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郭容花单元1绪论单元2和3学前儿童注意和感知觉的发展单元4和5学前儿童记忆和想象的发展单元6和7学前儿童思维和言语的发展单元8和9学前儿童情感和意志的发展单元10学前儿童气质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单元11学前儿童人际关系和社会行为的发展单元12学前儿童游戏和学习心理的发展单元1绪论第一节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概述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第三节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第一节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概述1.心理现象: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心理现象。心理现象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心理现象划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一、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相关概念(一)心理学概念单元1绪论个性心理特征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心理(内涵)个性倾向自我意识心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心理(内涵)个性倾向自我意识认识过程心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心理(内涵)个性倾向自我意识认识过程心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心理(内涵)个性倾向自我意识认识过程心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心理(内涵)个性倾向自我意识2.心理实质:科学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是人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心理实质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心理的反映具有主观能动性广义的“学前儿童”是指从出生到上小学之前(0-6、7岁)。狭义的“学前儿童”是指从进入幼儿园伊始到上小学之前(3-6、7岁)的儿童。(二)学前儿童的概念(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概念研究儿童个体从胎儿开始到上小学之前心理发生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科学。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学前儿童心理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学前儿童心理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学前儿童心理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学前儿童心理的发生和发展规律二研究内容学前儿童心理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一)为辨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提供科学依据(二)为一切从事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实际工作者提供心理学的理论支撑1.为学前儿童教育提供支持2.为儿童社会工作者提供服务3.为儿童心理健康提供帮助三、研究意义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理论及方法(一)成熟学说(二)精神分析学说(三)行为主义学说(四)认知发展学说一、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理论流派(一)成熟学说1.成熟学说是强调基因顺序规定着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理论。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格赛尔。格赛尔认为个体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取决于个体的成熟程度,而个体的成熟取决于基因规定的顺序。自我调节的原则:儿童的发展不是直线的,发展的步伐有时快有时慢,有时前进有时倒退个体成熟的原则:个体的发展取决于成熟,成熟则取决于基因所决定的时间表机能不对称的原则:双手发展的结果是最终形成一只优势手,使人的活动更有效发展方向的原则:由上而下;由中心向边缘;由粗大动作向精细动作发展相互交织的原则:人体的结构和动作是相互对称的,对称两边需均衡发展2.发展的原则3.育儿观念父母和从事儿童教育工作的人都应当了解儿童成长规律,根据儿童自身的规律去养育他们。如果成人以一种急功近利的方式教导孩子,往往会导致儿童成年以后的失落,甚至引起一系列的心理问题。20世纪前期,弗洛伊德从自己的临床经验出发,对儿童的人格结构和心理发展阶段作了系统的阐述,并逐步发展为精神分析理论。(二)精神分析学说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有三个层次,分别是:本我、自我和超我。意识与外界接触超我前意识自我本我潜意识儿童心理和行为发展的五个渐次阶段1.口唇期(出生-1岁)2.肛门期(1-3岁)3.性器期(3-6岁)4.潜伏期(6-11岁)5.生殖期(11岁以后)传统行为主义(三)行为主义学说经典条件反射理论S----R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应答性行为操作性行为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强调模仿,也就是观察学习。在他看来,儿童是通过对他人行为及其强化行为结果的观察,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或使现存的反应特点得到矫正。瑞士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创立了著名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发生认知论。1.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皮亚杰认为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四个:成熟、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平衡。2.认知发展的阶段他认为,儿童心理发展的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2)前运算阶段(2—7岁)(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4)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上)(四)认知发展学说二、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方法实验法1.自然实验法2.实验室实验法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处于自然情境下的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过程中的表现,并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观察法问卷法通过由一系列问题构成的调查表,收集资料以测量学前儿童行为和态度的基本研究方法。测量法根据一定的测验项目和量表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方法。第三节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一、生物因素二、社会因素1.遗传2.生理成熟1.遗传素质遗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具体表现在:(1)提供人类心理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前提(2)奠定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一)生物因素2.生理成熟生理成熟也称生理发展,是指身体生长发育的程度或水平。生理成熟依赖于种系遗传的成长程序,有一定的规律性。生理成熟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具体作用是使心理活动的出现或发展处于准备状态。1.