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青铜器青铜器的简史青铜器的种类青铜器的纹饰什么是青铜器青铜器是指以青铜为基本原料加工而制成的器皿、用器等。青铜,古称金或吉金,是红铜与其它化学元素(锡、镍、铅、磷等)的合金,其铜锈呈青绿色,因而得名。史学上所称的青铜时代是指大量使用青铜工具及青铜礼器的时期。保守的估计,这一时期主要从夏商周直至秦汉,时间跨度约为两千年左右,这也是青铜器从发展、成熟乃至鼎盛的辉煌期。由于青铜器以其独特的器形、精美的纹饰、典雅的铭文向人们揭示了先秦时期的铸造工艺,文化水平和历史源流,因此被史学家们称为一部活生生的史书。中国青铜器制作精美,在世界各地青铜器中堪称艺术价值最高。中国青铜器代表着中国在先秦时期高超的技术与文化。中国的古文明悠久而又深远,青铜器则是其缩影与再现。青铜器的简史公元前三千年左右出现青铜器公元前两千年夏朝进入“青铜时代”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3世纪商代早期、中期青铜器发展时期普遍装饰兽面纹样公元前13世纪--公元前11世纪商代晚期、西周早期青铜器鼎盛时期运用夸张、象征手法表现动物神怪的兽面纹空前发达公元前11世纪末--公元前7世纪上半叶西周中期、晚期春秋早期青铜器转变时期纹饰多为动物变形公元前7世纪下半叶—公元前221年春秋中期、晚期战国青铜器更新时期龙为主题的纹饰,人物活动的画像创造性地作为主纹出现秦汉时期青铜器“余晖”青铜器的种类青铜器主要分酒器、食器、水器、乐器和兵器五大类酒器食器乐器水器兵器酒器爵:爵用于饮酌酒之器皿,是最早出现的青铜礼器。爵的一般形制为:前有流,即倾酒的流槽,后有尖锐状尾,中部为杯形,腹侧有鋬(pàn),下配以三足。流同杯口之间有柱(柱可能为过滤之用)。角:(音jue)饮酒器。无柱、流,两端皆是尾。角同爵的容量比为四比一。目前发现最早的青铜角当推上海博物馆所藏的二里头文化期的异形管流角。尊:高体,大型或中型容酒器。按其形体可分为:有肩大口尊、觚形尊、鸟兽尊等三类。壶盛酒之用。使用时间从商至汉代或更晚。铺首:衔门环的底座,多为虎头、螭、龟、蛇等,起装饰壶身的作用。卣:(音you)盛酒器。盛行于商晚期及西周。觥:(gōng)盛酒器,真正器名尚不可知,称觥是约定俗成。出现于殷墟晚期,沿用至西周早期。彝:方彝(yí)乃盛酒器。一般呈方型,出现于商代晚期。凤鸟纹爵青铜卣青铜尊青铜觥青铜彝食器豆:专用于放置腌菜、肉酱和调味品的器皿。青铜豆出现于商代晚期,盛行于春秋战国。鼎:青铜鼎有烹煮肉食、食牲祭祀和宴享等各种用途。甗:(音yan)为蒸饭器,全器分成上下两部分,上体用以盛米,古称甑(zhèng);下体为鬲(lì),用以煮水,中间有孔通气。簋:(音guǐ)盛放煮熟的稻、粱等饭食的器具。青铜簋出现在商代早期,但数量较少,商晚期逐渐增加。敦:(音duì)是盛放黍、稷、稻、粱等饭食的器皿。鬲:(音lì)为炊粥器,青铜鬲最早出现在商代早期,大口,袋形腹,犹如三个奶牛乳房拼合而成,其下有三个较短的锥形足。春秋战国蟠虺纹青铜豆春秋晚期的交龙垂鳞纹鼎秦公簋青铜敦兽面纹立鹿甗青铜鬲水器盘:盛水器,青铜盘出现于商代早期,盛行于商代晚期。匜:(音yi)与盘配套洗手用,一人捧匜一人捧盘盛水。鉴:(音jian)大型水器,盛水也可盛冰。商代水器盘战国制蛙纹匜吴工夫差鉴乐器钟:打击乐器,盛行于西周和东周。斜挂的钟称为甬钟,直悬之钟称纽钟。鼓:打击乐器。由于商周时期的鼓绝大部分是木质的(难以保存),所以青铜鼓为数甚少。铙和钲:(音zheng)同为打击乐器。青铜甬钟石寨山形鼓青铜编铙兵器戈:(gě)是商周时期兵器中最常见的一种,古称句(gōu)兵,是用以钩杀的兵器。矛:用于冲刺的兵器。矛体分锋刃和骹两部分。锋又分前锋和两翼;骹为插入木柄处。钺:钺(yuè)是具有征伐权力象征的权杖器,其中的异形钺为少数民族或北方传入。戟:戟(jǐ)是一种既可刺又可勾杀的双重性能兵器。剑:古代贵族和战士随身佩带,用以自卫防身进行格斗、可斩可刺的兵器,出现于西周。剑一般由剑身(有血槽)和剑把两部分组成,并配有鞘。史学上所称的玉具剑是指摽、首、格、剑鼻四处皆佩玉的剑。战国巴蜀文字虎纹青铜戈青铜矛青铜钺春秋青铜剑中国十大国宝青铜器十大国家国宝级青铜文物:司母戊鼎、鸮(xiao)尊、四羊方尊、大盂(yu)鼎、虢(guo)季子白盘、龙虎尊、琱(diao)生簋(gui)、匽侯盂、铜冰鉴、曾仲籠(long)父壶。