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之第一个百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什么是小康?1、《诗经》云:“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在这里,小康是生活比较安定的意思,承载着古代中国人对于美好生活最朴实的追求和向往。2、恩格尔系数40-50%为小康。(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恩格尔系数达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小康的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1979年到2002年,建设小康社会;第二个阶段2002年到2012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三个阶段2012年到2020年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邓小平最早提出“小康”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第一次提出“小康”概念。1984年,他又进一步补充说:“所谓小康,就是到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人均800美元。2、十二大首次使用“小康”概念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把小康作为主要奋斗目标和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阶段性标志。“小康社会”概念的由来3、实现总体小康生活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正式将实现小康列为“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二步目标。“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1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中共十三大报告1990年12月,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审议并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对小康的内涵作了详细的描述,“所谓小康水平,是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4、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从新世纪开始,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2002年11月8日,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进一步明确了今后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5、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与“建成”一字之差,但意义深远。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公开讲话与文章中出现次数超过200次。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目标。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实现这个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这标志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成为民族复兴的重要里程碑。什么是“全面”的小康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历程,中国经历着飞速发展,又不得不面对众多“发展起来之后的问题”,例如农村贫困人口、收入差距过大、发展不平衡等。“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讲话,指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与瓶颈,而只有解决这些短板和瓶颈,才能做到全面。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其维度不仅仅是经济、政治,也包括生态文明等多方面。因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各项事业均衡发展的小康。不同的时代,在定义小康的水准也不尽相同。在改革开放初期,小康的要求就是在解决温饱问题的同时,要有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文化享受,而如今的小康水准已经和改革开放初期的小康水准相差甚远。小康社会的衡量标准1991年提出的小康的基本标准设定为:(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500元(按1980年的价格和汇率计算,2500元相当于900美元);(2)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元;(3)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元;(4)城镇人均住房面积12平方米;(5)农村钢木结构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5平方米;(6)人均蛋白质摄入量75克;(7)城市每人拥有铺路面积8平方米;小康社会的衡量标准(8)农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85%;(9)恩格尔系数50%;(10)成人识字率85%;(11)人均预期寿命70岁;(12)婴儿死亡率31‰;(13)教育娱乐支出比重11%;(14)电视机普及率100%;(15)森林覆盖率15%;(16)农村初级卫生报建基本合格县比重100%。小康社会的衡量标准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这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标志。二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三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四是恩格尔系数低于40%。五是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六是城镇化率达到50%。七是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八是大学入学率20%。九是每千人医生数2.8人。十是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新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两型”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0一0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2、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发挥。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3、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看,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个人层面看,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候中国将是在世界上具有亲和力的,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既不能枉自菲薄,也不能枉自尊大。3、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4、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和谐稳定。5、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新要求的鲜明特点一是体现了目标的连续性二是体现了目标的针对性三是体现了改革开放的重要战略地位四是体现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要求五是体现了民生优先、惠民富民的政策取向(一)、总要求: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地深化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我们各方面的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制度方面的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制度方面的要求(二)、五个加快的具体目标要求一是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二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制度方面的要求(二)、五个加快的具体目标三是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基本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形成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发展环境。四是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基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网络,建立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体制机制。五是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