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基本技能与诊疗技术II》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2100102◆英文名称:ClinicalBasicSkillsandDiagnosing-TreatingTechnology◆适用专业:五年制定向培养乡镇卫生院医学生◆总学时:14,其中理论教学2学时,实践教学12学时◆选用教材:《临床基本技能与诊疗技术》,主编朱祖余、杨心华、黄林邦,江西高校出版社,2009年度;一、课程简介临床基本技能与诊疗技术II以外科学实验为基础,教授外科手术基本操作,其主要内容是无菌操作技术和手术基本操作技术,它不仅是为了培养合格的外科医生,也是为所有医学生打好进入临床各科学习的基础。医学生毕业后无论是从事临床各个专业的诊疗工作,还是从事基础各个学科的实验研究,都会或多或少涉及到无菌操作和手术基本操作技术。手术是治疗外科疾病的一种重要手段,尽管临床上手术的种类繁多,手术的范围、大小以及复杂程度也有很大差别,但是,其基本要求和基本操作相同,不外乎切开、止血、分离、结扎、缝合等基本操作技术。严格的无菌操作,过硬的手术基本功,精湛的手术技能和技巧,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也是外科医师必备的基本能力。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规范而娴熟的手术操作技能,必须要经过反复、刻苦、系统的外科基本技能训练才能获得,外科学实验即是通过模拟练习和动物手术练习,使学生对手术室的管理和外科手术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理解,逐步树立无菌观念,熟练掌握无菌操作技术和规范的手术操作技能,诸如:如何准备手术器械和物品,如何消毒手臂、正确穿手术衣、戴手套,手术区如何准备、正确使用手术器械,以及组织的切开、分离、止血、结扎、缝合等,为以后的临床实习和临床工作打下扎实地基础。二、教学方式与方法在临床基本技能与诊疗技术II的实验教学过程中,采用教师对相关实验内容的系统理论讲解、示范操作结合录像教学等方法,尽可能地使学生模拟临床环境,强化基础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操作,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在本阶段的教学中,通过专业理论密切联系临床实践,使学生对手术室的管理和外科手术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理解,逐步树立无菌观念,熟练掌握无菌操作技术和规范的手术操作技能。三、相关课程及相关知识点临床基本技能与诊疗技术I是使学生由外科学的基本理论学习走向临床实践的枢纽桥梁。通过本课程的实验教学,加深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对手术室的管理和外科手术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理解,逐步树立无菌观念,熟练掌握无菌操作技术和规范的手术操作技能,为进入临床实习前及以后的研究工作进一步奠定理论和实践技能基础。四、教学内容概述本《临床基本技能与诊疗技术II》教学大纲是以赣南医学院自编的《临床基本技能与诊疗技术》2009年度第一版教材为依据编写。以外科无菌术、外科手术的基本操作、外科手术实例与动物实验、组织切开缝合术、阑尾切除术、离体肠吻合术和麻醉与心肺复苏等为实验课堂讲授示教内容,其他未列入教学大纲中的部分内容,供学生自学和参考。实验一外科无菌术(一)教学目标与要求1.掌握无菌观念,洗手、穿无菌手术衣和戴手套的方法,手术进行中的无菌原则;2.了解常用的灭菌法和消毒法(抗菌法),手术室的建立和管理要求;3.熟悉手术区的消毒和辅无菌巾。(二)基本理论,实验类型、实验目的通过演示性教学讲解结合示教外科无菌术的知识要点和操作要领,掌握无菌观念,熟悉洗手、穿无菌手术衣和戴手套的方法及手术进行中的无菌原则,熟悉手术区的消毒和辅无菌巾,了解常用的灭菌法和消毒法(抗菌法),手术室的建立和管理要求。(三)实验内容重点讲解和演示无菌术的要领和组成。灭菌法和消毒法:高压蒸气灭菌法,煮沸灭菌法,火烧法,药液浸泡消毒法,甲醛蒸气熏蒸法。手术人员术前的一般准备:手臂消毒(肥皂刷手法、紧急手术简易洗手法),穿无菌手术衣和戴手套的方法。