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险业竞争环境的分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保险业竞争环境的分析1我国保险业发展总体情况我国保险产业市场发育1980年,我国恢复办理国内保险业务。至1986年,我国只有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经营保险业务。这一时期,保险公司的发展完全取决于政府的意志,其经营是一种政府行为,所以也无从谈保险市场问题。1986年,新疆兵团农牧业生产保险公司成立,结束了中国保险业独家垄断经营的历史。此后,中国平安保险公司(1988年)和太平洋保险公司(1991年)相继成立,保险竞争开始形成。从市场主体结构来看,虽然从90年代以来,市场主体不断增多,但仍属于寡头垄断结构。在众保险寡头中,国有保险公司是保险市场供给的第一集团,控制着60%以上的保险市场。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和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是供给的第二集团,控制着30%左右的保险市场。其他保险公司则是市场供给的第三集团,市场供给量低于10%.保险产业发展演变过程20多年来。保险产业的保费收入快速增长,保险密度不断增长,保险深度不断提高。保险密度是指人均保费收入。这是衡量一个国家保险业发达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人均保费收入越高。说明一国保险业相对越发达。保险深度是指保险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这是衡量一国保险业发达程度的又一个重要指标。保险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越大,说明一国保险业相对越发达。如表1所示:保费收入实现第一个500亿元用了15年,第二个500亿元用了3年,而20XX年保费1年实现增长500亿元,20XX年比20XX年增长了近1000亿元。保费平均增长率30%左右;保险密度从1980年元/人提高到20XX年的元/人,如果用图形表示,呈现出平滑的上升曲线;保险深度从1980年%上升到20XX年3%.按照波特产业演变过程理论。我国保险产业的发展处于增长期。2产业发展宏观环境分析保险业发展与市场经济的发育成正相关关系经济体制的转型是我国保险业恢复和发展的直接契机。保险需求源于人们对于不确定性风险预期损失补偿的需要。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是国有财产,政府是承担风险的主体,并不需要承担风险。个人也几乎没有财产和人身风险来让保险公司经营。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同时带来了许多不确定性风险,人们意识到许多风险难以避免且个人没有能力完全承担,于是,和个人不能不考虑风险的分散及转移问题。在这种体制背景下,保险业应运而生并日益发展起来。保险业的发展与国民收入的正相关关系从所得的资料看,扣除物价因素,国民收入增长速度平均每年在10%左右,而保费增长速度平均在30%左右。保险业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国民经济增长速度。而且从理论上讲,国民收入尤其是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高速增长,能够推动保险需求的增加,其原因有:第一,从个体来讲,人们对财产和自身安全进行投保。只有人们的财富积累积到一定程度,才有可能为已经积累的财富支付保险费,而这部分保费的支出,来源于新增收入部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自身的安全和生活质量越来越重视,从而对寿险的需求也越来越多。第二,从生产来看,根据加速原理,国民收入的增加促进投资的增长,人们为扩大再生产中追加的投资部分支付的保险费,也同样出资于新增收入部分。保险业发展与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是指食物支出在总支出中所占的比例。它越小,意味着居民个人生活内容越丰富,面临的风险压力越大,个人保险需求就越大。同时,保险费的支付能力也越强,保险费支出可能性就越大。近5年来,我国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呈不断下降趋势,将导致对保险需求的直接或潜在扩大。行业政策虽然各国向来对金融行业采取严格的监管政策,金融行业的政策进入壁垒比其他行业都严格,而我国源于特定的发展历史,对金融行业的进入限制几乎达到行政垄断的地步。改革开放以后刚恢复保险业。只有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一家,直到加入WTO前后,保险行业才出现蓬勃发展的势头。