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赫尔巴特一、生平及教育实践活动约翰·菲力德利赫·赫尔巴特(1776-1841)是近代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在近代教育史上,没有任何一位教育家可与之比肩,他的教育思想对当时乃至之后百年来的学校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非常巨大、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在西方教育史上,他被誉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在世界教育史上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而反映其教育思想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学》则被公认为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1776年,赫尔巴特出生在奥尔登堡的一个司法官家庭。在耶拿师从费希特学习哲学。1797年,赫尔巴特大学毕业后,应聘前往瑞士任家庭教师,负责教育一贵族的三个孩子。在两年左右的教育实践中,赫尔巴特获得了大量的教育经验,这成为他日后进行教育理论探索的重要资源。期间他曾到瑞士裴斯泰洛奇的学校学习。1805年在哥廷根开始讲授哲学,1809年去哥尼斯堡接任该校康德哲学教席,在那里他创办了实验学校。1812年他回到哥廷根担任哲学教授直到去世。二、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赫尔巴特认为,教育学只有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之上才能成为一门科学。在他看来,实践哲学即伦理学和心理学应是教育学的基础,他说:“教育作为一种科学,是以实践哲学与心理学为基础的,前者指明目的,后者指明途径、手段以及对教育成就的障碍。”1.伦理学在赫尔巴特看来,伦理学能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对教育问题做出解释和论证,与教育原理密不可分。他重视人类的道德规范、强调培养道德观念,认为人们之所以趋善避恶,主要是由于确立了道德观念。赫尔巴特把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确定为五种道德观念,以此作为他的伦理学的基本原理。这五种道德观念为: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公平与报偿。2.心理学赫尔巴特认为,心理学是教育学的最重要的理论基础,是建立科学教育学的首要科学。在他看来,教育学领域中的大部分缺陷是由于缺乏心理学这一理论基础造成的。赫尔巴特在心理学上的思考为教育研究者提供了有关教育过程和方法的理解。他将心理学称做是“教育者的第一门科学”。他从“教育心理学化”出发,系统研究了统觉、兴趣、注意等心理学问题,从而建立了自己的观念心理学主张。三、道德教育理论1.论教育目的赫尔巴特认为,从教育的本质上看,教育目的应当是多方面的,因为人的追求是多方面的。教育的基本目的可分为两部分,即“选择的目的与道德的目的”。选择的目的又称“可能的目的”,它是指培养和发展儿童多方面的能力和兴趣,以便其将来选择职业。这个目的是要发展多方面的兴趣,使人的各种潜力和谐发展。所谓“必要的目的”是指教育所要达到的最高和最为基本的目的,也就是培养五种道德观念。他强调说:“教育的唯一的工作与全部的工作可以归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2.教育性教学原则赫尔巴特根据其心理学理论,确认教学是形成道德观念、培养道德品质的最基本的手段,因此,在西方教育史上,他第一个明确地提出“教育性教学”的概念。他所说的“教育性教学”,就是说任何教学都必须具有教育性,教育不能离开教学。他强调道德教育要建立在知识教育基础之上,把教学作为道德教育的最主要的手段。与此同时,又指出,教学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形成道德观念,培养完善的品格,这是其最高目的。这样把就教育与教学两者辩证地统一起来了。3.道德教育赫尔巴特的道德教育包括“训育”和“儿童管理”两方面,训育是要形成美德,儿童管理是要创造一种秩序。训育六种基本措施:维持的训育、起决定作用的训育、调节的训育、抑制的训育、道德的训育、提醒的训育。赫尔巴特提出的训育方法有,一是陶冶。使受训的人心悦诚服,相信教育者的善意与力量。二是赞许和责备,通过应得的赞许给儿童以快乐,同时只有在为了克服学生的傲慢与顽固时才使用责备。三是建立有益健康的生活制度,这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首要准备。儿童管理的方法有:惩罚性威胁、监督、惩罚、命令与服从,安排紧凑而内容丰富的活动,使儿童无空闲做不好的事。另外他还主张要发挥权威和慈爱的作用。四、课程理论1.多方面兴趣与课程赫尔巴特提出了多方面兴趣的概念以及教学必须培植多方面兴趣的要求。他认为多方面兴趣是教学的主要依据。他把人的兴趣分为经验的、思辩的、审美的、同情的、社会的、宗教的六种,认为课程的设置要适应这多方面的兴趣,所以他把所有的学科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历史的”学科,包括历史、文学和语言文字等;二是“科学的”学科,即各种自然学科及数学等,提出了一个比较广泛的课程系统。