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2015-2016第一学年马克思原理概论考试资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题型:1.简答3×10(要点要解释)夏建华139714812652.辨析2×103.材料题3×104.论述题20(先说原理,在运用原理阐述问题)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答:(1)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2)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的理论,特别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理论。(3)列入马克思主义范畴的理论,必须是在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在本质上相一致的。(4)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义的理论基础,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2.马克思主义的的鲜明特征P13,14,153.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构成及各部分基本观点1.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A德国古典哲学的最高成果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吸取了黑格尔的辩证法中的合格理想,彻底批判了它的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对它进行了根本的改造,创立了唯物辩证法。B马克思和恩格斯吸收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同时摒弃了他的抽象的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消除了他的理论中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杂质。C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不仅仅限于德国古典学,还包含其他一些思想成果。马克思,恩格斯对古希腊罗马哲学有深入的研究,因而,它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来源的范围之内。马克思,恩格斯对欧洲近代哲学,特别是英国哲学和法国百科全书派的哲学,都做了研究。因此,我们也不能把近代法哲学排除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来源的范围之外。2.马克思,恩格斯吸取了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英国古典经济学家提出的劳动价值论等思想,并严密论证了劳动价值论,在此基础上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使经济学发生了革命变革。3.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的吸收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积极成果,对未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做了科学预测和设想,创立了科学主义理论,实现了社会主义理论的变革。德谟克利特与伊壁鸠鲁原子论的不同——关于伊壁鸠鲁提出原子偏斜运动理论及其影响伊壁鸠鲁14岁从师德谟克利特,成为了德谟克利特原子论的忠实继承者,并对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加以修正和发展,其中十分重要的就是,伊壁鸠鲁认为原子在虚空中除了德谟克利特所认为的直线下落和互相排斥运动外,原子还有偏斜运动——有的原子因其内部原因而自动地脱离其原来的直线运动轨迹,向旁边倾斜出去。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之所以在关于原子运动上会有这样的不同,是因为他们的“原子论”对于原子理解有不同的出发点。德谟克利特的原子直线运动、排斥运动只是产生在原子间的外在的、强制性的运动,并没有办法解释产生于原子本身的概念规定的、自为的运动是什么,可见,德谟克利特并没有从原子本身来研究原子特性,忽略了原子本身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原子内部的矛盾。而伊壁鸠鲁的偏斜说形象的实现了原子内部包含的矛盾,正是因为原子的偏斜,原子间才有了冲击和碰撞,世界才得以形成。伊壁鸠鲁的原子偏斜理论成为了世界多样性的最原始论证。德谟克利特通过世界的多样性来界定原子,可见他对世界的理解有些单一和片面,认为只有必然性统治着世界,人一定要受到必然性规则的支配。伊壁鸠鲁提出的原子偏斜理论肯定了偶然性的存在,他认为必然性和偶然性在原子偏斜运动中同时产生,那么人本身就是自由的。伊壁鸠鲁关于原子运动偏斜的学说强调了运动的偶然性,这对于德谟克利特只承认必然性的思想提出了重要的修正。这样的不同对于两个人的认识论也有着一些影响,德谟克利特认为一切都取决于国家:国家幸福,公民也就幸福;国家灭亡,公民也跟着灭亡。会产生这样的想法是因为德谟克利特主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都是受因果必然性和客观规律制约的。他认为,原子在虚空中的互相碰撞而形成的漩涡运动是一切事物形成的原因,他称之为必然性。而伊壁鸠鲁反对贵族奴隶主专横统治,十分维护个人自由,尽管伊壁鸠鲁相信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但他并不认为原子运动受各种自然法则的支配。伊壁鸠鲁否定宗教、否定神是最高法则制定者,也就是对必然法则的藐视。所以他否定有永恒不变的绝对正义,反对把贵族的统治神化和绝对化。人的灵魂是有原子组成的,这些原子具有脱离直线做偏斜运动的倾向,那么人的行为也有可能脱离命定的必然性,获得意志和行为的自由。他斥责对神的崇拜和迷信、藐视生命,强调事在人为。伊壁鸠鲁指出,单纯的必然性取消了行为的道德责任,单纯的偶然性则使人生陷入命运的不稳定,人应当是自由的,只有自由的行为才能进行道德评价,给予建立和惩罚。德谟克利特与伊壁鸠鲁同样是唯物主义者,但是对原子运动的不同理解也对他们未来的生活道路产生了影响。德谟克利特认为人为必然性所支配,人的感觉妨碍了对必然性规律的认识,感性世界时主观假象,他怀疑所有感觉得到的东西。德谟克利特的一生由于这种怀疑成为了怀疑并探索的一生。他致力于追求超于感性知觉的真实性,一生的足迹走遍半个世界,求学不倦,甚至为了不被感性的目光蒙蔽了理智弄瞎了自己的双眼,最后带着对知识的绝望离开了人世。而伊壁鸠鲁恰恰相反,他认为世界充满偶然性,他认为人们在世界中能获得愉悦,这使得他热爱哲学,热爱思考,相信自己对身边一切的感知和思考,致力于从哲学思考中获得快乐,临终前洗了热水澡,喝了葡萄酒,安然而平静的离开了世界。对于偶然性的肯定使得伊壁鸠鲁有信心的实践着自己的快乐哲学,对世界的认识与作用成为他什么无痛苦和灵魂无纷扰的快乐来源,人与世界的关系不再对抗,世界有了人的温度,而人赋予了世界自己的理解与要求。德谟克利特:他认为,万物的本原是原子和虚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物质微粒,虚空是原子运动的场所。人们的认识是从事物中流射出来的原子形成的“影像”作用于人们的感官与心灵而产生的。在伦理观上,他强调幸福论,主张道德的标准就是快乐和幸福。著有《小宇宙秩序》、《论自然》、《论人生》等,但仅有残篇传世。马克思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费尔巴哈和赫斯异化思想中的合理因素,勇于创新,赋予了异化完全崭新的内容,将异化的理论与当时的经济状况联系起来。第一次提出了异化劳动的概念,从而创立了科学的唯物的异化理论,主要是异化劳动理论。