随着保险市场的逐渐开放,保险监管提供的政策供应对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保险公司来说是一视同仁的,也就是整个行业面临的政策环境是相同的,但基于对政策的理解执行,各公司制定的策略可能并不相同,即面对相同的外部博弈规则,由于选择行动组合的策略不同,最后的结果也不相同,即最后达到的纳什均衡,并不会都是帕累托最优。政府在养老保险和健康保险中作为竞争者的作用将下降这也表明,私人保险、商业保险的作用将进一步增强。这对保险业的发展是一个有利条件。在社会观念,文化、意识形态方面,我国保险业面临着挑战从中国的历史来看,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小农经济社会。与西方的工业化社会相比,小农经济社会重实物而轻货币,重个人情感而轻法律契约,重近期而轻长远。这些历史积淀无疑与保单典型特征,如货币性。契约性与长久性相;中突。其次,从中国的文化来看,中国文化推崇“富贵在天,生死由命”,信奉“养儿防老”,重视家庭共济,这些文化基因无疑与保险所具有的防范风险、转移风险、在全社会范围内分担损失的社会机制特性相矛盾。再次,从体制因素来看,自解放以后,中国搞了近30年的计划经济。从保障的角度来说,这样一种传统的计划经济是以否定和忽视自我保障,而以政府保障为其基本特征的。保障程度虽然不高,但范围广泛,政府对国有部门的职工实行几乎“从摇篮到墓地”的全方位保障。改革开放以后,即使理论和实践都在逐渐发生变化,但传统体制对人们长期以来潜移默化的影响仍然是十分巨大的,这一影响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对保险公司发展商业保险的挑战。3我国保险产业微观环境分析上面所分析的内容,是一个整体的产业环境,即与每个保险公司相关的外部环境因素,它影响着产业内所有的。而每个的生存发展,更主要决定于其在产业内部的竞争实力。正如波特所言,产业内部的竞争根基与其基础经济结构,并且远远超越了现有竞争者的行为范围。一个产业内部的竞争状态取决于5种基本作用力:产业内既有厂商的竞争、供应商的议价实力、客户的议价实力,新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或服务的威胁。波特所概括的这5种竞争作用力,囊括了所有产业类型。但具体到保险这一特殊的产业来说,其竞争力的表现有自己的特殊性。严格来说,明确的供应商是不存在的。所以目前影响我国保险产业竞争状态的,按重要程度划分,依次为新进入者的威胁,产业内既有厂商的竞争、替代品或服务的威胁。客户的议价能力。一个的竞争战略目标在于是公司在产业内部处于最佳定位,保卫自己,抗击5种竞争作用力,或根据自己的医院来影响着5种竞争作用力。新进入者的威胁保险公司面临的新进入者包括国内公司和国外公司。由于近来保险监管部门大大放松保险公司的进入政策壁垒,估计今后几年,会有大批国内保险公司注册成立。而随着WTO承诺的兑现,外国保险公司的进入只是时间顺序问题。从总体上来说,国外保险公司从资金实力、产品开放技术、展业方式。业务管理水平等方面都大大强于国内保险公司。已在中国开业的包括美国,日本、加拿大、瑞士、德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9家外国保险公司,以及目前在中国设有190多家代表机构,申请等待营业执照的有98家外国保险公司,其经营历史和资产总额条件均大大超过人民银行的这一基本要求。许多公司的经营历史都在百年以上,资产总额大都在几百亿,甚至几千亿美元以上。也就是说,在中国开放保险市场以后,中国的内资保险公司要与这些十分强大的外资保险公司进行竞争,其严峻性是显而易见的。在既有竞争对手方面从现在情况看,我国保险市场正处在培育与开发过程中。这种培育和开发一是对现有保险市场占领,即由保险公司通过提高保险供给能力,满足市场业已出现的保险需求。如在财产保险上,对财产保险、机动车辆保险和货物运输保险市场的占领;在寿险上对意外险和业已出现的寿险市场的占领。二是要通过保险攻击的创新,开发潜在市场,如责任保险市场、健康市场保险。养老保险市场等。保险市场的培育与开发,主要靠保险公司。市场的纵向挤压加大,保险业的兼并与收购将加剧,并向其他金融领域渗透。从世界范围来看,保险业已经与商业银行、投资银行、证券业并驾齐驱,成为金融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各国保险机构纷纷展开兼并收购,扩大规模经营,增强综合实力,借以拓展业务范围,降低经营成本,提高利润水平。保险业之间的竞争呈现出异常紧张激烈的局面。中国保险业所面临的挑战还来自国内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由于历史的原因,国内的消费者对银行的熟悉程度大大高于保险公司。除此之外,国人长期形成的储蓄习惯也给银行带来了无与比拟的优势地位。