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卫生保健》课程标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学前卫生保健》课程标准适用专业:学前教育建议学时:36编制:学前教育专业负责人:专业部:文化艺术部审核人:编制日期:2014年6月10日贸易职业技术学校2014年6月10日2一、前言(一)课程定位1.课程性质《学前卫生保健》是研究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维护和增进学前儿童身体健康,促进学前儿童正常发育的一门科学。《学前卫生保健》中等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是幼儿教师和幼儿园管理者必备的教学和实践的指导性课程。《学前卫生保健》与“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并称“三学”,它涉及面广,综合了生物学、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有关知识,因此具有多面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属于学前教育专业中具有边缘学科性质的主干课程。此外,《学前卫生保健》还是《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等的前导课程。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了解学前儿童的生理解剖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掌握学前儿童安全、卫生、保健工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和保育观,科学地开展保育、教育工作。通过《学前卫生保健》课程内容的学习与实践活动,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理解并掌握幼儿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规律、幼儿的心理卫生知识、幼儿园教育活动卫生以及物质环境卫生、幼儿的营养膳食以及常见疾病、常见的护理技术和急救技术等。能分析幼儿实际生活中的卫生现象,采取正确的措施保证幼儿的健康,同时提高自身的卫生水平,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做好准备。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绝大部分要到幼教机构从事学前教育和保育工作。因此从培养目标上看,学前教育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群应是幼儿园教师、早教机构的工作人员。幼教机构十分强调保中有教,教中有保,保教结合,保教并重。而保育过程则非常注重卫生常识教育、营养教育、安全教育、生长发育教育等等。本课程正是承担着培养学生获得学前儿童保育保健能力的重任。通过《学前卫生保健》的学习,既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学前儿童卫生保健领域内的多种理论知识和一些实践问题,也能帮助学生获得从事学前教育工作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素养,使学生将来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切实做到维护和增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32.相关课程本课程为学生将来学习《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语言活动指导》、《幼儿科学与数学活动指导》、《幼儿音乐活动指导》、《幼儿社会活动指导》、《幼儿体育与健康活动指导》、《幼儿美术活动指导》、《幼儿英语活动指导》、《幼儿园保教实务》等课程奠定生理学知识基础,使学生了解学前儿童的生理解剖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掌握学前儿童安全、卫生、保健工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和保育观,科学地开展保育、教育工作。3.设计思路《学前卫生保健》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六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该模式是根据中职教育基本特征而创建的关于课程教学的观念、程式、规范和标准。其核心理念是:课程对接岗位。即中职课程教学必须以职业活动调研为前提,以职业岗位典型任务分析为依据,以职业岗位能力目标为训练项目,以真实的职业活动实例为训练素材,以项目教学为平台实现“教学做”的紧密结合,以形成性考核为课程考核的主要方式(即六位一体),努力实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相结合,努力实现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相一致。其流程是职业岗位活动调研→明确典型任务→课程职业能力目标确定→教学模块组合→能力训练项目设计→训练素材收集→教学做有机融合→形成性考核。⑴典型任务分析在职业活动调研的基础上,剖析、确认本专业岗位所对应的典型任务是学前儿童教育、学前儿童保育,本课程所对应的任务主要是学前儿童保育。⑵职业能力目标职业能力目标的确定一是以职业能力需求分析为依据;二是切合课程性质及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地位和作用的实际,三是切合中职培养目标、学生能力素质基础的实际,突出应用性和现实施性,四是兼顾专业技能与科学人文素养的平衡发展;五是按照职业能力需求的不同层次,设定相应的层级层次。据此,确定该课程职业能力目标为:根据幼儿解剖生理特点以及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进行学前教学的能力;运用营养学基础知识,为托幼机构提供合理的膳食管理的能力;对幼儿常见疾病的预防及基本急救的能力;进行教育环境创设及把握教育过程中4的卫生要求的能力;了解和解决幼儿常见心理卫生问题的能力;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进行科学的评价的能力等。⑶职业能力训练项目为实现职业能力目标,在课程教学中结合课程实际,创设出健康检查、健康评价、集体膳食配制、异物入体急救、中毒急救、外伤急救、给药、降温、常见病识别护理预防、安全教育、传染病管理、幼儿常见心理问题干预、教育环境创设等与职业活动有直接关系的、明确具体的任务或课题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职业能力训练项目既是职业能力目标的载体,也是课程教学内容的载体,还是“教学做”结合的平台。⑷职业活动素材通过多种途径创设在职业能力项目训练中所使用的、符合职业活动实际的情境,使项目教学在预设的仿真情境中进行;想方设法购买、搜集职业能力项目训练所需的与实际工作要求一致的工具、软件、资料(材料)等职业活动素材,促使课程教学与职业实际紧密结合,实现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的相互渗透,从而与职业活动实际保持了较高的一致性。⑸“教学做”结合“教学做”结合这一要素是职业能力形成和提高、知识巩固和积累的规律的客观要求,也是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和效率的必然要求。因此,本课程教学中,特别强调“做”,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在教师指导下“做”项目,使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知识传授和能力训练相互交融,结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⑹形成性考核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职业知识体系的构成,有其客观的由量到质的渐变过程,需要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养成,需要经常性的鞭策与激励。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性表现(如注意力、态度、主动性、对学习纪律的敬畏和遵守程度等等)和能力证据(即第三方证明。