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市委党校入学考试复习题《行政管理》一、基础理论1、对“行政”的理解有哪三种:一是基于“分权”学说的行政观。二是基于“政治-行政二分”的行政观。三是基于管理功能的行政观。2、行政管理的构成要素:主要构成要素是行政权力、行政职能、行政组织、行政体制和行政管理方法等构成。3、行政管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是世界资本主义从自由主义向垄断发展的时期,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经济特征就是“自由”发展,政府对社会和经济事务的管理是相当有限的。政府以“守夜人”的角色为自己定位,在国家权力结构中,政府只是议会的“仆人”,行政权力从属于立法权,各国的权力重心都在议会,也就是在立法权。当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转变时,政府行政职能的扩张,国家的权力重心逐步向行政权转移,政府也日益上升为支配地位。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由于需要管理的国家和社会事务急速增加,政府必须改变“守夜人”的角色定位。而政府管理事务的增加,又使政府机构急速扩大,政府内部的管理事务也日趋复杂,在这样的现实中,原有的行政管理方法无法适应,现实呼唤行政管理科学理论的指导。1870年英国枢密院颁布第二文官制度改革法令,标志着英国正式建立起了现代文官制度,这个制度为政府实行科学管理奠定了基础,所以也为行政管理学的产生提供了现实依据。4、行政管理学的有哪两大基础理论:从理论基础和源泉看,政治学的长足发展和科学管理理论的诞生,为行政管理学从政治学中分离作了充分的理论准备。5、韦伯的官僚制理论:该理论成为行政组织的经典理论,官僚制中的“官”是指领导者、官员,“僚”是指工作人员、幕僚,而“官僚制”则指特定的具备分工合理、层级节制、照章办事、非人格化管理、专业化等特征的行政模式。6、梅奥与“霍桑实验”:早期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提出了著名的“霍桑实验”结果表明: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7、西蒙与“有限理性”理论:他认为,古典经济学理论中所谓“绝对理性经济人”实际上是不存在的,人类行为所依赖的实际是介于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有限理性”。因此,应该用“行政人”来取代“经济人”,而“行政人”的基础就是“有限理性”,基于“有限理性”的分析,西蒙提出决策准则也应该用“令人满意”准则取代“最优化”准则。8、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主要表现:第一,它的研究对象范围扩大了,它不仅研究政府组织,还注重研究非政府公共组织;第二,研究的重心从政府内部转到政府外部,即从注重研究政府的机构、过程、人员等,转到注重研究政府的公共责任、政府管理的对象、管理绩效评价、公共管理的环境、战略管理等内容;第三,研究所使用的理论和方法更综合、更具跨学科的特点;第四,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新的研究理论在为行政管理学带来新理念、新方法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研究内容;第五,实证研究成为主要研究方法,由于是新公共管理运动催生了新公共管理理论,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新公共管理理论是对各国改革实践经验的总结和论证,所以实证研究就成为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核心研究方法;第六,它的另一个特点是具有现实性,近20年来,新公共管理理论能够得到迅速的发展和广泛的传播,与其能够直接而有效地指导实践有密切关系。9、单一制国家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形式:在具体的实践,由于各国的历史、社会和文化的不同以及社会制度的差异,中央与地方关系表现为两种不同的具体形式,一是中央主导型政府关系;二是地方主导型政府关系。10、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一是管理主体具有权威性。二是管理体系具有复杂性。三是管理对象具有多样性。四是管理手段具有政治性,五是管理目的具有公益性。六是管理运行具有法治性,七是管理效益具有抽象性。11、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流程:政府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完整统一的过程,一般来讲包括人员录用、职业规划、考核、培训、奖惩、职务升降和职务任免、辞职辞退与退休等基本流程。12、行政决策应遵循的原则:一是基于现实国情原则。二是系统性原则。三是社会公正利益补偿原则。四是民主参与原则。13、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一是公共性,二是公平性,三是公益性,四是法治性。14、什么是转移性支出:指政府进行非市场性再分配,将钱款单方面转移给受领者的支出活动,它不直接体现为政府对社会资源和要素的需求和消耗。15、行政执法的基本形式:一是行政处罚。二是行政许可。三是行政强制。四是行政给付。五是行政奖励。六是行政征用。七是行政命令。八是行政合同。九是行政指导。二、判析1、行政组织的基本要素就是组织机构?错。行政组织是一个庞大的完整的公共权力执行系统,这个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构成的。只有把这些要素进行合理组合,行政组织才能发挥有效的功能,构成行政组织的基本要素是职能目标、机构设置、人员构成、权责体系、运行程序、法制规范和物质资源。2、行政组织纵向结构的特点是专业分工、业务相似;横向结构的特点是相互协调?错。纵向结构的特点是:第一,层级越高,管辖的范围越广,但是组织的数量越少,是下多上少的行政结构,即“金字塔”结构。第二,行政指挥和命令按照垂直自上而下地传达和贯彻,具有事权集中、权责明确、指挥统一、便于控制等优点,缺点是组织内没有专业化的管理分工,各级行政首长管理过多,责重事繁,容易顾此失彼。横向结构的特点是:专业分工、业务相似,有助于提高行政效率。各组成部门统分结合,既相对独立,又相互配合,使得整个行政管理流程既灵活又有序。同时,又可使行政首长摆脱日常具体业务,集中精力筹划全局的决策和领导,缺点是如果分职不当、分工过细,易造成机构臃肿、部门林立、管理失控,反倒会增加协调难度,降低决策效率。3、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成正比关系?错。二者在组织结构中呈反比关系。如果组织规模一定,管理层次越多,管理幅度则越小,即每个层次所包容的基本单位和人员就越少;反之,管理的层次越少,管理幅度则越大,即每个层次反包容的基本单位和人员就越多。这是行政组织工作中客观存在的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间的相互制约关系。4、首长制就是指组织最高首长负责管理与领导,集体承担领导责任的一种体制?错。首长制又称一长制或独任制,指行政组织的最高决策和管理权力由行政首长一人执掌,并同时承担全部领导责任的组织体制。美国总统制是首长制的典型。5、编制管理主要是对一个组织的机构进行管理?错。