从长期来看,银行与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也都是保险公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在替代威胁方面我国寿险业面临的威胁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社会保险对商业人寿保险的替代。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一方面为寿险产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日益完善的城乡保障体系对商业保险的发展又有作用。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是相互补充的,社会保险范围大,商业人寿保险在一定程度上就会缩小。二是许多寿险产品中包含保障、储蓄和投资的功能,其他投资产品能够部分地替代寿险产品。如银行存款账户能替代寿险产品中的储蓄功能,股票、债券,外汇、期货等能部分替代寿险产品(比如投资连接险)的投资功能。这种替代对正在成长发展的寿险产业有极大的影响。担保与住房保险的替代。在上海,已经出现了由担保公司替代住房保险的现象,担保相对便宜。便捷:比保险具有一定的优越性。除这两种威胁外,自保公司与自保基金也对商业保险构成了替代威胁。如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自己办理自保基金后,行业内其他公司的一般财产保险均由安保基金承包,原由保险公司承包的项目也纷纷退保。还有一个替代威胁是来自国际保险市场的业务承包行为。如在外资投资建设的项目中,投资方要求将此项目的一定比例分出给其指定的保险公司,这种分保约定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把国内保险公司当作一种出单公司,这也就是通常说的Fronting业务。这种业务行为也是国外保险公司规避我国保险法规、巧妙进入我国保险市场的通常做法。在客户的议价实力方面在直接保险市场上,作为买方的投保人,不管是还是个人,由于其缺乏保险知识与风险管理知识,对卖方提出的格式保单条款提不出具体的意见。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客户在购买保险的过程中,不能够平等协调,只能够被动地接受。4策略我国保险产业目前面临着不断发展的有利环境,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从宏观环境看,主要是如何采取有效的政府管制政策,在规范保险发展的前提下,提高我国保险业的整体效率,发展保险业,提升保险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具体有以下几点:(1)建立健全保险监管制度,真正实现政府监管的目的。目前,我国保险市场的一些重要财产和人寿保险产品都是由保险监管部门核准定价,其保险产品也要向保险监管部门报备。这样做的本来目的是为了维护消费者利益,但如果保险监管制度不完善或监管行为不当,不但不能维护消费者的利益,还会妨碍保险市场的有效竞争、损害保险的健康成长。针对我国保险发展的实际情况,应逐步放松管制,除非保险公司参与不公平竞争或对社会有害的活动,政府没有必要对其进行干预。而在某些涉及投保人权益、保险商的稳定经营、市场风险防范等内容上要加强监管,如保险业中的投资指南、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方面、对保险中介人的准则和佣金方面、投资的监管方面等等。(2)逐步稳健地放宽保险资本经营的限制。在现代国际保险市场,保险公司蛇资产和资本经营已成为一种广泛的趋势,它的运作不仅优化了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更为重要的是驱动着保险产业组织,通过资产和资本运作来提高自身现有经营效益,业务规模和偿付能力,从而以此为基础,来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经营境界。因此说,同其他产业一样,保险业的资产和资本经营是现代保险业发展的最重要推动力之一。忽视它的存在和抑制它的发展只能禁锢保险业自身的发展空间。我国政府历来对保险业的资金和资本经营采取着严格的限制性产业政策,使保险市场和保险产业效率大为降低。因此有必要放松此类限制,开辟保险资金运作渠道。一是允许保险资金进入证券一级市场,二是允许保险资金投向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基础设施工程等风险小、收益稳定的领域。(3)培育规范有序的竞争市场。随着对入世承诺的兑现,保险市场的竞争主体会不断增多,将有更多的中外资保险公司进入市场,参与竞争。为此,必须建立一个“竞争主体参与、竞争规则公正、竞争过程透明、竞争结果有效”的市场环境,使保险公司有相对稳定的市场预期和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