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复习教案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2016年中考总复习文言文阅读《岳阳楼记》复习教案侣俸中学陶鸿中原文: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陷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一、语文常识1、语音文字浩浩汤.(shāngg)汤霪.(yín)雨霏.(fēi)霏樯.(qiáng)倾楫.(jí)摧岸芷.(zhǐ)谪.(zhé)守属.(zhǔ同“嘱”)朝晖.(huī)夕阴潇.(xiāo)湘潜.(qián)行薄暮冥.(míng)冥汀.(tīng)兰皓.(hào)月心旷神怡.(yí)宠辱偕.(xié)忘2、作家作品本文出自《范文正公集》,作者是北宋(朝代)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我们学过他的一首词《渔家傲》。3、成语积累政通人和:政事通达,人心和顺。形容国家稳定,人民安乐。百废俱兴:许多已经荒废了的事情一下子都兴办起来。浩浩汤汤:指水势壮阔的样子。气象万千: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变化。一碧万顷:形容青绿无际。心旷神怡:心境开阔,精神愉快。宠辱偕忘:把荣辱得失置之度外。2先忧后乐:比喻吃苦在先,享受在后。二、常见考点(一)词语理解1、重点词语(1)越.(及、到)明年(2)横无际涯..(边)(3)朝晖.(日光)夕阴(4)连月不开.(放晴)(5)浊浪排.(冲向)空(6)日星隐耀.(光辉)(7)山岳潜.(隐没)形(8)薄.(迫近)暮冥冥(9)忧谗.(说别人坏话)畏讥(10)波澜不惊.(起、动)(11)锦鳞.(代指鱼)游泳(12)宠.(荣耀)辱偕.(一起)忘(13)把.(持、执)酒临风(14)微.(没有)斯人,吾谁与归.(归依)2、指出通假字并解释(1)百废具.兴(“具”同通“俱”,全,皆)(2)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托)3、古今异义(1)增其旧制.(古义:规模;今义:制度)(2)予观夫.(古义:那;今义:丈夫)巴陵胜状(3)横.(古义:广远;今义:与“竖”相对)无际涯(4)气象..(古义:景象;今义:指大气的状态和现象)万千(5)前人之述备.(古义:详尽;今义:准备)矣(6)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到某处)国怀乡(7)春和景.(古义:日光;今义:景色)明(8)微.(古义:那;今义:微小)斯人4、一词多义(1)观:①予观.(看)夫巴陵胜状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景色)也(2)一:①一.(一)碧万顷②长烟.一(全,完全)空(3)和:①政通人和.(和乐,和睦)②至若春和.(和煦)景明(4)空:①浊浪排空.(天空)②长烟一空.(消散)(5)通:①政通.(顺利,通顺)人和②北通.(通向,通往)巫峡③初极狭,才通.(通过)人④鸣之而不能通.(通晓)其意。(6)旷:①则有心旷.(开朗)神怡②土地平旷.(宽广),屋舍严然(7)阴:①朝晖夕阴.(阴暗,没有阳光)②阴.(阴冷,寒冷)风怒号(8)极:①感极.(到极点)而悲者矣②此乐何极.(穷尽)3③南极.(尽,这里有远通的意思)潇湘(9)或:①而或.(有时)长烟一空②或.(或许,也许)异二者之为。(10)则:①此则.(就是)岳阳楼之大观也②然则.(那么)何时而乐耶③居庙堂之高,则.(就)忧其民(11)以:①属予作文以.(连词,表目的,来)记之②不以.(因为)物喜,不以已悲(12)其:①其.(代词,他,他们)必曰②其.(语气词)喜洋洋者矣5、词类活用(1)滕子京谪守.(名词作动词,做……太守)巴陵郡(2)百废.(动词作名词,这里指荒废了的事业)具兴(3)属予作文(名词作动词,写文章)以记之(4)刻唐贤.(形容词作名词,名家)今人诗赋于其上(5)北(名词作状语,向北)通巫峡(6)南(名词作状语,向南)极潇(7)先.(名作状语,在……之前)天下之忧而忧(8)后.(名词作状语,在……之后)天下之乐而乐(二)翻译句子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这就是岳阳楼盛大壮观的景象,前人的描述已经很详尽了。3、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不同吧?)4、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产生被贬离京、怀念家乡、担心诽谤、害怕讥讽的情怀,会觉得满眼萧条景象,感慨到极点而悲伤了啊。5、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爽快,光荣和屈辱都被遗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是喜洋洋的欢乐啊。6、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这两种表现的,为什么呢?7、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不因为外界环境的好坏或喜或忧,也不因为自己心情的好坏或乐或悲。)8、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4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则为平民百姓忧虑;处在荒远的江湖中,则替君主担忧。9、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比天下人忧虑在前,比天下人享乐在后。)10、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志同道合呢?)(三)理解默写(1)作者赞美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政通人和,百废具兴。(2)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雄伟景象的句子: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3)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雄伟景象的句子:朝晖夕阴,气象万千。(4)写迁客骚人以物悲的句子是: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5)借鸟欢鱼跃、花茂草盛描绘晴明之景的句子是: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6)文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浮光跃金,静影沉璧。(7)写迁客骚人以物喜的句子是: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气洋洋者矣。(8)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悲的两个四字句是:去国怀乡,忧谗畏讥;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喜的两个四字句是:心旷神怡,宠辱偕忘。