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6热点6“三农问题”▲三农指农业、农民、农村。农业指促进农业发展;农民指增加农民收入;农村指小城镇建设。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热点6▲“中央一号文件”原指中共中央每年发的第一份文件。现在已经成为中共中央重视农村问题的专有名词。中共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连续五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2004年至2009年又连续六年发布以“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2012年2月1日,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公布,这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九年聚焦“三农”,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文件首次对农业科技进行全面部署。热点61.中国古代的三农问题(1)从经济构成的角度看,产业结构: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具有以种植业为主、以家庭饲养业为辅的特点。(2)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耕作方式:铁犁牛耕;生产方式:精耕细作;不断改良的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农业日益完善,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热点6(3)从生产方式的角度看,经营方式:“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具有分散性、稳定性、封闭性、脆弱性、落后性的特点,这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4)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和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导的土地私有制也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5)从经济基础的角度看,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是国家赋税和徭役征派的主要承担者,农业是古代最具决定性的生产部门,直接关系国家兴衰和人民生计。热点62.中国近代的土地制度(1)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天朝田亩制度》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但这种绝对平均主义思想,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是一种空想,根本无法实施。(2)孙中山在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中提出平均地权,表明资产阶级已开始注意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新三民主义中“民生”的主要原则是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主张;制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是改造中国社会的理想蓝图。(3)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开展土地革命,广大贫苦农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土地,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热点63.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1)建国初的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2)1953年起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我国农村基本上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3)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左”倾错误严重泛滥。(4)1978年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热点64.世界史上的主要农业政策(土地制度)(1)苏俄(苏联)的余粮征集制和粮食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实行余粮征集制,保证了对前线红军的粮食供应,对战胜国内外敌人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新经济政策中实行以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2)苏联实行农业集体化运动,到1937年,超过90%的农户加入集体农庄。(3)赫鲁晓夫改革把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农业方面。(4)罗斯福新政中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热点6预测10“双城县的希勤村,以村为单位,采取领导和群众自愿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全面规划……适当地配备了骨干力量,调整和密切了社和社、社和组的关系,从而有计划地全面地推进了农业合作化运动”。这种情况出现在()A.土改时期B.过渡时期C.“大跃进”时期D.“文革”时期解析从材料中的“农业合作化运动”这一信息可以判断,这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在过渡时期。B热点6预测11下面是苏联(俄)农业发展统计表(部分),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年份项目1921年1923年1925年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万公顷)662078608730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22.1334.5544.24A.农业集体化推动了苏联(俄)农业的发展B.苏联(俄)农业发展超过了工业C.新经济政策促进了苏联(俄)农业发展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适应了经济发展解析从1921年开始苏联(俄)实行新经济政策,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