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工作原理及其应用简介RFID简介RFID:射频识别技术,英文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的缩写。又称电子标签。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射频:高频。识别:提取其中有效信息的过程。RFID分类按工作频率:LFHFUHFMW按能源供给方式:无源、有源(远距,可达1500米)、半无源。无源又称被动式,有源又称主动式。RFID系统组成RFID由三部分组成:1、标签(Tag,即射频卡):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2、阅读器:向标签读取或写入信息的设备。3、天线:在标签和读取器间传递射频信号。有的系统还可以通过阅读器的RS232或者RS485接口与外部计算机连接,进行数据交换。RFID的工作流程阅读器通过天线发送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当标签进入发射天线工作区域时产生感应电流,标签被“催醒”;同时,标签获得能量将自身编码等信息通过内置发送天线发送出去;无源标签获取能量的方法RFID的工作流程利用三极管作为开关的已调反向散射电路RFID的工作流程RFID的工作流程阅读器天线接收到从标签发送来的信号,经天线调节器传送到阅读器,阅读器对接收的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然后送到后台主系统进行相关处理。后台软件系统根据逻辑运算判断该卡的合法性,针对不同的设定做出相应的处理和控制,发出指令信号控制执行相应的动作。二、RFID工作原理RFID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解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PassiveTag,无源标签或被动标签),或者由标签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ActiveTag,有源标签或主动标签),解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RFID系统工作原理读取:标签进入磁场后,收到阅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从而发出标签中存储的信息。解码: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写入:中央处理器经过分析后,通过阅读器对标签发出命令或写入数据。读写器与标签之间的数据传输是通过空气介质以射频信号(无线电波)的形式进行的。为了实现数据高速、远距离地传输,必须把数据信号叠加在一个规则变化的信号比较强的电波上。规则变化的电波叫载波。射频识别系统的工作频率就是指载波频率。载波可以是正弦波或者方波。123、RFID的工作频率(1)低频(LF,频率范围为30—300kHz):工作频率低于135kHz,最常用的是125kHz。(2)高频(HF,频率范围为3~30MHz):工作频率为13.56MHz±7kHz。(3)特高频(UHF,频率范围为300MHz—3GHz):工作频率为433MHz,866—960MHz和2.45GHz;(4)超高频(SHF,频率范围为3—30GHz):工作频率为5.8GHz和24GHz,但目前24GHz基本没有采用。其中,后3个频段为ISM(IndustrialScientificMedical)频段。ISM频段是为工业、科学和医疗应用而保留的频率范围,不同的国家可能会有不同的规定。UHF和SHF都在微波频率范围内,微波频率范围为300MHz—300GHz。在RFID技术的术语中,有时称无线电频率的LF和HF为RFID低频段,UHF和SHF为RFID高频段。RFID技术涉及无线电的低频、高频、特高频和超高频频段。在无线电技术中,这些频段的技术实现差异很大,因此可以说,RFID技术的空中接口覆盖了无线电技术的全频段。4.2各种RFID系统原理基本工作原理:由阅读器通过发射天线发送特定频率的射频信号,当电子标签进入有效工作区域时产生感应电流,从而获得能量、电子标签被激活,使得电子标签将自身编码信息通过内置射频天线发送出去;阅读器的接收天线接收到从标签发送来的调制信号,经天线调节器传送到阅读器信号处理模块,经解调和解码后将有效信息送至后台主机系统进行相关的处理;主机系统根据逻辑运算识别该标签的身份,针对不同的设定作出相应的处理和控制,最终发出指令信号控制阅读器完成相应的读写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