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教育基础知识讲义第一部分教育学第一章教育及其产生于发展重点:教育的发展;教育学的发展出题形式多为选择题、填空题一.教育的发展考点1:教育发展的三个阶段特征古代教育(我国的为重点):与生产劳动脱离;具有等级性;个别教学;教学内容多为人文科学与之人之术,官学、私学、书院、社学并存。近代教育:国家加强干预;提出普及教育;教育与宗教分离;依法治教现代教育:与生产劳动密切结合;培养生产者;民主与普及;班级授课制;全民教育与终身教育二.教育学的发展(一)前教育学时期考点2:早期教育学思想与著作孔子:《论语》,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记》: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学相长。苏格拉底:产婆术柏拉图:唯心主义者,《理想国》亚里士多德:人的和谐发展与年龄分期;《政治学》(二)独立形态教育学考点3:西方主要教育学家及其著作培根:英国,实验归纳法并把其看做获得真实知识的必由之路,近代实验科学鼻祖,首次吧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夸美纽斯:捷克,《大教学论》,第一部教育学著作卢梭:法国,《爱弥儿》,自然主义教育康德:德国,受卢梭影响裴斯泰洛奇:瑞士,《林哈德与葛笃德》,全面和谐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赐力量洛克:英国,白板论,环境决定论者,绅士教育赫尔巴特:以伦理学与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基础,《普通教育学》——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现代教育学之父(三)教育学发展考点4:教育学派别代表人物实验教育学:梅伊曼、拉伊文化教育学: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克伯屈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马卡连柯、凯洛夫、苏霍姆林斯基批判教育学:鲍尔斯、金蒂斯、布尔迪厄例题:1.认为实验归纳法是获得真正知识的必由之路,为后来的教育学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的是()。A.苏格拉底B.夸美纽斯C.培根D.梅伊曼和拉伊2.下列哪一观点是亚里士多德的思想()。A.美德是否可教B.教学具有教育性2C.人的和谐发展和年龄分期D.教育即生活3.独立形态时期的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是()。A.《雄辩术原理》B.《康德论教育》C.《大教学论》D.《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4.与封建社会教育特征不符的是()。A.师生关系民主化,出现了双轨制B.教育具有阶级性和宗教性C.以“四书五经”等经典为教育内容D.官学与私学、书院和社学并存5.“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选自()6.连线题助产术(产婆术)柏拉图《理想国》苏格拉底最早提倡全面发展的和谐教育洛克《大教学论》卢梭《教育慢话》夸美纽斯《爱弥儿》赫然巴特《普通教育学》杜威《民族主义与教育》亚里斯多德7.“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最早出自()。A.《学记》B.《论语》C.《尚书》D.《孟子》8.反映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教育思想的代表作品是()。A.《教育论》B.《雄辩术原理》C.《理想国》D.《巨人传》9.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形态的学科,形成于()。A.资本主义社会初期B.封建社会末期C.奴隶社会初期D.原始社会末期10.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并详细论证班级上课制的教育著作是()。A.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D.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11.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A.凯洛夫和赫尔巴特B.杜威和赫尔巴特C.赫尔巴特和杜威D.夸美纽斯和杜威1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最早出自()。A.《论语》B.《学记》C.《四书集注》D.《孟子》13.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C)。A.《论语》B.《师说》C.《学记》D.《孟子》14.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德智体多方面和谐发展教育的教育思想家是()。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昆体良D.苏格拉底15.被称为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是(D)。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B.柏拉图的《理想国》C.斯宾塞的《教育论》D.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16.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出来的是英国哲学家()。A.卢梭B.培根C.拉伯雷D.洛克17.一般认为,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A.柏拉图的《理想国》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C.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D.斯宾塞的《教育论》18.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自德国哲学家()。3A.柏拉图B.赫尔巴特C.康德D.梅依曼19.最早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D)。A.杜威B.夸美纽斯C.凯洛夫D.赫尔巴特20.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阐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B)。A.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B.凯洛夫的《教育学》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D.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21.杜威实用主义所提倡的主要教育观点有()。A.学校即社会B.教育即生活C.儿童为中心D.课堂为中心E.从做中学22.从横向看,教育的基本形态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三种。答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第二章教育目的与功能(一)教育目的考点1:教育目的名词解释教育目的: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目标,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一定社会为所属各级各类教育人才培养所确定的总体要求。考点2:教育目的确立依据客观依据:生产力与科技发展水平认的依据:人的心理发展与需要考点3:教育目的主要理论社会本位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个人本位论:教育目的根本在于人的本性得到发展(二)教育功能考点:影响教育的几个社会因素——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人口常以简答题形式出现,考察某一个因素与教育之间关系政治经济制度与教育的关系:(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目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2)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教育培养出具有一定阶级意识的人来维护和巩固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教育通过影响社会舆论、道德风尚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例题:1.