家庭(1)家庭的自然结构影响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2)家庭经济条件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具有重要影响(3)家长的儿童价值观、对孩子的期望、家庭教育方式等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二)社会因素2.幼儿园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幼儿教育教学的水平发展越高,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导作用就越大,就越能促进儿童心理向教育所指导的方面发展。3.社会是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环境因素(1)人类社会生活环境(2)传媒(3)暴力电子游戏单元2和3学前儿童注意和感知觉的发展第一节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第二节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第一节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的指向性是指人在清醒状态时,每一瞬间的心理活动只是有选择地倾注于某些事物,而同时离开其他的事物。注意的集中性是指把心理活动贯注于某一事物。一、注意的概述(一)注意的概念第一节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根据注意有没有自觉目的性和意志努力,可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两类。无意注意也叫做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是被动的,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有两类:刺激物的物理特性和人本身的状态。(二)注意的类型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形式。有意注意依赖于很多因素,主要有:明确的活动目的和任务、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合理的活动组织、已有知识经验的影响、良好的意志品质。二、婴儿注意的发生和发展(一)胎儿的注意在胎儿时期,个体就开始对声音有了定向反射。选择性注意是胎儿期注意发展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二)新生儿的注意1.原始的注意行为2.选择性注意的发展(三)婴儿注意的发展1.1-3个月(1)偏好复杂的刺激物多于简单刺激物(2)偏好曲线多于直线(3)偏好不规则的图形多于规则的图形(4)偏好轮廓密度大的图形多于密度小的图形(5)偏好具有同一中心的刺激物多于无同一中心的刺激物(6)偏好对称的刺激物多于不对称刺激物(7)偏好熟悉的刺激物(8)偏好新奇的刺激物(三)婴儿注意的发展2.3-6个月婴儿注意的发展:奥尔森和费尔德等的研究表明:(1)婴儿头部运动自控能力加强。(2)婴儿的视觉注意更加发展,视觉搜索平均时间变短,更加偏好复杂的和有意义的视觉图像。(3)婴儿增长了对日益扩展的外部世界的好奇,探索和学习的驱动力活跃。(4)对物体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得到发展,提高了注意的质量。(5)大量的新信息扩大了婴儿的知识基础。(三)婴儿注意的发展3.6-12个月婴儿注意的发展:(1)半岁以后,婴儿觉醒时间的增长是大脑成熟的标志。此时的婴儿有更长的时间去探索事物和获得更多的新信息的机会。(2)婴儿能够独立坐、爬行、站立和试图行走,使得其活动的范围和视野明显扩大,注意的对象更加广泛。(3)婴儿注意的选择性受经验的支配。(三)婴儿注意的发展4.1-3岁婴儿注意的发展:(1)注意的发展与“客体永久性”。(2)注意时间延长,注意的事物增加。(3)有意注意开始萌芽。1.刺激物的物理特性仍然是引起无意注意的主要因素2.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有密切关系的刺激物,逐渐成为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3.幼儿的无意注意随年龄增长不断稳定和深入三、幼儿注意的发展(一)幼儿无意注意的发展1.幼儿的有意注意受大脑发育水平的局限2.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外界环境,特别是成人的要求下发展的3.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活动中完成的三、幼儿注意的发展(二)幼儿有意注意的发展(一)注意的品质与幼儿的活动1.注意的广度与幼儿的活动注意的广度是指人在同一瞬间所把握的对象的数量。幼儿注意随年龄的增长,注意的范围逐渐扩大。四、注意的品质与幼儿的活动表3-1不同年龄幼儿正确辨认点子数的百分比点子数4岁6岁273.599.5343.593.5413.566.655.351.56044.67027.3四、注意的品质与幼儿的活动幼儿注意范围小,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应注意:第一,要提出具体而明确的要求,在同一个短时间内不能要求幼儿注意更多的方面。第二,在呈现挂图或其他直观教具时,同时出现的刺激物的数目不能太多,而且排列应当规律有序,不可杂乱无章。第三,要采用各种幼儿喜闻乐见的方式或方法,帮助幼儿获得丰富的知识经验,以逐渐扩大他们注意的范围。幼儿注意的稳定性与注意对象及幼儿的自身状态都有关系。注意的稳定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二)注意的稳定性与幼儿的活动◆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应注意:(1)教育教学内容难易适当,符合幼儿心理水平。(2)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要新颖多样,富于变化。(3)不同年龄班活动时间应当长短有别。(三)注意的转移与幼儿的活动注意的转移是指自觉地调动注意,使之从一个对象转换到另一个对象上。随着儿童活动目的性的提高和言语调节机能的发展,幼儿逐渐学会主动转移注意。◆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应注意:1.活动开始时,运用多种方式引起幼儿的兴趣,让幼儿的注意转移到当前活动中来。2.活动中,运用语言指导让幼儿明确活动的目的,主动转移注意。3.引导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能帮助发展其注意转移的能力。(四)注意的分配与幼儿的活动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集中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活动上。教师应创造幼儿活动和锻炼的机会,让幼儿在各种活动中逐渐发展动作熟练能力,并动用多种感官协调活动,逐步培养其注意分配能力。五、学前儿童注意分散的原因和防止(一)引起幼儿分心的主要原因1.过多的无关刺激2.疲劳3.缺乏兴趣4.教学活动组织不合理(二)幼儿注意分散的防止4.合理地组织教育活动3.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交互并用2.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组织活动1.避免无关刺激的干扰一、感知觉的概述(一)感觉和知觉的概念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第二节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二)感觉和知觉的种类2.知觉的种类按知觉的对象,可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2.知觉的种类按知觉中起主动作用的感觉器官活动,可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和味知觉。1.感觉的种类按照感受器的不同,将感觉分为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肤觉、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二、学前儿童视觉、听觉和触觉的发展(一)视觉的发展1.视觉集中视觉集中是指通过两眼肌肉的协调,能够把视线集中在适当的位置观察物体。新生儿的眼肌不能很好地协调运动,出生后2-3周内,表现为一只眼睛偏右,一只眼睛偏左。出生后3周的婴儿能将视线集中在物体上。出生2个月的婴儿能够追随在水平方向移动的物体3个月时能追随物体做圆周运动。(一)视觉的发展2.视觉敏度视觉敏度是指眼睛精确地辨别细小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细微部分的能力,也就是发觉物体的形状或体积最小差别的能力。新生儿的视敏度在20/200到20/600的范围内,只有正常成人视敏度的十分之一。6个月时,婴儿的视敏度已发展到大约20/100左右,2岁时与成人相当接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