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交大实验室规章制度关于开展创新教育的实施意见兰州交通大学学生科技创新基金管理办法(试行)兰州交通大学素质拓展计划实施方案兰州交通大学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实施意见兰州交通大学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及创新教育学分管理办法兰州交通大学《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使用说明兰州交通大学“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暂行办法兰州交通大学实验人员岗位职责兰州交通大学实验室主任职责兰州交通大学实验室工作制度兰州交通大学实验室安全工作管理办法兰州交通大学实验室工作条例兰州交通大学实验室工作档案管理制度教师从事实验室工作办法兰州交通大学实验教学管理规程兰州交通大学教学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兰州交通大学实验室安全守则兰州交通大学学生实验守则关于实验室工作人员考核的意见兰州交通大学实验教学改革项目管理办法兰州交通大学实验室维持费管理办法仪器设备器材损坏(遗失)赔偿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实验室在用低值易耗品及材料的管理办法关于开展创新教育的实施意见(二OOO年六月制定,二OO四年十一月修订)一、指导思想 “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时期,从科教兴国战略出发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高教法》也明确规定,高等教育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施创新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高等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和发展趋势,是知识经济和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需要。当今面对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加速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因为以创新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标志着未来世界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这使得知识和人才、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成为推动和制约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而高等学校在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方面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所以我们要把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摆在重要的战略地位,积极研究创新教育的理论,探索创新教育的途径与方法,按照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对大学生的创新教育(包括创新知识传授、创新能力的培养及创新人格的塑造),以培养大量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为了科学地、有计划地对大学生实施创新教育,学校现提出如下原则性实施意见和要求。各学院、系根据学校创新教育实施意见,结合学科、专业、课程等实际情况,制定本单位及各专业创新教育实施方案。 二、开展创新教育的原则及目标要求 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等)的教育思想、观念、方法及手段和总和。它的昀终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我们在开展创新教育中应注重教育思想和观念的更新,树立现代教育观、人才观及质量观。对创新教育要有一个全面正确的理解。首先要明确创新教育不是独立的教育类型,而是整个人才培养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教育要以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为指导,要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其他教育内容(如文化素质教育、学科基础教育、专业教育等)相结合,交叉渗透、相互促进,共同实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任务。实施创新教育还要进一步明确的:创新教育不是单纯的训练学生发明创造技巧的教育,而是一种全方位的教育改革过程和学生成长过程的教育:创新教育也不是一种培养少数尖子生的英才教育,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通过创新教育,应培养本科生达到如下基本要求: 1.了解人类创新活动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树立自主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养成崇尚创新、追求真知和以创新为荣的意识。 2.掌握科技与社会创新的基本知识,熟悉创新基本原理和创新方法,学会创造性思维,即对问题的分析处理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丰富的想象力、灵活的应变力及超前的预见力。 3.具有初步创新实践能力,能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进行科技与社会创新实践。 4.树立正确的创新动机,塑造良好的创新品质和创新人格。即具有献身科学、献身人类事业的内在动力和坚强意志;具有敢冒风险、敢于怀疑和批判的科学态度;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勤奋、自信心、责任感等)。 创造学基础知识创新知识传授专业创新基础理论专业创新相关知识创造性思维能力本科创新教育创新能力培养设计型综合型实验能力创新设计能力自主创新意识创新素质养成创新精神创新品质创新人格根据创新教育目标要求及实际教学资源,我校的创新教育以发展学生的一般创造力、专业创造力及创新素质为目的,各学院、系(部)参考下列基本内容框架订制各专业的创新教学内容。三、创新教育模式 创新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是高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目前各高等院校正在积极探索创新教育的目标及格式。所以我们要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教学资源及专业特色,研究、设计各专业的创新教育模式。为此,学校提出如下几点建议及要求:1.设置创新教育系列课程 在我校本科教学计划中,专列创新系列课程,采取全校性选修课和各学院、系自设选修课相结合的方式。 全校性选修课主要有: 《创造学基础》32学时 《科学技术发展史》20学时 《科技情报检索》20学时 《科技论文写作》20学时 《数学建模》32学时 《计算方法》32学时 《信息光学与激光技术》32学时 使学生较系统地接受创造原理、创造技能方法、重大创新史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和发展以创新思维能力为核心的一般创造力。 各学院、系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和创新教育需要,设置相应的选修课和系列讲座。使学生了解更多的专业创新背景知识,掌握专业创新方法,培养和发展专业创造力。