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说明一、批复意见执行情况海榆西线海口至三亚段公路改建工程(老城至芙蓉田)两阶段施工图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完全执行《海榆西线海口至三亚段公路改建工程第1标段两阶段施工图勘察设计合同书》、《海榆西线海口至三亚段公路改建工程第1标段两阶段初步设计》、省发改委批复意见及专家评审意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调整,具体执行情况如下:1、已充分调查高液限粘土路段、软基路段的既有道路使用情况,路基强度和含水量情况,分析产生病害原因,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并进行系统排水和路基处治的设计。2、对穿越水田、沟塘路段,进行详细的勘察调查,保证了路基的最小填土高度。3、一般路段和过城镇路段采用的路基横断面宽度,完全按初步设计、专家评审意见及省发改委批复意见进行设计,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用技术指标。4、过城镇路段结合城镇规划和有关要求,合理设置了过街管线通道。5、根据专家评审意见及省发改委批复意见,结合沿线地质、气候条件、交通状况和原路路况,一般路段选用沥青混凝土路面,过镇路段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2-6、在初步设计、省发改委批复意见及专家评审意见的基础上,根据不同路段的交通量和交通轴载组成,结合沿线地质、气候条件及原路路况检测勘察数据,对路面结构设计进行优化调整。7、村庄路段、超高、加宽的弯道内侧、桥头路段、纵坡较大的地段,均进行全路肩加固处理。8、原路利用路段,设计时已对路面结构底下土路肩部分进行补强处治,增加路面边部排水设计,并优化调整了硬路肩的结构设计。9、已按专家评审意见进行路面结构层材料和配合比组成设计,并提出集料及混合料的设计级配范围及技术要求。10、已按专家评审意见明确了沥青封层采用1cm厚。11、深化了K31+000~K100+000高液限粘土路段的取土场调查,后续调查取土场10处,选定了3处取土场。二、施工图标段划分情况本项目划分为九个施工标段,具体划分情况如下:㈠路基、路面基层施工标(六个标段)1、标段划分第一标段:K31+000~K53+000,标段长22.008km;-3-第二标段:K53+000~K75+800,标段长22.802km;第三标段:K75+800~K95+400,标段长19.576km;第四标段:K95+400~K118+000,标段长22.6km;第五标段:K118+000~K130+978.8,标段长12.977km;第六标段:K149+780~K180+565,标段长30.785km。2、工程内容主线和路线交叉的路基、排水、防护、路面底基层、基层、沥青透层、封层、水泥混凝土面层、桥涵、环境保护与景观工程、改河改渠工程、临时工程等。㈡沥青路面施工标(两个标段)1、标段划分沥青路面A标段:K31+000~K95+400,标段长64.386km;沥青路面B标段:K95+400~K180+565,标段长66.362km。2、工程内容主线和路线交叉的沥青混凝土面层、粘层等。㈢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标(一个标段)-4-1、标段划分交通安全设施标:K31+000~K180+565,标段长130.748km。2、工程内容主线和路线交叉的全部交通安全设施工程。本施工图设计标段为沥青路面施工标的A标段。三、路基标准横断面布置、加宽及超高㈠路基标准横断面布置标准段路基宽度为12.0米。路基设计各部分宽度为:0.75m土路肩+1.5m硬路肩+7.5m路面+1.5m硬路肩+0.75m土路肩=12.0m。路基标准横断面布置详见《路基标准横断面图》。通过乡镇的路段,路基路面宽度结合乡镇规划及现状进行设计。白莲镇、福山镇、多文镇按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设计宽度分别为16m、18m、16m;南兴墟、谭城墟、美亭墟、大拉农场按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设计宽度均为12m。