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思想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构建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的人才素养,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起着重要作用。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弘扬民族精神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榆林人杰地灵,有着两千多年的文明史,自然资源丰富多样。改革开放以来,凭借资源优势,榆林迅速崛起。将这些鲜活的,学生可感知的课程资源传授给学生,是本课程的目的所在。教材内容分析《可爱的榆林》地方课程,立足本地区课程资源,以学生审美、认知、实践、创造能力的综合发展为课程目标,充分利用榆林市丰富的教育资源,根据本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实行多学科整合,注重学习过程中的实践与创造,是一门富有浓郁地方特色和鲜明时代气息的综合性课程,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家乡、认识家乡,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祖国、服务社会的情感,提升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学生情况分析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家乡的历史、文化、特产、以及家乡的非物质文化等等都了解的还不是很多,地方教材《可爱的榆林》的开设将满足孩子们这一方面的渴望,同时在教学中也解除了难题。面对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教师可依据教材,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唤醒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和建设家乡的使命感、责任感。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欣赏家乡民俗的同时,领会到家乡人团结一心、奋斗进取的精神,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学期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榆林、认识榆林,说说榆林人红色革命事迹。2.了解榆林的文化遗址,在寻求古建筑保护与百姓生活的平衡点,试着提出自己的看法。3.了解榆林因地制宜的窑洞,能谈谈自己对窑洞的认识。4.认识无定河,使学生明白要保护自然资源。5.了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信天游。6.通过认识和了解榆林的矿产资源。7.了解陕北的名人名事以及各种民俗活动。学期教学重难点1.拓展学生的视野,增进学生对榆林的历史发展、人文风情、社会文化、矿产资源、科学技术等各个领域的了解,促进他们各种知识的积累和应用。2.遵循“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原则,重德育渗透,培养学生端正的,乐观的学习态度,促进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的养成。3.促进地方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增强器适应性,突出其特点。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1.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2.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3.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4.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5.体现教学的层次性。6.重视对学生的文化熏陶。7.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鉴别意识。8.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学期教学内容安排周次课程单元教学内容课时主要活动安排备注1什锦小杂豆,做成大产业(1)12什锦小杂豆,做成大产业(2)13沙柳变成摇钱树(1)14沙柳变成摇钱树(2)15大漠碧洲金鸡沙(1)16大漠碧洲金鸡沙(2)17波罗古镇的红色记忆18巧夺天工的雕刻艺术19清涧的石板美名传110期中质量检测11神奇的二郎山112姜氏庄园113榆林能源化工基地(1)114榆林能源化工基地(2)115幸福榆林•居民新气象(1)116幸福榆林•居民新气象(2)117期末复习118什锦小杂豆,做成大产业学习目标(主要备写知识与技能)1.