(9)表达作者(古人)旷达胸襟的名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10)表现作者关心国家大事(具体阐述古人旷达胸襟)的句子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11)文中表现作者远大抱负的名句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2)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13)作者为了表示自己政治上孤独苦闷没有志同道合者的句子:微斯人,吾谁与归?三、阅读理解1、归纳各段大意并注明表达方式。第一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的缘由。(记叙)5第二段:描写岳阳楼周围雄伟景色,引出迁客骚人各不相同的“览物之情”。(写景)第三段:写“迁客骚人”“以己悲”的心情”。(写景、抒情)第四段:写“迁客骚人”“以物喜”的心情。(写景、抒情)第五段:抒发作者阔大胸怀和政治抱负。揭示全文中心。(抒情、议论)2、第一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重修岳阳楼”,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大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3、第二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同“衔”“吞”则使人产生有生命之感,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如果用“连”“接”来替换,只是客观地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效果没有这样好。4、说说第二段中“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句式特点及作用?使用了双重否定句和反问句,其作用为:结构上,领起下文,由景入情:统领三、四段,是三、四段的总起句;内容上,强调了迁客骚人览物之情之“异”。5、第三、四段两段文字描绘了洞庭湖哪两幅画面?阴冷画面、晴明画面,一暗一明,形成鲜明的对比。6、第三、四段作者用虚笔设想了一明一暗两个场景,为什么会产生一悲一喜的结果?自然的景象包括天气的阴晦晴朗会影响人的情绪,天气恶劣才会“感极而悲”,天气美好才会“心旷神怡”。更重要的是:因己而悲;因物而喜。7、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喜。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和“古仁人之心”作对比,突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怀和高尚情操。8、第三、四段与文章主旨有什么关系?(写这两段的目的是什么?)这样写是为了推导出“古仁人之心”与“二者之异”,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表现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博大胸襟,突出全文的主旨。9、第二段中的“;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第五段中的“或异二者之为”中的“异”字各指什么内容?前者指“迁客骚人因不同景物引发的“悲”和“喜”两种不同的心情,后者指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情。10、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是什么?以物喜,以已悲。11、第五段中“或异二者之为”中“二者”指的是什么?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作者对“二者之为”持什么态度?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引出古仁人之心的内涵。否定。12、作者赞美古仁人的实际目的是什么?6否定迁客骚人的悲喜观,勉励友人。13、“迁客骚人”“古仁人”的区别在哪里?悲喜观不同;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已悲”。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14、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当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用原文的话回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5、第五段的议论作用是什么?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点明中心: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借此勉励友人。。1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济世情怀和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奋发有为的精神。(主要是前者)先忧后乐精神,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里写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求索精神,屈原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牺牲精神,谭嗣同有诗‘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敢于革命的精神,毛主席的‘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多么豪迈!多有气势!17、列举本文对偶句:衔远山,吞长江。北通巫峡,南极潇湘。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沙鸥翔集,锦鳞游泳。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四、拓展延伸1、文中的“古仁人”有怎样的胸襟和抱负?(用原文中语句回答)回顾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的历史,这样的人物数不胜数。你能从我们学过的古诗文中再找出一个例子吗?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如唐代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明代顾炎武的“天下兴亡,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