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试题辑选(三)阅读《论语》中的两则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24.(1)选文中“问一得三”中的“一”和“三”在文中分别是指什么内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2)本章说明了孔子怎样的教育原则?(请用一个成语概括。)请谈谈你对这一教育原则的认识。(2分)答案:(1)“一”指的是先生有否对自己的儿子进行偏私的教诲。“三”指的是:得知学《诗》的重要性,得知学《礼》的重要性,得知孔子对自己的儿子无所偏爱。(2分)(2)有教无类。人有差别,如贫富、贵贱、智愚、善恶、亲疏之类。就教育来说,应该进行平等的、一视同仁的教育,因材施教,感而化之、循循善诱,其背后渗透着一个中庸的理念。(2分))(三)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24.(1)请写出一个文中所包含的成语。(1分)(2)丈人与荷蒉者都不赞同孔子的哪一种处世态度?对孔子的这一态度及所表现的言行,你如何评价?(3分)答案.(1)四体不勤,五谷不分。(2)一心求仕,知其不可而为之。我认为,孔子的这一态度及所表现的言行,体现了一种坚定、执著和知难而进的人生态度。尽管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孔子提出的政治理想确实难以实现,因而孔子的周游列国,四处奔走往往无功而返,无济于事,但这不应该成为被讥讽和批评的理由。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倡导的积极入世精神,是人性光辉和生命价值的集中体现,是人之为人的根本意义,即使时光再流逝一万年,这种言行还是值得肯定的,这种精神即使在现代社会仍有其积极意义和存在的价值。)(三)阅读下面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①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②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③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④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24.(1)从上述文字可以看出,孔子认为在人际交往中应遵循原则。(1分)(2)现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竞争,孔子却强调在人际交往中要“矜而不争”,你同意孔子的看法吗?简要说明理由(3分)答案:(1)适中交往(适度交往、中庸)(1分)(2)同意。(1分)孔子提出的“矜而不争”,是认为君子要有“仁德”之心,强调不争强好胜,与人交往时不斤斤计较,不为私利与他人争执,更不是一味追名逐利。(1分)这个观点与现代社会的竞争要求不仅不矛盾,反而能促进社会的良性竞争。(1分)(若不同意,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三)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24.①写出第一段文字中的一个成语。(1分)(犯上作乱)②根据两则文字概括出孔子在孝方面的观点。(3分)((1)是仁的根本(2)要从内心深处真正孝敬父母。)(三)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子之武城①,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17•4)[注]①)武城:鲁国的一个小城,当时子游是武城宰(县令)。(1)在“割鸡焉用牛刀”这一比喻中,“割鸡”“用牛刀”系喻体,请写出对应的本体。(2分)(2)子游引述孔子的话有什么用意?请简要说明。(2分).答案:(1)割鸡:治理武城县。用牛刀:运用礼乐之道。(2分)(2)武城虽小,作为县宰也要用礼乐之道教化百姓,使君子与小人各安其分。子游引述孔子的话巧妙地反驳了孔子的问话。(2分).)(三)阅读《论语》中的一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24.(1)揣摩孔子在这件事前后的心情,各用一个词概括。(1分)、(2)这样做反映了孔子怎样的精神,并作简要评论。(3分)答案:1)愤慨(担忧)、无奈(1分)(2)体现了孔子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恪守原则的精神,知其不可而为之;令人敬佩,值得学习(或者:这样做虽然精神可嘉,但其实是孔子社会现实,做法迂腐,于事无补。)(3分)[评分标准](1)答出“愤慨”及“无奈”相近意思,得1分;有一个词语明显不准确,则不给分。(2)答出“社会责任感”、“知其不可而为之”、“恪守原则”等相类似精神,得2分;有较准确的评论,得1分。)(三)阅读《论语》中的几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子贡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子见齐衰者、冕衣冠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24.结合以上三小段文字,联系生活,谈一谈我们该如何践行孔子的仁爱观。参考答案: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如果能够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对待别人能尽心尽力,仁爱宽厚,那他就是一个具有仁爱之心的人。仁爱同情是人间正道,一个怀着仁爱之心的人,当他在生活中见到弱者、有残疾者、处于不幸之中者,会对他们表现出真诚的悲悯和同情。(要点应包括“为他人着想”、“悲悯同情”))(三)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论语·子罕》)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论语·宪问》)[注]久要:长久的困顿处境。