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地方广电媒体中央厨房发展对策作者:赵蒙华罗强来源:《传媒论坛》2018年第11期摘要:随着时代发展与科技飞速进步,当下媒体以融合之势寻求壮大发展也不是新鲜事了。作为一种新的运作模式,媒体“中央厨房”已在媒体行业得到拓展实践。媒体机构的更进一步融合,也使得受众变身为“用户”,媒介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革。各级各类媒体在寻求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纷纷进行“中央厨房”式新闻采编流程的革新,无论是报业还是广电均在积极探索,并寻求一种更适合于自身媒体发展运作的模式。我台在“中央厨房”的建设与探索中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效。本文结合当前地市媒体在“中央厨房”建设与发展中的现状、遇到的问题及未来将如何进一步提升发展,提出一点点我们的想法与思考。关键词:中央厨房;地方广电;媒体转型中图分类号:G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079(2018)11-0-02说“中央厨房”,写“中央厨房”,这是我们首先必须厘清的一个概念。文中所说的“中央厨房”,既不是人们通常知晓的家庭厨房,也不是酒店、餐馆、连锁餐饮业中的厨房,而是将餐饮业厨房中统一采购、生产、配送等运作模式,运用于新闻媒体采编环节中的“中央厨房”概念。事实上,现在国内的各级、各类媒体在“中央厨房”的实践上虽不尽相同,但“新旧融合、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发布、全天滚动、多元覆盖”却是基本共识。如今,将“中央厨房”这一极具市场化的生产运营模式,运用到媒体融合及媒体节目的采制生产全过程中,毋庸置疑,这种模式对媒体来说,不仅可以大幅降低新闻的采制成本,还能行之有效地以多种生成、多元发布提升媒体新闻的社会渗透力,无疑是一件非常值得借鉴和运用的模式。在新时代媒体走融合发展的当下,“中央厨房”概念的出现,对地方主流广电媒体的新闻生产带来了新的挑战,原本单一垂直的线性新闻生产流程显然已不能适应媒体融合下人们对于新闻信息的多样化需求,为此,我们对地方广电媒体引进“中央厨房”式的新闻采制机制进行探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2018年1月25日,人民日报社“中央厨房”高端技术团队来到我台进行调研、指导。调研组一行先后参观了我台的全媒体指挥调度中心、全媒体高清演播中心、制作中心、播控中心,并详细了解了我台节目采编、制作与播出等方面的情况。传媒界都知道,人民日报社在媒体的融合上一直走在前列,是国内媒体的样板。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在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首次试运行,推出的一系列独家深度稿件、图片图表、视龙源期刊网频、H5产品等,以创新新闻报道的方式,取得了良好传播效应,迅速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人民日报在媒体融合发展中的成效,也为国内媒体思考转型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参考。一、主流媒体新闻中央厨房的实践在我们国内,最早将“中央厨房”这一概念运用到新闻传媒采编工作的当属人民日报社。由此可见,人民日报社“中央厨房”的实践行动,也成为了新的历史时期国内新闻行业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平台。面对网络媒体如雨后春笋般的态势,人民日报社也启动了“融媒体工作室”计划,迅速搭建起了一个高度统一的新闻编辑指挥调度中心,使之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实现了新闻素材资源的共享互通。例如:在2016年的全国两会期间,人民日报社“中央厨房”的20名一线记者与后方的60多名编辑和技术人员配备,采制出了230多件新闻作品,并先后被世界70多个国家的2000多家媒体转载。可以说,人民日报社“融媒体工作室”计划的启动,不仅盘活了报社和社属子报刊的资源优势,实现了以整体化、碎片化等不同的报道样式向国内外的合作媒体推送新闻稿件,还进一步了提升了报纸和新媒体报道的质量。