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风眠及其作品介绍林风眠林风眠(1900—1991)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原名林凤鸣,生于广东梅县,自幼喜爱绘画,19岁赴法勤工俭学。他先在蒂戒美术学校进修西洋画,后又转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深造。1925年回国后出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兼教授。1927年林风眠受蔡元培之邀赴杭州创办国立艺术院(后来的浙江美术学院)任校长。解放后,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林风眠于70年代定居香港,1979年在巴黎举办个人画展,取得极大成功。林风眠的作品林风眠擅长描写仕女人物、京剧人物、渔村风情和女性人体以及各类静物画和有房子的风景画。从作品内容上看有一种悲凉、孤寂、空旷、抒情的风格;从形式上看一是正方构图,二是无标题,他的画特点鲜明,观者一望即知。他试图努力打破中西艺术界限,造就一种共通的艺术语言。他无愧于是一位富于创新意义的艺术大师,对许多后辈画家产生过极深远的影响。林风眠是整个20世纪中国美术界的精神领袖。林风眠的作品林风眠是“中西融合”这一艺术理想的倡导者、开拓者和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吸收了西方印象主义以后的现代绘画的营养,与中国传统水墨和境界相结合,并融入了个人的人生经历。是已经接近了“东西方和谐和精神融合的理想”的画家。受到学界泰斗蔡元培的赏识与提携,成为我国第一所高等艺术学府——国立艺术院(今中国美术学院前身)的首任院长。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主要奠基者之一,主张“兼容并包、学术自由”的教育思想,不拘一格广纳人才。培养出李可染、吴冠中、王朝闻、艾青、赵无极、赵春翔、朱德群等一大批艺术名家。渔获《渔获》是林风眠创作于1950年后至1960年初的作品,描绘了充满喜庆节日气氛的渔村中,10名妇女和小孩“渔获”丰富的欢快情景。香港苏富比“二十世纪中国艺术专场”,《渔获》拍出1634万港元高价,打破画家个人世界拍卖纪录南天门《南天门》是著名的京剧剧目。讲的是明末吏部尚书曹正邦得罪魏忠贤被黜,携眷返里,中途遇伏,仅老仆曹福及曹女玉莲得脱,相伴逃往大同投亲,曹福冻死,玉莲得救。这是一动人心弦的老戏,描写恩怨仇杀、出逃,以及义仆的自我牺牲,是林风眠生前非常钟爱的戏目,画家曾多次以此为题。该幅《南天门》为林风眠1977年移居香港之后所作。画中,玉莲身着水裙旋转身段,义仆曹福面色凝重忧郁,似为主人担忧。画家虽然未作惊心动魄的场景的刻画,但凭块面色彩对比、人物造型和表情的勾画,传达出的悲壮紧张气氛仍然慑人心魄。渔村林风眠吸收了西方印象主义以后的现代绘画的营养,并融入了个人的人生经历。林风眠经常描绘一些风景画题材。这件《渔村》作品可以明显看到西方写实主义绘画的影响。画中的用色,蓝与黄的配置,简单的构图,轻松的描绘,寥寥几笔却意境尽显,无不体现出作画者超凡的功力,是林风眠难得之作。双鹭此幅《双鹭》,简化的姿态中精准地传达了鹭鸶灵动的身形,以浓淡曲线勾画的羽、尾、足、嘴及屈伸的颈部,除了流畅劲柔的线条功力之外,更体现出在磁州窑瓷器上朴拙却又奔放不拘的淋漓畅快,一种生命与自然互动的生机悠然而生,芦苇的三两交错,逸笔涂刷,皆营造出毫不作态的空间美感。读书仕女《读书仕女》是他多年风格的集大成之作。其优美的色彩与眼睑低垂的娴雅姿态,都代表了这一类作品中突出的审美追求。芦雁图这幅作品是林凤眠最擅长的题材之一,它并没有采用以往贯用的正方式中景图式,而是采用长方形宽银幕全景式构图。画面中三两只芦雁排成一列悠闲地滑翔于广阔的湖面上,湖侧芦草的线条具有非凡的速度和韧性,表现出的中国文化含蓄、优雅、宁静、清冽、刚健的特质。以及西方推崇的希腊艺术特有的“清穆的哀伤”特质,都被林凤眠以宽大的人文胸襟化为充满生机、静谧和谐、孤寂与优美的审美整体,这是林凤眠的独特之处。秋林林风眠的“秋”系列风景画,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比较注重用色彩营造一种特殊的意境。此幅《秋林》中所看到的,画面中存在着多种色彩的对比关系,背景处浓重的群山与逆光的亮黄秋叶形成了一种截然的对比关系;同时,黑色的树干与金黄、中黄或柠檬黄的树叶,也构成了一种色彩对比关系。这样的处理使画面意境深远,使人很容易产生一种秋日黄昏,落日西沉的视觉感受。虽然画的只是山村秋色的小景,却似乎有了一种“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