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今天教学《村居》这首诗,这是高鼎写的一首诗,这首诗以极简练、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诗中的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艺术妙笔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我在教学中深深地体会到,引导学生从古诗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古诗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在备课的过程中我试图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设置什么样的问题,创设什么样的情境来激发、支持和推动学习的过程,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自己去钻研、领悟和感受。基于以上的想法,围绕教学目标,在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首先是创设情境。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游戏导入,音乐渲染,语言描述等教学策略,从多方面,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是自主探究环节。这一环节主要体现在识字写字和理解诗意两个方面。识字写字是低年级阶段学习的重点。识字教学我坚持的是“多次复现”原则,主要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有层次,有梯度地读生字,读后让学生自主选择去识记字形,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写字环节我将教师示范指导放在学生试写感悟之后,实现了教师由“主宰者”向“服务者”的角色转变,使教师的指导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理解诗意方面,我先让学生自读,边读边用笔圈出自己不理解的词或句子,然后小组合作,把自己圈出的词句在4个人的小组中交流讨论,让小组成员一起想办法帮忙理解。接着全班交流,各组选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教学的过程,就是存疑、质疑、解疑的过程。我觉得这个过程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真正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学生的回报将是惊喜。再次是学生朗读课文、感知诗词的内容的环节。这个环节包括:1、学生自由朗读2、个别学生朗读,分行读,比赛读,表演读3、展示读,教师及时点评,并穿插自己的示范读。4、图文结合,看幻灯片读诗,读诗看幻灯片。5、学生再一次自由朗读。在这个过程当中师生间、生生间互评,取长补短,以达到最好的朗读效果,同时增强语感并加深对课文的感知。在学生个别朗读谈想法的时候,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与感悟,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表现。使学生通过反复品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音韵美,意境美。整节课下来,还有许多遗憾和不足之处,首先是因为新接这个班,对学生了解不够,备课时考虑不够全面。不能针对学生差异,创设问题情境,另外,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精神,学生必须积极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并且要有一定的参与面。我想这还要在平时的教学中落实到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精神、学习意识、学习思维的培养和训练,并且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我觉得应该保持学生学习的热情,使之积极、主动地学习;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多给学生创设质疑问难的环境和条件,鼓励勤思、多问题标新立异、别出心裁。在今后的工作我会不断学习、探索,找到最佳教育教学手段。古诗《咏柳》,通过描写在春风吹拂下,柳树迷人的姿态,赞美了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春天。教学中以同学实践导入,并通过温故知新,从以前学过的“咏鹅”理解“咏柳”就是赞美柳树。并鼓励同学带着问题初读课文,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同学理解“诗人通过赞美柳树,也赞美了春的发明力”。课堂练习突出对同学说和写的锻炼。2、新课标强调要努力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语文教育资源,丰富学生的语文实践,拓展学生的语文空间。《找春天》一文语言优美,充满诗意。