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国外概况经过长期的探索、实践与积累,国外有很多国家的历史文化建筑保护逐步形成颇具特色的模式,尤其像英国、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等主要发达国家的保护机制相对完备。无论是重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程度,还是文化异常的保护理念,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在我国经济现在高速发展时期,分析国外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机制,研究和借鉴其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成功经验,对推动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外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单体建筑的保护,用整修的方式应对建筑的现有功能;二是环境与建筑的完整保护;三是历史街区的振兴、功能复兴与经济复兴。建筑从点到面的形式上得到全面的保护。“原真、整体、再生”是不少西方国家对古建筑保护所持有的理念。在城市迅速发展的进程中,在一个讲究个性的时代,要想让古建筑完整而真实地矗立在城市,并且与城市的时尚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成为其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这很难。不过有些国家却很好地使古建筑融入现代化城市中,甚至成为了城市的时尚标志。例如美国的苏荷区。苏荷区位于美国纽约市曼哈顿岛的西南端,占地约为45万平方米。地方不大却以它独特的艺术风格及时尚著称,成为到纽约的游客必到之处,苏荷区内都是建造于1869年到1895年的铸铁建筑。对于苏荷区的改造,主要采用以久做旧的方案,不能破坏楼房的外貌,只能对其内部设施进行改造。经改造的楼房表面看起来还是原来的工厂、仓库、栈房,但室内却截然不同。室内陈设简单明快,呈现出苏荷独有的超现代主义风格。德国的古建筑保护方面与美国有着很多相似之处。德国提倡“能用则用,能改则改”,对于那些有文化品位的古建筑,尽管不上是文物但也尽可能地保留下来。德国人以自己能居住在一座传统的老房子中为荣。背靠柏林运河沿岸的“柏林能源论坛大夏”,本是一座具有精美红砖花外墙的老房子。建设者在改建是保留了这座建筑的完整外形,但在不妨碍外形整体效果的原则下,对建筑内部进行了改造。大门改成了一扇玻璃自动门,还装了使用感应卡的门禁系统:门厅内装修极其现代化,两边的侧墙、天花乃至地板都是玻璃的,有一种光怪陆离的感觉,与室外充满历史沉淀斑斑驳驳的红砖墙形成强烈对比。在这座建筑的背面新建了两座现代化的玻璃幕墙建筑,与老建筑用一个不宽的夹道分开。新旧建筑组成一个方形的内院,内院用透明的玻璃做顶棚。站在路边看去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大夏,而从运河一侧看去则是一座十分现代化的玻璃盒子。传统与现代建筑艺术的协调在这座建筑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对于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与更新,英国伦敦的保护经验同样是很好的借鉴。伦敦是一个逐渐扩张的众多城市碎片以艺术方式相结合的拼凑物,城市中许多美丽的部分各自孤立,不能与周围相融合。伦敦建设保护区的目的主要是改善和提高保护区的价值,以改变保护区内的建筑的用途,以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在规划方面主要包括:消除影响保护区特色的因素;积极控制新建筑的使用性质和设计;防止为了增加保护区的商业吸引力,人为地“美化”保护区;反对肤浅的、抄袭式的仿古;在维护和修缮时,考虑采用自然材料,避免使用模仿材料。同时,避免使用材料种类过多、过杂,严格控制建筑外立面细部和街道小品等。在保护区内,对建筑设计的控制也逐渐总结出一套成熟的方法,即主要从特色和环境两个方面对新建筑予以控制。但由于建筑设计对特色不易把握,一般都是从城市环境的历史演变、空间形态、建筑类型、尺度、材料色彩、建筑立面的虚实比例及门窗比例等方面对新建建筑进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