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基坑监测方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目录一、工程概况......................................................................................1二、监测目的与技术要求...................................................................2三、设计基本原则..............................................................................4四、设计依据......................................................................................5五、监测项目内容..............................................................................5六、测试方法原理..............................................................................6七、监测工作布置...............................................................................11八、监测频率与资料整理提交..............................................................14九、质量目标和保证措施.................................................................16十、安全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目标和保证措施...............................18十一、附图.........................................................................................20第1页一、工程概况1、工程简况拟建工程位于运乐路以南、金丰路以西地块,场地南侧为西厍里港。本工程建设用地面积约34955m2,总建筑面积约86519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约48440m2,地下建筑面积约38079m2。本工程建筑±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4.350,场地自然标高均为+4.250,即相对标高-0.100m。本工包括西区及东区两部分,西区基坑在东区Ⅰ、Ⅱ块底板施工完毕后开挖。西区地下室底板顶相对标高-8.200m,底板厚800mm,垫层100mm,坑底标高-9.100m,基坑开挖深度9.00m,电梯井等局部深坑加深1.8m;东区地下室底板顶相对标高-5.900m,底板厚700mm,垫层100mm,坑底标高-6.700m,基坑开挖深度6.60m,电梯井等局部深坑加深1.35m~1.80m。本基坑采用钻孔灌注桩围护结构,三轴搅拌桩止水,西区二道混凝土支撑体系,东区一道混凝土支撑体系,坑内采用搅拌桩墩加固,局部深坑采用压密注浆封底,钻孔灌注桩结合型钢格构柱作为支撑立柱。东区基坑围护墙体主要采用φ700@900钻孔灌注桩,有效桩长12.5m,坑边局部落深处采用φ800@1000钻孔灌注桩,有效桩长16.0m;西区基坑围护墙体主要采用φ800@1000钻孔灌注桩,有效桩长17.5m,坑边局部落深处采用φ900@1100钻孔灌注桩,有效桩长21.0m。东区南侧及西区止水帷幕采用单排三轴3φ850@1200搅拌桩,轴间距600,相互搭接250,幅与幅间搭接850,桩长14.5、17.5m;东区其余部分止水帷幕采用单排三轴3φ650@900搅拌桩,轴间距450,相互搭接200,幅与幅间搭接650,桩长14.5、17.5m;采用一喷一搅工艺。搅拌桩与灌注桩间净距100~200mm,围护桩与搅拌桩间设压密注浆;搅拌桩顶设150mm厚C20混凝土压顶。坑底加固采用双轴水泥搅拌桩2φ700@1000,加固深度坑底以下4m;深坑采用压密注浆封底,深度自坑底至坑底下2m。本工程支撑体系西区采用二道混凝土支撑,东区一道混凝土支撑。详细情况如下表所示:第2页支撑层数支撑轴线标高(m)截面尺寸(mm×mm)圈梁支撑联系撑第一道支撑-1.7001000×800700×800600×700第二道支撑-5.7001200×800800×800700×800栈桥-1.300栈桥板厚250mm,栈桥梁截面为700×800立柱采用钻孔灌注桩结合型钢格构柱形式,西区立柱灌注桩共56根,其中栈桥下立柱灌注桩39根,桩径800,一般桩长20m,栈桥下桩长22m;东区立柱灌注桩共79根,桩径800,桩长17m;基坑底面以上采用480×480钢格构柱,西区型号4L140×14,东区型号4L125×14,插入灌注桩2.5m(栈桥下3.5m)。本工程相关单位如下:建设单位: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单位: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合作设计单位:凯里森建筑事务所2、地质条件拟建工程基坑围护设计参数详见下表:项目层序及土名重度直剪固快峰值强度静止侧压力系数(建议值)渗透系数(建议值)γo(kN/m3)C(kPa)Ф(o)K0K(cm/s)②1粉质粘土夹砂质粉土18.8724.50.455.0E-05②3粘质粉土夹淤泥粉质粘土18.2422.00.451.0E-04⑤1-1粘土17.71512.50.501.0E-06注:上表c、Ф为直剪固快峰值强度最小平均值。拟建场地地下水主要有浅部土层的潜水及⑦层的承压水。对本工程地基基础设计有直接影响的主要为浅部土层的潜水,其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与地表迳流。潜水位埋深随季节、气候等因素而有所变化。勘察期间测得钻孔中地下水埋深约1.00~1.70m,相应绝对高程为3.17~2.56m。二、监测目的与技术要求本工程包括围护施工、基坑开挖及地下结构施工等部分,且本工程施工周期较长,基坑开挖面积较大,开挖深度较深,工程周边环境的保护要求较高。根据围护结构第3页特点、施工方法、场地工程地质及环境条件,针对本工程的监测保护应考虑到以下各因素的影响:①本工程施工周期较长,包括围护施工、基坑开挖及地下结构施工,而且基坑开挖面积较大,施工流程较多,对周围环境的保护要求较高。