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儒林外史》《儒林外史》突破了历史演义等传统题材的藩篱,开拓出文学接干预现实社会、直接干预现实人生的直新领域,发掘了深层的文化意蕴。从创作中的偏重情节描写跨越到偏重性格刻画,从而为后世提供了文化人生的深刻性。形式上不留话本、拟话本的痕迹,是完全意义上的文人独创。一、吴敬梓的生平与创作1、由富裕到困顿。2、由热衷科举功名到绝意仕途。3、移家南京后,接受了颜元、李塨实学思潮的影响。4、六朝的社会风尚和文学风骨,诱发了他突破“名教”、诗酒放诞、笑傲王侯的性格。全椒吴敬梓故居桃叶渡故居吴敬梓正是从科举功名之梦中清醒过来,成为举业途中的“闲人”之后,才写出了“科举制度下的文人图谱”——《儒林外史》。时间约在30多到49岁前。敢于把无意义这一最具毁灭性的焦虑纳入自身,谓之“敢于绝望的勇气”,精神贵族的特质。《儒林外史》共五十五回,现存最早的卧闲草堂刻本,共五十六回,末回乃后人伪作(见金和《儒林外史跋》)。书中人物,大都有当时真人真事做影子,为避免清代统治阶级的迫害,作者故意把故事背景说成明代。二、《儒林外史》的思想内容(一)、内容楔子与末回“幽榜”回映。主体部分描写成化末年到嘉靖末年80年间四代儒林士人事体。第一代为成化末的周进、范进,严贡生、严监生,爬上去的精神已被蛀空,没爬上去的更是贪婪、势利、吝啬、龌龊。第二代正德末到嘉靖初,相国公子娄奉、娄瓒对八股举业满腹牢骚,借礼遇假名士来表示贵胄们与科举的离心倾向;制艺选家马纯上歪解孔夫子来阐明文统;匡超人、牛浦郎借科举名士头衔进行坑蒙拐骗,宣告了此行当的道德破产。第三代是嘉靖后期的杜慎卿、杜少卿,以及余特、余持弟兄,他们或在梨园选美胜会中抒发名士风流,或与虞博士、庄绍光祭祀古贤,追求与八股取士制度相对立的礼乐理想。第四代是嘉靖末陈木南及略早一点的汤由、汤实,他们向妓女谈论科场和名士风流,用仪征丰家巷妓院和南京十二楼教坊取代了杜少卿们的先贤祠。(二)主题反科举说(胡适)功名宝贵说痛史说文化反思说(三)、思想:一为对科举制度的严峻批判;二为对理想人生的热切追求。将追求功名与追求学问分开,才是知识分子的真正出路。功名富贵是奴役人性的天罗地网,“荣身之路”是奴役之路。对充满诱惑的奴役之路敢于绝望,才能打开一切遮蔽人性良知的蒙屏,获得生命的尊严。儒林中百般丑态的起点是狂热于功名富贵,不知耻之为耻,所以他们才活得那么愚昧可怜。敢于绝望、为个性和创造而斗争,以挽救他人的人性。个体人格的独立无羁,逍遥自在。作者在楔子中塑造了元末诗人王冕的形象来“敷陈大义”,“隐括全文”,并作为自己理想的楷模和臧否人物的标准。王冕出身田家,天文地理经史上的大学问无不精通;而又安于贫贱,以卖画为生,不与权贵相与。1、作品是揭露科举制度累累罪恶的檄文①揭示了科举制度对人的精神的摧残。作品一开始就通过周进、范进中举前后的悲喜剧。六十多岁的周进,因未曾进学,不得不卑躬屈节,忍受着新进学的梅三相公的嘲笑;还替前科新中的王举人扫了一早晨“鸡骨头、鸭翅膀、鱼刺、瓜子壳”。后来连教馆之职也失去了,只得给商人记帐。当他一见贡院号板,就禁不住万感俱发,一头撞去,哭得死去活来。而当商人们答应替他捐个监生时,他竟爬到地上磕头说:“若得如此,便是重生父母,我周进变驴变马,也要报效!”范进也是个连考二十馀次不取的老童生,发榜那天,家里没有早饭米,只得抱了正在下蛋的母鸡到集上去卖。听到中举的消息后,他起初不敢相信,既而“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欢喜得发了疯。直到挨了丈人胡屠户的耳光之后才清醒过来。从此他就“平步登天”,有许多人来奉承他,不到两三个月,田产房屋,奴仆丫鬟都有了。由此可见,士子们的热中科举,不过是为了爬上统治阶级地位,升官发财,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臧蓼斋说他为什么要拚命花钱补个禀生时道:“禀生,一来中的多,中了就做官。就是不中,十几年贡了,朝廷试过,就是去做知县推官,穿螺蛳结底的靴,坐堂、洒签、打人”。也清楚表明了这一点②科举制度造就了一大批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王惠当了南昌太守,一到任就问:“地方人情,可有什么出产?词讼里可也略有些什么通融?”他念念不忘的是“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衙门里就满是“戥子声、算盘声、板子声”,“合城的人,无一个不知道太守的利害,睡梦里也是怕的”。高要的汤知县为了表示“清廉”,竟枷死向他行贿五十斤牛肉的回教老师父,引起回民鸣锣罢市。彭泽县大姑塘附近两只盐船被抢,告到县里,反而挨了知县的二十大板。这些官吏就凭藉科举得意,升官发财,作威作福;而贪狠、蛮横则成了他们的共同特性。严贡生横行乡里,他强圈别人的猪,没有借给别人钱却向人要利息,讹诈船家,霸占二房产业,是个典型的劣绅。