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课程主持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全国义务教育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甘肃省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jinjian1949@163.com靳健中国语言文学教育发展历程一、伦理性教育:“诗教”与“文教”•“百家争鸣-古文运动”:诗教•“古文运动-洋务运动”:文教二、知识性教育:20世纪的语文学科•建国前的国语、国文课程•建国后的语文学科教育三、对话性教育:21世纪的语文课程一、古代语文的情感教育•古代语文教育的情感教育包括道德教育和审美教育等内容。•道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修齐治平”的君子。“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为政》“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是立志乐道、身体力行、自省自克、改过迁善•立志乐道,就是要确立人生的远大理想和宏伟目标,成为道德高尚的人。•孔子: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身体力行,就是做人要言行一致,脚踏实地。孔子:言必信,行必果。荀子: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行乎动静。•自省自克,就是做人要自我省察,自我克制,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孔子: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董仲舒:以仁安人,以义正我。•改过迁善,就是做人要改正缺点,发扬优点。子贡: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荀子: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道德教育的标准:仁义礼智•道德教育的方式:至善实践•审美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文质彬彬的君子。“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审美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是礼乐化之、诗文化之、书画化之、自然化之。•礼乐化之:在礼乐活动中熏陶美。•诗文化之:在诗文学习中提升美。•书画化之:在书画鉴赏中发现美。•自然化之:在自然情境中体验美。•审美教育的标准:中和为美自然为美•审美教育的方式:言语体验•国学基本内容:•经、史、子、集•国学基本思想:•民本意识、至善(良知)实践•国学实践境界:•真、善、美孔子诗教理论架构•诗教目标:“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为政》)“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诗教特征:言志特征,“诗言志,歌永言。”(《尚书》)美言特征,“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辞达而已矣”。(《卫灵公》)审美特征,“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泰伯》)“三月不知肉味。”(《述而》)•诗教标准:“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八佾》)•诗教过程:“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阳货》)•诗教方法:“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泰伯》)“游于艺”(《述而》)•诗教价值:“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运用兴观群怨范式指导阅读兴:运用比兴手法创设或进入诗文情境观:运用观察体验的方法领会诗文情感群:运用群体交际方法开展讨论与对话怨:运用表达手段得体地展示人格魅力例:诗经·关雎•开始:配乐朗诵或齐诵这首诗•兴:①关关雎鸠…②参差荇菜…以比兴手法将读者引入诗的意境•观:①古代青年纯洁美丽的恋爱过程…②古代青年对婚姻家庭负责任的态度…③古代青年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情感表现…通过“观”认识了古代青年的情感世界•群:①反复诵读,体验本诗的韵律、节奏带给读者的音乐美感受②讨论交流,本诗的心理描写、场景描写带给读者的生活美感受•怨:①写一篇读后感(传阅)②写一篇诗歌评论(传评)•结束:背诵全诗用’知言养气’方法指导阅读课例:《岳阳楼记》学习目标:①背诵:熟读成诵体验语言②手法:对比铺排写景抒情③立意:借题发挥倾吐夙愿过程:说文解字:解释课文重点词语知人论世:走近范仲淹与藤子京以意逆志:推测感悟文章脉络情理知言养气:切磋语言体味神韵①熟读成诵②句段仿写③评论范公背景点题:谪守-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写景抒情楼之大观情之悲喜空间: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时间:朝晖夕阴、气象万千阴:去国怀乡、忧馋畏讥晴:心旷神怡、宠辱皆忘借题发挥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吾谁与归: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气从之。是故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唯乐不可以为伪。……故听其《雅》《颂》之声,志意得广焉;执其干戚,习其俯仰屈伸,容貌得庄焉;行其缀兆,要其节奏,行列得正焉,进退得齐焉。故乐者,天地之命,中和之纪,人情之所不能免也。•宋魏了翁《十二月九日雪融夜起达旦》:“远钟入枕雪初晴,衾铁棱棱梦不成。起傍梅花读周易,一窗明月四檐声。”诗人选择白雪、梅花、明月等美的意象构成了一个纯净、幽雅、空明的环境,远处的钟声和书声在四檐间回响,读书者悠然自得,陶醉不已。诗人在读《周易》,却从中读出了这么多美丽的意象,摹声绘色,意境幽远。这首诗是诗人独特的审美感悟,清新淡雅,禅意净爽;了翁把儒家经典与禅宗境界天衣无缝地融会贯通了。韩愈“吟诵-博览-提要-钩玄”范式•韩愈以“勤思”为主线引领学习实践的整个过程,建构了具有操作意义的文教方法论。他在《进学解》中借学生之口塑造了一个勤学者的形象:•先生口不绝呤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先生之业,可谓勤矣。