手术区的准备:消毒范围,使用药物,注意事项及铺巾方法。无菌操作的规则和意义,手术室建立的基本条件和管理的基本要求。(四)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外科无菌术的知识要点,实验课程教学中学生在老师讲解和示教指导下,重点掌握无菌术的概念和组成,手术人员和手术区的准备,无菌操作规则;在临床技能实验室学会洗手、戴手套、穿无菌手术衣及手术野的消毒原则和方法;在手术室见习,了解手术室的建立管理要求,加强无菌观念。分小组进行反复操作,课后写出操作实验总结报告。(五)思考题1.灭菌法和消毒法的种类。2.手术无菌原则。(六)参考书目与文献索引1.《临床基本技能与诊疗技术》,主编朱祖余、杨心华、黄林邦,江西高校出版社,2009年度第一版。实验二外科手术的基本操作(一)教学目标与要求1.掌握胸廓及肺部的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四种基本方法。2.熟悉肺部异常体征,并能分析其临床意义。3.了解胸部的体表标志,胸壁、胸廓和乳房的检查方法。4.了解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二)基本理论,实验类型、实验目的通过演示性教学讲解结合示教胸部检查的知识要点和操作要领,掌握胸廓及肺部的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四种基本方法。熟悉肺部异常体征,并能分析其临床意义。了解胸部的体表标志,胸壁、胸廓和乳房的检查方法。了解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三)实验内容1.胸部常见的骨骼标志、体表标线及分区的意义。2.胸壁、胸廓、乳房检查:正常及病态胸廓的外形改变;乳房的检查方法。3.肺和胸膜检查。(1).视诊:呼吸运动,呼吸困难,呼吸频率、深度、节律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2).触诊:胸廓扩张度、语音震颤、胸膜摩擦感的检查方法,产生机制。语音震颤增强或减弱的临床意义。(3).叩诊:叩诊的方法及其注意事项,间接或直接叩诊法。叩诊音的分类:清音、过清音、鼓音、浊音及实音。肺界(包括肺上、下界)、肺下界移动范围的叩诊法及其变化的临床意义。(4).听诊:正常肺部呼吸音的种类(肺泡呼吸音、支气管呼吸音、支气管肺泡呼吸音)、及其产生机制、听诊特点及正常听诊区域。异常呼吸音及其临床意义:肺泡呼吸音的增强、减弱或消失及呼气延长;异常支气管呼吸音;异常支气管肺泡呼吸音。啰音:啰音的发生机制、分类、特点及临床意义。湿性啰音(水泡音):大、中、小水泡音,捻发音。干性啰音:哨笛音、鼾音。胸膜摩擦音的发生机制、听诊特点及临床意义。语音传导:语音传导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5).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大叶性肺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胸腔积液、气胸等。(四)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胸部检查操作技术的知识要点,实验课程教学中通过教具或电视进行课堂讲授,然后在老师指导下利用模具进行操作后,学生相互检查,反复练习检查顺序、方法及认识正常状态。通过临床实践操作认识异常体征,并分析其临床意义。通过示教及临床实践操作后,写出胸部疾病的体格检查记录。(五)思考题1.间接叩诊时应注意哪几项要点?2.肺部叩诊时出现鼓音、过清音、浊音、实音的临床意义?3.干湿性罗音的产生机理与区别?4.支气管呼吸音的正常分布。5.胸腔积液的肺部体征?(六)参考书目与文献索引1.《临床基本技能与诊疗技术》,主编朱祖余、杨心华、黄林邦,江西高校出版社,2009年度第一版。实验三心脏及心血管脏检查(一)教学目标与要求1.掌握心脏视、触、叩、听检查方法和体征,能比较准确地叩出心界。2.掌握第一与第二心音产生的机制、鉴别要点,并了解其增强、减弱的临床意义。3.熟悉心脏杂音的产生机制及临床意义。正确掌握其听诊要点,并能辨别收缩期及舒张期杂音。4.熟悉常见心律失常的听诊要点(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期前收缩及心房颤动)5.了解血管视、触、听检查方法。掌握血压正确测量方法,并了解其改变的临床意义。6.