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及发展对策摘要我国工程造价管理是建立在当今我国进行全面经济建设的宏观环境下开展的,在计划经济时代曾起过一定的作用,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对外开放政策的稳步实施,我国现有的造价管理体制暴露出一些弊端,制约了我国建筑企业转换经济经营机制,实现经营与发展良性循环的顺利实现。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造价管理体制、发展历程和实际情况进行了分析,从多个角度对我国现行的工程造价管理进行了研究,总结了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目前的现状并且分析了其问题和产生问题的原因,对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改革提出了一些参考建议和发展对策。论文还分析了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相关问题,讨论了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建立的意义和原则。如此,是为了能够让工程造价管理更好的适应现代化需求。关键词:工程造价工程造价管理对策1、绪论1、1研究背景工程造价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是项目管理科学中最主要的部分之一。工程造价管理是以工程项目或建设项目为对象,以工程项目的造价确定与造价控制为主要内容,涉及工程项目的技术与经济活动,以及工程项目的经营与管理工作的一个独特的工程管理领域。其目标就是按照经济规律的要求,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利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管理手段,合理的确定造价和有效控制造价,以提高投资效益和建筑安装企业的经营效益。由于受长期计划经济体制和建筑业自身特点的影响,我国目前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存在一些不足。自从加入WTO后,我国经济被迫纳入全球经济一体化轨道,彻底融入到世界经济的大潮中,与世界经济共舞。但目前就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现状而言,我国把工程造价控制的主要精力放在施工阶段工程价款的控制,而忽视建设项目前期阶段的造价控制,致使很多项目出现“三超”现象,工程造价只能被动反映设计施工的发展,而不能形成主动控制。若在建设项目实施以前,能够对所建项目投资做到准确预计,就能做到资金的合理使用及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因此,如何在我国尽快地推广国际通行的工程造价管理方法,如何探索出一套适合我国目前及其未来发展状况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如何根据我国的工程管理特点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造价管理改革思路,如何最大限度的节约社会资源,早日与国际惯例接轨是值得探讨的问题。1、2研究内容及意义通过工程造价管理可以规范价格行为,稳定市场价格水平。对于规范建设行为,解决工程建设中“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的“三超”现象和避免工程经费的损失浪费具有重大意义,是降低工程建设成本、提高工程投资效益的重要途径。同时,通过工程造价管理也可以为国家制定产业政策、投资决策和加强对国民经济宏观调控提供信息和依据,为保护投资者和生产者的合法利益,对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基本理论2、1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含义工程造价管理的两种含义:一是建设工程投资费用管理。二是工程价格管理。工程造价计价依据的管理和工程造价专业队伍的管理则是为这两种管理服务的。作为建设工程的投资费用管理,它属于工程建设投资管理范畴。工程建设投资费用管理,是指为了实现投资的预期目标,在撰写的规划、设计方案的条件下,预测、计算、确定和监控工程造价及其变动的系统活动。工程价格管理,属于价格管理范畴。在微观层次上,是生产企业在掌握市场价格信息的基础上,为实现管理目标而进行的成本控制、计价、定价和竞价的系统活动。在宏观层次上,是政府根据社会经济的要求,利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对价格进行管理和调控,以及通过市场管理规范市场主体价格行为的系统活动。2、2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历史从发展过程看,我国造价管理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50到1957年,是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概预算定额制度建立时期。新中国成立后,为合理确定工程造价,用好有限的建设资金,引进了当时苏联的概预算定额管理制度,同时也为新组建的国营建筑施工企业建立了企业管理制度,并且成立了相应的管理组织。第二阶段,从1958年到1966年,是概预算定额管理逐渐被削弱的阶段。由于受“左”的错误指导思想的影响,在中央放权的背景下,概预算与定额管理权限也全部下放,造成后来全国工程量计算规则和定额项目在各地区不统一的现象。各级基建管理机构的概预算部门被精简,设计单位概预算人员减少,只算政治帐,不算经济帐,概预算控制投资作用被削弱。第三阶段,从1967年到1976年,是概预算定额管理工作遭到严重破坏的阶段。概预算和定额管理机构被撤销,预算人员改行,大量基础资料被销毁,定额被说成是“管、卡、压”的工具,造成设计无概算、施工无预算、竣工无决算。第四阶段,从1977年到90年代初,是造价管理工作整顿和发展的时期。从1977年起,国家恢复重建造价管理机构,至1983年8月成立基本建设标准定额局,组织制定工程建设概预算定额、费用标准及工作制度。概预算定额统一归口,1988年划归建设部,成立标准定额司,各省市、各部委建立了定额管理站,全国颁布一系列推动概预算管理和定额管理发展的文件,并颁布了几十项预算定额、概算定额和估算指标。1990年成立了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从而为工程造价管理改革以及推动建筑业改革起到了促进作用。第五阶段,从加世纪90年代初至今。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计划经济的内在弊端逐步暴露出来,传统的概预算定额管理实际上是用来对工程造价实行行政指令的直接管理,遏制了竞争,抑制了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2、3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意义及目的我国是一个资源相对缺乏的发展中国家,为了保持适当的发展速度,需要投入更多的建设资金,而筹措资金很不容易也很有限。因此,从这一基本国情出发,如何有效地利用投入建设工程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尽量少的劳动和物质消耗,取得较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保持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就成为十分重要的问题。