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图式理论?所谓图式是指围绕某一个主题组织起来的知识的表征和贮存方式。人的一生要学习和掌握大量的知识,这些知识并不是杂乱无章地贮存在人的大脑中的,而是围绕某一主题相互联系起来形成一定的知识单元,这种单元就是图式。比如,我们见到某种动物的图片,就能很快想起它的名称、性情、生活习性等很多有关该动物的知识。这说明该动物的外观特征是与它的名称、性情、生活习性等有关知识是联系在一起贮存在人的大脑中的。所以说,图式实际上是一种关于知识的认知模式。图式理论研究的就是知识是怎样表征出来的,以及关于这种对于知识的表征如何以其特有的方式有利于知识的应用的理论。图式一词早在康德的哲学著作中就已出现。在近代心理学研究中,最早对图式给以理论上高度重视的是格式塔心理学。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皮亚杰也十分重视图式概念,他认为“图式是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现代图式理论是在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深入到心理学领域,使心理学中关于人的认知的研究发生了深刻变化之后于本世纪7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概括起来,现代图式理论主要有以下要点:1.图式描述的是具有一定概括程度的知识,而不是定义。也就是说,图式既描述事物的必要特征,又包括其非必要特征。图式所描述的知识由一部分或几部分按一定的方式组合起来,其中的组成部分称之为变量(variable)或槽道(slot)。例如:动物的图式包括有皮肤、能活动、吃食物、呼吸空气;鸟的图式包括有翅膀、有羽毛、能飞等。总之,一个符号、一种物体等均可以看成是一种图式。2.图式有简单和复杂、抽象和具体、高级和低级之分。简单的图式可以只是一个字符,复杂的图式可以有几个子图式构成。抽象的图式是关于意识形态和文化观念方面的图式,具体的图式则包括生活经历和事物的特征。所谓高级图式和低级图式是指图式之间的层次或隶属关系。比如:前面提到的动物的图式和鸟的图式,后者相对来说构成了一个较为复杂的图式。鸟属于动物,对于鸟来说,动物的图式是高级或上位图式,而鸟的图式则是低级或下位图式。3.图式不是各个部分简单机械相加,而是按照一定规律由各个部分构成的有机整体。构成图式的各个部分即变量有恒定的,也有变化的;当一部分变量取一定值时,其他变量的取值也就受到了约束。图式的加工过程是通过对加工的信息进行拟合、优化、评价而进行的,对某些信息的加工甚至有几个图式相互比拟、进行评估,最后才能作出决策。4.图式是在以往经验的旧知识与新信息相互联系的基础上,通过“同化”与“顺应”而形成的,是以往经验的积极组织。图式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积极地把新信息同图式表征的旧知识加以联系。每个图式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同化作用和协调作用而发生变化。低级的图式通过同化、协调、平衡而逐渐向层次越来越高的图式发展。“同化”和“顺应”是皮亚杰图式理论的两个重要概念。“同化”就是把外界的信息纳入已有的图式,使图式不断扩大。“顺应”则是当环境发生变化时,原有的图式不能再同化新信息,而必须通过调整改造才能建立新的图式。对外汉语教学基本原理信息来源:三树汉语培训中心发布时间:2009-12-26理论基础一、认知科学(Piaget,Vygotsky,Gagne)(一)皮亚杰的认知图式理论皮亚杰(J.Piaget)对儿童智力发展进行了长期研究,提出了著名的“认知图式理论”(schematheory)。他认为,主体的认识过程中有一定的认知结构(图式,schemata),通过对外界刺激的处理使之成为有条理的整体性的认识;认识的实质是主体利用原有的认知结构对外界物体进行加工、改造、改变的过程,主体的认知结构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不断建构和发展。皮亚杰的这种动态建构的学说深刻、全面地阐述了认识过程和学习活动的内在规律和总体特征,并由此构成了现代认知理论(contemporarycognitivetheory)的核心。(二)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LevVygotsky)在研究人的内部心理过程与人际关系的相互依赖基础上提出了“最近发展区”(ZoneofProximalDevelopment)理论。其定义为“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前者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定;后者则是指在成人的指导下或是与更有能力的同伴使用时,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Vygosky,1978)。“最近发展区”是关于教学与发展的重要理论。维氏认为,教学与发展是一种社会和合作的交互作用,学生既不是从这种交互作用中被动地获得文化知识,也不一定必须要自动化地或精确地进行反应。学习者对社会互动有自己的理解,并通过将这些理解与自己在具体情境中的经验整合起来,从而构建出自己的思想。二、加涅的信息加工认知学习理论加涅(R.M.Gagne)为了阐明学生的认知结构,并通过信息加工认知模式来解释学习活动。加涅把引起学习的条件分为两类:一类是内部条件,即学生在开始完成学习任务时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另一类是外部条件,即学习的环境,包括怎样安排教学内容、怎样将其传递给学生、怎样给予反馈以达到理想的教育目标等。在详细分析了学习活动中的信息加工和学生学习的实际过程后,加涅认为,在每个学习阶段,学习者的大脑里都发生一个或更多的内部加工,直到学习者用一种外显的操作去反映为止。