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以下的内容只是个人看法•说到她我们先简单的介绍一下她的家世,出生地位以及一些问题。薛宝钗的家世•薛宝钗金陵人氏,本是书香既世之家也就是说后来不是了。因为薛蟠幼年丧父,寡母又怜独根孤种,对他(薛蟠)溺爱,遂至老大无成,因家中有百万之富,故只做个皇商。•薛宝钗之母薛王氏现任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之妹,与荣国府贾政的夫人(即后来的王夫人也就是贾宝玉之母),是一母所生的姊妹。所以,薛宝钗与贾母是外孙女的关系。关于书香世家也是过去时了•在书里是通过贾雨村审判薛蟠打死人一事,后面小沙弥拿出“护官府”来告诉我们介绍薛家的情况:丰年好大雪,【脂砚斋批“隐‘薛’字”】珍珠如土金如铁。•小注:紫薇舍人薛公之后,现领内府帑(tang)行商,共八房分。紫薇舍人即中书舍人,为撰拟诰敕之专官以有文学资望者充任。唐开元年间曾改中书省为紫微省。帑倘:国库所藏之钱财。但是薛蟠的情况我们也看见了,所以他不可能做官了,也就后来只做个皇商。什么是皇商以及在当时社会的地位所谓皇商就是专为宫廷采办购置各种用品东西的人。《熙朝纪政‘买办》:“我朝无均输和买之政,凡官府所需,一出时价办。”民间把这种给皇室“买办”的人称为“皇商”。皇商在当时社会十分低下,商业一直被认为是一个不劳而获的行业,商人虽富却没有任何地位,排在所有行业之后。在金陵十二钗的出身中,宝钗出身最低。宝钗的出身是十二钗中最低的贾家的姑娘、王熙凤、史湘云等出生于王公之家,黛玉的祖上也曾袭过列侯,其父林如海也是科举出身,既是钟鼎之家也是书香之家。秦可卿的父亲是营缮部,是建筑部的官员,李纨的父亲是国子监祭酒,是封建时代的最高学官。妙玉的出身虽未明说,但从其生活习惯以及所用茶器来看,自然是贵不可言。(曾有人说妙玉是皇室的人为了躲避什么来到此,在此处我们暂且不去研究她们。)选秀的事情•在第四回就写到薛蟠在金陵(即现在南京)惹了官司,也许有人就说了他畏罪潜逃了逃到北京。其实不然,书中这样写道:人命官司一事,他却视为儿戏,自以为花上几个臭钱,没有不了的。•小注:脂砚斋在此批“是极!人谓薛蟠为呆,余则谓是大彻悟。”其实他根本没把官司当成事,那么他来京的目的又是什么呢?薛蟠来京的目的有:•送妹待选近因今上崇诗尚礼,征采才能,降不世出之隆恩,除嫔选妃嫔外,凡仕宦名家之女皆报名达部,以备选择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小注:赞善在当时专为指太子府的一种官名。我们能够理解这么有钱家的千金送到宫里面肯定不是单纯的为了服侍别人,而是为了选妃。在第八回中薛宝钗说了“金锁是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方可结为婚姻”。在此处她怪莺儿多嘴,因为从一开始她不认为有玉的是贾宝玉,很有可能是皇上或者王爷。我们不要忘了从皇上到王子都有玉的,皇上有更大的玉,而且还是玉玺来。在十七十八回中,薛宝钗曾经说过:“谁是你姐姐,那上面穿黄袍的才是你姐姐!”说明她是以元春为榜样,自己也想穿黄袍,所以她不心里刚开始不承认她的终身依靠就是贾宝玉。•望亲•亲自入部销算旧账、再计新支薛宝钗有没有参加选秀女?•答案是肯定的,她不光参加了而且落选了。我们可以了解到选秀,要严格审查旗属与年龄,不在旗的想参加,势比登天;在旗的想逃避选秀,也是自讨苦吃。•首先她是有资格的,所以她是不可能逃避的。选秀女制度从明朝到清朝是有所改变的。朝廷为了保证满族血统的纯正,选秀女的标准在第四回有介绍。她是世代的满族中的包衣世家(所谓包衣就是以前在满族手下做奴隶,后来经过战争一些方面被封了大官)选秀女的标准以及制度:•第一就是满族八旗范围内•第二就是蒙古八旗之中•第三种内务府包衣三旗则是清皇室的奴隶,这就包括了薛家•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就是年龄,十四---十六岁报名达部。也许你会问薛宝钗够不够年龄了?这个也是可以知道的,当时薛宝钗已经十四了。在二十五回中贾宝玉和王熙凤被魇了之后,通过癞头和尚、跛足道人拿贾宝玉的通灵宝玉持诵,说到:青梗峰一别,辗眼已过十三载矣!