如学生结合课程学习参加社会、行业或企业的职业活动的经历及取得的成果,结合课程学习考取的相关职业资格或技能等级证书等)对职业能力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样需要科学的规范和经常性的督促。因此对学生课程成绩的考核,以平时能力训练项目的完成情况和学5习过程中的主观性表现考核为主,并引入能力证据,构建一个符合课程特点的、综合化的、开放性考核体系。使课程成绩考核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经常性的调动和调整学习需求及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杠杆”。该教学模式完全摆脱了学科型课程教学的思维定式,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将典型任务分析、职业能力目标、职业能力训练项目、职业能力训练素材、“教学做”结合、形成性考核作为课程教学组织的六个核心要素,构建了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评价标准,实施了创新型教材开发。整体而言,其极具创新性,并且与我国中职教育的类型特征及其在课程教学改革方面的要求紧密相符,体现了我国中职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未来发展趋势。《学前卫生保健》课程内容模块化,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向学生介绍学科知识,进行专业能力训练。课程内容分为四个模块:第一模块分析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并对如何评价幼儿的身心健康问题进行了阐述;第二模块分析介绍影响幼儿身心健康的膳食营养及管理;第三模块重点说明幼儿的常见疾病和传染病的护理及其预防,并介绍一些儿童常见意外的急救和护理方法;第四模块对集体保教机构如何维护和增进幼儿的健康进行全面的分析和介绍。这样的内容安排有利于学生的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的训练,也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与将来的实际工作“接轨”,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6课程教学内容通过四个途径实施:⑴理论教学。基本理论知识采用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参考资料阅读;抽象理论知识多采用多媒体课件、案例分析;应用性知识则通过项目设计、录像、视频。从而使学生掌握学前儿童身心保健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操作的基本方法,为学科的学习以及今后从事儿童保教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⑵课程实训。结合理论教学的相关内容,在教室、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组织学生操作练习、观摩学习,进而掌握必要的操作技能。最后根据该项目评价标准给出实训操作成绩,并计入期末总评成绩。指导教师由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组成。课程实训的主要目的是密切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了解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的内容和要求,掌握必要的操作技能。⑶集中见习。在第三学期,我们安排学生到几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为期两周的集中见习,以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培养职业情感,提高专业技能水平。见习周由带教老师与园方组织协调,进行教学指导,让学生直接接触未来的工作对象,亲自参与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活动,熟悉幼儿园一日工作流程,真切体验保教人员应具备职业品质,专业素养和应具备的岗位技能,明确下一步学习的方向和要掌握的专业技能。⑷顶岗实习。两年的校内学习结束后,学生采取集中或分散的形式到各地幼儿园进行顶岗实习,实习基地幼儿园为首选单位。实习期间由带队教师及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的保教实习的各项组织安排。学生真正以保教人员的身份开展幼儿园的各项教育活动和生活活动,强化在实际工作环境中的各项保教技能和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课程开设3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4学时,实践教学12学时。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训练,使学生具备以下知识、技能和素质:(一)知识目标1.掌握人体的基本形态和结构的知识;2.掌握学前儿童八大系统及感觉器官的特点,掌握其保育要点;3.掌握影响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及规律;4.掌握学前儿童一日生活的安排与卫生要求、及托幼机构的卫生保健制度;75.掌握托幼机构安全教育的内容;6.掌握佝偻病、缺铁性贫血等学前儿童常见病的病因、表现及预防;7.掌握儿童孤独症、儿童多动症等学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的症状、诱因及矫正方法。(二)能力目标1.具备在幼儿教育中利用大脑皮质活动的三大规律的能力;2.具备用正确的方法测量幼儿的身高、头围的能力和分析身高发育标准曲线图的能力;3.具备运用营养学基础知识及配膳原则对幼儿食谱进行分析评价的能力;4.具备对幼儿常见意外进行初步处理的能力;5.具备熟练地进行体温测量、物理降温、滴眼药、鼻腔滴药、及外耳道滴药等基本能力。(三)素质目标1.具备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和素质;2.具备自我学习和自我提高的素质;3.具备对实际问题的处理应对能力素质;4.具备较高的卫生保健和心理调适能力素质。三、课程内容与要求序号教学项目教学任务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教学设计建议课时一第一模块第一章人体概述1、了解人体的基本形态和基本结构;2、了解人体的化学成分及新陈代谢的定义1、学会对照人体各部分的名称说出主要特点;2、准确表述人体各内部器官的位置和特点;对照人体结构挂图认识人体的各部分名称和主要特点;对照器官图认识人体心脏、肝脏、肺等器官;理论(3)实践(1)第二章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1、了解人体各系统和感觉器官的组成及其基本的生理功能;2、掌握学前儿童各系统1、根据学前儿童的生理特点合理的开展幼儿园各项活动;2、学会保护学前儿童的各系统,并且对其发育和健康进行合理指导;利用挂图、投影、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认识人体个系统组成和功能;教师讲解让学生熟悉学前儿童各系统理论(3)实践(1)8及保育要点的形态结构特点;3、掌握学前儿童各系统的卫生保健措施;4、能根据婴幼儿的生理特点,保护和促进其身体正常生长发育;3、能根据学前儿童的特点初步掌握如何合理安排膳食,保证生理需要;4、懂得如何在幼儿教育中利用大脑皮质活动的三大规律;5、学会对学前儿童眼睛、耳、皮肤、鼻和舌头等感觉器官进行保育;和感觉器官的特性,并指导如何进行保育工作;以角色扮演、小组合作方式完成学习任务,每小组完成一份介绍幼儿某系统生长发育特点及保健的展板。第三章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1、了解学前儿童各年龄阶段的发育特点;2、了解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3、理解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1、学会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的测量方法;能选择合适的工具对3-6岁幼儿的身高、体重、胸围及血压、脉搏进行准确的测量。2.能科学地评价幼儿身体的发育状况,并提出合理的建议;能

1 / 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