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尿管的护理常规普外科用于一次性导尿,留取标本,协助临床诊断和治疗。1用于留置导尿,根据病情需要,正确记录尿量,协助诊断,并保持局部清洁干燥。2用于膀胱冲洗或膀胱内给药。3请在此输入您的标题【导尿管的分类及应用】单腔导尿管双腔导尿管三腔导尿管【概念】导尿:指在严格无菌操作下,用无菌导尿管插入膀胱引流出尿液的方法。留置导尿术:是为病人导尿后,将导尿管保留在膀胱和尿道内,引流尿液的方法。【目的】(1)采集患者尿标本做细菌培养(2)为尿潴留患者引流尿液、减轻痛苦。(3)用于患者术前膀胱减压以及下腹、盆腔器官手术中持续排空膀胱,避免术中误伤。(4)患者昏迷、尿失禁或者会阴部有损伤时,留置导尿管以保持局部干燥、清洁,避免尿液的刺激。(5)抢救休克或者危重患者,准确记录尿量、比重,为病情变化提供依据。(6)为患者测定膀胱容量、压力及参与尿量,向膀胱注入对比剂(造影剂)或气体一协助诊断【留置导尿的适应症】各种下路梗阻所致的尿潴留。病人进行抢救。对膀胱疾病进行治疗。对尿道、膀胱造影。用尿液进行做标本,当作细菌培养。在手术前进行了常规的导尿术。膀胱有药物进行灌注,对膀胱进行冲洗。了解少尿的原因和无尿产生的原因。【留置导尿的禁忌症】急性尿道炎急性前列腺炎急性副睾炎月经期。【留置导尿的护理及注意事项】1、尿潴留患者一次导出尿量不超过300-500ml。以防出现虚脱和血尿。2、留置导尿管期间保证液体入量,预防发生结晶和感染。3、留置导尿管期间防止尿管打折、弯曲、受压、脱出等情况的发生,保持通畅,每日做好尿管护理。4、保持集尿袋低于耻骨联合水平,防止逆行感染。5、长期留置导尿管这根据不同的更换时间:普通导尿管每周更换一次,硅胶导尿管每月更换一次,或根据尿ph值或者尿管说明书进行更换。6、集尿袋更换:普通集尿袋每天更换,防反流集尿袋每周更换一次。7、及时排空引流尿袋,集尿袋内尿液达2/3-3/4时及时倾倒,保证引流通畅,预防反流。8、患者留置导尿拔管前,可采用间歇性夹管,每3-4h开放一次,使膀胱定时充盈和排空,促进膀胱功能恢复。【留置导尿的并发症】1.泌尿系统感染2.脱落3.拔管难4.膀胱痉挛或挛缩5.尿道狭窄6.血尿【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定义: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主要是指患者留置导尿后,或者拔除导尿管48小时内发生的泌尿系统感染。临床诊断: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或者有下腹触痛、肾区叩痛,伴有或不伴有发热,并且尿检白细胞男性大于等于5个/高倍视野,女性大于等于10个/高倍视野,插尿管后应适当结合尿培养尿路感染是许多国内医院内感染最常见的感染部位,约估所有院内感染的30%至40%,其中约有90%与长期留置导尿尿管有关。所有的住院病人约有25%的会使用长期留置导尿,每天就有3%至5%会发生院内尿路感染,尿路感染经常迸发肾盂肾炎、膀胱炎及继发性菌血症,不但增加病人之罹病率及死亡率,更延长病人之住院天数,增加医疗成本与花费。有报告指出每一位尿路感染病人会延长住院天3天死亡率更是未罹患尿路感染的三倍,由尿路感染迸发的继发性菌血症死亡率更增加13%1、尿路感染:尿路感染约占整个医院感染的4o%,有2%~4%的患者发生菌血症和败血症,病死率可高达13%~3o%。80%的医院内泌尿道感染与导尿有关。因正常情况下,尿道是一个无菌环境,完整的黏膜是防止细菌侵入泌尿系统的有力屏障,导尿管的插入,常导致尿道黏膜损伤,破坏了尿道黏膜的天然屏障。因导尿管是人体的异物,可刺激尿道及膀胱黏膜,削弱了膀胱及尿道对细菌的防御作用,增加逆行感染的机会,从而引起感染。处理对策:(1)严格无菌操作是预防留置尿管并发尿路感染的关键。尽量缩短操作时间,避免反复多次插入。(2)合理选择尿管:选择光滑和粗细适宜的导尿管,根据尿道内径于尿管直径的相关联系选择合适的导尿管。一般以14~16号硅胶尿管为佳。(3)避免反复插管,保持引流系统的密闭可使感染率明显降低。(4)每日清洁尿道口2次。普通集尿袋每天更换,防逆流集尿袋每周更换。