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01-概述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主讲:贾茵Email:jiayin_cn@163.comTel:18628028080一、授课班级、课程类别、参考书•园林、园林(景观)201001、201002、201003•64学时(58理论)必修1-9周•《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三版),周维权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西方园林史——19世纪之前》朱建宁著,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园林艺术》过元炯著,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二、注意事项1、遵守课堂纪律,手机调至静音;2、认真复习,按要求完成课程作业;3、严格出勤。三、考核办法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平时成绩为辅,兼顾考勤、课程作业、课堂纪律等。绪论一、学习内容: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中国近代园林史、中国现代园林史、西方园林史(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希腊、古罗马、意大利、法国、英国、美国)、造园艺术原理方法。二、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地位:•中国古典园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她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其造园手法已被西方国家所推崇和摹仿。三、学习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意义:继承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最好的继承。五、园林的概念1、园林(园林学)的研究范围和功能作用是随着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地充实。2、传统概念:是在一定地块范围内,以山石、水体、植物、建筑等为素材,遵循科学美的规律以及工程技术,创造出可供人们游憩和赏玩的现实生活境域。3、国外:改善人居环境、保护自然景观资源,促进城市自然化,创造游憩境地,在享受绿色环境上人人平等(19世纪工业初期)。4、现代:改善生态系统,为可持续发展服务。六、园林艺术的概念1、艺术:人类对社会和自然的形象(具象、抽象)表述、提炼、升华。2、园林艺术:是通过园林的物质实体(要素构成)按照园林匠师的审美意识所创造出的时空的动静空间艺术。3、特殊性:物质、精神两方面。4、园林美的衡量标准:自然美、艺术美、生活美。•自然美:人们对自然和自然现象所产生的审美意识。泰山日出云南石林•艺术美:人们对自身创作的艺术作品所产生的审美意识。•生活美:人们面对自身的活动和社会现象所产生的审美意识。七、中西方园林的体系:规则式、不规则式1、中西方的园林艺术比较:自由与规整。西方:以意大利、法国的园林为代表。2、中西方园林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园林和园林美,其原因有三:(1)从哲学、美学体系上看:天人合一、人本主义;(2)从园林创作者认识论的角度来看:诗情画意、几何审美;(3)从园林的表现形式上看:内聚性、外拓性。第一章中国古典园林总述第一节世界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原始文明阶段(雏形期)•狩猎、采集获取生活资料;•人类完全依赖大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亲和。河南:仰韶文化(公元前5000-3000年)•第二阶段:农业经济阶段(古典园林时代)•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对自然的破坏不突出,人与自然的关系:亲和。•此阶段园林的三大特点:1、为少数统治阶级服务。2、封闭的、内向型的。3、以追求视觉景观之美和精神的陶冶为主要目的,并非自觉体现社会环境效益。秦始皇——阿房宫(公元前212年)•第三阶段:工业经济阶段(古典园林的终结,现代园林的兴起)•十八世纪中叶,英国产业革命成功,世界逐渐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大范围的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人与自然的关系:对立。Olmsted•1857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公园——纽约“中央公园”。1872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美国“黄石公园”;•此阶段园林与上一阶段的不同表现在以下四点:•1、除了私人所有的园林之外,还出现由政府出资经营、属政府所有的、向群众开放的公园,园林不再为少数人服务;•2、园林的规划设计已经摆脱原有的局限性,从封闭的内向型转为开放型。•3、兴造园林不仅为了获得视觉景观之美和精神的陶冶,同时也着重发挥其改善环境质量的作用——环境效益,以及为城市人群提供公共游憩和交往的活动的场地——社会效益。•4、由现代型的职业造园师主持园林的规划设计工作。•第四阶段:信息文明时代(现代园林实行可持续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园林的发展又出现了新的趋势。•重新审视人与环境的关系,开展城市生态环境多元化的研究。•引起园林的内容和形式性质的变化:•1、私人所有的园林早已不占主导地位,城市公共园林、绿地以及户外娱乐交往场地的扩大,城市建设发展都建立在城市生态系统的概念中,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2、园林绿化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创造合理的城市生态系统为根本任务。•3、园林艺术已纳入城市景观艺术、环境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跨学科的综合性与公众参与性成了园林创作的主要特点。•4、东、西方园林相互借鉴、融合、影响而出现更多的同一性。第二节中国古典园林的意识形态•儒、道、释三家学说构成中国传统哲学的主流。•儒家:以仁为本、以礼为核心;君子比德;中庸之道、和为贵。•君子比德:是一种导示人们从伦理、功利的角度认识大自然的意识形态。就是说,大自然的山林之所以能够引起人们的美感,在于大自然的形象表现出与人高尚品德相类似的特征。是决定中国古典园林从开始就向着风景式方向发展的一个精神因素。•“智者乐水,仁者乐山”•道家:自然天道观;返璞归真;神仙境界。“一池三山”•佛家:众生皆有佛性;强调“意”、直觉。•意识形态:•1、“天人合一”:由宋儒提出,但作为哲学思想起源于周代。人类只是天地万物中的一个部分,人与自然是息息相通的一体,人类的政治、伦理等一切社会现象是自然的直接反映。这种哲学思想对我国古典园林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决定了中国古典园林从开始就向着风景式方向发展。