司母戊鼎商后期(约公元前十四世纪--公元前十一世纪)铸品,原器一九三九年三月出土于河南安阳侯家庄武官村。此鼎型制雄伟,是迄今为止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是商代青铜文化顶峰时期的代表作。在古代,鼎是贵族身份的代表。典籍载有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的用鼎制度。此外,鼎也是国家政权的象征,《左传》有载:“桀有昏德,鼎迁于商;商纣暴虐,鼎迁于周”。鸮尊鸮尊一九七六年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原器为一对两只,铸于商代后期。尊为古代盛酒器。在古代,鸮是人们喜爱和崇拜的神鸟。鸮的形象是古代艺术品经常采用的原型。商代的王器、石器、陶器、青铜器中,都有精美的鸮形。此鸮尊即是商代鸟兽形青铜器中的精品。四羊方尊商晚期偏早器。原器一九三八年出土于湖南省宁乡市,是我国现已发现的较大的方尊。此尊造型简洁优美,采用线雕、浮雕手法,把平面图象与立体浮雕、器物与动物形状有机的结合起来。整个器物用块范法浇铸。一气呵成,鬼斧神工,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羊在古代寓意吉祥。四羊方尊以四羊、四龙相对的造型展示了酒礼器中的至尊气象。大盂鼎西周重器之一,传陕西省郿县出土,鼎内壁铭文19行291字,记载周康王二十三年九月册命贵族盂的史实。大意为:康王向盂叙述了周初文、武等先王立国经验和商王沉湎酒色以致亡国的教训,告诫盂应效法其祖先,忠心辅佐王室,掌兵戎大事,慎处讼罚,治民保疆土,并赏赐盂酒、命服、车马及人鬲、庶人、驭等1709个奴隶。盂铸造的青铜鼎有2件,一大一小,分别称大、小盂鼎。小盂鼎己失,只留下铭文的拓片;大盂鼎是现存。虢季子白盘西周时期,盛水器。陕西省宝鸡市出土。作器者虢季子白是周宣王时的朝廷大臣。此铜盘内底铸有110字铭文,记述了这样一件史实:虢季子白率军对作战,斩敌首500个,俘虏50人,战后在周庙宣榭向周王献,受到周王宴享,周王赏赐他车马,弓矢和斧钺。虢季子白盘是商周时代青铜器中最大的铜盘,是西周著名的重器,铭文通篇用韵,是一篇很好的韵文。龙虎铜尊此尊为商代艺术珍品。原器一九五七年出土于安徽阜南县。龙虎尊的肩部饰以三条婉蜒向前的龙,龙头突出肩外。腹部纹饰为一个虎头两个虎身,虎口之下有一人形,人头衔于虎口之中。虎身下方以扉棱为界,饰两夔龙相对组成的兽面。圈足上部有弦纹,并开有十字形镂孔。龙虎尊纹饰的主题是“虎口衔人”。此尊是商代青铜器中与四羊方尊齐名的珍品。琱生簋琱生簋是周宣王时期的器物,相传原器早年出土于陕西。中国历史博物馆所藏的一件,是张少铭先生所捐。此簋通高二十二点二厘米,口径二十一点九厘米,以饕餮纹为主要纹饰。器内有铭文十一行,一百零三字记叙了琱生在一次关于田地的狱讼中,为了赢得官司,求得同宗的召伯虎的庇护,得以胜诉的历史事件。琱生作此簋是为了纪念此事。匽侯盂匽侯盂是西周时的器物,出土于辽宁喀拉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原器高二十四厘米,匽侯盂:上口径二十四厘米,侈口、深腹、圈足。盂体纹饰精美,通体布满夔凤纹(一种具有华冠的兽头鸟身纹样)。整个器具造型庄重,显示了匽侯身份和地位的尊贵。盂为古代盛食器或盛水器。匽即燕。燕是周初分封的诸侯国,匽侯即是燕国的君主。铜冰鉴战国器。原器一九七七年出土于湖北随县擂鼓墩一号墓即曾侯乙墓。曾侯乙墓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其造型和纹饰在继承商周以来的中原青铜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有很大的创新。铜冰鉴便是曾侯乙墓青铜器中的代表器物,集中表现了曾侯乙墓青铜器新颖、奇特、精美的特征。铜冰鉴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最早的冰箱,是一个构思精巧,实用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的青铜器物,也是迄今发现的部分采用失蜡法铸造的较早的典范作品。曾仲籠父壶曾仲籠父壶为春秋时器,一九六六年出土于湖北京山县。