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咨询师考试简答题(三级)一、初诊接待的工作程序是什么?答:1、做好咨询前的准备工作;2、礼貌的接待方式和接待语言;3、间接询问求助者希望得到哪方面的帮助,不可直接逼问;4、询问结束后,明确表明态度;5、向求助者说明保密原则;6、向求助者说明心理咨询的性质;7、说明求助者的权利义务;8、与求助者进行协商,确定使用哪种咨询方式。二、初诊接待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答:1、避免紧张情绪;2、语言表达;3、反复说明咨询中的保密原则;3、说明心里测量功能的有限性;5、咨询时的仪态。三、如何进行摄入性会谈?答:1、确定会谈的目标、内容与范围;2、确定提问方式;3、倾听;4、控制会谈内容与方式;5、对会谈内容归类(会谈之后必须对问题进行归类);6、结束会谈(结束会谈时必须申明和承诺的话)。四、确定会谈内容和范围所依据的参照点有哪些?答:1、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2、心里咨询师在初诊接待中观察到的疑点;3、心理咨询师可以依据心理测评结果的初步分析发现问题;4、上级心里咨询师为进一步诊断而下达的会谈内容;5、确定会谈的内容与范围。五、不恰当提问的消极作用有哪些?答:1、造成依赖;2、责任转移;3、减少求助者的自我探索;4、产生不准确的信息;5、求助者可因为处在被‘审问’地位而产生防卫心理和行为;6、提问过多可以影响交谈中必要的概括与说明。六、选择会谈内容有些什么样的原则?答:1、适合求助者的接受能力,符合求助者的兴趣;2、对求助者的病因有直接或间接的针对性;3、对求助者的个性发展或矫正起关键作用;4、对深入探索求助者的深层病因有意义;5、对求助者症状的鉴别诊断有意义;6、对改变求助者的态度有积极作用,对帮助求助者改善认知和正确理解问题有帮助;7、会谈法的有效性。七、会谈法应该注意的问题有哪些?答:1、态度必须保持中性;2、提问中避免失误;3、咨询人员在摄入性会谈中,除提问和引导性语言外,不能讲任何题外话;4、不能用指责、批判性语言阻止或扭转求助者的会谈内容;5、在摄入性会谈后不应给出绝对性的结论;6、结束语要诚恳、客气,不能用生硬的话做结束语,以免引起求助者的误解。八、资料的整理与评估程序是什么?答:1、求助者的人口学资料;2、求助者生活状况;3、婚姻家庭;4、工作记录;5、社会交往;6、娱乐活动;7、自我描述;8、求助者个人内在世界的重要特点;9、其他。九、个人成长史资料包括些什么内容?答:1、婴幼儿期;2、童年生活;3、少年期生活;4、青年期;5、个人成长中的重大转化以及现在对他的评价。十、求助者目前身心及社会状态的内容是什么?答:1、精神状态;2、身体状态;3、社会工作与社会交往。十一、职业倾向对理解资料的影响有哪些?答:1、非专业的观察者:只是依据日常生活的概念,从自然的角度看问题;2、持病理学观点的心理学家和咨询师:倾向于求助者有病;3、行为主义心理学或教育工作者:容易强调求助者是学习、行为或认知方面的障碍;4、生物学家:倾向于从人的发展生长角度看问题,认为问题的关键是自我发展上受到阻碍;5、生态学家和持生态学观点的人:觉得当事人的问题是与环境失去了平衡。十二、搜集临床资料有些什么途径?答:1、主诉;2、家属报告;3、摄入性会谈;4、临床观察;5、心里测验。十三、如何评定心里诊断的科学性?答:任何单项测定均应有可比较的常模,常模必须是通过信度和效度都靠得住的量表或测验做出的;2、诊断几乎无法根据一个单项测定而得出,它只能是对多项测定进行综合分析的结果,这就要求各单项测定之间必须有内在逻辑性;3、心理诊断的提出和方法设计都应以各基础学科的规律和操作原则为依据;4、心理诊断应接受临床实践的检验。十四、恰当表达尊重应理解哪几点?答:1、尊重意味着完全接纳;2、尊重意味着一视同仁;3、尊重意味着以礼待人;4、尊重意味着信任对方;5、尊重意味着保护隐私;6、尊重应以真诚为基础。十五、咨询师的热情体现在哪些方面?答:1、求助者初次来访时适当询问,表达关切;2、注意倾听求助者的叙述;3、咨询时耐心、认真,不厌其烦;4、咨询结束时,使求助者感受到温暖。