三、建构主义(Bruner)布鲁纳(J.S.Bruner)的发现学习理论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重要组成部份。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通过与周围环境交互而自主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知识不是靠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协作、讨论等活动,在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中获得的。布鲁纳主张“发现和探索式教学”,他认为教学过程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我发现和探索的过程,学生利用教师或教材提供的资料,主动地进行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建构意义的过程中采用“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四、发展主义(Ryle,Schwitzbegel)赖林((R.J.Ryle)充分肯定人类内部心理过程认知,在认知科学的基础上提出“认知情绪理论”。赖林认为,人类内部心理过程认知事件包括信仰、推测、评价、欲望、希望和需要等等。作为语言分析学说的核心人物,他不仅届定了行为主义对概念范畴的错误认识,而且通过“情绪理论”,剖析了日常用语对情绪一词含糊的用法,他认为,情绪包括行为倾向(或动机)、心情、激情(或兴奋)或感觉,是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下的反应和认知。史维斯格伯(EricSchwitzgebel)给我们教学的主要启示是明确指出了两种学习概念,即“实质性”概念和“陈述性”概念。他纠正了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将“概念”混为一谈的做法,并指出:学习是通过“在理解与不理解‘之间’”的多次反复中获得“学习概念”与“处理方式”。五、对外汉语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包括六个方面:1、开发学习者的自主学习。2、保证每一位学习者在学习中成功。3、帮助开发语言的各方面(语言意识、学习策略、语言技巧、动机和态度等)4、保证学习者所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实践工具。5、学习语言与通过语言学习。6、在具体学习中认可成功。六、教学重点教学法理论强调学生习得语言应该在教学的课堂活动设计中获得,同时也强调教师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注重知识的输入,学生才能吸入并自由地输出知识。这一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指导下,输入学生足够的知识(知识目标)并在反复的教学活动中呈现,学生在知识的反复,顺序渐进的活动中掌握语言,同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形成积极的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从而实现任务目标,感受成功.同时也要求教师根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在教学活动中,学生通过反复操练、思考、讨论、交流、开发思维和合作等方式,运用所学的知识在不断的递增中完成教学活动所设立的目标。七、教学模式(一)Planning&Preparation(教学计划和准备)。教师在准备课堂活动时应该充分考虑到授课的程序与教学进度、教学资源的难易和来源以及授课时间的长短。(二)Input(输入)。此环节中,学生知识的输入必须通过教师教学准备时,对知识的有效控制。并且特别强调知识的输出应该充分考虑Miller的7+/-2的记忆“组块学说”,限制输出容量,使学生成功地对知识组块化,提高学习效率。“语言建架(scaffolding)”是该环节的另一个重点。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达到对新知识和技能进行“同化”和“顺应”。(三)Intake(内化)。内化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内化过程主要分为两个方面:1.Gettingit(获取知识)。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由浅入深,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如词汇的识记,语法的运用以及句型操练等,在创设的语境中获得语言知识。2.Usingit(运用语言)。学生通过语言进行学习,并将知识和能力进行转化,学生需要较大的独立性来解决问题,达到有效成功的真实语言输出。(四)Output(输出)。学生将所学的语言知识转化为自身的能力并进行语言输出,该环节以学生完成任务的方式体现,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该项任务,并且流利和准确地运用语言进行交流,从中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五)Assessment/Evaluation是评价方式和评价过程。评价分为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评价中更加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而非终结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