编制管理指按照法律规定的制度和程序,对行政组织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人员定额和结构比例所进行的管理。6、政府间关系是一种政府之间的关系,与国家结构没有关系,不受其它因素影响?错。政府间关系是国家行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国家结构形式为基础,解决的是国家整体与部分之间、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问题,一般而言,政府间关系的确定与调整,受制于既定的政治、经济、自然、社会、历史传统等基础性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变化,政府间关系也必须随之调适和变革。7、《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件》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公务员制度的正式建立?错。2005年4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在公务员管理的制度和机制层面都有所发展、创新和完善。它的颁布施行是国家公务员制度正式建立的标志。8、行政伦理观:平等、廉洁、务实?错。行政伦理观是一种特定的价值观,即行政管理领域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包括正义观、公平观和民主观。9、行政伦理规范的主要内容:实事求是、公平正义、为民服务?错。主要内容是:廉洁奉公、勤政为民、求真务实。10、行政决策应是完全理性?错。任何科学的行政决策中都可以使用决策模型的方法,虽然模型中含有限理性决策模型,但模型不能代替决策,也不能准确预见未来所能达到的决策结果,但有效决策模型可以告诉人们关于未来某种情况出现的概率,从而为行政决策提供了一个简便的工具。11、公共财政的职能:公共预算管理、公共财政收入、公共财政支出?错。职能是优化资源配置、调节收入分配、调节与稳定经济、支持经济体制创新四项基本职能。12、行政法治的基本原则:法制的原则、公平的原则?错。基本原则是行政法定、行政均衡和行政正当三项原则。三、理论联系实际1、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政府职能重心的转变、职能方式的转变、政府职能关系的转变。㈠政府职能重心的转变:即在政府职能体系中将政府职能重心从政治职能转向经济、社会职能。1956年在我国完成社会主义的基本改造之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本应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但由于受极“左”思潮的影响和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个别结论理解的偏差,导致了我国在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一直是重政治统治职能,轻经济和社会管理职能;重阶级斗争,轻经济建设。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此后,各级人民政府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实现了政府职能重心的根本转变,开创了我国行政管理的新局面。㈡政府职能方式的转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过去单一的政府职能方式,即主要依靠行政命令的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合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商品和市场的活动,也迫切要求法制的健全。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职能方式开始发生转变,从单一的行政方式,转变为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市场和社会的等多种方式的结合。行政方式主要是政府下达指令性计划,强制下属和社会各领域主体实行的方式。经济方式主要是政府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灵活运用价格、财政、税收、信贷、工资等经济杠杆,调节和影响社会经济活动的方式。法律方式主要是制定和完善经济领域的法律,并严格实施,以此规范社会各种经济主体行为的管理方式。㈢政府职能关系的转变:主要表现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职能关系、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之间的职能关系、政府内部各部门间的关系、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政府与事业单位的关系、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等,政府职能关系的转变,也就是上述这些职能关系的转变。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政府职能关系总体表现为高度集权和职能泛人,即在中央与地方的职能关系方面,中央高度集权;上下级政府之间,权力高度向上集中;政府内部各部门间,则又存在职能分解过细,以及职能重复、交叉、错位的情况。在政府与国家经济、社会事务方面,政府职能泛化,表现为政企不分、政资不分、政事不分、政社不分。改革以来,政府职能关系转变在分清职能、理顺关系方面取得了明显成绩,主要表现为权力下放,在一定程序上分清了不同管理主体之间的职能及权限,现在还明确了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公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规范行政行为,是当前行政改革的重点。2、“省管县”行政体制分析:实施“省管县”具有经济社会和政治的多方面积极意义,在发展了增强了县市活力,有利于加快县级经济发展。该体制减少了中间层次,提高了行政效率,县市具有较强自主权,有力地增强了县级经济活力。如浙江省在全国普遍实行“市领导县”体制的情况下,实行的是市不管县,省直接管县的行政管理体制,渐江的客观条件比较有利于实施“省管县”体制,浙江经济的主体是县,所以无论是从行政管理还是从利益格局角度出发,都有利于实施“省管县”财政体制。目前在全国百强县中,浙江占有30个。在改革上形成了“虚省实市”的利益格局,有利于提升市场经济竞争,省级的直接利益主体较少,市和县处于同一竞争层面,因此与其他省份相比,在空间格局上形成了一种单一竞争主体局面,避免了多层次行政干预对于市场竞争关系的扭曲。在行政上弱化了市对县的领导,有利于全省统筹发展,浙江的县市在事实上是亲近省而疏远市场,同时市在事实上也把县作为平等的伙伴关系,大大提高了全省经济发展的全局性。3、行政领导群体的素质结构:行政领导群体是一个由多层次、多要素组成的完整结构。要素不同,行政领导群体的功能亦不同;要素相同,结构不同,群体功能也不同。行政领导群体不是简单将人才个体数量增加,也不是简单地坚持公道正派按照德才兼备原则选几个人就行,关键是要追求群众的最佳结构,实现最好的群体效应。从实践看,行政领导群众的素质结构主要包括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心理结构、阅历结构。在优化行政领导群体结构时应遵循整体最优原则、权变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