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品析文章的语言品析文章的语言,在近几年来中考现代文阅读的试题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而且越来越受到命题专家的青睐。要想准确完成此类试题,要注意掌握以下品析文章语言的方法。一、从文章体裁入手品析文章的体裁不同,语言特点也就不同,因此,品析文章语言的时候,要根据不同文体的语言特点,选择恰当的方法。1、议论文语言的特点:议论文语言特点分析的角度比较固定,只有两个角度:(1)语言特点;(2)语体特点。做这类题目,要掌握语言风格一些关键词:简明平实、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含蓄委婉、富有文采等)。而语体特点,就是抓住逻辑严密四个字做文章就可以了。2、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对说明文语言的品析,一般从两个角度谈:A、准确、周密;B、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A是一般说明文的共同特点。B是针对不同语文风格的角度谈。做这种评析整篇文章语言特点的题目,一定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比如可以选择一句话为例子。格式如下: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语文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的特点,如“……”一句,就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3、记叙文语言的特点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记叙文阅读:品析词句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赏析作品的语言)(一)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方法:可以从修辞角度、词语的运用、词的感情色彩等方面着手。常见题型1、结合语境,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答:“××”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例如1:现在想想,那时我真是太聪明了。选自《背影》答:“聪明”这里用了反语,褒义词当贬义用。表明自己当时不能体会父亲的爱。例如2:不顾余震的危险,温家宝总理星夜兼程,抵达地震灾区都江堰市,在临时搭起的帐篷里指挥救灾。答:日夜兼程原义是“连夜加班的赶路”,这里指总理争分夺秒赶赴灾区,指挥抗震救灾,表现了总理与人民并肩而立的精神。(二)体味句子的意义及作用方法:可以从结构、修辞角度、描写角度等着手1、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1)承接上文(2)开启下文、总领下文(引出下文)(3)承上启下(过渡)(4)为后文作铺垫、打伏笔(5)照应前文(开头)(6)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画龙点睛2、修辞方法及作用方法:表达效果的作用+事物特征的作用。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例如:母亲只用鱼汤泡饭。她拨开孩子们贪婪的交叉着的筷子,挑出一块大而少刺的鱼肉,放在一只小碗里。答:“贪婪”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这里写出了孩子们抢着吃鱼的情景。例如:下边这一拟人句,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小溪在树下找到了出路,匆匆地奔流着,晃着颤动的水影,发出潺潺的声音”这句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溪在路途中快乐跋涉的情景,既展现出了自身的美,唱出了心中的快乐,又表现出了对时间的珍惜,对困难的不屑一顾。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例如:“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这句话写得好吗?为什么?答:作者采用了比喻与排比相结合的修辞手法,既借比喻形象地描绘出泉鸣的种种层次及声响的特点,又用排比句增强了句式的气势,写出了泉声的层次感。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4、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强调了+对象+特性5、对比:强调突出了+对象+特性6、反复:强调了+对象+特性,加强语气3、描写角度(1)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本句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刻画了人物的某种性格特征。例如:一张脸像涂满了红墨水,细得像丝线一般的声音哆嗦着穿过秦老师的耳膜,“能不能给我的作文加上一分?”答: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描写),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小男孩求老师加一分时难为情的样子和说话小声的程度。(2)从作者描写的角度(听、视、嗅、味、触觉)。方法:本句从听(视、嗅、味、触觉)的角度+具体内容的分析、例如:“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选自《春》答:本句从触觉的角度描写了春风柔和的特点。答题注意方面:1、要从本句入手,注意修饰限制成分。2、要看句子所在的语段,注意与这相邻的上下句和与之对应的解说句。3、结合段意理解句子,准确性更高。总之,要注意句子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答题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篇。二、从遣词造句方面品析为了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文章常常通过运用精当的词语,来表达出丰富的内涵。分析句子时,应抓住这些关键的词语,紧扣上下文内容和文体特点来品味语言。(一)、被品析词语在句子中充当修饰语,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品析。1.用来修饰限制,使语句更加准确、严密。例句: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例句中“最顽强”说明了沙漠对人类危害之大,危害时间之长;“之一”说明人类除沙漠之外,还有其他自然敌人。两个加点的词都是使表达更加准确严密。2.用来加强语气,表示强调、突出。例句:分了东西可不能忘本。“可”强调不能忘本,突出了郭全海对农民的谆谆教导。3.指出程度状态,使内容更加具体、明确。例句: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身边。“默默地”写出了我站着的状态,表达了我对老师的无限依恋之情。(二)、被品析词语在句子中充当中心语,往往要结合文章内容品析。1.动词在句子中充当中心语,能真实再现情景,语言生动,富有表现力。。例句:(1)蜜蜂嗡嗡地闹着。“闹”字不仅写出了蜜蜂繁忙的景象,还写出了嗡嗡的声响。(2)听说杭州西湖上的雷峰塔倒了,听说而已。运用反复,表达了作者对此事的冷漠之情。2.形容词在句子中充当中心语,更易表达强烈的感情,使描写更加生动。例句: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朗润”和“红”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春到人间时天地万物所呈现出的勃勃生机。3.有些词语,由于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必须要结合特殊的语言环境品析。例句:现在想想,我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聪明”表达了朱自清对当时不能理解父亲的关心体贴的悔恨之情。三、从修辞运用方面品析从修辞和字词角度品析文章语言,答案的组织形式可以采用“说出修辞名称,点出修辞内容,体会修辞作用”。在初中阶段我们常接触的十三种修辞手法有:“两对”“两比”借代引,“两反”“两问”双关夸拟人。(即:对比、对偶、排比、比喻、借代、引用、反语、反复、反问、设问、夸张、拟人。还有双关)修辞方法及作用方法:表达效果的作用+事物特征的作用。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例如:母亲只用鱼汤泡饭。她拨开孩子们贪婪的交叉着的筷子,挑出一块大而少刺的鱼肉,放在一只小碗里。答:“贪婪”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这里写出了孩子们抢着吃鱼的情景。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4、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强调了+对象+特性5、对比:强调突出了+对象+特性6、反复:强调了+对象+特性,加强语气例句:品析下列句子的精彩之处:花如云,花如海,花如霞。点拨:这是一组有关花的比喻,品味时看它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取得了什么表达效果。答案: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将花的形态、颜色等特点形象地表达了出来。说明:对这类赏析性题目,可以从修辞和表达效果两方面进行品味,这样便于有的放矢。例句:手上满是裂痕,西风起了,裂痕张开红红的小嘴。从“裂痕张开红红的小嘴”可以发现本句用了比喻,把“妈妈手上的裂痕”比作“张开的红红的小嘴”,张开的小嘴写出了妈妈手上裂痕之深,红红的写出了裂痕形状。因此答案就可这样写: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妈妈手上的裂痕比作“张开红红的小嘴”,形象地写出裂痕的形状和开裂的程度,表达了妈妈艰辛付出。四、从句式选择方面品析不同的句式,可以表达不同的语气、情调、气势和语体色彩。因此,我们在品析文章的语言的时候,必须根据句式的特点,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所要表达的内容和运用这种句式取得的效果。例:“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此段中运用了“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样一个概括面很广的句式,强调了百草园中又趣味的东西无比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