虽由人作,宛自天开”。•2、“寄情山水”:社会风尚;山水文化。•3、“崇尚隐逸”:隐士;隐逸思想的载体。第三节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一、按园地选择和开发方式:•可分为人工山水园和天然山水园两大类型。•1、人工山水园:即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地创造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造,或借助于原有地形的起伏,加以艺术的加工,把天然山水风景移缩模拟在一个小范围内,在城镇内居多。如:宁寿宫花园(乾隆花园)•2、天然山水园:局部或全部作为建园基址,然后再配置花木和建筑营造,将原始的地貌因势利导适当的调整、改造、加工。关键在于选择基址。一般建在城镇近部的山野风景地带。•如:承德避暑山庄二、按园林的权属关系•主要类型有三个: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1、皇家园林:秦汉至明清均有;皇帝个人和皇家私有;自然式但也要利用其建筑形象和总体布局以显示皇家的气派和皇家的至尊。•皇家园林有“大内御苑”、“行宫御苑”和“离宫御苑”之分。•大内御苑:建置在皇城和宫城之内,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如:故宫内的御花园•行宫御苑:建置在都城的近郊的风景地带,供皇帝偶一游憩或驻驿之用。•如:圆明园•离宫御苑:建置在都城的远郊或更远风景地带,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如:避暑山庄•2、私家园林:属民间的官僚、文人、地主、富商们所有。受到封建理法的制约。无论内容上或形式方面都不同于皇家园林。•私家园林绝大多数为宅园,位置在邸宅的后部“后花园”,成前宅后园的格局。•如:苏州网师园、拙政园•3、寺观园林:佛寺与道观的附属园林,包括寺观内外的园林环境。•政教分离;在中国相对于皇权来说始终屈于次要的、从属的地位。•世俗住宅的扩大和宫殿的缩小,讲究内部庭院的绿化,多有以栽培名贵花木而闻名于世。•如:杭州灵隐寺•以上三大类型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主体,另外还有衙署园林、祠堂园林、书院园林等非主流园林,数量并不亚于主流园林,但作为园林类型来说本身尚未成熟,就不做重点讲述。第四节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分期•从公元前11世纪的奴隶社会末期到19世纪末封建社会解体。•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分为五个时期:•一、生成期:商、周、秦、汉。(1100多年)•二、转折期:魏、晋、南北朝。(360多年)•三、全盛期:隋、唐。(370多年)•四、成熟时期:宋、元、明、清初。(770多年)•五、成熟后期:清中叶到清末。(170多年)第五节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四大特点:•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三、诗画的情趣;•四、意境的涵蕴;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自然风景式园林;绝非一般地利用或简单地模拟自然的原始状态,而是有意识地改造、加工,表现一个精练的、概括的、典型化的自然。•筑山:园林内使用天然石块和土堆筑假山的技艺称“叠山”;造园叠山风格大体可分南方叠山,北方叠山;南方的叠山造型细腻,北方叠山造型浑厚、凝重。•理水:最富魅力的一种要素,是刚柔相济、动静结合的一种“奇物”。颐和园大水面——平静、幽深、凝重,其艺术构造常以影为主扬州片石山房小水面——曲折有致,用山石点缀岸、矶,手法更为细腻、精巧•植物:园林是以种植花木起家的,(圜、囿)。•古典园林中的许多景观或景名形成与花木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苏州拙政园海棠春呜苏州拙政园远香堂“岁寒三友”:松、竹、梅•树种选择上灵活,既可选择一种树重复种,又可以用不同树种配置种。•在栽种上不讲究成行成列植,但也非随意参差,而是运用少数量树木的艺术概括而表现天然植被的气象万千。•同时园林中的树可起到,一是烘托陪衬建筑物,二是点缀庭院空间,三是可丰富空间层次变化,四是加大景深以示深远。•总之,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是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的主旨。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中国园林建筑形象之丰富在世界上首屈一指,建筑群体的可变性极强。网师园爬山廊拙政园水廊如:廊•西方:建筑控制一切。中国:与山、水、植物等三个造园要素有机地组织,和谐互补。•利用建筑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的通透,把建筑的小空间与自然界的大空间沟通起来。三、诗画的情趣•文人造园。有皇帝、众臣,也有诗人,画家(杜甫,白居易,王维)。•诗情:①把诗人的某些境界在园林中以具体形象复现出来,或者运用景名、匾额、楹联等文学手段对景园作直接的点题。②还借鉴文学艺术的章法、手法,使得规划设计颇似文学艺术的构造。形成一个有前奏、起始、高潮、转折、结尾的连续的流动空间。在这个序列中可以运用多样园林艺术手法,如对比、隐现、抑扬等。•画意:风景式园林或多或少都具有“画意”。•中国山水画注重写意,西方风景画注重写形。英国斯图海德园四、意境的涵蕴•意境:创作者把自己的感情、理念熔铸于客观生活景物中,从而引发鉴赏者的类似思维共鸣、感情激动及理念联想,达到托物言志。•“三境”:唐代诗人王昌龄在《诗格》一文中提出“三境”之说来评诗(主要指山水诗)他说诗有三种境界:“只写山水之形者为‘物境’;能借景生情者为‘情境’;能托物言志者为‘意境’。•园林意境的表达方式分为二类:即直接表达方式,间接表达方式。•一、直接表达方式:就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凭借山石、水体、建筑、植物等四构景要素,创造出无限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1、形象的表达;•2、典型性的表达;•3、游离性的表述;•4、联觉性的表达;•5、模糊性的表达。•二、间接表达方式: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这种方法比前法更加委婉动人。•1、运用某些植物特性美和姿态美作联系;•2、光与影在创造园林意境的作用很大;•3、色彩;•4、声响;•5、香气的感情色彩;•6、气象因子。•运用园名、景题、石刻、匾额、对联等文字方式直接通过文字艺术来表达,深化意境的涵蕴。云南大观楼扬州个园思考题•1、园林的概念及四要素。•2、世界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3、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按园地选择和开发方式、按园林的权属关系)•4、中国古典园林史的五个分期。•5、中国古典园林的四大特点。

1 / 5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