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职业危害与职业病防护本章学习要点*熟悉职业性危害的来源*了解职业病的种类及危害*熟悉常见职业危害的防护技术*掌握个体防护措施及防护用品的使用第一节职业危害因素与职业病一、职业性危害因素的来源与主要种类(一)职业性危害因素的来源按职业性危害因素的来源分,包括:(1)生产工艺过程(2)劳动过程(3)作业环境(二)职业性危害因素的分类按职业性危害因素的性质分,包括:1、环境因素(1)物理因素(2)化学因素(3)生物因素2、与职业有关的其他因素3、其他因素二、职业病的种类及危害1、职业病的概念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过程中、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从业人员健康的因素,称为职业性危害因素,由职业性危害因素所引起的疾病称为职业病。由国家主管部门公布的职业病目录所列的职业病称为法定职业病。界定法定职业病的4个基本条件是:(1)在职业活动中产生(2)接触职业危害因素(3)列入国家职业病范围(4)与劳动用工行为相联系,由于预防工作的疏忽及技术局限性,使健康受到损害而引起的职业性病损,包括工伤、职业病(包括职业中毒)及和工作有关的疾病。也可以说,职业病是职业病损的一种形式。2、职业病的分类我国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2002年4月18日颁布《职业病名单》(02卫法监发108号),新颁布的职业病名单分10类共115种,包括:①尘肺13种,包括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碳黑尘肺、石棉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根据《尘肺病诊断标准》和《尘肺病理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其他尘肺;②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包括外照射急性放射病、亚急性放射病、慢性放射病、内照射放射病、放射性皮肤疾病、放射性肿瘤、放射性骨损伤、放射性甲状腺疾病、放射性性腺疾病、放射复合伤、根据《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放射性损伤;③化学因素所致职业中毒56种,包括铅及其化合物中毒、汞及其化合物中毒、锰及其化合物中毒、氯气中毒,甲醇中毒等;④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5种,包括中暑、减压病、高原病、航空病、手臂振动病;⑤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3种,包括炭疽、森林脑炎、布氏杆菌病。⑥职业性皮肤病8种,包括接触性皮炎、光敏性皮炎、电光性皮炎、黑变病、痤疮、溃疡、化学性皮肤灼伤、根据《职业性皮肤病诊断标准(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职业性皮肤病;⑦职业性眼病3种,包括化学性眼部灼伤、电光性眼炎、职业性白内障(含放射性白内障、三硝基甲苯白内障)。⑧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3种,包括噪声聋、铬鼻病、牙酸蚀病;⑨职业性肿瘤8种,包括石棉所致肺癌和间皮瘤、联苯胺所致膀胱癌、苯所致白血病、氯甲醚所致肺癌、砷所致肺癌和皮肤癌、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焦炉工人肺癌、铬酸盐制造业工人肺癌;⑩其他职业病5种,包括金属烟热、职业性哮喘、职业性变态反应性肺泡炎、棉尘病、煤矿井下工人滑囊炎。3、生产性粉尘及尘肺病*生产性粉尘。生产性粉尘是指在工农业生产中形成的,并能够长时间浮游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长期吸入主要引起肺部病变。在我国分布较广且对职业人群健康影响较大的生产性粉尘主要有:(1)矽尘矽尘也称为游离二氧化硅(SiO2)粉尘,生产中接触SiO2粉尘的作业非常多。如冶金、煤炭行业的开采、爆破;修路、筑桥等作业;机械制造、加工业的原料破碎、研磨、配料、铸造、清砂等生产过程;还有陶瓷、水泥厂作业均可接触SiO2粉尘。二氧化硅粉尘能引起严重的职业病——矽肺。(2)煤尘这里主要是指井下开采,在掘进和采煤工作中接触大量粉尘,主要是煤尘和SiO2粉尘,这种混合性粉尘叫煤矽尘,是对煤矿工人造成明显危害的粉尘,主要引起煤矽肺。(3)石棉尘接触石棉作业主要是石棉采矿、纺织、建筑、造船业以及耐火材料、刹车板制造和使用等作业中。