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卢卡奇根据马克思关于“商品拜物教”的论述阐述了资本主义的物化现象,试图恢复异化概念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本文将就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和卢卡奇的物化理论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进行粗略的探讨。马克思异化理论的主要观点马克思主要是从异化劳动的角度来论述异化理论的。异化劳动是特殊形式的劳动,是生产关系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主要存在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主要内容,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从生产结果看,劳动者的劳动同他的劳动产品相异化。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其二,从生产过程看,劳动者和他的劳动活动相异化。劳动对象和劳动产品的异化是生产行为本身、生产活动本身异化的结果。即工人被迫把自己的劳动产品异化出去,只是因为他在劳动本身中把自己异化出去了。“劳动对工人来说是外在的东西,也就是说,不属于他的本质;因此,他在自己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到折磨,精神遭摧残。因为工人只有在劳动之外才感到自在,而在劳动中则感到不自在,他在不劳动时觉得舒畅,而在劳动时就觉得不舒畅”;其三,从人的类本质上看,劳动者与他的类本质相异化。在异化劳动中,人对人的类本质的体现完全发生了变化,异化劳动使自然界,使人本身、人的自己的活动机能、人的生命活动同人相异化,使类同人相异化。“这样一来,异化劳动导致:人的类本质——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的精神的类能力——变成对人来说是异化的本质,变成维持他的个人生存的手段。异化劳动使人自己的身体,同样使在他之外的自然界,使他的精神本质,他的人的本质同人相异化”;其四,从人与人的关系看,人同人相异化。“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的直接结果就是人同人相异化。当人同自身相对立的时候,他也同他人相对立”。4.马克思物质观的意义先回答物质的定义:列宁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意义见书P325.意识产生的过程意识的产生既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又是一个社会历史过程。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物质从自身发展中产生能思维的生物,经历漫长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三个决定性环节:1.由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2.由刺激感应的反映形式到高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3.由一般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的意识的产生。纯粹的动物心理不会自发地产生意识。意识是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意识是社会性的劳动、语言和人脑的必然产物,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意识是社会的产物。1.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的需要和可能;2.作为思维外壳的语言也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3.在劳动和语言的推动下,猿脑变成人脑,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6.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及其运用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实践能力和作用。客观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联系和必然的趋势。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愈深刻、全面,主观能动性愈充分地发挥。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它的惩罚。2、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因为客观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要正确地认识必须通过实践,依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有机统一起来。运用:1、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反对唯心论,形而上学,反对“右”的和“左”的错误思想的武器,否认客观规律性,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陷入形而上学的泥坑,其表现为“精神万能论”,在革命和建设中往往会导致超越历史发展的阶段。在政治上会犯冒险盲动的“左”的错误。夸大尊重客观规律性,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陷入形而上学机械论的错误。其表现为“宿命论”,在革命和建设中,往往会导致落后于历史发展的阶段,在政治上开历史的倒车,犯“右”的错误。2.在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必须尊重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必须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才能开创新的局面,加速我国四化建设。既要反对不尊重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规律的唯心主义、精神万能论,又要反对拜倒在规律面前,否认发挥人民群众主动性、创造性的机械论,才能不断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胜利。例如:苹果落地、水向低处流,向空中抛一个物体又落回到地面,月亮绕地球转等。这些都是现象,是人的感官可以感知的。而这些现象背后的本质——万有引力规律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有利用主观能动性去思考和探索才能把握现象背后的规律。树立个人目标首先要遵循规律的客观性原理。规律作为一种内在的,非表面规律的联系,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有通过思维才能把握。客观规律性说明我们要树立正确,合理的目标。主观能动性说明我们在实现目标过程中要克服困难。7.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P57辩证思维方法:主要有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等。课后题:1.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说明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答:矛盾的普遍性是指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各种事物的矛盾都各有其特点或个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