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把课文改成诗歌,不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充分利用文本来拓宽学生写话的空间。由此可见,教材不应是码头,而应是航船。3、《开满鲜花的小路》选自《中国名家经典童话——林颂英专集》,其中个别细小的地方进行了修改。现结合试教情况谈谈个人的一些思考。一、根据单元教学要素来进行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要素有两点:一是朗读时注意语气,二是继续学习默读。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抓住这两个方面进行科学设计。在朗读方面,我是这样来处理以下三处的:1.邮递员黄狗在门口喊:“鼹鼠先生,有你的包裹单。”这个句子重点抓住关键词“喊”,让学生体会喊的语气,再通过拉长语气的方式来突破。2.她看到门前一大片绚丽多彩的鲜花,惊奇地说:“这是谁在我家门前种的花,多美呀!”她看到门前一大片五颜六色的鲜花,奇怪地问:“这是谁在我家门前种的花?真美呀!”这两个句子的处理则是抓住“惊奇”和“奇怪”这一组近义词进行对比来处理的。“惊奇”不仅要读出奇怪语气还要读出惊讶的语气。而“奇怪”则重点强调奇怪,读出疑问的语气。3.松鼠太太看见门前的鲜花,忽然明白了,对鼹鼠先生:“我知道了,去年,长颈鹿大叔寄给你的是花籽。这是多么美好的礼物啊!”则指导学生读出恍然大悟的感觉。二、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童话故事,故事中人物角色较多,对学生理解故事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理清人物关系是一个教学重点。在课堂上,我创设了一个这样的情境:从前,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有一条长长的小路。小路从森林的这一头一直延伸到另一头,小路边分别住着:鼹鼠一家、刺猬一家、狐狸一家和松鼠一家。森林里还住着一位热心的邮递员黄狗。有一天,邮递员黄狗在鼹鼠家门口喊……,通过这样边讲述边板画既引出了新课,又让学生明了其中的人物关系。三、主题升华略显狭窄。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时,主要停留在要学会与身边的人友好相处上,教师没能引导学生打开思路,比如说可以结合环境保护来谈等。4、邓小平爷爷植树在教学中俺布置了让同学找找时间、地点、人物,从同学的反应来看小朋友们对地点、人物能很快地理解,但对时间掌握的不够确切,在以后的学习中应注意写作意识的渗透,潜移默化地引导、发展同学的语文能力。第一单元快乐读书吧《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可见,低年级阅读教学必须从激发阅读兴趣开始。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于是在教学中,我注重将图片观察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图书类型。既关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对学生的阅读方法进行引导。通过分享故事的形式,促进学生的读书热情,能与人分享自己读的故事,从而也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复述文本内容的能力,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技能,得到全方位的进步和提高。注意说话的语气口语交际的教学要点是引导学生学会礼貌的交流,会使用恰当的语气跟人沟通。所以在这节口语交际课上,我首先用一个实际情景导入本课,让学生不会停留在课本上,而是感受到生活中这些事情经常发生,从而紧密的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了一起。教学上我采用讨论谈话的方法,让学生动脑筋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碰到类似的情况会表达会解决,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整节课,把话语权交到学生手上,让他们充分的说,充分的表达,提高学生的自主性,真正做到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5、雷锋,是被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名字,“向雷锋叔叔学习”是我们经常向孩子们提出来的要求,学习他不计较个人得失,学习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然而,对于“雷锋”,孩子们还是非常陌生,于是,在课前,我让孩子们通过查找资料、阅读雷锋的故事去试着了解“雷锋”,知道“雷锋”,从而能顺利地走进“雷锋”的世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是一首儿童诗,作者以优美的语言和流畅的音韵,沿着“长长的小溪”和“弯弯的小路”,娓娓地向我们述说着,轻轻地拨动我们的心弦。通过一遍遍地朗读,通过一层层地解读,孩子们逐渐明白了为什么课文最后会说“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原来这都源于雷锋叔叔心中有爱啊!