石棉被公认为致癌物,发达国家已禁止使用,并组织研究石棉替代品。*粉尘引起的职业危害。粉尘引起的职业危害有全身中毒性、局部刺激性、变态反应性、致癌性、尘肺。其中以尘肺的危害最为严重。尘肺是目前我国工业生产中最严重的职业危害之一。2002年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职业病目录中列出的法定尘肺有13种,即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炭黑尘肺、石棉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其他尘肺。4、生产性毒物及职业中毒(1)生产性毒物概念。生产过程中生产或使用的有毒物质称为生产性毒物。生产性毒物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在原料、辅助材料、夹杂物、半成品、成品、废气、废液及废渣中存在,其形态包括固体、液体、气体。如氯、溴、氨、一氧化碳、甲烷以气体形式存在,电焊时产生的电焊烟尘、水银蒸气、苯蒸气,还有悬浮于空气中的粉尘、烟和雾等。(2)常见的职业中毒类型①金属及类金属中毒金属有多种分类方法,按照理化特性可简单分为重金属、轻金属、类金属3类。金属中毒有多种,如铅中毒、四乙基铅中毒、锰中毒、铍中毒、镉中毒。类金属中毒有砷中毒和磷中毒等。铅中毒者口内有金属昧、流涎、恶心、呕吐、腹胀、阵发性腹绞痛、便秘或腹泻,严重者出现抽搐、瘫痪、昏迷、循环衰竭、中毒性肝病、中毒性肾病、贫血、中毒性脑病等;四乙基铅中毒可产生严重神经系统症状,部分患者出现全身皮疹,可有呼吸道刺激症状;铍化合物的皮肤损害主要表现为皮炎、铍溃疡和皮肤肉芽肿;铬对皮肤损害较明显;磷早期中毒症状一般为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症状等。②有机溶剂中毒有机溶剂中毒引起的职业危害问题,目前在全国也是非常突出的。例如生产酚、硝基苯、橡胶、合成纤维、塑料、香料,以及制药、喷漆、印刷、橡胶加工、有机合成等工作常与苯接触,可引起苯中毒;还有甲苯、汽油、四氯化碳、甲醇和正己烷中毒等。苯中毒主要影响造血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甲苯与苯大体相同,但毒性略轻些。汽油主要经呼吸道吸人,急性中毒时,轻者有头痛头晕、无力,呈“汽油醉态”。高浓度吸人还可引起化学性肺炎、肺水肿,严重者出现中毒性脑病等。四氯化碳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吸收,对人毒性极强,误服2~3ml。即可中毒,30~50m1.可致死;吸人较高浓度时,最先出现呼吸道症状,慢性中毒表现为进行性神经衰弱综合征。甲醇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吸收,毒性较强,误服5~10ml。可致中毒,15ml,可致失明,30rnl,可致死,可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心肝肾及导致胰腺炎。正己烷毒性较低,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黏膜刺激及中枢神经的麻醉作用,如头痛、头晕、恶心、无力及肌颤等。③刺激性气体中毒刺激性气体是指对皮肤、眼、呼吸道黏膜有刺激作用的有害气体的统称,常因意外事故而造成生产工人或公众急性中毒。常见的刺激性气体有氯气、氨气、氮氧化物、光气、氟化氢、二氧化硫等。刺激性气体中毒的预防原则:①改善工艺技术、严防刺激性气体跑、冒、滴、漏,做好废气的回收和综合利用;②加强安全教育、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意外事入;③加强个人防护,如接触酸碱等腐蚀性液体药物时穿防护服,接触有毒气体时戴防护口罩等;④定期测定空气中刺激性气体浓度,若超过最高容许浓度,应找原因,采取改进措施,消除毒物来源。④窒息性气体中毒窒息性气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单纯性窒息性气体,如氢气、甲烷、二氧化碳等。这类气体本身毒性很低,但如果其在空气中含量高,使氧的相对含最降低,肺内氧分压降低,导致机体缺氧;另一类为化学性窒息性气体,如一氧化碳、氰化物、硫化氢等,主要危害是对血液或组织产生特殊的化学作用,使血液运送氧的能力和组织利用氧的能力发生障碍,造成全身组织缺氧。预防:一是完善工业生产工艺,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不跑、不漏窒息性气体;二是经常测定工作场所内空气中气体浓度,有条件单位应采用报警器;三是加强安全和环保宣教,加强预防措施。