工程造价管理的目的不仅在于控制项目投资不超过批准的造价限额,更在于坚持倡导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方针,从国家的整体利益出发,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取得最大投资效益。3、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改革,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并朝着建立以市场为取向的工程造价管理体制的目标前进。但是,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3、1工程造价相对落后,被动控制长期以来,人们把控制理解为目标值与实际值的比较,以及当实际值偏离目标值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确定下一步对策。这对于批量性生产的制造业来说,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但是,对于建筑业而言,由于建筑产品具有单件性的特点,这种管理办法只能发现差异,不能消除差异,也不能预防差异的发生,而且差异一旦发生,损失往往很大。因此,是一种被动的控制办法,管理的静态性还很明显,估算、概算、预算、结算管理分离的情况仍普遍存在,建设项目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结算超预算现象严重。3、2缺乏全过程、全寿命周期思想,呈现片面、阶段控制(1)不够重视投资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投资决策是产生工程造价的源头,这一阶段耗资约占总投资额的0.5%—3%,但能有效提高项目的投资效益,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达到70%—90%。决策阶段各项技术经济决策,对该项目的工程造价具有重大影响,特别是建设标准的确定、建设地点的选择、工艺的评选、设备选用等,直接关系到工程造价的高低。对建设项目进行合理的选择是对经济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最直接、最重要的手段。因此,决策阶段是决定工程造价的基础阶段,直接影响着决策阶段之后的各个建设阶段工程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造价的计价与控制是否科学、合理。而我国工程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投资膨胀严重的现象,只依据专家、决策者们借鉴已完成的项目工程造价进行估算,但又往往因为诸多因素影响,“三超”现象相当普遍。(2)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不严。设计阶段是建设项目工程造价控制的龙头。由于体制和传统习惯原因,我国的工程设计工作往往是由建筑师等专业技术人员来完成。他们在设计过程中往往更关注工程的使用功能,力求采用比较先进的技术方法实现项目所需功能,而对经济因素考虑较少。相关研究资料表明:施工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可能性通常在10%左右,而施工图设计阶段为75%左右,所以,要求在施工图设计阶段要严密、全面。目前,我国大部分设计单位对工程项目的技术与经济进行深入分析不够,在设计中大多重技术轻经济,设计人员似乎只对设计工程的质量负责,对工程造价的高低不太关心,以致无法通过优化设计方案,编制初步设计、概算起到控制总造价的作用。工程设计图的质量和深度等也不够,工程量清单中的工程量错算、漏算,也引起暂估项目的增多,使招投标工作的质量难以保证,因而也无法有效控制工程造价。(3)工程竣工结算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不力。建设项目竣工结算时分析和检查设计概算的执行情况,考核建设项目管理水平和投资效果的依据,也是整个工程造价控制最重要的一环。竣工结算能真实地反映整个工程的实际造价,也反映了发包方和承包方对工程造价管理的能力,及时做好工程竣工结算,必须收集、整理竣工结算资料,包括工程竣工图、设计变更通知、各种鉴证材料等。这些资料的收集和取证还必须注意其有效性,如设计变更通知书必须由原设计单位下达的有设计人员的签名和相关印鉴,现场监理的签证必须有甲方工地负责人的签章并征得设计人员的认可等。我国大多数工程项目在工程竣工结算时,施工承包方在竣工结算书中普遍多算,发包方千方百计乱砍一通,扯皮现象严重,工程结算一拖再拖,有的一拖就是几年,大大影响工程建设项目的使用和建设工程造价的确认。3、3建筑企业发展存在障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企业的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面临很多障碍和制约,主要体现在:(1)施工利润偏低,影响企业正常发展。建筑业作为国家支柱产业,多年来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创造了一定的社会价值。但由于计划经济条件下,建筑行业一直被看成是单纯提供劳务的投资部门,对建筑产品计价采取无利润或低利润政策,使建筑产品价格严重背离其价值,建筑业的利润也人为的低于其他行业利润及社会平均利润,以致严重影响建筑业的发展和企业的积极性。市场经济条件下,施工企业不再是单纯提供劳务的投资实施部门,它将同其他企业的一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过低的利润率势必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不利于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与其他行业展开公平竞争。(下图为2008年部分工业部门法定利润比较)行业名称法定利润行业名称法定利润石油工业电力工业电子工业机械工业74%72.55%29.3%21.3%纺织工业化学工业建材工业建筑业16%13.95%9.5%7%注:建筑业7%的利润中还含有4.5%的技术装备费(2)现行工程造价计价方法过于复杂,工程造价管理从业人员素质低下。现行工程造价是通过按施工图纸计算各分部分项工程数量,然后套预算定额、计算各分部分项工程直接费,再计算单位工程直接费、按有关规定计取间接费、计划利润、税金等步骤逐步完成的(其步骤可参见下图)。在整个工程造价计算过程中,工程量计算量大而繁琐,费用计算项目多又复杂,计算基数常因费用种类不同而变化,从计算程序看,各省、市、自治区、专业部也不统一,工程造价计算费时费工,又易出现错误,影响工程造价的准确性。图:定额计价的编制步骤目前,我国工程造价管理领域的从业人员有80多万。这80多万的从业人员中本科毕业生还不到三分之一,绝大多数是大专、电大、函大毕业,有的甚至还没有专科文凭。从专业上来看,正规高等院校工程造价管理专业毕业的还不到1%,大部分都是工程经济、投资经济,工程管理、概预算等相近专业,这些人从事工程造价管理往往只停留在概预算上,他们不能也不可能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动态的工程造价管理。另外,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刚刚起步,目前取得证书的还不足1%,能够充当总经济师的更是凤毛麟角。所有这些构成了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人才素质的偏低,也严重阻碍了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3)现行工程造价管理方式不利于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忽视建设前期和初步设计阶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