了解榆林豆类名称、种类。2.使学生了解豆类的作用、用途。3.培养学生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好习惯。教学过程【谈话导入】同学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你见过或吃过那些豆类?(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板书课题:什锦小杂豆,做成大产业【导学释题】一、小问题大智慧榆林人民钟爱豆类作物,除了一年四季的饮食有杂豆,生活起居也都离不开杂豆。在你的生活中,都有那些豆子,发挥着那些作用?1.师生带着上面问题共同学习课本1-2页。2.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二、了解全市种植面积较大的杂豆(绿豆、红小豆、黑豆、芸豆、豇豆、扁豆、豌豆,其中绿豆种植面积最大。)三、学习我国安全食品的结构图,和同学讨论一下,榆林出产的小杂豆分别属于其中那个级别,我们还能采取什么措施改进现状呢?(学生看图并回答问题)四、我的小调查搜集你生活中所有能见到的小杂豆,写下它们的名字,然后通过查资料或者请教长辈等方式,写下他们加工能做成那些东西,那些是你见过的,那些没有见过。小杂豆调查表豆类名称经过加工后我见过我没见过黄豆豆腐、豆浆、豆油黄豆芽油墨、甘油沙柳变身摇钱树学习目标(主要备写知识与技能)1.认识治沙的主要树种---沙柳。2.使学生了解沙柳的作用、用途。3.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好习惯。教学过程【谈话导入】同学们,在每到春天,我们这里倍受风沙的侵扰,飞沙走砾中,榆林人找到了一种固沙树种---沙柳,今天我们来认识它的习性及价值。教师板书课题:沙柳变身摇钱树【导学释题】一、小问题大智慧沙柳有哪些特性?它为什么能固沙?你见过用沙柳编织的东西吗?1.师生带着上面问题共同学习课本16-17页。2.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二、了解影响榆林环境的毛乌素沙漠的治沙树种沙柳起到的重要作用。三、了解榆林柳编,看图学习,试着自己编一编。四、我的小调查1.找一找用沙柳制造的纸,对比一下它和用其它原料制造的同种类型的纸在手感、外观等方面的区别。2.通过查资料或者走访等方式,了解沙柳还能从哪些方面为人们带来经济效益。大漠碧州金鸡沙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金鸡沙地理位置,知道金鸡沙对防止沙漠进一步扩大有着重要的作用。2、了解金鸡沙名字的来历。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金鸡沙地理位置,知道金鸡沙对防止沙漠进一步扩大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学难点了解金鸡沙名字的来历。教学过程一、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榆林人,你了解金鸡沙地处哪里?(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学生看课本中的插图,欣赏沙漠,河流和绿洲融于一体的金鸡沙景观。)二、分小组交流,说说金鸡沙对防止沙漠进一步扩大有着怎样的作用。三、说一说:作为一名榆林人,你知道金鸡沙是怎么得名的吗?是什么特点让金鸡沙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到此休闲旅游呢?四、欣赏靖边八景。波罗古镇的红色记忆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横山起义具有重要的意义。2、了解关于波罗古镇红色记忆的一些知识。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横山起义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学难点了解关于波罗古镇红色记忆的一些知识。教学过程一、横山起义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发生的,具有哪些重要的意义?如今的波罗古镇又是什么样子?我们要怎样保护这片有着无数红色记忆的土地?1.横山起义在波罗2.习仲勋、胡锦铎与横山起义3.横山起义助解放说一说:你知道横山起义纪念碑背面的诗句功垂千秋毛胡习中的毛胡习分别指的是哪三个人吗?二、我的小调查波罗古镇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那么在这里一定发生过大大小小的战争。请同学们查一查资料,了解发生在波罗古镇的故事,与同学分享.三、说一说:作为一名榆林人,你知道金鸡沙是怎么得名的吗?是什么特点让金鸡沙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到此休闲旅游呢?巧夺天工的雕刻艺术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榆林的石雕、木雕、砖雕艺术特色。2、学生能够感受到雕刻的艺术价值。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榆林的石雕、木雕、砖雕工艺的特点,了解这些雕刻对建筑所起的作用。