工作现场严禁吸烟、进食、喝水;工作后淋浴更衣;进入高浓度区域工作必须有人监护;四是进行就业前体检或健康检查,职业禁忌证有各种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器质性疾患和心血管器质性疾患;五是戴好防护工具。紧急事态下抢救或撤离时,必须使用正压自给式呼吸器,戴化学安全防护眼睛,手戴橡胶手套;六是早期诊断及治疗患者,及时急救,加强安全、环保方面教育,普及急救知识,尤其是对工人进行自救和互救的训练。⑤笨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中毒。常见笨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有苯胺、苯二胺、联苯胺、二硝基苯、三硝基甲苯、硝基氯苯等,这类化合物被广泛用于制药、印染、油漆、印刷、橡胶、炸药、有机合成、染料制造以及化工、农药等工业。这类化合物中三硝基甲苯、二硝基酚、三硝苯胺等均可引起白内障。5、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及所致职业病(1)噪声和噪声聋(2)振动及振动病(3)电磁辐射及所致职业病*非电离辐射①射频辐射②红外线③紫外线④激光*电离辐射(4)异常气象条件及有关职业病①高温强热辐射作业②高温高湿作业③其他异常气象条件作业6、职业性致癌因素和职业癌*职业性致癌物的分类与职业有关的能引起肿瘤的因素称为职业性致癌因素。由职业性致癌因素所致的癌症,称为职业癌。引起职业癌的物质称为职业性致癌物。职业性致癌物可分为3类:(1)确认致癌物,如炼焦油、芳香胺、石棉、铬、芥子气、氯甲甲醚、氯乙烯和放射性物质等。(2)可疑致癌物,如镉、铜、铁和亚硝胺等,但尚未经流行病学调查证实。(3)潜在致癌物,这类物质在动物实验中已获阳性结果,有致癌性,如钴、锌、铅。*职业癌我国已将石棉、联苯胺、苯、氯甲甲醚、砷、氯乙烯、焦炉逸散物、络酸盐等8种职业性致癌物所致的癌症列入职业病名单。7、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我国将炭疽、森林脑炎、布氏杆菌病列为法定职业病。8、其他列入职业病目录的职业性疾病职业性皮肤病(接触性皮炎、光敏性皮炎、电光性皮炎、黑变病、痤疮、溃疡、化学性皮肤灼伤、其他职业性皮肤病)、化学性眼部灼伤、铬鼻病、牙酸蚀症、金属烟尘热、职业性哮喘、职业性变态反应性肺泡炎、棉尘病、煤矿井下工人滑囊炎等均列入职业病目录。9、女工的职业卫生问题在一般体力劳动过程中,突出的有强制体位(长立、长坐)和重体力劳动的负重作业两方面问题。我国目前规定,成年妇女禁忌参加连续负重,禁忌每次负重重量超过20kg,间断负重每次重量超过25kg的作业。许多毒物、物理性因素以及劳动生理因素可对女工健康造成危害,常见的有铅、汞、锰、镉、苯、甲苯、二甲苯、二硫化碳、氯丁二烯、苯乙烯、己内酰胺、汽油、氯仿、二甲基甲酰胺、三硝基甲苯、强烈噪声、全身振动、电离辐射、低温和重体力劳动等,这些可引起月经变化或具有生殖毒性。10、与职业有关的疾病与职业有关的疾病主要是指在职业人群中,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疾病,它的发生与职业因素有关,但又不是惟一的发病因素。非职业因素也可引起发病,是在职业病名单之外的一些与职业因素有关的疾病,如搬运工、铸造工、长途汽车司机、炉前工及电焊工等因不良工作姿势所致的腰背痛;长期固定姿势,长期低头,长期伏案工作所致的颈肩痛;长期吸入刺激性气体、粉尘而引起的慢性支气管炎。视屏显示终端(VDT)的职业危害问题:由于微机的大量使用,视屏显示终端(VDT)操作人员的职业危害问题是关注的重点。长时间操作VDT,可出现“VDT综合症”,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症、肩颈腕综合症和眼睛视力方面的改变等。其他如一些单调作业引起的疲劳、精神抑制、缺勤增加等;夜班作业导致的失眠、消化不良,又称为“轮班劳动不适应综合症”;还有些脑力劳动,精神压力大、紧张可引起心血管系统的改变等。某些工作的压力大或责任重大引起的心理压力增加等也会对人体带来影响变化。第二节预防职业危害与职业病的措施一、粉尘危害防护技术(一)来源(二)分类1、无机性粉尘2、有机性粉尘3、混合性粉尘(三)生产性粉尘的理化性质1、粉尘的化学成分2、分散度3、溶解度与密度4、形状与硬度5、荷电性6、爆炸性(四)生产性粉尘治理的工程技术措施1、改革工艺过程2、湿式作业3、密闭一抽风一除尘4、个体防护和个人卫生二、生产性毒物危害防护技术(一)来源在生产过程中,生产性毒物主要来源于原料、辅助材料、中间产品、夹杂物、半成品、成品、废气、废液及废渣,有时也可能来自加热分解的产物,如聚氯乙烯塑料加热至160~1700C时可分解产生氯化氢。(二)毒物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