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瑟》诗意象的作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锦瑟》诗意象的作用李商隐的锦瑟它是中国古典诗歌史上争议最大的诗作之一,是一篇不易讲解的难诗,此诗以蕴意隐晦、意境的朦胧著称。从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来看,诗人和锦瑟同为现实意象,诗人从实物意象锦瑟起兴,此诗从起句“无端”二字通体妙出,那“无端”是诗人的“无端”,那“思华年”也是诗人的“思华年”。诗人面对五十弦的锦瑟兴悲,没有丝毫赞美,而是发出一声埋怨和痴语,以寄怨悼,锦瑟呀,你为什么无缘无故地要有这么多条弦?因为诗人年近五十而感慨年华流逝之飞快,听到锦瑟的一音一节,勾起了千重之往事,九曲之情肠,不禁忆起往昔峥嵘岁月。真可谓是聆锦瑟之繁弦,思华年之往事,音繁而绪乱,惆怅以难言。诗人也许在深切怀念曾经初恋的锦瑟姑娘,两双含情目,从此成追忆。茫茫人海,伊人何处?锦瑟姑娘的身上,拢集着他对异性朦胧的渴望,可惜时不等人锦瑟也嫁人了。这一切思绪都是由瑟生发的悲鸣而引发的。诗人正是听到“一弦一柱”而触景生情,触动了身世之感而沉浸在对年华流逝的追忆。在颔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中,诗人又想象出庄生和望帝两个意象。具体地说,既有由庄生晓梦引起的栩然而飞的蝴蝶,又有由望帝魂化引来的声声哀鸣的杜鹃。一曲锦瑟繁弦,惊醒了诗人的美好梦景,就像庄周梦醒不知自己梦为蝴蝶还是自己乃蝴蝶所梦一样,幻化成为栩栩而飞的蝴蝶,憧憬以往流逝的美好理想和情思;现实的困顿不堪,又好似庄生梦醒后不知蝴蝶所往,用“庄周梦蝶”之典,关键在“迷”字。“迷”字既形容梦境的迷离恍惚,梦中的如痴入迷,也写出梦境后的空虚幻灭,怅惘迷离。一切皆成虚幻的梦境,瑟声的如梦似幻,令人迷惘。锦瑟“一弦一柱”弹奏出的哀音怨曲,引起诗人无限悲愤,使诗人像望帝魂化成哀怨凄悲的杜鹃一样,将自己伤春之心寄托于杜鹃的悲鸣。义山诗“伤春”多忧国伤时,感伤身世,不会让美好的理想和情思自生自灭,即便处境困顿,也将自己的春心春恨托之于杜鹃而日夜哀鸣,啼出自己的悲哀来。就颈联“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诗人由起、承到转笔之时,又联想到鲛人和美玉两个意象。据晋华《博物志》载“南海水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能泣珠”南海鲛人哭泣时眼泪幻化成珠的传说故事,既有由沧海月明引起的广袤无垠、凄寒孤寂的情景,还有由鲛人泣泪引发的浴于泪波的珠光,更有由良玉生烟带来的冉冉升腾的玉气,又有由蓝田日暖引来的精气升腾、为山增辉的美景,还有由“此情”引发的惆怅、哀思至极的李义山。望着皎皎月光,听着声声锦瑟,诗人清怨尤深,就如同鲛人在皎月落于沧海时泣泪成珠,其实“沧海有泪”也是诗人假想亡妻王氏还会在月明星稀的晚上思念自己而夜夜哭泣流泪成珠。“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钱起)虽然“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陆机)。诗人用移步换景的手法借蓝田玉山上升起的丝丝轻烟远望若有若无来形容锦瑟奏出的音乐朦胧飘渺的境界,义山之妻葬在玉山之上,王氏的灵魂在明月下精气氤氲,如紫玉化烟,再也无可寻觅她那婀娜多姿的身影。美玉沉埋地下,即使精气升腾,也总是可悲的。烘托自己一生追求“蓝田日暖玉生烟”一样可望而不可及。诗人空怀美好理想和情思,就如同蓝田美玉在日光中生烟,远察如在,近观却无,也就是可望而又不可置于眉睫之前。特别是到了尾联“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就更是如此,因为尾联中只有诗人自己的意象了。尾联“成追忆”和首联“思华年”相对应,以“已惘然”点醒华年之思的感受,通过诗人追忆华年往事,对华年身世的沉浮之感,既可包容诗人爱情生活的悲剧乃至悼忘之痛,将人生处境孤羁充满感伤的离愁别绪反映的淋漓尽致。诗人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穷惆怅,就是在当时也早已令人不胜惘惘了。