•韩愈的“行成于思”文教模式:•吟诵-博览-提要-钩玄。•开始在“吟诵”中知言养气,体悟语感;其次在“博览”中遍观群书,开拓视野;接着在“提要”中举纲挈领,概括重点;最后在“钩玄”中探索奥秘,研究精微。从文教方法论的角度看,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它是一个融通情感过程与认知过程为一体学习模式,因为勤奋探究精神自始至终渗透了学习的各个环节。•其次它是一个学习广度与研究深度纵横贯通的学习模式,既重视像博览这样的广度学习,又重视像钩玄这样的深度思考。•第三它符合教育心理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行为动词有利于引领学习过程,对学习者具有明确的实践操作要求。•第四它蕴含了语言文学教育的诸多能力要素,如吟咏、背诵、浏览、检索、概括、思考、探究、表达等等,有利于培养能力,发展智慧。•第五它是一个开放的学习情境,既适合发散思维,又注重辐合思维,有助于培养创造能力。•学习案例:吟诵-博览-提要-钩玄•一、吟诵《悯农》二首,体会诗人同情劳动人民的感情•唐代李绅·悯农二首•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二、(博览)自己搜集若干首描写劳动人民辛苦劳作的古诗。•范仲淹《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水浒传》赤日炎炎似火烧,禾田稻麦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提要,阅读搜集到的诗篇,分别作出50字左右的内容提要。•钩玄:•1.第一首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第二首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2.博览中的诗篇从不同视角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请学习者分别分析诗歌内容及其自己的学习体会。•3.这些诗篇对今天的青少年具有怎样的教育意义,联系现实生活,要求每位学生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表达学习收获。•借鉴吟诵-博览-提要-钩玄范式设计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学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设计研究课题•1.吟诵-吟诵全诗,体悟情感。•2.博览-拓展阅读杜甫的《三吏三别》《兵车行》《悲陈陶》等反映战争的诗篇。•3.提要-对阅读过的每首诗的主旨与特点概括出书面提要。•4.钩玄-深入讨论为什么杜甫的诗被称为“史诗”,诗人被称为“诗圣”、现实主义诗人?•撰写一篇有关杜甫战争题材的论文。二、古代语文的认知教育•古代语文认知教育的三个阶段:识字教育、语言训练、读写训练。•一、识字教育•西汉史游《急就篇》•南北朝梁周兴嗣《千字文》•南宋王应麟《三字经》•南宋人《百家姓》•识字与写字分别进行,写字课另有一套练习方法。初学写字,写的是“上大人,孔乙己,化三千,七十二……”,练字的基本步骤是先练写大字,一般先描红,次描仿影,再写米字格,最后临帖;大字写得有一定基础后才练写小字。识字教材的特点•第一遵循“人之初”规律。•第二遵循“家文化”规律。•第三遵循“二千字”规律。•第四遵循“宇宙感悟”传统。•二、语言训练•1.对对子:《对类》共20卷,前19卷分天文、地理、时令、人事、人物、文史等类,还讲解属对的方法。第20卷是该书最精彩的部分,即“巧对门”。按对句字数的多少排列,起自2字,终于20字。如“天文”对曰:“雪融山露骨,风细水生鳞。风为花笑语,云作石衣裳。”如“文史”对曰:“四时风雅颂,三代夏商周。咏风嘲月句,经天纬地文。”•有些用拆字、绕口令组成,构思巧妙,新颖有趣。如花木对:“李花开太白,苏木长东坡。”如天文对:“星依日脚生,霰下云头散。魁星鬼踢斗,闰月王居门。”如鸟兽对:“鸿是江边鸟,蚕为天下虫。”如人事对:“田心思远客,门口问行人。”如地理对:“眼前一簇园林谁家庄子,壁上两行文字那个汉书。”如人物对:“船尾拔钉孔子生于周末,云头掣电霍光起于汉中。”•《声律启蒙》,清人车万育编,是专门训练学童掌握对偶技巧、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该书分上下卷,每韵各三章。如卷上一东其一云:“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2.扩大诵读•《蒙求》,唐代李翰编,现存本2484字,全书正文都用四言,讲的大都是历史人物或传说人物故事,如:“孙康映雪,车允聚荧。屈原泽畔,渔父江滨。绿珠坠楼,文君当垆”,如:“杜康造酒,仓颉制字。程邈隶书,史籀大篆。蒙恬制笔,蔡伦造纸”等。•清代中叶以后流行《龙文鞭影》,全书按韵部编排,流畅顺口。如《十灰》说:“朱熹正学,苏轼奇才。渊明赏菊,和靖观梅。”如《七虞》说:“西山精卫,东海麻姑。楚英信佛,秦政坑儒。”•《幼学》又名《成语考》、如解释成语,“小过必察谓之吹毛求疵,乘患相攻谓之落井下石”;如诉说典故,“生平所为皆可对人言,司马光之自信;运用之妙惟存乎一心,岳武穆之论兵”等等。•《书言故事》,宋代胡继宗编。如《守株待兔》“(韩子)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之,折颈而死。因释耕守株,冀复得兔。(冀,音计,希望也。)”•《日记故事》,元代虞韶编。如《磨杵作针》“(唐)李白,(字太白,陇西人。)少读书,未成,弃去。道逢一老妪(音于,去声,老妇曰妪。)磨铁杵。白问:‘将欲何用?’曰:‘欲作针。’白感其言,遂还卒业。”•《咏史诗》3卷,唐代胡曾著,每卷50首,用七言绝句,它的注本后来还传到了日本。•《长城》: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千家诗》分上下两集,上集收七绝85首,以程明道的“云淡风轻近午天”打头,下集收七律38首。清人王相又选编了《五言千家诗》,也分上下两集,分别收五绝和五律各40来首,以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打头。诵读教材的特点•第一,传授知识。•第二,巩固识字。•第三,形成语感。属对教材的特点•首先,属对是一种实际的正音练习。•其次,是掌握词类和造句规律的练习。•第三,属对是修辞和逻辑方法的练习•三、读写训练•一是读经书和古文•五经、四书、十三经•文选、古文规范、古文观止•二是读诗赋、涉猎用书•玉台新咏、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花间集、骈体文钞、经余必读•三是读时文认知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循序渐进: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学思并重: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