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中的问题与对策》中期成果总结报告一、课题研究及紧张情况经过一个学期的课题研究,我们课题组已经有不小的收获,探索和总结出一套适应新课改问题课堂教学策略,以指导学校的整个教学工作;使学生获得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验的机会,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使广大教师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化教学改革,在科研和教改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重点是通过有效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来推动我校整个课堂教学改革。(一)、分学段(小学低段、中段和高段)对常小学数学课堂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解析,完成分析报告。完成了小学数学课堂问题收集和整理工作后,课题组成员分学段,即:小学低段(一二年级)、中段(三四年级)和高段(五六年级)对每个学段学生在课堂中容易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1.本学段,学在课堂中出现那些问题哪些类型?2.小学数学课堂出问题原因是什么?3.针对这些错例,教师应该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课题组老师首先对每个年级的“课堂容易出错的原因”进行的深入的分析,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形成了自己对错例的认识和理解;(二)、分年级、分单元针对常见原因进行集中优化。在对数学课堂中的常见问进行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中,老师们发现:数学课堂中的常见问题,往往是教学难点,是学生理解起来比较抽象、容易忽视或者技能不过关的地方。因此,我们一边收集和整理原因,一边整理对策:1、对重难点的理解可以通过多练习来达到教学目标。2、多培养学生的聆听习惯。3、可以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更多引起学生的注意。/4、4、不爱发言的学生,多鼓励,有勇气发言。5、老师提问不要过多,形式多样化6、教学方式应该多样化7、教学手段应该日益更新二、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1.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通过多样性、实效性的学习,达到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支撑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的目的。2.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3.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了,喜欢数学的人数多了。课堂效率明显提高了,有效的课堂教学给学生带来了更多的快乐。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有了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能用自己的话去解释、表述所学的知识。4、形成了一些有效的课堂基本策略:①一般策略。生活化——把数学问题与生活经验建立直接联系;数学化——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推理——通过一步或几步由因导果或执果索因或因果并进的思考方式逐步推出问题的解决。②特殊策略。列表——比如:列举符合一个条件的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再对照其他条件,直到选出合适的一个或多个方案;画图——比如:画线段图直接解决问题。三、存在的问题和困惑(1)学生的学习习惯存在的问题1、预习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方面还存在较大的问题。他们好多同学不知道如何预习。2、听课习惯。有不少同学听课真是带两个耳朵听听,一节课下来笔是基本不动的,书上还是没有任何痕迹。3、做题、审题习惯比如选择题,没有圈关键词的意识,做完了题目还是白白的。主观题也没有审题的痕迹,审题的步骤不清,主观题答案的组织没有层次,有的自说自话,每有用书上的知识点。4、概括的习惯比如,预习笔记,学生很少有对知识进行概括的,层次感也没有。一般来说对知识的分析总是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层次来分析的,学生对教材知识一抄了事,没有一个自己归纳内化的过程。(2)、困惑1、受考试模式的影响,学科地位低,政治学科受轻视,课题研究的作用何在?2、学生的内动力不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都不高,怎么办?3、现行的课堂评价体系,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否会影响课堂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学科分数的下降?(3)、对策措施在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方面1.加强对学习习惯和听课习惯的培养在布置预习或者学生听课时要有准确清晰的指令,让学生明白该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2.课前的备课加强对问题的预设老师对学生的提问一般是随机的,问题基本是课堂上即兴提出来的,这样问题的科学性和思维要求可能就不高。3.对预习本的处理如果对预习本没有很好的处理,学生就可能对预习仅仅是应付,没有实际意义。老师对学生所提的问题可以单独回答,也可以集体回答,对提出问题的同学应该给予表扬和鼓励,比如课采用加分制。也可以用实物投影仪在课上投影出来,让学生猜猜是谁的,并让学生来点评预习笔记。这样一方面调动学生做预习笔记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更多地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和了解。4.加强对审题和做题习惯的培养特别是主观题的解答,需要老师找一些典型例题手把手地教学生,整个答题过程。比如拿到题目先看设问,看他问的是什么方向,是要你答是什么还是为什么、怎么样;让后再看材料,把材料进行分层处理,一般来说,一个分号或一个句号就是一个层次;最好让学生回归教材寻找知识点,并规范地分层答题。四、下一步研究计划1、根据课题实验方案要求,对上一阶段课题研究情况进行反思,并进一步探索与完善下一阶段课题的实验操作模式,经论证后数学课题组所有成员在教学中得以践行。2、实施教学工作课题化,引导教师在工作情境中研究,在研究状态下工作,使课题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使实际工作在理论指导下科学化、规范化、高质量地运作,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3、进一步加强个案的跟踪调查,探明问题教学核心能力培养的可能性。五、课题研究发展方向教师方面:1.进一步进行理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2.