十六、咨询师表达真诚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答:1、真诚不等于说实话;2、真诚不是自我发泄;3、真诚应实事求是;4、真诚应适度。十七、共情在咨询中的重要性表现在哪些方面?答:1、咨询师能设身处地的理解求助者,从而更准确的把握材料;2、求助者会感到自己被理解、悦纳,从而会感到愉快满足,这对咨询关系会有积极的影响;3、促进了求助者的自我表达、自我探索,从而达到更多的自我了解和咨询双方更深入的交流;4、对于那些迫切需要获得理解、关怀和情感倾诉的求助者,有更明显的咨询效果。十八、缺乏共情会使咨询过程出现哪些障碍?答:1、求助者感到失望;2、求助者觉得受到伤害;3、影响求助者自我探索;4、影响咨询师对求助者的反应。十九、正确理解和使用共情应注意哪几点?答:1、咨询师应走出自己的参照框架进入求助者的参照框架;2、咨询师必要时应验证自己是否做到共情;3、表达共情要因人而异;4、表达共情要善于使用躯体语言;5、表达共情要善于把握角色;6、表达共情应考虑到求助者的特点和文化背景。二十、如何确定咨询目标?答:1、全面掌握求助者的有关资料,列出求助者的全部问题;2、判断求助者的心理问题类型和严重程度;3、选择优先解决的问题;4、向求助者说明有效咨询目标的基本要素;5、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的整合。二十一、深入了解求助者有哪些思路?答:1、明确求助者要解决的问题;2、进一步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3、通过对求助者言行的反应,澄清求助者的真实想法;4、深入探讨求助者问题的深层原因。二十二、有效咨询应具有哪些要素?答:1、具体;2、可行;3、积极;4、双方可以接受;5、属于心理学性质;6、可以评估;7、多层次统一。二十三、如何划分咨询阶段和主要任务?答:1、诊断阶段:(1)建立咨询关系;(2)收集相关信息;(3)进行心理诊断;(4)调整求助动机;(5)确立咨询目标;(6)制定实施方案;2、咨询阶段;3、巩固阶段。二十四、如何制定咨询方案?(或:制定咨询方案的过程是什么?制定咨询方案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答:1、咨询方案是必须的;2、咨询方案应由双方在相互尊重、平等的气氛中共同商定;3、一两次的咨询,不一定签订书面方案,但也应有口头的商议和交代;4、商定的心理咨询方案不是不变的,它可以随着咨询的进程而有所调整。二十五、为什么说诊断阶段也具有助人价值?答:1、咨询师的倾听使求助者积压的情感得到了一次很好的宣泄;2、咨询师的态度使求助者获得了尊重、信任和理解;3、咨询师的介入,使求助者感到自己的困难有了可求助的场所,从而感到安慰;4、咨询师的询问和求助者的叙述,澄清了原来模糊不清的问题,使求助者变得踏实。二十六、咨询方案应包括哪些内容?答:1、咨询目标;2、双方各自特定的责任、权利和义务;3、咨询的次数与时间安排;4、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5、咨询的效果与评价手段;6、咨询的费用;7、其他问题及有关说明。二十七、倾听时容易出现哪些错误?答:1、急于下结论;2、轻视求助者的问题;3、干扰、转移求助者的话题;4、做道德或正确性的评判;5、不适当的应用咨询技巧。二十八、哪些是不适当应用咨询技巧的问题?1、询问过多;2、概述过多;3、不适当的情感反应。二十九、咨询中使用面质的目的是什么?答:1、协助求助者促进对自己的感受、信念、行为及所处环境的深入了解;2、激励求助者放下自己有意无意的防卫心理、掩饰心理来面对自己,面对现实,并由此产生富有建设性的活动;3、促进求助者实现言语与行动的统一,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一致;4、使求助者表明了自己所具有而又被自己掩盖的能力、优势,即自己的资源,并加于利用;5、通过咨询师的面质给求助者树立学习、模仿面质的榜样,以便将来自己有能力去对他人或者自己作面质,而这一点正是健康人生所需要学习的话题。三十、使用面质时应注意些什么?