原器通高六十六厘米,曾仲籠父壶:上口长二十三点一厘米,宽十六点三厘米。壶盖上饰有精美的莲瓣,为春秋青铜壶典型的造型。盖内及壶口内壁有铭文十二字,铭文大意为,曾侯的次子籠父用好铜铸造了此壶。青铜器的纹饰青铜器的纹饰是中国青铜工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某种意义上,他比青铜器的造型更令世人瞩目。青铜器纹饰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受古代政治制度、宗教思想及社会习俗的影响,它那独特的艺术风格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在近2000年的青铜器发展史上,青铜器的纹饰经历了发生、形成、兴盛、抽象、更新这样一些时期,它比青铜器更能反映出宗教思想、社会习俗对青铜工艺的巨大影响。二里头文化是青铜器的纹饰的发生时期,它的正式形成在商代早期,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是它的兴盛时期,西周中晚期及春秋早期是纹饰的抽象化时期,春秋中晚期青铜器的纹饰开始面貌更新,直至战国晚期。下面将常见的青铜器的纹饰做简单介绍:【兽面纹】又称饕餮纹。商代和西周常见的纹饰。兽面纹的基本特征是以动物的鼻梁为中线,两侧做对称排列,上边是角,角下有突出的兽目,兽目一般作俗称的臣字形目,兽目两侧是耳,鼻翼的两侧是张开的大嘴,嘴里有的还有尖利的獠牙。在兽面的边上常作曲折向上的体躯,体躯下有一双利爪,也有一些只具兽面而无体躯和利爪,这是一种省略的形象。环柱角形兽面纹牛角型兽面纹西周早期的兽面纹基本上是沿袭商代晚期的风格,但角形中以牛角和内卷角最常见。西周中期开始发生蜕变,除了双目外,其他部位不在做具体描绘,常以抽象线条取代,而且双目也变得小了,仅剩下眼珠,而不饰眼眶,完全失去了往日的神采。牛角型兽面纹内卷角型兽面纹曲折角型兽面纹蜕变的兽面纹长颈鹿角型兽面纹省略式兽面纹蟠龙兽面纹西周晚期以后兽面纹仅在青铜器的器足上部出现,作为器身的纹饰几乎不见。至春秋晚期,在晋国铜器上出现了一些用盘绕的龙纹组成的兽面纹,但这是少量的。到了战国及以后,兽面纹除了器足上部的装饰外,仅见于一些铜器衔环的铺首上了。爬行龙纹【龙纹】爬行龙纹:又称夔龙纹。夔,如龙而一足,是商周青铜器常见纹饰之一。多作龙的侧面形象,前有龙头,张口向下,吻部较长,上唇向上卷曲,下唇向下或上卷至口里。龙头后有一蜿蜒似蛇身的躯体,有一足、二足或无足,尾部向上卷曲。双体龙纹双体龙纹:即以一个龙头的正面形象为中心,体躯向两侧展开,常饰于青铜器颈部的狭长范围内。流行于商代晚期至西周中期。卷龙纹:龙的躯体作蜷曲状,其中一种是龙头的正面形象居中,体躯盘绕其外,形成一圆形,多施于盘的中心,见于商末周初。后有一种是龙的侧面形象盘卷成圆形,多见于西周至春秋的簋、壶等器盖的圆形捉手内。卷龙纹双头龙纹:一条龙体的两端各有一个龙头,多作斜角线构图,一个龙头在上,一个在下,常见于西周及春秋早期双头龙纹交龙纹:又称蟠螭纹,形体小者称蟠蛇纹、蟠虺纹。由两条以上的龙体相互交缠盘绕,构图复杂。盛行春秋战国之际。交龙纹【凤鸟纹】包括凤纹和鸟纹两类。凤鸟纹都是鸟的侧面形象。它与龙纹的区别在于鸟纹的尖喙是闭合的弯形,而龙纹则为张口分出上下唇的。凤鸟纹自商代早期出现后,一直行用到春秋时期。凤纹与鸟纹的区别在于凤纹有冠饰而鸟问则饰有各种角形。长冠凤纹:凤的头部有一条飘带似的长冠逶迤垂于颈后,尖端向上和向下卷曲。此类凤纹流行时间较长,大约商代晚期至西周晚期均有。长冠凤纹花冠凤纹:它是在长冠基础上的一种发挥,以表现凤冠的华丽。盛行于西周早、中期。花冠凤纹鸟纹鸟纹饰有不同的角型,有弯角、尖角、长颈鹿角等。流行于商晚周早期。弯角鸟纹尖角鸟纹长颈鹿角鸟纹西周中期的风鸟纹长作回顾式,即鸟头向后,可作为断代依据西周中期以后,和其他纹饰一样,凤鸟纹也出现衰败趋势,仅剩下风鸟的头部形象尚可辨认,躯体变为各种线条。【连珠纹】以小圆点作横式排列成带状,有的圆圈中有一小点,常作兽面纹、龙纹等主题纹饰的上下界栏。出现在二里头文化期,盛行在商早期,商晚周早期仍使用。连珠纹【乳钉雷纹】图案呈斜方格形,每一格四周为方折的雷纹,中间有一突出的乳钉,盛行于商晚至周早期。乳钉雷纹【云雷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