美亭墟下穿黄竹水利渡槽路段,采用设分隔带进行分离的方案,以减小路线偏角,提高线形指标,同时在分隔带中设置有效的防撞设施,确保安全。上下行路基宽度各为7.5m,中间带宽度0~4.8m。㈡加宽-5-根据本改建工程的使用性质及行车的需要,结合现行《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011—94)的要求,本路段路面加宽采用第3类加宽值,路面加宽详见《路基加宽表》。㈢超高在一般路段按一般情况设计,在城镇路段参照城建规范的标准结合现状进行设计。超高按绕未加宽前的路面中轴转旋方式设计,各断面的超高值详见《路基横断面设计图》,各路段的超高主要尺寸、横坡及超高方式等详见《路线纵断面图》及《超高方式图》。四、路基设计㈠路拱横坡本标段路基设计标高为行车道中心的标高,双向路拱,路面、硬路肩横坡为2%,土路肩横坡为4%;黄竹水利渡槽路段路基设计标高位于距左侧路缘石外缘50cm处,单向2%路拱,土路肩横坡为4%。考虑植草的影响,为利于排水,土路肩比硬路肩边缘低2cm。㈡边坡坡率本标段公路填方边坡坡率一般采用1:1.5,挖方边坡高度较小,均小于8m,坡率除高液限粘土路段采用1:1.5外,其余路段均采用1:1。详见《路基横断面设计图》。有条件时尽可能放缓边坡,-6-以吻合地形,做到与公路沿线自然景观相协调,与公路自身景观相匹配,尽量不破坏沿线原有自然景观的连续性,并与周围地形、地物、周围植被及沿线人文环境相协调。㈢公路用地范围本标段公路用地范围为填方护坡道、挖方坡顶及填、挖方的排水沟、截水沟外侧1.0m,详见《路基标准横断面图》,各断面数值详见《公路用地图》。公路常养边界宽于公路用地图范围时,用地范围按常养边界。㈣特殊路基设计⒈软弱地基主要分布于部分缓丘浅沟的水田、鱼塘地带,软土规模及厚度大都较小,软土厚度均小于2.5m的地段,采用清淤换填碎石砂处理;具体软弱地基段落详见不良地质地段表。⒉低填及挖方路段高液限土路基本段从K31+000至K95+374老路沿线高液限粘土分布较广泛,存在高液限粘土填筑路基,局部路基稳定性差,路面病害较严重。针对这一情况,设计首先对老路全线作强度检测和病害调查研究,要求检测时选择在不利季节进行,并根据需要取芯试验,分析原路基填土的物理性质,对路面破坏较严重的低填及挖方路段的高液限土路基进行换填砂砾土处理,换填原则为挖方或原路填高小于原路利用-7-路面结构厚度时,路床顶面下40cm范围采取换填40cm厚砂类土、砾类土或指定取土场填料的处治方法,具体处治措施详见特殊路基处治设计。⒊半填半挖路基本项目位于平原区,半填半挖路基形式较少,多为低填浅挖,为了减小路基纵向、横向的不均匀沉降,挖方路基部分在路槽下超挖80cm后再以优质填料回填。为减小地下水对路基的破坏,在填挖交界处设置横向渗沟以排除地下水。⒋陡坡路堤地面自然横坡陡于1∶5的路堤段,设计中结合地形、地质条件、边坡高度等进行综合考虑,路基填筑前将基底挖成台阶,台阶宽1m,做成向内倾斜2%~4%的反坡,并进行路堤稳定性分析;因地制宜设置路基下挡墙等支挡构造物及加设高强聚酯土工格栅。⒌老路加宽路基根据类似公路施工经验及其它公路边坡的测试结果表明,普通填料路基边坡表面在自然气候的长期作用下密实度较差,老路基土路肩范围CBR值较低,首先应进行削除。由于新老路基在填料性质、压实度等方面的不同引起沉降、变形和刚度等方面的差异,会造成新老路基的差异沉降,易导致拼接工程路基、路面产生纵向裂缝等破坏。-8-为了缓解新老路基拼接部位的应力集中,调整新老路基拼接部位的应力状态,保证新建路基与旧路基的良好衔接使其成为一个较好的整体,避免或减少横向错台和纵向裂缝的发生。对于高路堤,在填筑新建路基前应首先削除30cm厚坡面表土,再开挖台阶(向内倾斜2%),自下而上,开挖一个台阶及时填筑一级,同时提高新路基的压实度等级,以减少新老路基的不均匀沉降,详见《路基搭接处治设计图》;对于低填路基,考虑到有效性和施工便利,可直接垂直挖除松散边坡土,无需开挖台阶。㈤原路面碎石基层沿线开挖出来的原路面碎石基层,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通过试验充分利用作为路床顶面以下40cm的填料。