教学过程二、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榆林人,你觉得榆林凭着得天独厚的、天然优质的山石资源和精湛的技术力量,打造出了什么工艺?(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学生欣赏课本中的插图)1、榆林绥德的石雕,被誉为“陕北一绝”的白云山木雕,因其雕刻手法精细,线条工艺流畅而闻名。绥德石雕的分类,按照用途可分为七大类:与人民生活最为贴近的石宅居、石器具等石文化大观等等。绥德石雕的艺术特色:创作方法上随意、大胆、粗犷、泼辣、大气磅礴。2、榆林佳县庙宇木雕,按表现形式分类,有圆雕、浮雕和透雕。圆雕又称为立雕,可四面观赏。代表作品有五龙宫的龙柱、正殿的40件銮驾、藏经阁36天正元帅等,浮雕是利用压缩形体厚度的办法,把物象组织在较薄的体积上,只能从一个面去欣赏。3、榆林砖雕,俗称刻砖,是在青砖上雕刻出人物、山水和花卉等图案,是古建筑雕刻中很重要的一种艺术形式。作为建筑构件的榆林砖雕,主要以坚固和能经受日晒雨淋为主要制作目的,从实用和观赏的角度出发,形象简练、风格浑厚、技艺精湛。二、分小组交流1、说说自己见到过的石雕都有哪些类型,一般出现在什么地方?2、如果你有机会去佳县的白云山游玩,你能分辨书佳县庙宇木雕各用了怎样的雕刻技法吗?你的分辨依据是什么?三、议一议课本第68页的问题四、做一做课本第70页清涧石板美名传教学目标1、了解清涧石板构成、用途、艺术价值。2、通过了解清涧石板以后对此产生喜爱之情。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榆林清涧石板的用途、艺术价值。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榆林哪里的石板最有特色?(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板书课题:清涧石板美名传【导学释题】一、清涧人的石板情节清涧石材因资源丰富、采取方便、价格低廉、经久耐用而被广泛用于窑房、桥梁、围墙等建筑上。清涧人在哪些地方运用石板?1.师生带着上面问题共同学习课本74-78页。2.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二、了解清涧的石板文化清涧的石板文化在城市建设中可见一斑。形成了四个重要的文化经典板块,是哪四个板块?学生带着问题读文并参照课本中的插图。指名学生汇报小组讨论并完成课本中第81页的试身手,石板文化还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三、石板和艺术生活清涧石板文化艺术品有哪些?(学生看图并回答问题)欣赏用石板制作的中华象棋。学生自己试身手,设计一副图来宣传清涧石板。学生展示汇报并说明自己设计的意图。四、总结神奇的二郎山二郎山,俗称“西山”,据《神木县志》载,明正德十三年(1518),武宗皇帝巡行驻跸,观其状似笔架,赐名“笔架山”。因山上庙宇林立,以二郎庙为最,故名。二郎山庙始建年代无载,现存重修诸神殿梁上题记云: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重修。二郎山庙呈南北走向,整个建筑分布在前后相距1公里多的山脊上,主体建筑依次有地藏洞、八仙洞、浩然亭、二郎庙、圣母殿、三教殿、倒座观音堂、山神庙等。庙群现存明清壁画18幅,明清及民国年间碑石60余通,明代及清嘉庆元年(1796)摩崖题刻4方。地藏洞石窟,明代建设,坐北向南,面阔2.3米,进深7.8米,高3.45米。窟顶藻井浅浮雕龙凤花卉等。门壁东、西两侧有明代立粉壁画“看经诵文积善图”与“判官贪淫酒色图”,宽1.77米,高1.45米。八仙洞,明代建设,坐北向南,位于地藏洞上方半山腰处,利用自然山洞凿而成,通面阔3间8.9米,通进深4米。门楣上方建有雨檐,外有平台和栏墙。浩然亭石窟,建于抗日战争时期,石窟平面呈长方形,面阔3.8米,进深3.0米,高2.2米。四壁凿嵌有抒发抗日报国的诗文碑,亭额为抗日名将何柱国所题“天地正气”四个大字。二郎庙,始建于明正统八年(1444),坐北面南,通面阔3间8.0米,通进深4.3米,廊深1.65米,占地287平方米,为四合院式建筑。由正殿、耳房、东西庑殿、大门、钟鼓楼等组成。正殿三架梁带前廊,硬山顶,东、西墙壁均有清道光十五年(1835)所绘传统工笔画“矣云轶事图”,正壁有14小幅国事“山水图”。大门外为明代砖雕照壁,悬山顶,檐下砖雕斗拱,壁高4.2米,宽2.95米,厚0.58米,壁芯减地浅浮雕,正面雕刻“虎啸图”,背面雕刻“九龙戏水图”,雕刻精美,栩栩如生。圣母殿,始建于清代,坐北面南,建造在自然山石平台上,硬山式砖木结构,通面阔3间6.1米,通进深3.3米,廊深1.5米。殿前石牌楼为明崇祯元年(1628)所建,二柱1间,面宽1.46米,高约3米,悬山顶,檐下石雕斗拱,额枋浮雕二龙戏珠,正面额题:“壁霞行宫”,北刻“圣母元君”。殿后为明代建筑诸神殿。倒座观音堂,始建于明代,后毁于战乱。清康熙十六年复修,坐南面北,砖木结构,正殿3间,通面阔3间8.0米,通进深3.5米,廊深1.5米,东西偏房各1间,配殿2间,为四合院式建筑,硬山式砖木结构建筑。三教殿,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清道光年间(1821-1850)改为护国寺,民间二十三年(1935)重修为三教殿,位于二郎山山脊中段,也是二郎山上最大的庙群,占地360.4平方米,正殿3间,为砖砌拱券式结构。殿东、西壁均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