要,约,困顿。24.(1)两则文字谈到了一个相同的问题,但角度有所不同,第一则文字是从角度谈的,第二则文字是以师生答问的方式展开。(1分)(2)从上述语段看,孔子培养人才的理想目标是什么?请结合现实,评析一下这个培养目标的现实意义。(3分)答案:⑴受教育者(或学生/弟子)的切身感受(1分)⑵德才兼备、人格健全、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或具有“知”、“不欲”、“勇”、“艺”而又能节之以礼、和之以乐的人)(1分)评析要点参考:孔子提出的“成人”标准,用我们今天的观点来看,就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人。(1分)当下,我们需要纠正那种过分“功利化”、“市场化”的倾向,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建设。(1分)(意对即可)(三)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熟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知十,赐也闻一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24.⑴颜回能“闻一知十”,说明他具有怎样的学习能力?(1分)⑵请就这两则论语中孔子的某一教育特色作简要评析。(3分)答案:(1)举一反三(2)激励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等(评析略)(4分,第一问1分;第二问3分)(三)阅读《论语》中的三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24.(1)前一章中的“忠”是指什么意思?(1分)(2)后两章表现了孔子学说的基本观念中的哪一个侧面?结合内容作简要分析。(3分)答案:(1)(1分)指对人尽心竭力,积极为人。(2)(3分)表现了“恕”这一侧面。在有丧事的人旁不吃饱饭,对齐衰者和瞽者表示同情和尊敬,正是仁爱宽厚、推己及人这一恕道的表现。㈢阅读《论语》中的一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14·5)24.⑴文中“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中的“若人”指谁?(1分)⑵根据孔子与南宫适的对话,概况出孔子的政治主张,并加以评析。(3分)答案:(1)南宫适(2)政治主张:崇尚以德服人,反对以武力得天下(三)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有关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①之墙不可圬②也,于予与③何诛④!”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5.10)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6.26)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17.21)附:①粪土:腐土、脏土。②圬:音wū,抹墙用的抹子。这里指用抹子粉刷墙壁。③与:语气词。④诛:意为责备、批评。24.(1)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宰我这个人的认识。(2分)(2)结合上述材料,你如何看待孔子评价宰我的言论?(2分)参考:(1)可从宰我行为习惯、言语能力、怀疑精神、礼乐认识等角度来谈,要点有两点以上,自圆其说就给满分。(2)可针对孔子认为对宰我要听其言观其行的言论、孔子批判宰我“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孔子“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孔子认为宰我不仁的言论等关键点来分析,要点有两点以上,自圆其说就给满分。(三)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完成24-25题。(4分)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11.3)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5.5)24.孔子的学生各有所长,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因材施教25.孔子针对有人对冉雍的评论,提出自己的看法,他的看法是什么?(3分)孔子认为人只要有仁德就可以了,根本不需要能言善辩,伶牙利齿。要以德服人,不以嘴服人。(三)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子日:“乡原,德之贼也。”子日:“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24.(1)孔子所说的“乡原”,是指什么样的人?(1分)(2)请简要阐述“和而不同”和“同而不和”的区别。(3分)参考:(1)(1分)孔子所说的“乡原”,指那些看似忠厚而实际上不讲道德原则,媚俗趋时、欺世盗名的伪君子。(2)(3分)和而不同:君子坦荡荡,与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即使意见不一,却是心胸宽广,能和气而公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同而不和:小人没有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原则,表面随声附和,私下却互相拆台。(写出各自的内容分别给1分,语言顺畅给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