②本项目基坑周边道路均为为市区主干道,车流量大,其道路下地下管线分布密集,其中包括管径较大的市政管线,对工程施工影响相当敏感,应严格控制土体的变形,确保周边管线的安全和正常使用。③拟建场地有暗浜分布,浜底最大埋深约3.3m。浜填土含大量黑色有机质及腐植物,土质软弱,应注意暗浜对基础施工及基坑围护的不利影响。。④拟建场地南侧紧邻西厍里港,对工程施工影响相当敏感,须严格控制坑边土体变形,确实防汛墙的安全运转。⑤第②3层粘质粉土夹淤泥质粉质粘土为基坑开挖直接涉及土层,该层透水性较好,在水头差作用下易产生管涌、流砂等不良地质现象;应做好围护结构的止水、隔水及排水措施,以确保基坑施工安全。因此,本工程监测工作极其重要,必须严格按有关管理部门、设计等有关变形控制要求进行设计和实施,同时对马路、防汛墙河堤、地下管线及基坑本体作重点监测。在基坑桩基施工期间,须周期性对周边环境进行观测,及时发现隐患,并根据监测成果相应地及时调整施工速率及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道路、市政管线及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在基坑开挖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荷载条件、材料性质、施工条件和外界其它因素的复杂影响,很难单纯从理论上预测工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而且,理论预测值还不能全面而准确地反映工程的各种变化。所以,在理论指导下有计划地进行现场工程监测十分必要。特别是对于类似本工程复杂的、规模较大的工程,就必须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制定和实施周密的监测计划。本工程监测的目的主要有:(1)通过将监测数据与预测值作比较,判断上一步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是否符合或达到预期要求,同时实现对下一步的施工工艺和施工进度控制,从而切实实现信息化施工;(2)通过监测及时发现围护施工过程中的环境变形发展趋势,及时反馈信息,达第4页到有效控制施工对建(构)筑物、道路、管线影响的目的;(3)通过监测及时调整支撑系统的受力均衡问题,使得整个基坑开挖过程能始终处于安全、可控的范畴内;(4)通过监测及早发现基坑止水帷幕的渗漏问题,并提请施工单位进行及时、有效的堵漏准备工作,防止施工中发生大面积涌砂现象;(5)将现场监测结果反馈设计单位,使设计能根据现场工况发展,进一步优化方案,达到优质安全、经济合理、施工快捷的目的;(6)通过跟踪监测,在换撑和支撑拆除阶段,施工科学有序,保障基坑始终处于安全运行的状态。三、设计基本原则1、系统性原则(1)所设计的监测项目有机结合,并形成有效四维空间,测试的数据相互能进行校核;(2)运用、发挥系统功效对基坑进行全方位、立体监测,确保所测数据的准确、及时;(3)在施工工程中进行连续监测,确保数据的连续性;(4)利用系统功效减少监测点布设,节约成本。2、可靠性原则(1)设计中采用的监测手段是已基本成熟的方法;(2)监测中使用的监测仪器、元件均通过计量标定且在有效期内;(3)在设计中对布设的测点进行保护设计。3、与结构设计相结合原则(1)对结构设计中使用的关键参数进行监测,达到进一步优化设计的目的;(2)对结构设计中,在专家审查会上有争议的方法、原理所涉及的受力部位及受力内容进行监测,作为反演分析的依据;(3)依据设计计算情况,确定围护结构及支撑系统的报警值;(4)依据业主、设计单位提出的具体要求进行针对性布点。4、关键部位优先、兼顾全面的原则第5页(1)对围护体及支撑系统中相当敏感的区域加密测点数和项目,进行重点监测;(2)对勘察工程中发现地质变化起伏较大的位置,施工过程中有异常的部位进行重点监测;(3)除关键部位优先布设测点外,在系统性的基础上均匀布设监测点。5、与施工相结合原则(1)结合施工实际确定测试方法、监测元件的种类、监测点的保护措施;(2)结合施工实际调整监测点的布设位置,尽量减少对施工质量的影响;(3)结合施工实际确定测试频率。6、经济合理原则(1)监测方法的选择,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结合工程经验尽可能采用直观、简单、有效的方法;(2)监测元件的选择,在确保可靠的基础上择优选择国产及进口之仪器设备;(3)监测点的数量,在确保全面、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利用监测点之间联系,减少测点数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四、设计依据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3、《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4、《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1999)5、《基坑工程设计规程》(DBJ08-61-97)6、《上海市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GJ08-37-20027、《基坑工程施工监测规程》(DG/TJ08-2001-2006)8、《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9、本工程相关围护设计说明及图纸(电子版)。五、监测项目内容基坑开挖施工的基本特点是先变形,后支撑。在软土地基中进行基坑开挖及支护施工过程中,每个分步开挖的空间几何尺寸和开挖部分的无支撑暴露时间,都与围护结第6页构、土体位移等存在较强的相关性。这就是基坑开挖中经常运用的时空效应规律,做好监测工作可以可靠而合理地利用土体自身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控制土体位移的潜力,从而达到保护环境、最大限度保护相关方面利益的目的。根据本工程的要求、周围环境、基坑本身的特点及相关工程的经验,按照安全、经济、合理的原则,测点布置主要选择在2倍以上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布点,拟设置的监测项目如下:(一)周边环境监测1、地下综合管线垂直位移监测2、周边河堤垂直位移、水平位移及裂缝监测(二)基坑围护监测1、围护顶部垂直、水平位移监测2、围护结构侧向位移监测3、坑外土体侧向位移监测4、支撑轴力监测5、坑

1 / 2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