人民日报所进行的“中央厨房”实践,是新时代背景下一种面向受众、面向国际、面向未来的新闻内容的生产、传播和运营体系,具有里程碑意义。这个以新闻为主要内容的生产传播平台,不仅变革了运行机制,强化了移动优先、一体发展的理念,更是为整个媒体行业搭建起了一个支撑优质新闻内容采制的公共平台,聚拢各方资源,形成融合发展合力。随之,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国家级主流媒体也结合自身的情况,先后进行了“中央厨房”在新闻媒体的运行实践。二、地方媒体新闻中央厨房实践在中央媒体的引领下,地方媒体的“中央厨房”建设进程也快速发展。2017年9月,南昌广播电视台全媒体高清演播中心的建成并使用,是南昌台结合自身主流媒体的优势,利用“全媒体”概念重点打造的新一代演播中心。演播中心一方面通过“云平台”的应用极大提高了采、编效率,改进了节目生产流程,另一方面,通过虚拟跟踪、虚拟大屏联动、移动式LED大屏等先进技术,使节目的形式、内容、置景都灵活多变,极大地丰富和增强了节目的可视性。更重要的是,我台的全媒体演播中心在功能上实现了多平台、多渠道的交互,不仅满足了广大受众及时获取权威资讯的需求,还使节目的互动更为灵活,提高了对受众的黏性及参与度。所以,我台的“中央厨房”是一个拥有高技术含量的集中式采制系统和一个可以满足采编体验的大空间平台。龙源期刊网日,央视在《新闻联播》节目中报道了南昌广播电视台在十九大宣传期间通过“掌上南昌”APP开辟“图说十九大——全面从严治党”版块,网友点击量达到十多万。在十九大期间的宣传报道中,南昌台充分依托矩阵化传播与创新创优媒体融合方式,先后开设《十九大时光》《砥砺奋进的五年》《金秋礼赞》《寄给未来的明信片》等专题专栏,并注重节目的形态创新、表达创新和传播推送创新,这是一种借助新媒体平台助推内容生产的互联网化传播,也是新兴媒体产品和传统媒体平台之间的互通互融,着实使党的十九大宣传取得了上佳的融合传播效果。而今,我台全媒体高清演播中心的建成,是南昌广播电视台真正迈入“全媒体”时代的写照,也为全省广电媒体的全媒体融合发展提供了可值得借鉴的“南昌样板”。同时,重点建设的南昌台广播新媒体播控中心项目已完成了初期筹备和规划,欲将全媒体、云平台制作等概念融入传统广播,打造出一个集多平台分发、立体化传播、多信息聚合的广播“新媒体”。项目预计2018年下半年建成并投入使用。三、对地方媒体“中央厨房”建设的思考及对策“中央厨房”模式在新闻媒体的运用,对新闻产品生产流程的重构与再造,有节约采编成本,提高传播效率的作用。建设中的媒体“中央厨房”,是新生事物,尽管在某些方面尚未达到预期成效,但不可否认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一)日益凸显的内容同质化问题新闻媒体“中央厨房”强调的是共享机制。以G20峰会、全国两会报道等活动为例,由于种种原因,活动现场对采访人员的数量等是有严格控制的,不是媒体记者都能获取的。还有就是全媒体新闻中心的记者将采集到的素材传到平台上,在被所属子媒根据自身方向编辑后,又难免会出现“一稿多发”的同质现象。再由于前方记者在素材收集的数量、质量等方面的原因,导致素材在再编过程中可供再造的内容宽度不够和选择性较少等现象。再就是,不同的媒体有着不同的传播形态,侧重点也各有不同。视频要求形象生动,报纸要的是深度,音频要求现场感染力强,网站要求快捷丰富,微博、微信要求活泼抢眼等等,所以,由一个记者采集的素材,难以满足不同媒体对于新闻素材的差异化的需求。不与否认,当一个新生事物出现的时候,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出现,这也是现实发展中我们必须面对的,只要大的方向有利于发展,那我们的选择就是正确的。同时,面对的这些问题,我们也是要解决好的。(二)媒体融合中记者的能力培养迫在眉睫在媒介融合的大环境下,记者的岗位身份也悄然发生变化。现在有一种常见的说法叫作“全媒体记者”,是指具备独立完成采访、写稿、编辑、摄影、摄像等多项技能,能够为各种终端提供所需要的文字稿、图片、视频、音频等原始素材的记者的统称。龙源期刊网此前,电视媒体的新闻采访报道队伍,都是由采访记者、摄像记者、灯光等组成,他们分工合作,采访记者负责文字内容,摄像记者负责画面内容。而现实当中,这类具备复合型能力的全媒体专业人才少之又少,加之较大的工作量汇集在一个人的身上,也是难以承受的。所以,在融媒体时代,媒体要急速地组建起一支具有专业化水准的全媒体战队,要让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与时代同步。