大家都知道宝玉是衔玉而生的,所以宝玉也就是十三岁了;然而宝玉叫薛宝钗叫宝姐姐,叫林黛玉叫林妹妹,所以她是有资格参加的。林黛玉是没有资格参加选秀的•林黛玉之母是贾敏,贾敏是没有参加上选秀,她嫁给了林黛玉之父林如海。然而林如海是汉人,朝廷为了保持满族血统的纯正既不许汉人参加连他们的子女也是没有资格参加的。就因为林黛玉没有资格参加自然也就不存在选秀的问题了。薛宝钗的外貌与性格•在第八回是这样记录她的长相的:唇不点而红,眉不化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在第四回也有一句:生的肌骨莹润。在二十八回中宝玉曾经羡慕的发呆。•在性格方面第四回写到:举止娴雅。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薛宝钗另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很会做人和处世。在贾府这个派系复杂、矛盾重重的大家族中,她一方面抱取“事不关己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另一方面,她又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和各方面的人保持着一种亲切自然、合宜得体的关系;正如脂评所说:“待人接物不亲不疏,不远不近,可厌之人末见冷淡之态,形诸声色;可喜之人亦未见醴密之情,形诸声色。”而在这种貌似不偏不倚的处世态度中,她特别注意揣摩和迎合贾府统治者的心意,以博取他们的好感,而对于被人瞧不起的赵姨娘等人,也未尝表现出冷淡和鄙视的神色,因而得到了贾府上上下下各种人等的称赞。贾母夸她“稳重和平”;从不称赞别人的赵姨娘也说她“真是大户的姑娘,又展样,又大方,怎么叫人不敬重。就连小丫头们,也多和她亲近。”薛宝钗的知识•在知识方面:读书识字高过十倍于其兄(薛蟠)。她对文学、艺术、历史、医学以及诸子百家、佛学经典,都有广泛的涉猎,其造诣之深,杂学旁收的宝玉、刁钻古怪的湘云,都佩服他知道的如此多。在探春画大观园的时候,她时常给予建议和指导。宝钗道:“我有一句公道话,你们听听。藕丫头虽会画,不过是几笔写意。如今画这园子,非离了肚里头有几幅丘壑的才能成画。这园子却是象画儿一般,山石树木,楼阁房屋,远近疏密,也不多,也不少,恰恰是这样。你就照样儿往纸上一画,是必不能讨好的。这要看纸的地步远近,该多该少,分主分宾,该添的要添,该减的要减,该藏的要藏,该露的要露。这一起了稿子,再端详斟酌,方成一幅图样。第二件,这些楼台房舍,是必要用界划的。一点不留神,栏杆也歪了,柱子也塌了,门窗也倒竖过来,阶矶也离了缝,甚至于桌子挤到墙里去,花盆放在帘子上来,岂不倒成了一张笑‘话’了”(第四十二回)宝钗讲的关于工笔画的要求,布局的构思,以至画具、色料、用纸的开列,都是源自薛宝钗绘画方面的学问,用的是谁都能听得懂的语言,融合在生活的体验里,显得贴切自然,令人信服。薛宝钗落选了•我们在二十九回至三十回元宵节前后薛宝钗的变化可以知道。至初三日,乃是薛蟠的生日,家里摆酒唱戏,来请贾府诸人。哥哥的生日但是她却没有陪哥哥看戏,宝玉问他:姐姐怎么不去看戏去?宝钗道:我怕热,看了两处,热得很。宝玉只得又搭讪笑道: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原来也体丰怯热。以前的举止娴雅以及一贯对于宝玉的好脾气在此处却没了,不由大怒,便冷笑了两声,说道:我倒像杨妃,只是没一个好哥哥好兄弟可以做杨国忠的!这时候靛儿和宝钗笑道:定是宝姑娘藏了我的。好姑娘,赏我吧。宝钗指他道:你要仔细!我和你顽过,你再疑我。和你素日嬉皮笑脸的那些姑娘们跟前,你该问他们去。通过这两件事情,这就应证了第三十回的标题“宝钗借扇机带双关”•杨妃即是杨玉环,杨国忠她的兄弟。在一开始就介绍了宝钗的哥哥性情奢侈,言语傲慢。虽也上过学,不过略识几字,终日惟有斗鸡走马,游山玩水而已。他这样的状态,怎么可能结识宫里有权的还有那些太监呢。一贯性格温和的人在第五回中写道就连丫环什么的都愿意和她玩,她今天的失态一个原因就是落选了。•至于她为什么落选?第一朝廷腐败,户部收取贿赂。第二薛宝钗家庭中的人在朝廷中与参加选秀的人员几乎没有联系,就连太监都说不上话。元春的证据•元春在二十八回已经是贤德妃了,并且打发夏太监出来,打平安蘸还有端午接的节礼也赏了而且还是元妃賜了一百二十两银子。