“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的教育目的观。A.教育无目的论B.社会本位论C.科学本位论D.个人本位论2.以下关于教育目的的论述,错误的选项是()A、教育目的是社会历史性与时代性的动态综合B、教育目的受制于生产力的发展C、教育目的就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D、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3.国家的教育目的体现了国家对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要求,而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所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通常称为_______________。4.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表现在哪几方面?答:①培养合格公民,造就政治人才②宣传思想,形成舆论③促进政治民主化46.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A.哲学观念B.人性假设C.理想人格D.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第三章学校教育制度考点:学制名词解释;我国近代学制学制: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规定者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我国近代学制的情况:1902年,我国颁布了第一个近代学制“壬寅学制”,但未实施;1904年,我国颁布了“癸卯学制”,这是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1922年,我国颁布了“壬戌学制”,即通常所说的六三三学制,一直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例题:1.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是()。A.壬寅学制B.壬戌学制C.甲午学制D.癸卯学制第四章教师与学生(一)教师考点1:教师的权利与义务(简答题)教师的权利: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发表意见;3.指导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6.参加进修或其他方式的培训。教师的义务: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技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考点2:教师的任务和教师劳动的特点(1)教师的任务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教师的具体任务是: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关怀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关心学生的生活。(2)教师劳动的特点①复杂性、创造性:教师劳动是一种复杂的劳动。复杂性表现在第一,教育目的的全面性;第二,教育任务的多样性;第三,劳动对象的差异性。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育教学规律。具体表现在:第一,因材施教;第二,教学上的不断更新;第三,教师的“教育机智”。②连续性、广延性:连续性是指时间的连续性,广延性是指空间的广延性。③长期性、间接性:长期性是指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教育的影响具有迟效性。间接性是指教师劳动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而是以学生为中介实现教师劳动的价值。④主体性、示范性:主体性是指教师的劳动手段是教师自身。示范性指教师言行举止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教师的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可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因此,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5考点3:教师的素质(1)职业道德素养①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②热爱学生:师爱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环境因素;师爱是增强教育效果的重要条件。如何爱学生?爱与严结合;爱与尊重、信任结合;全面关怀学生;关爱全体学生;对学生要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③集体协作的精神;④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2)知识素养①比较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②精深的专业知识;③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④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各科教材教法等方面的知识。(3)能力素养①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②语言表达能力:对教师的语言表达的要求主要有:准确、简练,具有科学性;清晰、流畅,具有逻辑性;生动、形象,具有启发性;语言和非语言手段的巧妙结合。③组织管理能力;④自我调控能力。(二)学生考点1:学生的权利(简答题)学生的的权利:1.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2.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3.在学业成绩及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4.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考点2: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论述题和材料分析题)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1.顺序性和阶段性;2.稳定性和可变性;3.不均衡性;4.个别差异性;5.整体性例题:1.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答:①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②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③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④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⑤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2.在教育过程中,如何建立很好的师生关系?答:①树立新型的师生观②建立教师威信③善于同学生交往④发扬教育民主,倾听学生的意见3.现代师生关系模式主要有两种,相互作用模式和社会体系模式。4.教师职业的工作内涵?提示:教师职业道德第四条: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第五章课程课程是指课业及其进程。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课程设计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教科书等系统化活动。6其中,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