名言:你的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从封建教育与封建政治的关系角度揭露了科举制度的罪恶。③科举制度造就了一批呆子和骗子马二先生甚至迷信八股到这样的程度,他说:“举业二字是从古至今人人必要做的……就是孔夫子在而今,也要念文章、做举业,断不讲那‘言寡尤,行寡悔’的话。何也?就日日讲究‘言寡尤,行寡悔’,那个给你官做?”游西湖另一个人物鲁编修认为:“八股文章若做的好,随你做甚么东西,要诗就诗,要赋就赋,都是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若是八股文章欠讲究,任你做出甚么来都是野狐禅,邪魔外道”。在他的影响下,女儿鲁小姐也在晓妆台畔,刺绣床前,摆满了一部一部的八股文。甚至因丈夫八股“不甚在行”而愁眉泪眼,怨他误了自己终身。④科举制度还产生了一批沽名钓誉的名士“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高”的人物。他们大都是科名蹭蹬的读书人,以风流名士自居,过着无卿的寄生生活。娄三、娄四公子因功名失意,满腹牢骚,回到家乡,自命为少年名士,把那些假名士、假高人、假侠客尊为上宾,结果落了一场没趣。无数斗方名士靠胡诌几句诗,沽名钓誉作品通过他们的所谓诗酒风流的生活和招摇撞骗的行径,从另一方面反映了封建文士们的生活真实,指责了科举给社会带来的不良后果。2、作品中还有寄予作者理想的抒情诗篇王冕杜少卿是个贵公子,在他身上表现了一定程度的叛逆性格。他慷慨好施,有人向他求助,他就捧出大量的银子来帮助他,钱花完了,就变卖产业。1反对科举,反对程朱理学。他轻视功名富贵的科举制度,在辞却征聘以后,“乡试也就应,科岁也不考,逍遥自在,做些自己的事”。他骂那些学里的秀才作奴才,骂那热中功名的臧蓼斋作匪类。尊重女性。他反对多妻。“娶妻的事,小弟觉得最伤天理。天下不过是这些人,一个人占了几个妇人,天下必有几个无妻之客”崇敬具有反抗性格的沈琼枝,称赞她说:“盐商富贵奢华,多少士大夫见了就销魂夺魄;你一个弱女子,视如士芥,这就可做的极了。”。反对程朱理学。他说:“《溱洧》之诗,也只是夫妇同游,并非淫乱。”并不顾他人的讪笑,与妻子携手同游清凉山,体现了一定程度的个性解放的要求。作品中的沈琼枝,敢于反抗封建社会的压迫,以刺绣卖文为生,自食其力,是个新的女性形象沈琼枝四个市井奇人会写字的季遇年,“却又不肯学古人的法帖,只是自己创出来的格调,由着笔性写去”。“他若不情愿时,任你王侯将相大捧的银子送他,他正眼儿也不看”。他这样迎着施御史的脸痛骂:“你是何等之人?敢来叫我写字!我又不贪你的钱,又不慕你的势,又不借你的光,你敢叫我写起字来卜独立人格,意气风发。吴敬梓把“四大奇人”当作“述往思来”的一流人物。儒林中一片狼藉,而井市中则有闪光的人格,吴敬梓已悄悄换了一套崭新的价值标准。为什么在市井中反倒能保持人格的独立与心灵的自由呢?做裁缝的荆元,会弹琴、会写字,也喜欢做诗。朋友问他:“你既要做雅人,为甚么还要做你这贵行?何不同些学校里的人相与相与?”他道:“我也不是要做雅人,也只为性情相近,故此时常学学。至于我们这个贱行,是祖父遗留下来的。难道读书写字,做了裁缝,就玷污了不成?况且那些学校中的朋友,他们另有一番见识,怎肯与我们相与!而今每日寻得六七分银子,吃饱了饭要弹琴,要写字,诸事都由我。又不贪图人的富贵,又不伺候人的脸色;天不收,地不管,倒也快活厂这席话真石破天惊。吴敬梓认识到,人格独立的背后是经济独立。被权力网络所覆盖的儒林中,只有爬墙藤一样的附庸,而元岩上松一样的独立者。市井人物操持着被士大夫所蔑视的职业,他们却在这职业中获得了真正的经济独立。好一个“诸事都由我”!儒林人士即使爬到宰辅这样的最高位置,怕也不敢说这样的大话。吴敬梓突破传统的道德评判,揭示出产生“奇人”的经济基础。这一点,此前无人认识到。三、《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一)讽刺艺术。1、善于将讽刺对象的喜剧性与真实性结合起来。“秉持公心,指摘时弊”,以客观的态度去处理事物,不以主观的偏见去割裂对象的丰富内容。2、善于将讽刺对象的喜剧性与悲剧性结合起来,不仅是一部儒林丑史,更是一部儒林痛史。善于“从生活的绝对庸俗里发现悲剧”(《别林斯基论文学》)。喜剧人物大多具有悲剧性。如周进撞号板、范进中举发疯、王玉辉劝女殉夫、马二先生游西湖等。3、《儒林外史》具有丰富多彩的讽刺方法。(1)对比法,如严贡生。(2)夸张法,如严监生之死等。儒林外史-240x192.mp4(二)《儒林外史》具有独特的艺术结构——虽云长篇,颇同短制。鲁迅说:“惟全书无主干,仅驱使各种人物,行列而来,事与其来俱起,亦与其去俱讫,虽云长篇,颇同短制;但如集诸碎锦,合为帖子,虽非巨幅,而时见珍异,因亦娱心,使人刮目矣”。(三)人物性格人物性格塑造个性化人物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四)《儒林外史》的语言是比较纯熟的白话。钱玄同“国语的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