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作业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分。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客观题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1、人格研究中使用统计测量来建立个体间已存在差异的那些测量集之间联系的研究取向是(C)A.临床取向B.实验取向C.相关取向D.个案法2、按照艾里克森(E.H.Erikson)的观点,青少年期发展的关键问题是(D)A.依恋B.伙伴交往C.角色学习D.自我同一性3、弗洛伊德提出的人格结构中最高的监督和惩罚系统是(C)A.自我B.本我C.超我D.统我4、集体潜意识概念的提出者是(C)A.弗洛伊德B.阿德勒C.荣格D.埃里克森5、关于人格结构方面,柏拉图在其灵魂说中倾向于()三因素合成的观点,而亚里斯多德的灵魂说倾向于(A)二因素论。A.理性、意志与情欲;理性认知与情感意志B.理性认知与情感意志;智慧、灵魂和性格C.智慧、灵魂和性格;智慧、灵魂和性格D.理智和感情;智慧、灵魂和性格6、精神分析学派于19世纪后期产生于欧洲,其创始人是(C)A.冯特B.华生C.弗洛伊德D.詹姆斯7、人格心理学实验中由实验者操纵的变量称为(A)A.自变量B.因变量C.无关变量D.控制变量8、白毛女的事例说明了人格具有(D)A.整体性B.稳定性C.独特性D.社会性9、提出人格的发展就是不断地克服自卑感而追求优越的心理学家是(B)A.弗洛姆B.阿德勒C.荣格D.艾里克森10、悠闲自得,无时间急迫感,不喜争强,有耐心能容忍等这种性格属于(B)A.A型性格B.B型性格C.C型性格D.T型性格11、(A)源于19世纪沙可(JeanCharcot,1825-1893)为代表的法国临床精神病学对病人的诊断与研究方法。A.临床取向B.实验取向C.相关取向D.综合取向12、俄狄普斯(Oedipus)情结又称为(C)A.爱勒克拉情结B.恋父情结C.恋母情结D.恋爱情结13、荣格认为,人对黑暗的恐惧属于(C)A.意识B.个体潜意识C.集体潜意识D.前意识14、无意识主要成分中不包括(C)A.原始的冲动B.本能C.梦D.个人遗忘了的童年时期经验15、下列哪个不是防御机制(D)A.压抑B.否认C.合理化D.扭曲主观题部分:一、简答题(每题2.5分,共2题)1、什么是人格?答: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的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是心理学家用来界定自己从事研究的某一个范围,反映了心理学家从不同的侧面对人格系统所作的描述。2、简述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的八阶段理论。答:(1)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0-1岁)(2)自自主对害羞和疑虑(1-3岁)(3)主动对内疚(3-5岁)(4)勤奋对自卑(5-12岁)(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20岁)(6)亲密对孤独(20~24岁)(7)繁殖对停滞(25~65岁)(8)自我整合对失望(65岁以后)二、论述题(每题5分,共2题)1、试比较古典精神分析和新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论答:(1)新精神分析对经典精神分析的继承:第一,保留无意识概念,把它作为行为的关键决定因素;第二,同意童年早期经历影响人格的发展;第三,接受佛洛伊德的防御机制、梦的解释等概念。(2)新精神分析对经典精神分析的发展:第一,强调自我的自主性及其整合与调节功能。第二,强调文化和社会因素对人格的重大影响。第三,重传统研究方法与实验法的结合。第四,强调对儿童早期经验的观察与研究。第五,人性善观。2、阐述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答:(1)精神层次理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2)人格结构理论:本我;自我;超我。(3)性本能理论:里比多;性欲发展阶段。(4)对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