㈥特殊路基处治设计1、高液限路段(括号内为福山后路段的数据)Ⅰ、挖方或填高<55cm(49cm)的路段,路床顶面以下换填40cm砂类土或砾类土,采用新建路面结构,换填前需进行填前压实;Ⅱ、填高55~67cm(49~61cm)的路段,清理破损、开裂、松动的原沥青面层,采用原路利用路面结构;-9-Ⅲ、填高67~100cm(61~94cm)的路段,深67~100cm(61~94cm)范围的原路面硬土和全范围的3cm沥青表处均需挖除,路床顶面以下换填40cm砂类土或砾类土,采用新建路面结构,换填前需进行填前压实;Ⅳ、填高>100cm(94cm)的路段,清理破损、开裂、松动的沥青面层,填筑路基后,采用新建路面结构。2、地质较好路段(括号内为福山后路段的数据)Ⅰ、挖方或填高<55cm(49cm)的路段,采用新建路面结构,铺筑路面前需进行压实;Ⅱ、填高55~67cm(49~61cm)的路段,清理破损、开裂、松动的原沥青面层,采用原路利用路面结构;Ⅲ、填高67~80cm(61~74cm)的路段,深67~80cm(61~74cm)范围的原路面硬土和全范围的3cm沥青表处均需挖除,路床顶面以下换填20cm砂类土或砾类土,采用新建路面结构,换填前需进行填前压实;Ⅳ、填高>80cm(74cm)的路段,采用新建路面结构,一层土填高的段落需挖除3cm沥青表处后再填筑路基,两层土以上填高的段落清理破损、开裂、松动的原沥青面层后即可填筑路基。3、原路面当量回弹模量36~53.3MPa的路段-10-根据原路基路面检测试验数据,结合沿线的实际情况,通过计算分析,原路面当量回弹模量小于53.3MPa的路段位于K111~K180。原路利用路段,如纵断面设计填高满足要求,级配碎石底基层厚度按计算成果采用10~20cm;原路利用纵断面设计填高不满足要求的路段和非原路利用路段,路床顶面以下换填40cm砂类土或砾类土,采用新建路面结构。4、原路面当量回弹模量<36MPa的路段根据原路基路面检测试验数据,结合沿线的实际情况,路床顶面以下换填60cm砂类土或砾类土,采用新建路面结构。五、路基压实标准与压实度㈠压实标准本工程采用重型压实标准,详见表1。路基压实度表1填挖类型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压实度(%)填上路床0~30≥95方下路床30~80≥95路上路堤80~150≥94基下路堤150以下≥92零填及路堑路床0~30≥95-11-30~80≥95㈡填方路基与构造物衔接处压实填方路基与构造物衔接处是压实的困难点,在施工中,应用内摩擦角值较大的砂类土或碎石砂填筑,加强压实控制,以达到压实度的要求。㈢路基填料最小强度和填料最大粒径在施工中,当路床填料CBR值达不到表2要求时,可采取掺石灰或其它稳定材料处理。挖方地段的路床为岩石或土基良好时,可直接整平、碾压密实后作路床。填料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表2路面底面最小强度填料最大粒径(cm)项目分类以下深度(CBR)(cm)(%)填上路床0~30610方下路床30~80410路上路堤80~150315基下路堤150以下215零填及路堑路床0~3061030~80410六、路基、路面排水系统及防护工程㈠边沟-12-在路堑段均设边沟,排泄路面及边坡泾流。在边沟纵坡纵坡大于4%或流量较大时,用浆砌片石加固,以防冲刷。边沟纵坡一般与路线纵坡相同。终点接急流槽或桥涵点或天然山沟,把汇流引向路基之外。㈡路面排水路面泾流由横坡向两侧边沟汇流排泄,对超高路段的弯道内侧土路肩进行硬化处理,并对部分设超高路段边坡顶部进行镶边加拦水带汇流处理,以防冲刷。㈢跌水及急流槽在路基的填挖交界处,设急流槽把边沟的汇流引出路基以外,急流槽底施工中应做成粗糙面。㈣路基防护工程设计为保证路基稳定、保护生态平衡,全线填方或挖方路基均根据实际需要采用适当的措施进行防护。防护工程主要有植草、护墙、镶边等。七、取土、弃土设计方案,环保及节约用地措施㈠取土场设置在荒坡、山包上,取土完成后应及时种草、种树绿化。㈡沿线开挖的土方,经试验、鉴定合格后可用作填筑路堤材料。㈢施工时,弃方必须在弃土坑位置堆放、压实,压实度要求≥80%。不得就地弃土,严禁随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