2.统觉与课程新的观念和知识总是在原有的理智背景中形成的,是以原有观念和知识为基础产生的。课程的安排应当使儿童能够不断地从熟悉的材料逐步过渡到密切相关但还不熟悉的材料。据此,赫尔巴特提出了“相关”与“集中”的课程设计原则。相关:学校不同课程的安排应当相互影响,相互联系。集中:在学校的所有课程中,选择一门科目作为学习的中心,使其他科目都作为学习和理解它的手段。3.儿童发展与课程赫尔巴特深入探讨了儿童的年龄分期问题,进而提出了关于不同时期学习相关课程的思想。他认为,儿童发展经历了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1)婴儿期;(2)幼儿期;(3)童年期(4)青年期。依据这个划分,赫尔巴特提出了不同阶段的课程内容。发展阶段年龄段对应的种族发展阶段课程内容婴儿期0—3岁人类历史早期身体养护、感官训练幼儿期4—8岁人类的想象期《荷马史诗》等童年期理性发展期数学历史等青年期理性发展期数学历史等五、教学形式阶段理论赫尔巴特认为教学过程可分为两个基本环节:“专心”和“审思”。所谓“专心”,就是深入钻研学习材料,力求清晰地认识个别的事物,学生专心致志地从事学习;所谓“审思”是指深入理解和思考,把“专心”中认识的个别事物集中起来,使之相互联合形成统一的东西。由此就形成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的教学四个阶段:(1)明了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让学生清楚、明了地感知新教材,儿童的心理处于静态的专心活动中,兴趣为注意阶段。(2)联想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把新获得的观念与旧有的观念联系起来,形成新的观念。这时儿童的心理处于动态的专心活动中,兴趣为期待阶段。(3)系统阶段。系统就是学生在新旧观念联系的基础上,去寻找结论、定义和规律;儿童的心理处于静态的审思活动,兴趣则处于探求阶段。(4)方法阶段。方法就是把已学得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培养学生有逻辑地、创造性思维的技能(习题解答、书面作业等)。这时在心理上已进入动态的审思活动,兴趣正处于行动阶段。赫尔巴特教学阶段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学书本知识的客观规律。(后来,赫然巴特的学生齐勒尔和赖因又发展为“五段教学法”,即预备、提示、联想、总结、应用)。六、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传播赫尔巴特是近代教育科学的开拓者,也是近代教育心理学化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尽管赫尔巴特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在我们今天看来,并非完全科学的,但比起其先辈们的理论,无疑在科学化的道路上大大向前发展了。最为传统教育的代表人物,赫尔巴特强调课堂、书本、教师三中心,其教育理论反应了资本主义确立时期教育理论发展的水平。19世纪70年代以后,赫尔巴特和赫尔巴特学派的教育思想曾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对世界许多国家的教育改革起过支配作用。在近一个世纪的世界教育科学的发展过程中,赫尔巴特的教育学说,始终作为一个教育思潮的主要流派之一持续的出现着,对各国教育科学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当然,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也有不足之处,如其教育体系中充满思辨和神秘色彩,许多论述也带有一定程度的机械性和片面性。作者名言赫尔巴特人类自然本性就好象以最高技术建造的与布置的大船,能经得起一切风浪的变化,只等待舵手按照环境指导它的航程,指挥它到达目的地。赫尔巴特在经常监督的压力之下成长的人们,不能希望他们多才多艺,不能希望他们有创造的能力,不能希望有果敢的精神,不能希望有自信的行为。赫尔巴特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赫尔巴特人类的目的是多方面的,教师所关心的也应该是多方面的。赫尔巴特在教师与学生两人之间,不需要第三者参加,常常在一起成为伟大而精选的伴侣。赫尔巴特教师本身对学生来说,也是经验的一个对象,这个对象是直接的,同样也是丰富的;是的,在教学的时间中他们之间形成一种交际。赫尔巴特兴趣意味着自我活动。兴趣须是多方面的,因此,要求多方面的话动。赫尔巴特美的必要性是原始的、实践的。有道德的个人,为了服从这种必要性,控制他的欲望。赫尔巴特有秩序的健康生活必须是教育的基础,同样也是教育的最初准备。赫尔巴特各种心性的基础是身体的健康。……关心健康是培养性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赫尔巴特愚蠢的人不可能是有德行的。赫尔巴特行政制度在教育上也有特别意义,因为每一个学生,没有地位与位置的差别,都必须习惯于参加这种制度,使他可以成为社会中一般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