探索有效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3.有效策略、课堂模式研究。4.加强实践后的提炼,努力形成有效操作的策略性成果;5.加强课堂教学中有效操作的评价研究。学生方面:1.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包括学会倾听、学会观察、学会表达。2.开展“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活动,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和求异性,培养学生优化策略的能力。3.鼓励学生独立提问、大胆质疑和认真反思,养成质疑和反思的好习惯。《小学生数学计算错误原因与教学对策研究》中期成果总结报告一、课题研究及进展情况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现在,我们课题组已经完成了小学数学一至六年级数学作业常见错例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在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中,课题组老师将每位带课老师收集的错例进行了再次的优化和集中,(一)分学段(小学低段、中段和高段)对常见错例进行分析、解析,完成了小学数学作业常见错例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后,课题组成员分学段,即:小学低段(一二年级)、中段(三四年级)和高段(五六年级)对每个学段学生数学作业中的常见错例进行了分析,我们主要围绕以下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解析:1.本学段,学生数学作业常见的错例有哪些类型?2.小学数学作业常见错例的出错原因是什么?3.针对这些错例,教师应该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课题组老师首先对每个年级的错误原因进行的深入的分析,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形成了自己对错例的认识和理解;然后,向自己负责年级组的数学教师展示了“本年级的数学作业常见错例集”,并和带课老师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和交流,广泛听取了老师们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并将报告反馈给带课教师,指导老师们的教学。(二)分年级、分单元针对常见错例进行集中优化,设计制成“单元易错题小卷”。在对数学作业中的常见错例进行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中,老师们发现:数学作业中的常见错例,往往是教学难点,是学生理解起来比较抽象、容易忽视或者技能不过关的地方。因此,我们一边收集和整理错例,一边以单元为单位,针对这些难点知识进行巩固和强化。经过老师们一个学期的努力和辛勤负出,现在,我们已经制作完成了以单元为单位的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至六年级上册易错题,对难点知识进行巩固和强化。我们课题的研究使用了一个学期,调查发现:有针对性,能突出难点问题,对学生突破教学难点、提升教学实效、减轻重复性的机械劳动非常有益。可以说,错题的策略已经成为我们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一个突破口。以前,针对学生容易错的题,老师们只有反复的练习、一遍又一遍的重复,测评前,学生的各科的课业负担非常重。有了“单元易错题小卷”,老师们感觉很有针对性,学生的书写量也明显的减少了。二、存在的问题与困惑存在的主要困难是时间紧张。由于搜集整理典型计算题需要耗费精力和时间。鉴于此种情况,将原定计划简化,后期主要精力放在学生改错的整理上和师生总结上。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结合自己的现有实际,正在尝试通过以下策略来解决问题:1、开展教研活动,加强同伴间的沟通、交流,集思广益、共同成长。现阶段,我校数学教师间的有效沟通渠道有:每周一次的分学科教研活动;同年级带课老师遇到问题时的随机交流。在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中,主要是以“观摩教学、专题培训、经验交流”等方式进行的就某一数学专题开展的研讨和交流。教研的目的是为了让老师及时了解、学习一些先进的教学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及时了解现阶段数学的发展状况,领悟、感受一些新的教科研动向和发展。同年级老师对教学中出现的典型错例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和交流,对问题的认识在与同伴的交流中有了一定的提升。平时随机的教学研讨更有针对性,遇到问题及时沟通,及时寻求同伴的帮助。这样的教研以同伴交流、共同成长为基础,以专业培训、理念引领为指导,对教师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很有帮助。2、加快校本研修工作的发展,逐步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技能。教师业务能力的提升、专业技能的发展有一定的社会基础,但学校的培养也很重要。本学期,在校本研修、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我们学校都有一定的发展。三、下一步研究计划1、根据课题实验方案要求,对上一阶段课题研究情况进行反思,并进一步探索与完善下一阶段课题的实验操作模式,经论证后数学课题组所有成员在教学中得以践行。2、实施教学工作课题化,引导教师在工作情境中研究,在研究状态下工作,使课题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使实际工作在理论指导下科学化、规范化、高质量地运作,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3、进一步加强个案的跟踪调查,探明问题教学核心能力培养的可能性。四、主要阶段性及成果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培养小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数学计算是一种逻辑思维性很强的的智力活动,计算能力也是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计算能力的培养,不仅与数学基础知识密切相关,而且与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等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第一,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是形成计算能力的前提。第二,加强练习和基本技能训练是形成计算能力的关键。第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形成计算能力的重要保证。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个比较漫长、耐心细致的过程,也是数学教师不懈追求的目标。只要我们坚持以课堂为主阵地开展计算教学活动,在教学中从细处入手,正确引导,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计算教学课题研究实验工作一定能取得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