熟悉脉搏检查方法及周围血管征。7.了解循环系统常见病变的主要症状和体征。(二)基本理论,实验类型、实验目的通过演示性教学讲解结合示教胸部检查的知识要点和操作要领,掌握视诊、触诊的内容和方法;掌握心界叩诊的方法和正常心浊音界,熟悉心浊音界的组成,了解心浊音界改变的临床意义;掌握心脏听诊的内容,掌握第一与第二心音产生的机理、鉴别要点,并熟悉其增强、减弱的临床意义,熟悉心音改变、额外心音的组成及其临床意义;熟悉心脏杂音的产生机理及临床意义,正确掌握其听诊要点,并能辨别收缩期及舒张期杂音。掌握心包摩擦音的产生原理、听诊特点、临床意义及其与胸膜摩擦音的区别。通过掌握动脉搏动,脉率及脉律,脉搏的强弱、大小、血管紧张度与动脉壁的检查,熟悉水冲脉及奇脉,毛细血管搏动征,血管杂音及枪击音的临床意义。(三)实验内容1.心脏(1).视诊:心前区外形。心尖搏动:正常心尖搏动的位置、范围、强度及其改变的临床意义。心前区及其他部位搏动的临床意义。(2).触诊:心尖搏动的位置、强度、范围、节律及其改变的临床意义。心前区震颤的发生机制、部位、时间(收缩期、舒张期及连续性)及其临床意义。(3).叩诊:心脏叩诊方法及叩诊顺序。正常心脏浊音界及其各部分的组成。正常心脏浊音界改变的原因、特点及临床意义。(4).听诊:各瓣膜听诊区的部位及听诊顺序。心率与心律。正常心音及其产生机制。第一、第二心音的鉴别要点。心音的变化:第一心音的强度、性质改变的原因及临床意义。主动脉瓣区及肺动脉瓣区第二音增强、减弱或分裂的原因及临床意义。(5).额外心音:舒张期额外音(奔马律、开瓣音、心包叩击音等)、收缩期额外音的发生机制及临床意义。(6).心脏杂音:心脏杂音的产生机制。分析杂音的要点:最响部位、传导方向、杂音出现的时期(收缩期、舒张期及连续性)、性质、强度(收缩期杂音的分级)和形态,以及体位、呼吸、运动对杂音的影响。杂音的临床意义:生理性与器质性收缩期杂音的鉴别要点。(7).心包摩擦音的产生机制、听诊特点、临床意义及其与胸膜摩擦音的鉴别。2.血管(1).脉搏:脉率及脉律。(2).脉搏紧张度与动脉壁状态。(3).脉波:正常脉波、水冲脉、奇脉、交替脉。(4).血压:测量方法、血压标准、血压变动的临床意义。(5).血管杂音及周围血管征(枪击音、Duroziez双重杂音、毛细血管搏动征)。3.循环系统常见病变的主要症状和体征:心脏瓣膜病(二尖瓣狭窄与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与关闭不全)、心包积液、心力衰竭等。(四)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胸部检查操作技术的知识要点,实验课程教学中通过教具或电视进行课堂讲授,然后在老师指导下利用模具进行操作后,学生相互检查,反复练习检查顺序、方法及认识正常状态。通过临床实践操作认识异常体征,并分析其临床意义。通过示教及临床实践操作后,写出心脏疾病的体格检查记录。(五)思考题1.简述心脏叩诊的基本方法?2.心脏听诊的内容?3.第一与第二心音产生的机理、鉴别要点及其增强、减弱的临床意义?4.心脏杂音的产生机理及临床意义及听诊要点?5.心包摩擦音的产生原理、特点、临床意义及其与胸膜摩擦音的区别?6.简述周围血管征内容及临床意义?7.血压的定义、测量方法及分类?(六)参考书目与文献索引1.《临床基本技能与诊疗技术》,主编朱祖余、杨心华、黄林邦,江西高校出版社,2009年度第一版。实验四腹部检查(一)教学目标与要求1.了解腹部体表标志、分区与腹腔内脏的对应关系。2.以肝、脾触诊及腹部移动性浊音的叩诊为重点、掌握腹部视、触、叩、听检查的方法。3.熟悉腹部常见病变的主要症状、体征及其临床意义。(二)基本理论,实验类型、实验目的通过演示性教学讲解结合示教腹部检查的知识要点和操作要领,熟悉腹部体表标志、分区与腹腔内脏的对应关系,以肝、脾触诊及腹部移动性浊音的叩诊为重点、掌握腹部视、触、叩、听检查的方法,熟悉腹部常见病变的主要症状、体征及其临床意义。(三)实验内容1.腹部的体表标志及分区。2.腹部检查:(1).视诊:①.腹部外形;②.呼吸运动;③.腹壁静脉;④.胃肠型和蠕动波;⑤.腹壁其他情况。(2).触诊:①.触诊方法:浅部触诊、深部触诊(深压、滑动、双手、冲击触诊)②.触诊内容:腹壁紧张度、压痛及反跳痛、肝(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扩张性搏动、肝震颤)、脾、胆囊(Murphy征阳性)、肾及腹部肿块等的触诊。(3).叩诊:①.肝、脾的叩诊及肾区叩击痛;②.移动性浊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