因为当时就有怅惘之情,如今追忆起来,当是加倍怅惘,更令人不堪回首了。总之,不论想象意象,还是现实意象,也不论是联想意象,还是衍生意象,《锦瑟》诗所呈现的是一些似有而实无,虽然实无而又分明可见的一个个意象:诸如庄生梦蝶、杜鹃啼血、良玉生烟、沧海珠泪。这些意象构成的不是一个有完整画面的境界,却构成了诗歌的意境。透过诗歌的意境,就能看到诗人当时的情怀,是错综纠结于其间的怅惘、感伤、寂寞、向往、失望的情思,是弥漫着这些情思的心象。无论怎样理解,诗也浑然一体,交响于天地间。其实诗的美学,就在于朦胧,意象的无边界。艺术生活而高于生活,义山诗艺术的起源与自身的苦闷心酸有直接的关系,苦闷乃是能量的蓄积,正是流放出诗人,颠沛写华章。拓展:李商隐简介李商隐,男,汉族,字义山,故又称李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于唐文宗开成三年(公元838年)进士及第。曾任弘农尉、佐幕府、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早期,李商隐因文才而深得牛党要员令狐楚的赏识,后因李党的王茂元爱其才而将女儿嫁给他,他因此而遭到牛党的排斥。此后,李商隐便在牛李两党争斗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幕僚当幕僚,郁郁而不得志,后潦倒终身。晚唐唐诗在前辈的光芒照耀下有着大不如前的趋势,而李商隐却又将唐诗推向了又一次高峰,是晚唐最著名的诗人,杜牧与他齐名。两人并称“小李杜”,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有《李义山诗集》。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最后抑郁寡欢而死,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溪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佚。【家世】李商隐曾自称与唐朝的皇族同宗。经张采田考证,确认他是唐代皇族的远房宗室。但是没有官方的属籍文件证明此事,因而可以认为李商隐和唐朝皇室的这种血缘关系已经相当遥远了。李商隐数次在诗歌和文章中申明自己的皇族宗室身份,但这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实际的利益。李商隐的家世,有记载的可以追溯到他的高祖李涉。李涉曾担任过最高级的行政职位是美原县令;曾祖李叔恒(一作叔洪),曾任安阳县尉;祖父李俌,曾任邢州录事参军;父亲李嗣,曾任殿中侍御史,在李商隐出生的时候,李嗣任获嘉县令。(今河南获嘉县)【生卒年考】商隐生年,冯浩主元和八年(813)说,张采田主元和七年(812)说。这是当今学者通常采用的说法。大部分学者赞成的是冯浩说,其最主要的是文选《上崔华州书》所云:“中丞阁下:余生二十五年矣。”冯浩题注曰:“开成元年十二月,《纪》以中书舍人崔龟从为华州防御使,例兼御史中丞宪衔,固有中丞阁下之称。”书上于开成二年(837)春初,诗人二十五岁。以此上推商隐生于元和八年。至于卒年,关涉诗人晚年行踪和创作,尤须一辨。【早年生活】在李商隐10岁前后,他的父亲在浙江幕府去世,他和母亲、弟妹们回到了河南故乡,生活贫困,要靠亲戚接济。在家中李商隐是长子,因此也就同时背负上了撑持门户的责任。后来,他在文章中提到自己在少年时期曾“佣书贩舂”,即为别人抄书挣钱,贴补家用。李商隐早年的贫苦生活对他性格和观念的形成影响很大。一方面,他渴望早日做官,以光宗耀祖。事实上,他也确实努力承担起家族的责任。成年后,李商隐曾利用为母亲守孝的时间,将寄葬在各地的亲属灵柩迁葬到荥阳。陈贻焮认为这是除了受宗法思想支配外,还由于从小孤贫,家道衰微,因此更加看重骨肉之情。另一方面,早年的经历使他养成忧郁、敏感、清高的性格,这些特征既大量地从他的诗文中流露出来,也表现在他曲折坎坷的仕途生涯。李商隐的启蒙教育可能他的父亲,对他影响最大的老师,则是他回到故乡后遇到的一位同族叔父。这位堂叔父曾上过太学,但没有做过官,终身隐居。据李商隐回忆,这位叔父在经学、小学、古文、书法方面均有造诣,而且对李商隐非常器重。