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课件(2011-2012-2)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主讲:李志专第一章绪论教育心理学概述教育心理学发展概况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第一节教育心理学概述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通过科学方法研究学与教相互作用基本规律的科学。三大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五大因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三大过程统摄五大要素,又受五大要素的影响和制约(一)学习与教学过程中的五大要素1、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主要从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习与教学过程。2、教师教师这一要素包括: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3、教学内容不研究课程内容;关注教学内容的结构、难度与学生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重视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内容的分析和组织方法。4、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5、教学环境物质环境涉及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以及空间布置,如座位的排列等;社会环境涉及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二)学习与教学过程中的三大过程1、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2、教学过程教师设计教学情景,组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的理解、探索和发现,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同时也包括教学管理过程。3、评价/反思过程对学习和教学效果进行测量、评定和反思,以进行进一步改进的过程;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进行预测和评价;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进行监控和分析;教学之后进行检验、反思。教材(P8)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二、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点(一)心理科学与教育科学的交叉(二)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的交叉(三)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三、教育心理学的作用(一)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意义(二)教育心理学对教育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三)教育心理学对教师教学实践的重要意义1、为教育现象提供不同于传统常识的新观点对实际教学中,许多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行为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不同的观点,从而指导教师的教学活动。(朗诵课文的提问方式)2、为课堂教学提供理论性指导教育心理学为实际教学提供了一般性的原则或技术,并发展出了相应的教学程序或模式,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指导。3、帮助教师分析、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帮助教师正确分析学生行为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达到预期效果。(离座行为)第二节教育心理学发展概况一、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主要以普通心理学的原理解释实际的教育(学习)问题;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教育心理学》;1913-1914年,发展为三大卷《教育心理学大纲》,分为三个部分,即人的本性、学习心理和个体差异及其原因,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以学习理论,尤以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占据主导地位;行为主义者使用动物和儿童的比较简单的心理过程推测人类高级的学习过程,使得对实际教学实践指导作用不大。(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该时期,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注重教育心理学为学校教育服务,如布鲁纳的课程改革运动;重视研究教学中的社会心理因素,如班级的大小、学生的角色等;计算机辅助教学研究方兴未艾,如计算机辅助教学;认知和人本学习理论兴起,前者强调信息加工理论和认知结构;后者强调自我实现在个体学习中的作用。(四)深化拓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的体系越来越完善,研究越来越深入,视角越来越综合。二、教育心理学发展的趋势(自学22-28)(一)研究领域日益向纵深发展1、认知学习机制研究与脑科学研究的结合;2、对实际情境中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认知和行为派理论相互吸收,东西方心理学相互借鉴--美心理学界对前苏联维果茨基思想的关注;建构主义作为认知学习理论的新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越来越注重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二)研究方法上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向1、分析与综合并重;2、量化和质性研究结合;3、现代化(眼动仪、ERP)与生态化(现场研究)结合;4、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结合。(三)研究的国际化与本土化除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视角外,教育心理学越来越多地吸收了脑科学、文化人类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科学哲学等学科的思想和方法。(四)研究的综合化与跨学科化(五)研究内容上日益丰富1、研究学习者的主体性;2、研究学习者的能动性;3、研究学习的内在过程和机制;4、研究社会环境的影响;5、研究文化背景的影响;6、研究学习环境设计和有效教学模式;7、研究信息技术的利用;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一、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一)量化研究对事物可以量化的特性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者的理论假设。研究程序:假设-抽样-资料搜集-统计检验。