元春虽然不能干涉内政,可是关于宝钗是否选上秀女她还是可以打探出来的。她已经知道宝钗落选了,并且给予宝钗暗示你的“金玉姻缘”中的玉是皇上不可能了,宝玉也带着玉,那就宝玉吧。•通过袭人向宝玉说了所赐的东西,给宝钗和宝玉的东西是一样的,林姑娘同二姑娘、三姑娘、四姑娘是一样的。元春知道她落选了,希望宝钗嫁给自己的弟弟宝玉。薛宝钗羞笼红麝串•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元春所赐宝钗的东西:上等宫扇两柄,红麝串珠两串,凤尾罗两端,芙蓉簟一领。•为什么其他都是两件,唯独芙蓉簟为一领呢?芙蓉簟是编有芙蓉画案的两人用的细凉席。在此处元春含蓄的给贾宝玉和薛宝钗指婚也暗示这“金玉姻缘”。可是书中却说薛宝钗“薛宝钗因往日母亲对王夫人等提过‘金锁是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等语,所以总远这宝玉。昨儿见元春所赐的东西,独他与宝玉一样,心里越发没意思起来”。•文本中的越发二字从何解?只能说明首先她落选了,其次对于元春所赐的东西的暗语贾母却视而不见,所以就有了宝钗在端午前后的变化之说了。•至于羞笼:她戴也不是,不戴也不是。戴上吧心里又不舒服,所以半遮半掩的戴着。至于红麝串宝玉也有,可是袭人给他说的时候,他连看都不看,更别提戴了,他只问林妹妹所得的是什么,要把自己所得的送给林妹妹去挑。贾府的决定权在谁?•在荣国府中贾政是贾宝玉的家长,可是在家庭事物他委托王夫人,王夫人因为没有能力管理找到了贾琏,贾琏的实际权力在王熙凤手中。王熙凤大事最终权还是在贾母手上。在三十五回中写道:宝钗一旁笑道“我来了这么多年,留神看起来,凤丫头凭他这么巧,再巧也巧不过老太太去。”薛宝钗深刻明白到自己的婚姻权利掌握在贾母手中。•在二十八回中袭人又道:昨儿贵妃打发夏太监出来,送了一百二十两银子,叫在清虚观初一到初三打三天平安蘸,唱戏献供,叫珍大爷领着众位爷们跪香拜佛呢。还有端午儿的节礼也赏了。”但是在二十九回贾母却改为“享福人福深还祈福”,他改变了目的了,最后连人员都变成以贾母为头的女眷行为。元妃安排这次打蘸活动的初衷是什么呢?为什么要安排三天?•通过了解清史,废太子胤礽的生日为五月初三。书中讲道贵妃让五月初一至初三打三天平安醮,作者在此故意透露胤礽生辰,目的是想透露出谁来打平安醮。因为,只有胤礽的亲人才会为其打平安醮。•同时也是希望死去的人不要扰乱人世间的事情,希望死去的人在那里幸福。贾母的地位与权力•在贾府中,贾母的家庭政治方面水平一流。首先关于那次元春打蘸活动,贾母去改成了“享福人福深还祈福”,他改变了元春的目的,我们通过了解知道初三是重点,可是那天贾母却没有去。他始终相信只有让贾宝玉与林黛玉结婚贾府的控制权力还在自己信得过的人手上。家政是过继来的,而宝玉是贾政的儿子。他们的结合都还在他信得过的人手上:一个是自己最喜欢的宝玉,一个是嫡亲的外孙女,关于他们的子女不会出现是否优生的问题。•他不光看出来王夫人与薛姨妈在温顺的表面下隐藏着祸根就是想控制贾府的权力,所以在文本中“因笑道”(他们微笑战斗)出现频率之高。在清虚观打蘸前夕王夫人告假,在当时社会媳妇伺候婆婆是绝对不能推卸的。例如秦可卿在病重的时候仍然每天去贾珍、尤氏那,尤其晨昏定省。我们都曾记得王夫人一开始在贾母面前是百依百顺的,但是在如此重要的事情上面,王夫人居然不去。“贾母又打发任去请了薛姨妈,顺路告诉王夫人,要带了他们姊妹去。王夫人因一则身体不好,二则预备着元春有人出来。”贾母已经通知他们去,可是最后王夫人还是没去。再后来贾母与张道人的的一番话其实就是说给薛姨妈听得,就是想薛姨妈回去告诉王夫人,表明了关于宝玉的婚姻谁也别插手。包括元妃也不可以,除非皇上下旨。在元妃暗示“金玉姻缘”问题上面,贾母装作不知。宝钗与贾母的关系(一)•在薛宝钗选秀失利的情况下,薛宝钗渐渐从失态逐步自我恢复过来,因为她深深的知道她的婚姻最后是贾母说了算,所以她就开始一步一步笼络贾母讨贾母的喜欢。有人曾说在二十二回中宝钗在荣国府过生日,贾母不是还给宝钗二十两银子吗?不要以为贾母是喜欢她而给她银子,其实在下面王熙凤的话中二十两什么也不够。凤姐趣笑道:“巴巴的找出这霉烂的二十两银子来作东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