受他的影响,李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大约在他16岁时,写出了两篇优秀的文章(《才论》、《圣论》,今不存),获得一些士大夫的赞赏。这些士大夫中,就包括时任天平军节度使的令狐楚。令狐楚是李商隐求学生涯中又一位重要的人物,他本人是骈体文的专家,对李商隐的才华非常欣赏,不仅教授他骈体文的写作技巧,而且还资助他的家庭生活,鼓励他与自己的子弟交游。在令狐楚的帮助下,李商隐的骈体文写作进步非常迅速,由此他获得极大的信心,希望可以凭借这种能力展开他的仕途。在这一时期(大和四年,公元830年)的《谢书》中,李商隐表达了对令狐楚的感激之情以及本人的踌躇满志:“微意何曾有一毫,空携笔砚奉龙韬。自蒙夜半传书后,不羡王祥有佩刀。”【应举之路】在唐代,缺乏门第背景的知识分子希望在仕途有所发展,主要的入口有两个:科举和幕府。前者被认为是进入官场的资格,是官方对其行政能力的认可;后者是一些有势力的官僚自己培养的政治团队,如果表现出色,也往往可以通过这些官僚的举荐成为朝廷正式的官员。中晚唐时期,很多官员都既有考取科举的资格,也有作为幕僚的经历。文宗开成二年(837),李商隐考取了进士资格。在此之前,他已经失败过多次。李商隐初次应举的年份难以考证,有人相信甚至在10年之前——即文宗太和二年(828)——李商隐就开始了他漫长而艰苦的应举之路。与大多数缺乏权势背景的考生一样,李商隐并不指望一举成功。他目前流传下来的诗文中没有提及当时的情形,这多少说明他对于初试的失败不是非常在意。然而,随着失败次数的增多,他渐渐开始不满。在《送从翁从东川弘农尚书幕》诗中,他将没有录取他的考官(太和七年,)比喻成阻挠他成功的小人:“鸾皇期一举,燕雀不相饶。”应举的失败不会让李商隐反省自己学识不足。早在太和四年,曾经与他一起游学的令狐绹就考中进士。这显然不是因为令狐绹的学识才华比李商隐优秀,而是由于他父亲令狐楚的影响力。权贵们互相提携,大量录取上流社会关系网中的考生,在唐代科举中是很普遍的现象。许多缺乏靠山的考生都会在考试之前就去刻意结交关系,或者想出种种办法引起考官及名流的注意。据李商隐自述,他在这方面是比较低调的(《与陶进士书》),但如果说他不曾对令狐楚寄予希望,可能性也不大。从李商隐在开成元年写给令狐绹的一封信中“尔来足下仕益达,仆固不动”之类的话,可以看出他的情绪已经相当烦躁了。而他于开成二年的中举,也正是令狐父子对当值考官施加影响的结果。【步入仕途】李商隐考中进士的当年(开成二年,837)年末,令狐楚病逝。在参与料理令狐楚的丧事后不久,李商隐应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聘请,去泾州(今甘肃泾县北部)作了王的幕僚。王茂元对李商隐的才华非常欣赏,甚至将女儿嫁给了他。从李商隐后来的经历中可以看出,这桩婚姻将其拖入了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中。李商隐的尴尬处境在于:王茂元与李德裕交好,被视为“李党”的成员;而令狐楚父子属于“牛党”。因此,他的行为就被很轻易地被解读为对刚刚去世的老师和恩主的背叛。李商隐很快就为此付出了代价。在唐代,取得进士资格一般并不会立即授予官职,还需要再通过由吏部举办的考试。开成三年(838)春天,李商隐参加授官考试,结果在复审中被除名。这件事对李商隐最直接的影响是使得他获得朝廷正式官职的时间推迟了一年。不过,他并没有后悔娶了王茂元的女儿王晏媄。他们婚后的感情很好,在李商隐的眼中,王氏是一位秀丽温和体贴的妻子。开成四年(839),李商隐再次参加授官考试,顺利通过,得到了秘书省校书郎的职位。这是一个低级的官职,但有一定的发展机会。没过多久,被调任弘农(今河南灵宝)县尉。虽然县尉与校书郎的品级差不多,但远离权力的中心,显然会使以后发展受到影响。李商隐在弘农任职期间很不顺利,他因为替死囚减刑(“活狱”)而受到上司陕虢观察使孙简的责难。孙简很可能以某种不留情面的态度对待李商隐,使他感到非常屈辱,难以忍受,最终以请长假的方式辞职(《任弘农尉献州刺史乞假归京》)。凑巧的是,在此前后孙简正好被调走,接任的姚合设法缓和了紧张的局面,在他的劝慰下,李商隐勉强留了下来。但他此刻显然已经没有心情继续工作,不久(开成五年,839)就再次辞职并得到获准。【闲居时期】辞去了弘农县尉,李商隐经过一段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