按照研究对象是质是量,可区分出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二)质性研究研究者参与到自然情境中,采用观察、访谈、实物分析等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并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归纳分析,得出相应结论,再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实际互动来理解和解释他们的行为和这些结论,最终形成某种理论。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一样,都强调以事实资料为基础,坚守实证主义立场,与纯理论思辨的方法有着本质区别。二、几种基本的研究方法(一)观察法在自然情景或预先设置的情景中,对人的行为进行观察记录,以分析其心理活动变化发展规律的方法。能获得第一手资料;可获得较真实的资料;操作简单易行;难以对观察结果进行重复验证;难以进行精确的分析;容易主观臆测和发生偏颇;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和系统地进行(研究费时)。(二)实验法人为地改变和控制某种条件,使被试产生所要研究的心理现象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其发生发展规律的方法。在实际生活情景中由实验者创设或改变某些条件,引起被试某种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得到的资料较切合实际,容易推广;实验情景难以严密控制,难以得到精确的实验结果。借助专门实验仪器,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引起并记录被试某种心理现象进行研究的方法。严密控制,可获得较精确的研究结果;可对实验结果进行重复验证;实验结果难以推广到现实生活中;被试意识到正在接受实验,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客观性。1、自然实验法2、实验室实验法采用预先拟订好的问题表格,由被试自行填写来搜集资料,分析和推测群体心理特点的研究方法。同时向许多人搜集同类问题的资料,效率较高;匿名有利于被试真实地反映情况;问卷的回收率问题影响结果的准确性;难以进行现场控制,影响结果的真实性。研究者根据事先拟订好的问题向被试提出,在一问一答中搜集资料,分析和推测群体心理特点和心理状态的方法。(三)调查法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他们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和推测群体心理倾向的方法。1、问卷法:2、访谈法:简单易行,无须特殊的条件和设备;可控制谈话的情景和进程、灵活机动;成功率高,被试一般很难拒绝接受调查;效率低,进程慢;对调查者本身要求高;匿名性差,对敏感问题被试难以当面透露;记录困难,容易造成信息流失或失真。(四)教育行动研究即对现实教育情境中的特定问题进行功能性干预,并根据实际效果不断调整干预方案,以最终实现该问题的完满解决的研究方法。是一种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模式。1、情景性:通过现场研究来诊断和解决具体情境下的问题;2、合作性:(五)设计型研究即通过形成性研究过程来检验和改进根据相关原理和先期研究而做出的教育设计的研究方法。即把最初的设计付诸实施,并根据实践反馈不断改进该设计,直至排除所有缺陷,形成可靠而有效的教育设计。通常需要与教育实际工作者合作,以在研究的各个方面达成协调一致,有利于教师提高教学能力,转变教学观念;3、参与性:各个成员都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研究的实施中;4、自我评价:在研究的各个阶段研究者都要对各种干预措施进行评价和反思,以利于后续研究的开展。第二章学习心理导论学习及其分类学习与脑学习理论的发展第一节学习及其分类一、学习的界定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Bower&Hilgard,1981).(一)学习的发生是由经验所引起的经验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总结出来的经验,而是指个体通过某种活动来获得经验的过程,是个体与外界信息相互作用的过程.一方面,有机体要以自身已有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来理解和把握外界信息;另一方面,新信息的进入又会使有机体已有的经验结构得以丰富和改造。认知心理学家认为个体这种行为潜能的变化实际上是由于个体内部心理结构的变化所引起的,因此应该直接视为思维的变化。(二)学习不仅表现为行为的变化,还表现为行为潜能或思维的变化经由学习发生的变化并不一定立即见诸行为,有时它们是通过影响人们未来行为潜能来体现的。如道德规范(拾金不昧)的学习即是如此。(三)不能简单地将行为的变化等同于学习的存在有机体的行为变化不仅可以由学习引起,也可以由本能(天生)、疲劳(行为水平降低)、成熟(进程慢)等引起,由这些原因引起的行为变化不能称为学习的行为变化。(四)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相对于疲劳、药物(兴奋剂)等引起的行为变化,学习所引起的行为变化(如某项技能)要持久得多。(五)学习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二、学习的作用主体的广义性:学习不仅是人类才具有的,动物也存在学习;内容的广义性:学习不仅是知识、技能、策略等的学习,也包括态度、行为准则等的学习;情景的广义性:学习不仅指学校情景中的学习,也包括一直持续终生的日常生活中的学习。(一)学习是有机体与环境取得平衡的条件动物为了适应环境变化需要学习;人类则不仅要适应环境,而且还要改造环境使环境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就更需要学习。(二)学习可以影响成熟个体的生理结构和技能为学习提供了可能性,但是如果个体的结构得不到使用的话,它的技能就会消退。(Risen的黑猩猩光剥夺实验;Rosenzweig的婴鼠实验)(三)学习能激发人脑潜能为什么有些人小时候学习成绩和能力水平都很差,而后来却成为伟人?为什么老年人晶体智力不减反增?三、学习的分类(一)学习主体分类按照学习主体分类,可以分为动物学习和人类学习。人类学习区别于动物学习,具有如下特点。人类学习的社会性:动物采用直接方式来获取个体经验,而人类还会在同他人的社会交往过程中获得人类社会的历史经验。以语言为中介:语言使人类有了掌握社会历史经验的可能;语言是抽象化、概括化的事物之间关系的信号,语言使人类有了掌握抽象概括经验的可能。具有积极主动性:人的学习不仅是为消极地适应环境,更是为了满足其社会性需要,因此,人类不仅要认识世界,更要改造世界,其学习具有强烈的目的性。(二)学习水平分类加涅(1970)根据学习的繁简水平不同,提出了8类学习。信号学习:即经典性条件作用下对某种信号作出反应的学习;刺激-反应学习:即操作性条件作用下于一定情境中做出反应动作,然后得到强化使行为巩固下来的学习;连锁学习:一系列刺激-反应的联合;言语联想学习:由言语单位所联结的连锁学习;辨别学习:学会识别多种刺激的异同并对其作出不同反应;概念学习:即对事物的抽象特征的反应;规则学习:了解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问题解决学习:在各种情况下,使用所学规则去解决问题。(三)学习结果分类加涅根据学习的五种结果,将人的学习分为5种类型。言语信息的学习:以言语信息表现其学习结果的学习。如“北京是中国的首都”等。智慧技能的学习:对外界的符号、信息进行处理加工的学习。如“怎样把分数转化成小数”。认知策略的学习:关于学习者如何支配其感知、注意、记忆和思维等内部心理过程的学习。如掌握用“知识树”、“睡前回忆”等来巩固记忆效果的过程。态度的学习:个体对人、事、物等逐渐形成某种特定内部状态的过程。如以特定方式使儿童对音乐、体育锻炼等产生喜爱的情感。运动技能的学习:通过身体动作质量的不断改善而形

1 / 40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