(5)避免不必要的膀胱冲洗,鼓励多喝水约2000~3000ml.控制尿液的pH值在6.5~7.0,可预防感染的发生。2、脱落长期留置尿管的患者,如护理不当极易造成尿管脱落,其主要原因多为自行拔脱。处理对策:把好尿管质量关,规范操作程序,气囊内注水不宜过少,一般成人常规注入10~20ml,儿童5~8ml,前列腺增生患者8~10ml.把尿管固定于一侧大腿外侧,避免尿管来回移动,减轻尿管对尿道口的摩擦,减少水囊摩擦,避免引起脱管。3、拔管难造成拔管困难的原因有以下几种:(1)尿管末端形成结石:导尿管作为异物长期滞留于膀胱内与尿液接触,易将结石盐沉积于尿管末端,形成结石。(2)气囊回缩不良,体积增大。(3)盲目拔管,致尿道痉挛,导致拔管困难。(4)气囊活塞失灵,导致气囊内液体不能抽出,引起拔管困难。处理对策:(1)留置尿管期间多饮水,以稀释尿液,冲洗膀胱。为避免长期停留尿管的结晶形成,造成拔管困难,囊内注入注射用水和呋喃西林为佳。如有结石形成,可采取体外震波碎石,待结石粉碎后再拔除尿管。(2)如仍不能拔除,可将体外部分剪除,将尿管推入膀胱内,然后行膀胱大力碎石术。(3)对于气囊内的水或气不能完全抽出者,可用注射器向气囊内注入盐水或空气,直至气囊破裂;也可在超声定位下行膀胱细针穿刺刺破气囊,或经尿管末端插入导丝,刺破气囊。(4)用20ml注射器在抽取气囊内液体或气体时,感负压后,再向气囊内推注液体或气体0.4~0.5ml,然后将导尿管拔除,可提高拔管成功率。4、膀胱痉挛或挛缩气囊对膀胱三角区的压迫刺激,尿管的部分堵塞、泌尿系感染等也是较为常见的因素。另外,长期留置尿管,使膀胱长期处于空虚状态,膀胱逼尿肌废用性萎缩,导致膀胱挛缩。处理对策:注意气囊注水不要太多,常规8~10ml.膀胱冲洗时液体温度不宜过低,以20℃~30℃为宜。注意配合心理疗法,放松技巧,转移分散注意力,对缓解膀胱痉挛能起到一定作用。5、尿道狭窄均发生于男性,由于尿管长期压迫尿道口致使局部缺血坏死。还有与尿管材料、尿道损伤、反复感染等有密切关系。处理对策:留置尿管期间定期更换尿管摆放位置,使尿管压力不长期作用在一个位置尤其可将尿管固定在下腹方向,使尿道口受力在龟头海绵体丰富的部位。如尿道狭窄形成,则定期行尿道扩张,必要时行尿道口切开术。6、血尿在临床工作中,往往由于个体差异、疾病影响因素导致置管长度不当而引起尿道损伤,或气囊回缩较差,拔管时致使尿道黏膜出血;第一次放尿过快过多,引起撤退性膀胱出血。处理对策:第一次放尿不可超过300-500ml,正常可每15-30分钟放尿1次,或插管困难时选择型号小、较坚韧的尿管,或冲洗膀胱时,速度要慢,压力要低。或导尿时尿道口注入利多卡因凝胶,减轻疼痛而引起的尿道括约肌痉挛,减轻对尿道黏膜的刺激和损伤而导致的出血,利于插管成功。小知识点正常尿液的观察1、次数和尿量:成人一般白天排尿3~5次,夜间排尿0~1次;每次尿量约200~400ml,每24小时排出尿量约1000~2000ml。2、颜色和透明度:正常新鲜尿液呈淡黄色、澄清、透明,放置后可出现微量絮状沉淀物。3、比重:成人正常情况下,1.015-1.025。4、酸碱度:弱酸性,PH4.5-7.5,平均值为6。5、气味:新鲜尿液有特殊气味,来源于尿内的挥发性酸:当尿液静置一段时间后,有氨臭味。小知识点尿量异常:1、多尿:24小时尿量超过2500ml。2、少尿: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或每小时少于17ml。3、无尿或闭尿:24小时尿量少于100ml或12小时无尿。4、颜色异常:黄褐色为胆红素尿;酱油色或浓茶色为血红蛋白尿;白色浑浊为脓尿;乳白色为乳糜尿。5、透明度异常:尿中含有红细胞、脓细胞、大量上皮细胞、粘液、管型等,新鲜尿液即可出现浑浊。6、气味异常:新鲜尿液即有氨臭味,提示泌尿道感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尿液呈烂苹果气味。膀胱刺激征:每次尿量少,且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症状。常见于膀胱及尿道感染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