例如,在现行的教学计划中,机电与动力工程学院开设了《机械创新设计》、《机械优化设计》、《产品造型设计》、《先进制造技术》、《机器人技术》、《CAD/CAM集成技术》等选修课;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开设了《昀新程序设计语言》、《流行软件应用》、《可视化编程技术》、《神经网络基础》、《多媒体技术》、《系统辩识》、《人工智能》、《昀优控制》等课程;土木工程学院开设了《土木工程CAD》、《选线优化设计》、《3S技术与数字地球》、《结构优化设计》、《现代测量技术》、《新型建筑材料》、《无缝线路结构设计》等课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开设了《水工艺与工程新技术》、《环境监测与评价》、《城市垃圾处理与处置》、《环境工程程序设计》、《噪音控制技术》、《建筑节能新技术》、《供热新技术》、《燃气新技术》等课程;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开设了《计算机模拟及应用》、《大型数据库应用及开发》、《软件工程》、《CAD二次开发》、《运筹学算法程序设计》、《包装结构优化设计》、《软包装复合技术》等课程。2.开展学科渗透性创新教育 通过学科专业教学渗透创新教育思想观念,激励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及创新精神,采取启发式教学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创造性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介绍学科前沿发展信息,让学生具有广博的视野。这些对培养学生的学科或专业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也是我院开展创新教育的主渠道。 创新教育要遵循教育规律,采取循序渐进、突出重点、强调特色的原则。人文素质、学科基础及专业课都要渗透创新教育的思想及内容。在人文素质教育中,通过《写作基础》、《应用写作》、《科技论文写作》,培养学生创新表达能力;在学科公共基础教育中,主要是通过外语、数学、计算机、物理、画法几何及制图等课程,为专业教育及专业创新能力打好基础。要突出重点,更要强调特色,重点是外语、数学、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例如,各学科专业利用短学期安排了外语、计算机强化训练及培养创新实践能力的实践教学环节。近年来,我院通过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方法及手段改革计划项目的实施,各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及内容、方法、手段方面进行了比较系统深入地改革,注重了创新精神与能力培养,重新修订了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包括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并编写出版了多部内容更新的教材,构建了新的课程体系,为在学科专业教学渗透创新教育打下了基础。今后的重要任务是进一步研究、探讨所在学科专业教学如何加强创新教育的渗透问题。 另外,开展创新教育,必须注重因材施教,因材施教不仅是一种教育原则,也是一种教育方式。以往各学院(部)曾组织了许多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小组、学科兴趣活动小组以及选拔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工作,这对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今后这方面的工作不但要坚持而且要进一步加强,各教学单位可以开办创新教育的试点班,配备指导教师,开展学生科技活动,撰写科技论文。 3.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性教学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所以,学校十分重视实践教学。从99级开始,学校对教学组织形式进行了改革,改变传统的每学年安排两个学期的教学组织形式,每学年安排3-4个学期,其中2个长学期(16周)主要安排理论教学及部分实验课,1~2个短学期(2-5周)专门用于实践性教学环节及外语、计算机强化训练。各教学单位在新的教学计划中,均对短学期的实践教学环节作了周密的安排。此外,还结合专业特点,在课外安排了2个学分创新活动。 各教学单位要重视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在创新教育中的功能和作用。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应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开设计型、综合型等具有创新性内容的实验。要打破课程界限,整体设计、构建各专业实验教学新体系。在这方面,我院已有基础和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自动化专业十年前就立项(教育部条件装备司子课题)研究与实践,并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要高度重视专业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中的创新能力培养,一方面要求教师选择设计题目要新,要尽量结合生产实际,要考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内容。另一方面教师要鼓励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使其尽量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使设计(论文)在方案、内容、方法上有独到见解或有所创新。另外,要积极探索走产、学、研联合培养创新人才的路子,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结合生产需要,进行有关项目的设计、施工、研究。为了加强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加强创新教育基地和创新实验室的建设。采取的途径是,首先把校内原有的金工、电工电子实习基地及机械CAD/CAM实验室实践和实验内容进一步扩充,融入创新能力培养内容。金工实习基地增加金工实习产品设计与加工。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加工,产品归己留念;电子工艺实习基地在原来的实践内容基础上再上一个台阶,增加新内容,追踪高水平,培养学生运用电子设计自动化系统(EDA),对电子线路、数字电路、数字信号处理进行设计、分析及模拟仿真的能力,提高学生对电路和系统进行优化设计的水平;机械CAD/CAM实验室要以现代设计制造技术的开发应用来进行创新教育。另外,各学院、系根据需要和实力,创办一些新的创新教育基地或创新实验室。 四、营造优良的创新教育环境与氛围 创新教育需要创新环境和创新氛围,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大学生科技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这类活动包括:1.举办形式多样的大学生科技文化活动日,团委、学生会积极组织,各学员给予密切配合,安排好活动周的内容,根据不同年级设计不同的活动内容。2.每学期举办一次大学生研究生科技论文报告会,由教务处、研究生处、科研处牵头,成立专家指导组,评选优秀论文,《兰州交通大学学报》开辟“大学生、研究生科技论坛”专栏,刊登优秀论文。3.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甘肃省、全国性的旨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各类竞赛,如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机械设计竞赛,以及“挑战杯”科技活动竞赛等。五、建立一支创新教育师资队伍培养创新人才,关键要有一支力量雄厚的具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师资队伍,建设这样一支高水平队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1.采用引进与培养并举,建设一支知识结构、层次结构、年龄结构合理、水平高、具有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2.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必须定期对教师进行进修培训,提倡送出去培养、进修。教师培训要纳入计划,不能以教学科研任务紧而忽略此项工作,也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