答:1、要有事实依据;2、避免个人发泄;3、避免无情攻击;4、要以良好咨询关系为基础;5、可用尝试性面质。三十、阻抗的表现形式有哪些?答:1、讲话程度上的阻抗:(1)沉默;(2)寡言;(3)赘言;2、讲话内容上的阻抗:(1)理论交谈;(2)情绪发泄;(3)谈论小事;(4)假提问题;3、讲话方式上的阻抗:(1)心理外归因;(2)健忘;(3)顺从;(4)控制话题;(5)最终暴露;4、咨询关系上的阻抗:(1)不认真履行心理咨询的安排;(2)诱惑心理咨询师;(3)请客、送礼。三十一、阻抗产生的原因有哪些?答:1、阻力来自成长中的痛苦:(1)开始新的行为问题;(2)结束或消除旧的行为问题;2、阻力来自功能性的行为失调:(1)阻力的产生源于失调的行为填补了某些心理需求的空白,即求助者从中有收益;(2)阻力的产生源于求助者企图以失调的行为来掩盖更深一层的心里矛盾和冲突;3、阻力来自对抗咨询或咨询师的心理动机:(1)阻力来自求助者只是想得到咨询师的某种赞同意见的动机;(2)阻力来自求助者想证实自己与众不同或咨询师对自己也无能为力的动机;(3)阻力来自求助者并无发自内心的求治动机。三十二、正确应对阻抗的要点有哪些?答:1、解除戒备心理;2、正确的进行诊断和分析;3、以诚恳帮助对方的态度对待阻抗。三十三、分析多话现象的原因及实质。答:1、与咨询师有关的原因:(1)咨询师把自己放在主动的、指导者的位置上,对求助者超出自己希望的叙述,就感到不耐烦,视为多话;在一个非常重视倾听,以求助者为中心的咨询师那里,这个求助者的叙述不但不属于多话,还会受到鼓励;(2)咨询师认为求助者的问题比较严重,原因比较复杂,需要详细了解时,就希望求助者多谈些,反之,就不希望求助者讲的太多,不然就视为多话;(3)喜欢短期咨询的咨询师,由于时间短,次数少,目标明确,故不希望求助者过多叙述,而在准备多次询问的咨询师那里,由于时间相对多些,可能让求助者多述说,涉及的范围亦可以广些,以便更多掌握材料,作更大范围的调整,从而这两种咨询师对同一求助者是否多话就会有不同的评价;2、与求助者有关的原因:(1)宣泄型(2)倾吐型(3)癔症型(4)表现型(5)表白型(6)掩饰型(7)外向型。三十四、如何应对多话?答:1、对宣泄型、倾吐型的求助者,应充分尊重他们的需要,耐心倾听,给他们以安全感,以理解和爱护,必要时给予指点;2、寻求注意型的健谈者,有可能有癔症的性格,他们的言谈举止富有戏剧性,这种人来访并不一定有什么大问题,如果要改变的话则是他们的人格,咨询师给予注意就能满足他的要求;3、表白型的求助者没意识到自己的过错,他们往往缺乏自知,对此,咨询师一定要仔细听讲,切不可对其指责或评论;4、掩饰型的健谈一般不会出现在开场,可以请求求助者慢慢讲;5、与外向型的求助者面谈,要善于及时把会谈引入正题。三十五、行为疗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1、应答性经典条件反射在治疗中的应用就称为行为治疗,是50年代由沃尔甫提出的,称为交互抑制的系统脱敏法;2、操作条件反射,在系统中的应用称为行为矫正;3、认知行为疗法,代表了两种不同治疗思想的融合,作为中介变量的认知概念开始引起人们注意。三十六、阳性强化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1、行为主义理论认定行为是后天习得,并且认定一个行为习得如果得以持续,一定是在被他的结果所强化;2、如果想建立或保持某种行为,必须对其施加奖励,如果要消除某种行为,就得设法给予惩罚;3、这种被称为‘奖赏法’的行为矫正方法,完全适用于出现行为障碍的求助者;4、大多数行为学家认为,对人最好是只奖不罚;5、只要合理安排阳性强化的程序,求助者一般都可以慢慢的接近目标;6、以阳性强化为主,及时奖励正常行为,漠视或淡化异常行为,这种方法就叫做阳性强化法。三十七、默兹比提出了哪些区分合理与不合理信念的标准?1、合理的信念大多是基于一些已知的客观事实,而不合理的信念则包含更多的主观臆测成分;2、合理的信念能使人们保护自己,努力使自己愉快的生活,不合理的信念则会产生情绪困扰;3、合理的信念使人更快的达到自己的目标,不合理的信念则使人难于达到现实的目标而苦恼;4、合理的信念可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