的柱础之上,贯穿立面,将两个楼层统一为一体,显得气势宏伟。•圣马可图书馆威尼斯(1537)设计师:雅各布·珊索维诺其立面由两层敞廊构成。下层以坚定的多立克柱式支撑着柱上楣,纯朴庄严。上层采用优雅的爱奥尼柱式,柱上楣很宽,布满了高浮雕装饰。檐口上有花栏杆,栏杆上有雕像和小方尖碑造型,使建筑物的外轮廓与天空形成虚实过渡。•帕拉迪亚纳巴西利卡维琴察(1549-1614)设计师:帕拉第奥帕拉第奥(1508-1580)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大师,在建筑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卓著成效。1570年,出版了《建筑四书》,书中收集了古代作品、布拉曼特的作品和他自己的作品例图。着重阐述了关于比例体系的理论。他追求建筑物端庄、高贵的古典美,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创造性发挥。他认为:“最优美最规范的形状是圆形和正方形,其他形状是由它们导出的。”这种强调统一的观念,是古典建筑形式研究的基本点之一。帕拉第奥被认为是17世纪古典主义建筑原则的重要奠基者。•帕拉迪亚纳巴西利卡维琴察(1549-1614)设计师:帕拉第奥敞廊结构为十字拱,每间都有一个券。其开间比例太宽,帕拉第奥在每间中央按适当比例发一个券,把券脚落在大柱子旁的两颗独立的小柱子上。小柱子距大柱子一米多。整体上以方开间为主,开间里以圆券为主,层次丰富。这种形式得名为“帕拉第奥母题”。•圆厅别墅维琴察(1552)设计师:帕拉第奥平面为正方形,四个立面一样。第二层正中是一个直径12.2米的圆厅,四周房间依纵横两个轴线对称布置。第二层是别墅的主层面,室外的大台阶直达此层

1 / 6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