在整篇课文的教学中,有以下几方面的感触:一、“预习”扎实有效每次学习新的课文时,我总会事先布置孩子们进行预习,从课堂上检查字词的认读中发现孩子们的预习比较到位,生字词识读基本上人人过关,重点关注了几个后鼻音的字:锋、曾、泞、荆、莹。课文朗读也能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二、“感悟”形象生动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非常棒,第2小节感受到雷锋叔叔的辛苦,从“抱着迷路的孩子”、“冒着蒙蒙的细雨”、“泥泞的路上”,尤其是晓琪对“脚窝”的理解,说出了雷锋当时深一脚浅一脚走路的艰难。第4小节感受到雷锋的艰辛和艰难,因为“背着年迈的大娘”、“有荆棘的路”等,特别是“那花瓣上晶莹的露珠,就是他洒下的汗滴”,联系前文想到是:雷锋叔叔昨天经过这里,到了今天还能看到他落下的汗滴,可见雷锋叔叔当时是多么累啊!这样的回答是我事先没有预料到的,从而也显现出孩子们的能量是不可限量的。相信孩子,就会有精彩呈现。三、“拓展”出乎意料原本设计这样的环节是冒着一定的风险的,因为说实话我自己心中并没底,不知道该如何进行模仿写诗。但今天孩子们课堂上的表现真的令我惊讶,当然嘉仪功不可没,因为是在她的引领下,再在师生合作下,我们完成了两小节的续编:附:踏着白白的积雪,寻找雷锋的足迹。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你在哪里?雪花说:昨天,他曾路过这里,推着沉重的小车,踏着厚厚的积雪。【这里可以改为:冒着鹅毛大雪】瞧,那车上满满的黑炭,就是他送给穷人的爱心。【“爱心”可以改为“礼物”】四、“收集”卓有成效课前收集雷锋故事,了解雷锋,也让孩子们在课堂上精彩倍出,特别是最后在理解“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时,孩子们不仅知道雷锋做好事无处不在,还知道做好事不仅仅局限于雷锋一人身上,在我们的身边就有许多乐于助人的人,我们称之为“活雷锋”。再结合昨天在开学典礼上校长的讲话,了解在我们学校的“小雷峰”们,以及我们班上学期为汶川小朋友捐出的“爱心包裹”的小朋友,知道其实做一件好事并不难。孩子们的感悟也比较深入了。尽管孩子们在课堂上是精彩纷呈,但我自己在课堂的调控中还是不够科学合理,自己总结为以下两点:1、由于朗读、感悟较多,虽然都是孩子们自己的学习生成,但挤占了作业的时间。2、拓展说话的形式觉得很好,但就这样“集体创作”对于孩子们个体的习得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假如课堂上能在口头创作的同时再让孩子们自行创作,后再交流的话,相信掌握的会更牢固,这就又需要时间来保障了。【虽然回家作业中布置为机动,效果可见也很是一般,好的效果没有得到应有的延伸,挺可惜的。】“课堂的缺憾也是一种艺术”,如何减少这样的“缺憾”,或者避免这样的“缺憾”,我想课堂教学也许就又有了新的进展。6、《千人糕》是一篇文浅情深,易于理解的课文而作为在新课标指导下的教学,我首先想到的是重在对学生文化的认识,知识的积累和情感的熏陶,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引导学生从这三方面加以理解。一、文化认识,共同努力互相协作。全文的中心是赞美合作精神,要让学习懂得任何一样东西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结果,怎样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热情,我首先从导入上设悬,让学生带着思考步入对课文的认识,基于这一点,学生能较快找出文章的中心,从而从客观上实现时文章的突破,在细节的处理上我注重口语训练,表达情感,因为口语表达训练是语文能力的外?在读中加以认识,在认识中加以理解,在理解后方有感悟。二、知识积累。所谓知识积累,就是希望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的同时同旧有的知识加以融会贯通,只有在学习的过程中加以链接,才能让学生的学习过程产生兴趣,加深理解。比如我在教学时,注重启发学生头脑中旧有的知识,在学习课文时,注重同学生现实的生活联系起来,从而从真正意义上体现了新课标所提出的人文性、生活性,让语文学习同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三、情感熏陶。本节课我认为最好的设计就是在于对学生情感的熏陶,让学生通过对传统节日的认识,丰富自身的情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种拓展,不仅仅体现为知识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实现情感的接受,我发现当我打开这些传统节日时,学生眼中充满着新奇,这不是我们教学收到的最佳效果,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只有用心的老师才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只有情感上得到满足的学生,才能真正证明一堂课的成功。最后通过对本节课的教学,我也认识到学生的表现也不是一层不变的,中间有思维敏捷的,有后进的,在这个过程中我就感受我的设计还应更大地面对全体学生,怎样才能把这一环设计好,是我本节课留下的问题,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是学生学好课文的前提,但我们还应面对全体学生,把每一个细节都要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