在融媒体时代,我们的记者不仅要具备采写编评的能力,还需要用多媒体手段制作出能够满足多渠道和终端的新闻信息产品。当然,我们不能要求每位记者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但是,新思维、新技能还是要有的,这样才能够在实际工作中,面对新闻题材以最快的速度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完成报道任务。在全媒人才培训、培养中,我台以记者编辑“一岗双责”的方式,打造全媒记者团队。通过青年人才培养项目中的“绿茵讲堂”,并以邀请资深互联网媒体人传授新媒体的呈现方式,有组织、分批次地进行新媒体知识的培训和参加各类专业培训。在《建军大业》南昌首映式、“南昌国际军乐节”及“2017南昌国际马拉松”等多项重大活动直播中,我台记者编辑不仅得到锻炼,还提高了全媒体宣传技能、熟练运用“一张图片、一个短视频、一段话”的方式,即时发回现场新闻,通过新媒体平台第一时间推送,引发网友积极互动,收到良好反响。互联网思维其实就是一种工具。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上,首要的任务就是提高媒体人员的互联网思维,用这种思维方式来反思和工作,撬动记者的潜在能力,提高专业素养,提升实战能力。(三)以体制创新助推传媒的做大做强体制改革是一把双刃剑,一步没走好就会引发新的矛盾和问题。所以,媒体融合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当下的媒体,要尽快从计划体制的惯性思维中走出来,增强市场意识与竞争意识,以创作符合时代需求的新闻信息产品为目标,破除条块分割、区域壁垒的过时格局。在原有体制下,其工作沟通环节的繁多,使得新闻工作的工作效率难以提高。因此,用市场的力量来促进媒体的竞争力,建立起一套切实可行的运作与沟通体制,是提高新闻采编效率,助推媒体做大做强的途径。综上所述,随着“中央厨房”模式在媒体中的拓展与运用,城市广电媒体还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中央厨房”的建设中,摸索出更规范、更高效的运行方法,借助媒体融合的“东风”,为广泛的社会人群提供更多的优质新闻产品。参考文献:龙源期刊网[1]章先清.澳大利亚媒体“中央厨房”模式失败的原因及启示[J].传媒,2017.[2]李天行,贾远方,周婷.人民日报中央厨房“融媒体工作室”再探媒体融合新模式[J].中国记者2017(02).[3]黄琳.浙江广电集团“虚拟演播”带你身临其境[J].电视工程,2016(03).[4]黄琳.浙江广电:全媒体记者大练兵[J].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7(03).[5]刘义昆,赵振宇.新媒体时代的新闻生产:理念变革、产品创新与流程再造[J].南京社会科学,2015(2).[6]何慧媛.2017地方两会新媒体报道创新观察[J].中国记者,2017(3).[7]叶剑霞.编辑部如何为融合新闻“配餐”?——以人民日报的“中央厨房”为例[J].西部学刊,2015(12).[8]王庆忠,许劲峰.全媒体新闻采编全链条产业经营——浙江长兴传媒集团的媒体融合发展[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5(11).[9]刘晓霞.报媒“中央厨房”新闻生产研究[D].南昌大学,2017.[10]乔晓莹.媒介融合发展形势下地方党报“中央厨房”建设研究[D].广西大学,2017.[11]古荣鑫.报业转型中“中央厨房”热背后的冷思考[J].荆楚学刊,2016(06).[12]黄军.地方媒体“中央厨房”的建设与实践——以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中央厨房”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7(08).[13]王晖军.地方媒体的“中央厨房”路径选择——以扬州报业传媒集团为例[J].新闻与写作,2017(05).[14]张勇.“中央厨房”加快媒体融合脚步[J].新闻研究导刊,2017(08).[15]顾潇宵.三湘华声的全媒体“中央厨房”式新闻生产研究[D].湖南大学,2013.[16]古荣鑫.中央厨房式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